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數碼Raul
現在這個時代,從科技巨頭到創業公司,似乎許多企業都對可穿戴設備,充滿了美好的憧憬。而眾籌網站的興起更是讓這些產品從設計、製造到成型,都變成了一個非常快速的過程。
似乎現在在整個可穿戴設備領域,有想法並不是什麼難辦的事情,而這種對技術發展形成限制的其實原料、設備和技術的局限,尤其是許多新奇的想法,還需要更好的技術才能實現。
不過目前在科技領域,已經出現了許多新技術,可以讓這些想法逐步轉化成為現實,正如我們之前不斷看到的各種新技術,它們未來將會對可穿戴設備,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柔性顯示幕
在智慧手機領域,顯示裝置永遠是制約智慧手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畢竟在目前的智慧手機中,顯示幕其實就是最大的硬體,在消費者體驗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許多智慧手機廠商在手機螢幕上大做文章不斷競爭,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在可穿戴設備上,對顯示裝置的要求同樣很高。由於人類身體構造的原因,可穿戴設備如何更好的貼合人類的肢體,也是需要探索的方面。畢竟雖然智慧手錶和智慧腕帶的體積都不帶,但是要貼合我們的手腕,也並不是簡單的事。就算可穿戴設備的材質再柔軟再舒服,顯示幕還是硬梆梆的一塊平板,似乎也無法帶來最好的使用體驗。
智慧手機廠商們雖然已經開始小範圍使用柔性顯示幕,但是相比之下,可穿戴設備才是發揮它們更大作用的舞臺。與千篇一律的手機相比,可穿戴式各種各樣外型,及針對不同部位設計的理念,都需要柔性顯示幕才能實現。不過目前,絕大多數可穿戴設備,在舒適性上還並不算太好。
柔性電池
除了顯示幕,限制智慧手機發展的第二大因素就是電池。和螢幕一樣,如果電池也能夠根據設計的需求不斷變換形狀,一樣可以讓可穿戴設備變得更舒適。當然,三星現在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
太陽能、動能等充電方式
電池除了外型和大小的問題,還有就是使用時間過短,同樣帶來了很大的局限性。可穿戴設備的功能不斷增加、甚至擁有許多我們從來都沒有想像過的新特性,但是電池似乎永遠都沒有進步。但我們試圖通過一塊智慧手錶追蹤我們一天的活動,甚至包括晚上睡覺時的睡眠追蹤,那麼就無法將它插上資料線進行充電,那麼這一切就沒什麼意義了。
似乎廠商們目前都在尋找到更好的充電方式,比如太陽能充電是不錯的方法,畢竟與智慧手機相比,可穿戴設備暴露在陽光下的機會更大;另外就是利用人類本身活動產生的能量為可穿戴設備充電,也是非常好的方法,甚至還有通過吸收人類體表毛孔、皮膚的體溫來轉化電能,我們都看到過許多報導。
材料感測器
可穿戴設備已經覆蓋到了服裝領域,不過這種羽量級的織物,似乎對於可穿戴設備來說,是一件麻煩的事情。目前市面上的各種相關產品,從可根據穿戴者移動強度自動變形的仿生胸罩,到可反射體熱讓用戶保持暖和的納米線衣服都有涵蓋。
如果將各種感測器內置到我們所傳衣物的布料中,那麼就可以在任何時間都起到追蹤的作用,而不用時刻都在手腕上帶著腕帶。而服裝廠商們甚至可以直接在出廠之前就將感測器內置到布料中,消費者使用起來也更容易。不過目前來看,這個過程還是非常漫長。
石墨烯
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能夠看到關於石墨烯技術的新聞。這種神奇的材料時刻都存在改變我們生活的可能性。石墨烯是一種納米材料,由單層排列成六角形的碳原子製成,它是研究顯示幕、電池甚至是仿生植入器的研究人員的首選材料。它很柔軟,透明,比鋼鐵堅硬,且比矽更導電。這種單一原子的超薄材料,可以像上面提到的那樣,直接嵌入到服裝上,徹底影響服裝行業。
今年早些時候,三星舉辦大型活動展示了其先進技術研究所的進展,聲稱能夠製造大量可導電的石墨烯;Plastic
Logic公司和劍橋大學,開發出了首款基於石墨烯的柔性顯示幕;就連比爾·蓋茲都已經投資公司研發內置石墨烯材料的避孕套,都顯示了這種材料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而它的種種特性不是最適合可穿戴設備嗎?
3D列印技術
3D列印技術同樣對可穿戴設備會產生重要的影響,耳塞、假肢,各種千奇百怪的可穿戴設備都可以成為3D列印技術製造的目標,只要有3D掃描器和3D印表機,就連普通人都有可能在家中製造一款屬於自己的可穿戴設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