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 3D 列印將會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

騰訊數碼 Chenzai

3D列印是一種會真正改變我們未來生活的技術,將在未來幾年裡得到蓬勃發展。


在最近這幾年裡,3D列印已經成為科技產業當中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或許你會覺得3D列印距離你的生活還非常遙遠,但它卻是一種會真正改變我們未來生活的技術。
成長的生態系統
在開源硬體DIY俱樂部、駭客、以及全球城市中湧現出的MakerspacesMaker Faires的幫助下,每天都有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3D列印技術。倫敦和阿姆斯特丹的WevolverFabLabs和最近的3D Hubs網路都是國際間很好的例子。
包括123D Design在內的不少頂級3D建模和設計軟體,都提供了輕鬆的獲取方式,這也讓許多人可以在自己的社區當中,就開始進行3D列印。
由於相信3D列印會在未來幾年裡得到蓬勃發展,不少企業開始四處建設更多的3D列印市場和服務中心。ShapewaysMaker6都是美國地區的先鋒,而iMaterialise則是歐洲(比利時)的知名品牌。
許多大公司也開始將關注放在了3D列印的普及上面,比如亞馬遜最近推出的3D列印商店,或者是美國的UPS Store
更好的材料
在今天,銷售普通商用3D印表機的製造商大約有40家,而全球正在開發和銷售消費級3D印表機的創業公司超過了200家,他們的產品最低只要幾百美元。
3D列印可使用的材料也在不斷增加——從不同類型的蠟或塑膠,陶瓷,到鋼、黃銅、青銅、銀、金和鉑金等金屬。
3D列印的一些有趣領域
機器人
法國雕塑家Gael Langevin20121月通過3D列印的方式製作出了一部真人大小的機器人InMoov。這部機器人可使用任意具備12x12x12釐米區域的家用3D印表機所製作,且被認為是大學、實驗室、愛好者的開發平台。
在今年早些時候,英特爾發佈了Jimmy,他們為消費者所設計的行走機器人。英特爾將Jimmy稱作是一部研究機器人,不過他們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面向消費者推出一款不那麼精細的型號,售價1600美元。
Jimmy是需要通過3D列印的方式來製作的。英特爾會免費提供3D列印圖紙,但使用者還需要購買一組套件,當中會包含那些無法被列印出來的部件,包括馬達和英特爾Edison處理器。英特爾希望可以將Jimmy的價格降到1000美元以下。 

建築
Contour Crafting是由南加州大學Behrokh Khoshnevis博士所開發的一種分層製造技術。這種技術在將整體結構和子部件建設自動化上具備很大潛力。
通過使用這種方式,單棟或多棟不同設計的房屋都可以一次性被自動建設完成,每一棟房屋當中還都會嵌入所有必須的電路、水管和空調管道。
在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大陸的盈創裝飾設計工程利用3D列印技術在1天的時間裡建造了10棟單層房屋。對比更加傳統的建築方式,3D列印是一種更便宜、更快也更安全的備選。
這些房屋都是在上海由4架巨型3D印表機所建造的,每一棟的長寬都是10x6.6米,房屋的牆壁則是通過由水泥和建築垃圾混合而成的材料逐層建造的。這種新型的3D印表機構不僅環保,成本也很低。
英國的D-Shape是一家專注於Freeform Architectural 3D列印的公司,他們可以列印任何6x6米以下的東西,比如公園長椅、亭子、彩色大理石路面、噴泉、小型游泳池、家居和操場設施等等。
最後,Emerging Objects意識到3D列印的使用並不應該被局限在製作建築的外部支持上。實際上,這家公司已經決定將研發重點放在建築的內部裝潢和設計上。他們所使用的都是可再生和創新的材料,比如水泥聚合物和鹽聚合物。 

設計
阿姆斯特丹的Eric Klarenbeek工作室正在探索3D列印活的生物體,比如菌絲體,真菌的線狀網路,並將其和本地原材料相結合,以製作出諸如碳足跡為負的菌絲椅。
時尚
許多時尚設計師目前都在實驗通過3D列印來製作各種衣服和配飾,比如帽子、裙子、鞋子和首飾。Iris van Herpen就展示了一些有趣的設計。去年,Bradley Rothenberg也為維多利亞的秘密時尚展製作了一些3D列印服飾。 

