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范兒 陳一斌
比爾·蓋茲那占地面積達 6100
平方的豪宅被稱為“未來之屋”。在 6 年前的報導中,它充滿著科幻的色彩——
大門設有氣象感測器,可通知電腦,自動控制室內的溫度和通風;入口會記錄來訪者的資料,其個人資訊以及指紋會儲存到電腦;會議室可以隨時召開網路視訊會議;地板中埋有感測器,可以感應人的足跡,當有人來的時候,自動打開室內的照明系統,而人離去的時候就會自動關閉;廚房裡有一套全自動烹飪系統。
經過了 72 個月的時間,科技已經飛快發展,已經出現一些受到歡迎的智慧家居電器,比如我們前年報導的智慧恒溫器 Nest,在今年正式銷售時,很快脫銷;年末飛利浦推出的 Hue LED 燈泡,也廣泛受到關注。
以“眾包”模式運營的創意社區 Quirky,前年年中曾與通用電氣合作一個活動,鼓勵大家分享最應該變得“智慧化”,但每個人每天都會用到的東西,其中得到投票最高的將成為真正的產品,推向市場。結果,大家最想改變的是裝牛奶的罐子。一個月之後,Quirky 就製造出了產品原型 The Milkaid,一個能夠自動發短信告訴人,牛奶什麼時候會變壞的智慧牛奶罐。
不論是 Nest、Hue LED
還是 The Milkaid 都具備一個特徵,它們與我們的手機關係密切——三者均能夠通過手機應用控制。實際上,只要我們願意,如今任何東西都可以與互聯網相連,不僅僅是燈、廚房裡的電冰箱、微波爐還是別的東西。
不過,也有一個問題,不少大公司開發的智慧電器遵循著封閉的標準,這會給我們帶來麻煩:想一想,你買牛奶罐要安裝一個應用,買電冰箱要一個應用,買微波爐要一個應用,每個電器都對應一個應用,沒有一個統一管理的地方,更談不上相互之間的協作。事實上,松下年中推出的智慧電冰箱,就只能通過它自己的應用來管理。
在 Kickstarter 上,智慧燈座項目 Spark 反其道而行之,強調開放性。它開放 RESTful API 介面,能夠與其它應用,硬體相連。理論上,開發者可以為它開發電腦上的軟體,甚至可以通過 Twitter 來控制 Spark 的開關等等。實際上,內置了溫度感測器、加速度計、磁性開關,能與 Wi-Fi 相連的實體版“IFTTT” Twine,以及相當受關注的智慧手錶 Pebble,已經能與 Spark 相連。
“開放性”能拓寬 Spark 的功能和應用場景。比如說,把 Twine 放在門上,通過內置的加速度計,就能夠知道門的開關,同時控制 Spark 開關。而與 Pebble 相連之後,我們還能遠端控制 Spark 的開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SmartThings 開放平台,通過 SmartThings Hub、晶片、開放的 API 介面,讓自己成為了智慧家居的基礎設施。開發者能夠通過 SmartThings 所提供的晶片,來製造相應的產品,而通過 SmartThings
的平台,開發者還能開發出相應的行動應用,讓人能夠通過手機來控制各種各樣的設備,比如說自動門鎖,電源插座開關等等。
現在已經有開發者基於 SmartThings 來開發硬體,比如說,最近出現在 Kickstarter 上的,能夠自動給花澆水的 Plant Link。
現在已經有開發者基於 SmartThings 來開發硬體,比如說,最近出現在 Kickstarter 上的,能夠自動給花澆水的 Plant Lin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