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 中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現狀分析

來源:CPS中安網 作者:賀小花
  
2009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接著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後,智慧城市在各國的發展風生水起,國家政策成了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無形大手。


中共國家政策推動建設浪潮不斷高漲  
20109月,寧波市頒布了《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智慧城市的決定》。由此,寧波作為第一個在政府層面全面推動下實施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啟到了引領及示範帶動作用。在寧波的帶動下,不少城市提出了具體的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和行動方案,甚至有些地區把智慧城市建設列入了“十二五”規劃,如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深圳、武漢、株洲、佛山等。
  
2012125日,中共住建部發佈關於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並印發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兩個文件。通知指出,智慧城市是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資訊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新模式。建設智慧城市是中共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
  
2013129日,中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佈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90個,其中地級市37個,區()50個,鎮3;201385日,中國住建部再度對外公佈了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又確定103個城市(區、縣、鎮)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包括83個市、區;20個縣、鎮。因此,目前中共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已達193個。
  
截止2013年,中國已有四百餘個城市宣佈建設智慧城市,覆蓋了東中西部地區。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超級大城市外,杭州、廈門、珠海等一些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也開始智慧城市建設。湖北、湖南、山東、遼寧、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則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群”。其中,湖北省和廣東省的“智慧城市群”分別涉及17個和21個省內城市。
  
如今,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已全面展開,推進速度較快的已進入建設階段,其它城市也開始進行規劃與設計等。建設智慧城市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有的城市可能需要2-3年時間,而有的城市可能則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既可以全面推進,也可以重點突破。

當前,中國正在通過“兩化融合”、“五化並舉”、“三網融合”等戰略部署,積極利用物聯網、雲端運算等最新技術,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共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有些城市圍繞創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而更多的城市則是圍繞各自城市發展的戰略需要,選擇相應的突破重點,提出了“數字南昌”、“健康重慶”、“生態瀋陽”等,從而實現智慧城市建設。

根據《2013年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準評估報告》顯示,以下主要城市智慧城市發展水準處於全國領先水準:
1、領跑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無錫、武漢、寧波、南京、佛山、揚州等;
2、追趕者:重慶、無錫、大連、福州、杭州、青島、昆明、成都、嘉定、莆田、江門、東莞、東營等;
3、準備者:瀋陽、株洲、伊犁、江陽等。
  
中共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指出,“智慧城市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城鎮化戰略部署的具體任務,也是擴大內需、啟動投資、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的新要求,各省和試點城市要按照住建部發佈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檔要求,切實、高效推進試點工作,在創建過程中,中共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監督和考核。”在中共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智慧城市建設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展開,建設浪潮不斷高漲,投資者和企業的信心也大大增強。
  
矚目成績令人喜

中國有數百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獨特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戰略,這些城市在資源稟賦、資訊化發展水準、城市定位等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就決定了智慧城市的建設不能一刀切,在考慮智慧城市建設共性的同時,還應注意對接城市的實際需求。

注重立足城市特色,因地制宜開展智慧城市規劃、建設、運營,以保障智慧城市建設既能滿足城市服務管理需求,又能充分發揮城市的優勢資源和個性特徵,避免照搬其他城市的發展模式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經過短短幾年智慧城市建設,部分試點城市已取得了矚目成就:  
1、北京
“智慧城市”新技術北京率先使用。《智慧北京行動綱要》,包含智慧交通、電子病歷、遠端醫療、智慧家庭、電子商務等,希望2015年,形成覆蓋全市的物聯基礎網路。若是大雨突降,一套監控設備就將晝夜不停地監測地下排水能力;在人們身上,監測儀可將資料即時傳給醫生。
  
2、上海
打造城市光網,發展3GWIFI等多種技術的無線寬頻,推動智慧技術、雲端運算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研發應用,加快三網融合。上海居民能夠體驗“智慧城市”生活。根據《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畫》,3年內,上海規劃基本建成寬頻城市無線城市。
  
3、廣州
建設第一個由政府主導、牽手營運商的無線城市官方門戶網站,推動市民、企業及社會各界高效便捷的無線寬頻網路服務。廣州計畫在2015年前投入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建成中國最大的TD-LTE網路,讓WIFI信號實現廣州的全覆蓋,打造中國領先4G的智慧城市。

  
4、深圳
國家三網融合試點城市之一,致力完善智慧基礎設施、發展電子商務支撐體系、推動智慧交通、培育智慧產業基地,組建華南地區的物聯網認證中心。
  
5、寧波
加快創建智慧城市。從2010年在中國率先提出智慧城市發展戰略開始,寧波一直用踏實的腳步和扎實的舉措,追逐著自己的“智慧”夢想。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以杭州灣新區作為建設智慧城市的試驗區,提出“智慧新城”及“生態家園”的目標定位。
  
6、大連
加速走向“智慧城市”。大連市提出的“城市智慧化”戰略已經進入實施期。目前大連市已經有了“智慧城市”先行示範區中山區和金州新區。
  
7、南京
“智慧旅遊”軟體升級。在景區受傷了,遊客可通過手機進行一鍵求助;當遊客到一個景點,“電子導遊”會“感應”到現場並直接播放語音講解。
  
8、揚州
獲“智慧旅遊城市創新獎”。揚州旅遊行銷中心打造的電子商務平台,整合中國購票平台,“一台機器刷碼入園”,線上線下“無縫對接”。
  
9、杭州
“智慧杭州”手機門戶漸成城市新名片。它是“智慧杭州”城市資訊公共服務平台專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逐漸成為市民的生活幫手、工作助手。
  
