leiphone 宗仁
汽車是一個大行業,來談“被互聯網顛覆”之前,先通俗化的大致分為造車、賣車、用車
三大階段。相對而言是賣車是最容易被互聯網化的,汽車品牌廠家、協力廠商電商平臺都在嘗試網上銷售;用車過程中的各種服務購買,比如保險、維修等,也開始了互聯網之路;現在唯獨造車本身離互聯網很遠,本文就來解析一下,為什麼造一輛“聯網的汽車”的車是那麼難?
自從1886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賓士發明了汽車後,汽車就被定義為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有一個天然的屬性——“安全”。在所有新技術的應用前,必須要保證安全的。
在2014 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世界大會上,在討論車聯網技術藍圖時,提到V2V(車車通訊技術)有望未來幾年得到社會認可,但密西根大學交通研究所(UMTRI)主管提到“安全性是V2V通信技術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方面。”
保證安全是一個複雜而任重道遠的使命,所有新技術的應用都會經歷理論驗證、樣品驗證、樣車驗證、實車驗證、法規驗證等各個環節的考驗,所以安全“拖慢”了汽車所有技術的創新。
汽車是一個複雜的交通工具,各國都制定了嚴格的法規。安全法規主要內容有:主動安全性、被動安全性、防止火災、排放污染物控制、雜訊控制、無線電干擾控制和燃料消耗量限值等。
舉例來說,比如車聯網中的通信技術應用,就必須嚴格符合無線電干擾控制的法規;比如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的車,為什麼沒有具備上鎖自動關窗的功能?因為如果自動關窗造成人員受傷,法規規定了整車企業是承擔責任的,所以車企為了規避這部分法規風險,不配置這一超級便利實用的功能。
如果把螺栓、螺母和墊片一類的小件也算上,一輛普通轎車大概由兩萬左右個零件組成。為了保證如此多的零件能研發組裝生產維修起來,每個整車汽車都有龐大的組織結構。
一個新的車聯網需求功能的添加都會經歷比如車型規劃、電子電器、試驗等研發組織的層層篩選,也會經歷市場、銷售、生產等組織的攔腰斬斷。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督陣,往往最後呈現在車主面前的,就是整車企業各部門折中妥協的產物,而這個產物可能是偏離了最初的原來的功能設想。
在汽車製造廠,因為其龐大的研發組織結構,從一個功能的提出設想到落地實現,整個週期最快是2年。而在行動互聯網時代,2年已經可以改變無數的消費習慣了,比如快的打車改變了打車的消費習慣,所以這一點,在目前的車企的研發結構中,也是致命的。現在越來越多從事汽車前裝車聯網的供應商也因為等不及車企落地,也針對後裝市場推出了OBD車聯網的產品。
很多汽車行外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都對傳統汽車製造廠投以“鄙視”的眼光,而汽車製造廠自身覺得是“賺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因為時刻都有“品質召回”這一利劍在汽車製造廠脖子上懸著,每前進一步都是思前想後,所以“聯網”的汽車是在傳統汽車製造廠中是如此的難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