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anr 積木
創辦一家公司是令人興奮的事情,然而,堅持走下去往往更難。Evernote、Snapchat 值得尊敬,不過,Instagram、Whatsapp 被大公司收購也算不錯的結局 。因為很多時候,即使是出色的產品,忠實的使用者群,也未必能維持公司的長遠發展。
成立於 2008 年的
Springpad 曾被視為 Evernote 的競爭對手,但是,它一直沒有找到適合的商業模式。儘管公司員工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大公司也有意收購,但一切都沒有得以實現。今年
6 月 25 日,Springpad
宣佈關閉服務。長達 5 年多的努力付諸東流。忠實的使用者不得不遷移資料,轉向其它服務。
“我們做出了一個好產品,” Springpad 的聯合創始人 Jeff Janer 對 fastcompany 網站說,“但是,我們沒有把生意做起來。”
Springpad 是一款記事應用,並且在 Pinterest 之前就看到了社交收藏的前景。它的一項核心功能是讓用戶收藏物品,方便以後的購買,還提供相關的資訊和建議。問題是,他們從來沒有搞懂如何從免費服務上賺錢。後來,在面對廣告模式和 freemium 模式時,他們選擇了前者,而用戶數量不足以支撐這種盈利模式。
Jeff Janer 說,公司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大約 35%—40% 的用戶在美國之外,而公司推薦的圖書、電影、產品、食譜等,都是專注於美國的。用戶保存了一件商品後,進行價格比對,看到的卻是需要美元購買的商品。因此,美國以外的用戶主要用它做記事和任務管理。這些用戶無法為公司帶來什麼收入。
在《Evernote Every Day》的作者 Jeremy Roberts 看來,Springpad 其實還可以尋求其它出路。“我覺得,當 Springpad 團隊去尋求資本,想要把業務擴展到專業人士時,投資人沒有看到它對企業的價值。這是很悲哀的,因為我確信,Springpad 對於許多組織都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設計公司。”
www.lifehacker.com.au |
曾有傳言說,Google 和
Amazon 有意收購 Springpad。在公司宣佈停止運營後,Google 雇傭了 Springpad 的聯合創始人 Jeff Chow 和四位工程師。他們將參與 Google 的 Play Newsstand,一款類似於 Flipboard 的產品。
圖片來自 elatewik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