Invisible Light Network由聲音為靈感製作出了名為Nu的手鐲。波士頓的設計工作室Nervous System也推出了首飾系列和配套的桌面3D印表機應用。
倫敦設計師Silvia Weidenbach3D列印技術和傳統製作工藝相結合,製作出了一款特別的項鍊。耐吉的3D 列印足球鞋Vapor HyperAgility Cleat將創新和運動員的靈活性帶到的新的水準。為了更好地幫助運動員,耐吉正在通過3D列印技術加入鞋類產品的製作過程。
Mink 3D印表機可讓用戶從網頁上或現實世界當中選擇任何的顏色,並使用簡單的軟體將這種色彩列印成腮紅、眼影、唇彩或其他任何類型的妝。
汽車
3D列印在最新007電影《天幕危機》當中的使用已經開始展現出了這種技術可以如何被應用在娛樂業的汽車當中。
如今的汽車廠商主要把3D列印應用在概念汽車的研究和實驗上。設計師Erik Melldahl和寶馬合作製作出了3D列印汽車Maasaica;而倫敦設計師Nir Siegel則向奧迪提出了一個更加前衛的概念:可在購買者面前自行組裝的3D列印汽車。


incar.tw

梅賽德斯宣佈,他們正在考慮使用3D列印部件來製作2018S級車型——不僅是概念模型,還包括量產車型的內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寶馬德國工廠的工人已經在使用3D印表機的“超級拇指”,可用來減少他們在組裝汽車部件時關節所受到的壓力。
在遙遠的未來,我們或許可以利用3D列印製作出一台汽車,然後下載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系統來上路。
娛樂
在今年早些時候,Marvel工作室聯合3DplusMe在聖達戈動漫展上展示了一款獨特的印表機。它可對你的臉部特徵進行掃描,然後根據你的選擇,將你列印成Marvel的超級英雄。
藝術
我們已經可以在網路上看到大量讓人驚歎的3D列印藝術作品和雕塑了。本文將著重介紹梵谷博物館和富士在比利時的合作項目。
雙方的合作的專案名為Relievo,內容是對梵谷的傑作進行三維複製。這些複製品維持了原作的尺寸、色彩、亮度和紋理,來達成終極的藝術品複製。
比如說,《向日葵》的複製品捕捉到了梵谷筆鋒的方向和力度,以及當中32種不同的黃色。梵谷博物館以3.4萬美元的價格對這些複製品進行出售。 

食物
3D列印最令人激動的領域之一就是食物了。在去年,我們已經見過大量的3D“食物”印表機了,比如眾籌平台上的FoodiniCandy。通過改變形式、色彩和味道,3D Systems開發出了Sugar Labs,來實驗消耗糖和蛋糕的新方式。Choc Edge也是一款相同的設備,只不過原材料換成了巧克力。
義大利麵廠商Barilla,計畫在未來的時間裡為每一家餐館都裝備3D食物印表機。顧客隨後可以讓自己設計的3D列印義大利麵,在幾分鐘的時間內製作完成。
來自劍橋的創業公司Dovetailed所開發的3D水果印表機,可使用名為Specification的分子料理技術,來根據使用者的要求製作水果。通過將不同味道的滴液進行合成,使用者將可隨心所欲地組合自己想要的風味。
這項技術的受眾包括廚師、美食愛好者、以及任何對創意料理體驗感興趣的人。它無需任何與烹飪或分子料理相關的知識,用戶可快速製作出新鮮和有機的3D水果。 

健康
3D列印在醫療領域當中,最明顯的用途之一就是製作骨頭、軟骨的替代品,以及醫療設備了。這方面的應用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許多醫院現在都已經在日常工作當中使用到這種技術了。
在今年早些時候,荷蘭烏德勒支醫療中心大學的神經外科醫生成功地為患者植入了3D列印的頭骨。
生物醫學工程副教授Lawrence Bonassar和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的醫生合作研發了一種通過3D列印和注射模具製成的人工耳。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也使用現成的列印工具製作出了可工作的“仿生”耳,可聽到超越人耳聽力範圍的無線電頻率。
kenichinishimura.blogspot.com
Organovo聲稱自己將在今年某些時候通過3D列印製作出肝臟。研究者已經列印出了數十種不同的生物細胞,而一旦這些器官內血管網路的列印方式能夠得到完善,該領域的創新將會呈現爆炸式增長。而醫療領域的格局在這個10年末將會出現徹底的改變。
威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的醫生和科學家,曾經首度成功地將實驗室培養的器官植入人體。而現在,這支團隊正在開發超過30種不同的替代組織和器官,以及可徹底治癒疾病的治療細胞。
樂觀的看,這種技術在4年之後,就可以成為拯救生命的一種常見手段了。
3D列印的未來呢?
根據Gartner最近公佈的報告,3D列印正在快速演變,儘管當中的許多技術距離在主流市場上的普及仍有5-10年的時間。相比消費者的採納,商業和醫療領域對於3D列印技術的採納速度會更快一些,因為這兩個領域當中存在更加迫切的應用方向。
與此同時,我們將會看到更多優質且不同的材料出現,3D印表機的速度和消耗也將會得到提升。由於在製作物品上的便捷性,3D印表機也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課堂上。在消費類市場準備好要騰飛之時,我們可能還會看到蘋果、亞馬遜或谷歌推出自己的3D印表機。

來源:TheNextWe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