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phone BY 李旭旭
Google正在努力研製可以在體內檢測癌症的納米顆粒,並可將檢測結果發送至可穿戴腕表。而在Google開始著手研製這種在血液中釋放磁性納米粒子,用於診斷疾病的藥片之前,曾與Sam
Gambhir有過一次談話。
Gambhir為史丹佛大學放射學、生物工程學與材料學教授,並擔任該大學Canary
Center癌症早期診斷部主任,是癌症早期發現方面的前沿科學家。大約一年半前,就在Google聘用Andrew Conrad負責Google X生命科學專案後不久,Conrad就與Gambhir取得了聯繫。
Gambhir介紹說,他們的工作主要是為Google推薦一些值得一試的研發項目。
合理驗證與尖端人才
Google最後確定的項目之一就是上周曝光的“Nanoparticle
Platform”(納米顆粒平台)的項目,旨在研發可以檢測癌症的藥片。這枚藥片包含磁性納米粒子,可與血液中特定的癌症分子綁定,外置的可穿戴設備借由磁特性對相關分子進行識別。就如Gambhir所說,這僅僅是在活體中(體內,無需抽血)檢測癌症細胞的第一步,但他仍表示Google為這個項目帶來了新東西。
其中之一就是,Google組建了一支跨學科的高端人才團隊,領域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他們挑選的人非常聰明,能用非常獨特的方式思考問題”, Gambhir說,Google還在他的實驗室遴選了一些人才。無可厚非,一些科研機構均會建立自己的跨學科團隊,但是Google提供了一種新的運營杠杆,並旨在將此類產品迅速推向市場。
“科研機構在產品開發上並不擅長,而Google的研究必須脫離學術,走進工業領域。而工業領域大多將注意力集中在疾病治療,忽視了診斷的重要性,更別說會關注基於可穿戴設備感測器的診斷方式了。” Gambhir說。
在研製通過人的淚液測量血糖的隱形眼鏡時,Conrad和團隊採用的相同的思路。這種隱形眼鏡可以免去糖尿病病人每次測血糖都要抽血的苦惱。通過眾多協力廠商參與,Google正在將這種產品變成現實。最初這款隱形眼鏡由微軟研發,而真正努力將其商業化的卻是Google。
監管是最大的挑戰
雖然如此,要把Google的癌症檢測藥片推向市場還需要數年,前提是這個藥片真的可以走進市場。目前Google尚未對此納米粒子進行過人體試驗,而僅僅是在仿造人體四肢進行測試。要真正實現此藥片的市場化遠遠不只是研製上的難題,亦會在監管方面引發極大爭議。癌症檢測藥片的想法非常激動人心並有其獨特的優點,其可在血液中進行早期、持續的監測,而問題是它的可行性有多大,其時間範圍是多少。
首先Google需要向公眾展示這些納米微粒的確可以與血液中癌細胞分子結合;其次,他還要證明可穿戴設備可以讀取納米微粒攜帶的資訊,並足夠準確地做出診斷;然後,Google必須要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許可。雖然Google曾表示納米粒子與核磁共振及其他臨床操作中使用的粒子類似,但由於Google藥片需要應用在健康人體中,對其安全要求將會更加嚴格。
事實確實如此。但是Google X就是致力於挑戰不可能的事。Google納米粒子專案諮詢專家,MIT的Robert Langer表示,很多公司才剛剛起步,而Google已經領先了一大截。
via
wir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