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協辦的“2014中國道路交通安全論壇”上,日產汽車展示了其在交通安全領域的核心理念,並闡述了對於人、車、路、管理等多方面採取措施推動道路交通安全建設的見解。
日產汽車公司企劃先行技術開發本部車輛性能開發部部長高橋信彥
會上,日產汽車提出了對於道路交通安全的“三重保護”理念。日產汽車公司企劃先行技術開發本部車輛性能開發部部長高橋信彥表示,日產“三重保護”理念包含社會、個人和車輛三個層面。在社會層面,日產通過V2X技術加強道路基礎設施之間的資訊互通,從而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在個人層面,自2005年起,日產方面便開展了“日產安全駕駛訓練營”,以提升駕駛者安全理念;車輛層面,日產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汽車全方位防撞技術、前方碰撞預測警報系統等安全屏障技術並致力於保障電動車的安全性。
智慧安全由點到面
“我們根據中國交通事故深入研究工作組CIDAS的調研資料分析,發現在中國主要發生的交通事故以追尾事故為主。”高橋信彥表示,為了促進防撞技術的推廣,日產除了開發應用于高端車型的智慧刹車輔助系統外,還推出了高性價比的AEB單眼攝像頭技術。通過應用這項技術,可探測前方的車輛及行人並在必要的時候進行輔助制動,從而有效避免汽車追尾事故和衝撞行人事故的發生。
日產的智慧交通技術可以概括為是由點到面的發展。高橋信彥說,日產在智慧交通系統技術方面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從最初注重車輛後部的防護,到目前逐漸擴大至車輛後側方,以及探測車輛四周的情況。在擴大車輛探測範圍外,今後日產在智慧交通領域的另一大目標是進一步提高探測精度。
“今後我們將走向實用領域,例如使車輛自主感知與四周車輛的距離,保持在正確的車道內。”針對今後日產智慧交通的開發工作,高橋信彥這樣表示。
智慧安全推廣有賴於基礎設施建設和駕駛員意識
近幾年,主動安全技術已逐漸得以應用,並呈現普及趨勢。在各大整車企業的車輛上,都能見到多項主動安全技術應用。有人說,智慧交通與自動駕駛距離實際應用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高橋信彥認為,智慧交通技術的推廣不僅要依賴於車輛與感測器技術的不斷開發。而更重要的是駕駛員自身的安全駕駛意識以及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亦需先行發展。
“根據去年與今年的CIDAS統計資料分析,從減少事故發生的角度出發,我認為需要採取三個方面的措施,首先是推廣安全帶的佩戴,二是有效避免汽車追尾事故,三是防止衝撞行人事故的發生。”高橋信彥解釋說,除了車輛追尾事故、與行人碰撞事故外,對駕乘人員危害最大的事故源自不使用安全帶。
此外,在推進智慧交通與自動駕駛領域,高橋信彥認為,必須要擁有完備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他說,要想實現保持車道距離、保持與周邊車輛的車距等技術,勢必要有清晰、準確的車道劃分,無法做到這一點,車輛便無法感知車道資訊,完善道路交通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這項工作的實現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企業與負責道路基礎設施的行政部門開展密切合作,目前世界各國也都還處於構想階段。”高橋信彥表示,日產在研發智慧交通技術的同時,亦在實際的情況下開展研究以及駕駛實驗。例如,在某一特定的地區進行技術研發的時候,通過對道路交通情況進行深入研究,結合地域特點來考慮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
不只是智慧交通技術
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三崎匡美
日產要做的並不只是智慧交通領域。據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三崎匡美介紹,日產今後的技術研發的方向主要以環保技術、安全技術、動態性能以及車內生活四大領域展開。在安全技術方面,日產將致力於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技術的融合與發展,進一步推動車輛安全水準的提升;而在環保技術領域,做為世界都關注的焦點,日產方面將不斷確保能源的安全性、減少尾氣排放及污染。一方面改善傳統動力車輛的尾氣和燃油消耗水準,另一方面推進電動車發展,儘早實現零排放。
消費者對於汽車的一大需求,便是對速度的追求,這也將是日產今後將著重考慮的研發方向。三崎匡美表示,最新上市的英菲尼迪Q50車型便是日產方面在車輛動態性能方面提升的成果,它會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駕駛樂趣;而最後一部分則是對車內生活品質的提升,通過提高內飾品質、利用各種技術使得內飾設計更加豐富,來讓駕駛者和乘員更好地享受車內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