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科技日報
未來30年,所有的事情都將通過物聯網被連接。不僅日本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對此深信不疑,在眾多領袖人物雲集論道的世界網路大會上,物聯網被不斷提及。在場外,華為於物聯網大會召開的同一天公佈5G戰略,為人們展現了一個看得見的物聯網大規模應用的可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在世界互聯網大會行動網路分論壇上說:“物聯網和網路技術的結合不僅能解決搜索層面的問題,還能提供更直接的方案,比如在交通擁堵的情況下外出急診,物聯網和網路的結合可以幫助使用者找到最暢通的路徑。我們面對的網路是一個智慧網路,是給你答案的網路,而不再是一個儲存的網路。”
正如方濱興院士所說,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為我們描繪了無數美好應用的可能,而物聯網兩個最重要的核心需求是海量的連接和1毫秒左右的時延,現在的網路無法給予支撐,5G網路將可滿足物聯網的兩個基本需求。
當前,全球運營商普遍處於管道化危機中,被架構其上的網路企業尤其是行動網路企業OTT,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在世界網路大會網路創造未來分論壇上說:“基礎電信運營時網路的基礎業務,也是無名英雄,在網路流量佔比越來越高的今天,所有基礎電信運營商面臨網路結構改變的巨大挑戰。”
與世界網路大會同一天召開的2014年度全球行動寬頻論壇上,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說:“未來,運營商如何提升網路體驗是關鍵的關鍵,這是從話音經營走向流量經營面臨最現實的問題,也是我們能夠看得到的機會。”
目前,中國移動也正歷經語音下滑與流量經營的視窗轉換期,李正茂說:“2G\3G收入到了頂端開始下降,但資料流程量快速增長彌補了下降,未來幾年資料流程量將成為運營商收入及增長的主要動力。”
物聯網中最熱門的車聯網概念對未來最多的暢想就是汽車的自動駕駛,華為無線CMO楊超斌說:“4G難以滿足真正意義上的車聯網需求,汽車要實現自動駕駛,如果允許時速達到100公里/小時,那麼一毫秒使車輛行駛的距離接近3CM。”
楊超斌所說的這個最低的安全距離,也就是華為強調的5G網路的時延應縮短到1毫秒,而4G網路50毫秒的時延按以上測算,行駛安全距離應該為1.5M,無法滿足汽車自動駕駛的要求。
雖然已進入4G時代,但物聯網初期階段的大量連接,很多都是通過私人網路和專用技術實現,而非運營商網路。通過5G讓公用網絡盡可能滿足更多的物聯網連接,成為產業界共同的使命。
與華為對5G的定義高度契合,中國移動對於5G的期望在於:滿足未來十年高達超千倍的移動資料增長需求,為使用者提供光纖般的接入速率、享受“零”時延的用戶體驗,具備千億設備的連接能力。
楊超斌認為,吸引運營商投資5G,性價比最為關鍵,“3G的單位比特成本約是2G時代的三分之一,4G的成本大約是3G的四分之一,希望5G的成本能比4G降低1000倍”。
不同於2G到4G時代多種全球標準並行,5G時代,由於面臨更大規模的全球融合,尤其是物聯網所宣導的人人連接、人物連接、物物連接的要求,建立全球性的5G統一標準是大勢所趨,而多重技術標準無法突破連接壁壘。
nextbigfuture.com |
華為設定的目標是,未來5年完成5G商業佈局,不含設備與終端產品開發,將再投入6億美元集中用於5G研究和創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