10、佛山
2015年將佛山建設成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四化融合先行地,提出智慧服務基設施十大重點工程,希望做到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提升城市化及加快國際化的作用。
  
12、珠海
力推智慧城市。未來5年時間,智慧城市建設將作為打造宜居城市、建設好營商環境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13、無錫
打造中國物聯網“智慧城市”名城。除核心物聯網產業外,無錫計畫借“智慧城市”建設,帶動新興產業發展,形成對經濟發展的主體支撐。
  
14、武漢
率先啟動“智慧城市”戰略。武漢市作為聯通在全國僅有的5個重點城市之一,啟動智慧城市戰略後,將陸續實現包括平安城市15項智慧應用。
  
15、廈門
正在打造“建設美麗廈門、打造智慧名城”。廈門的智慧城市系統已覆蓋交通、醫療、公共衛生等,如在智慧醫療上,80%以上用上了電子病歷,而建立在微信基礎上的“掌上公交”受眾已達到70萬人。
  
16、青島
中共國家“智慧城市”技術和標準試點城市,近日公佈全國首個智慧城市開放服務平台——“愛城市”。該網站主要分為五大版塊,分別是“政府服務”、“生活服務”、“城市聲音”、“應用中心”以及“專題服務”,可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綜合服務。
  
20131126日,在杭州舉行的首屆中國智慧城市創新交流大會上,廈門、瀋陽、西安、佛山、南京、蘇州、北京、常州、杭州、深圳入選“中國十大智慧城市”,標誌著這些城市智慧建設初見成效,運用資訊化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構建智慧應用體系的能力不斷增強。
  
可喜的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部分成果已惠及民眾,方便了大眾的生活。例如,北京公交提供WIFI,全部公車都將安裝“GPS定位系統”,市民可通過智慧手機獲悉下一班公車何時到達等公交運行情況。地鐵東單站等5座車站將在站外設置“流量引導牌”,用不同顏色即時播報站內擁擠程度。

佛山通過建立“傢俱企業大規模定制生產系統”,南海維尚傢俱“先接訂單後生產”,材料利用率從70%提升至90%,出錯率從30%下降至10%,交貨週期也大大縮短;昆山與IBM合作,實施城市控管指揮中心、政府並聯審批、城市節能減碳等三大智慧城市軟體解決方案,解決城市管理的現實問題。
  
不可掉以輕心的問題
智慧城市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但也是暗潮洶湧,一方面許多城市對“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夠深刻,只是跟風而起,炒作概念,在智慧城市的外衣下,仍是傳統城市的內核;另一方面,各城市之間如何結合自身實際實現差異化也是必須要思考的,否則將會重演中國城市化建設千篇一律的悲劇,也難以真正地落地生根。

一些專家也指出,各地城市建設的基礎參差不齊,如果缺乏科學規劃和統籌佈局,可能造成投入成本增高、低水準重複建設、資源利用率低等後果。以前有些地方的資訊化建設,各個部門自行其是,花了大筆錢,結果造了一大堆不能互聯互通的“資訊孤島”,從而造成假智慧、白智慧、空智慧。
  
毫無疑問,目前智慧城市建設仍處於探索期,部分問題還需要破解。首先,智慧城市建設缺乏頂層設計,存在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現象。由於缺乏經驗,定位不夠清晰,在做頂層設計時,沒有結合本地的優勢產業特色,也沒有充分考慮落地的可執行性,智慧城市出現了“千城一面”的傾向。

例如有些物聯網產業園、軟體產業園、雲端運算產業園、雲計算資料中心等專案,因為前期的規劃定位不清晰,開園後競爭力不強遭遇招商困難,致使園區空殼化現象嚴重。

其次,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條塊分割現象,資訊共用仍需打破制度性障礙。實現城市數位化、智慧化,牽扯到政府的諸多“閉路運行”部門,牽扯到運行效率和如何打破各行業與部門之間的壁壘。

第三,資訊安全管理仍存隱憂,相應法律法規需要完善。智慧城市以海量資訊運作與創新理念為核心,因此其資訊、網路乃至應用終端的安全問題比一般互聯網的資訊安全,其挑戰會更多,包括“隱私”問題、“可信度”問題、“防偽”問題等。
  
中共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師單志廣曾在媒體前表示,當前中國城市不“智慧”的主要約束因素有大資料處理滯後,三網融合水準低,城市管理柔性差,基礎軟體發展能力弱等技術障礙;有部門分割導致資訊封閉和壁壘,互聯互通共用難。

電子政務重複建設十分嚴重等體制弊端;還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行銷人才;同時觀念落後,城市管理重“管”輕“理”,法制觀念、人本觀念、服務觀念均非常缺乏。對智慧城市建設問題,前中共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在媒體前表達了另一種擔憂。
  
他認為,智慧城市應堅持以民生的改善為主要方向。政府應該創造基本環境,鼓勵民間創新,發揮各種資源水到渠成地實現資訊化的目標。不應將智慧城市工程理解為政府單一主導的建設過程。否則,就可能使智慧城市演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政績工程。
  
除了技術、人才、體質等原因,時間也是一大智慧城市智慧慢的一大因素。賽迪網總裁張濤日前表示,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2009年到2011年是探索期;2012年到2014年是快速建設發展期;2015年之後是運營階段。
  
的確,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城市是否已經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城市當前的智慧度如何,城市建設是否有足夠的人才支撐等,都是比較緊要的問題。然而,在智慧城市建設熱的背後,一些城市對智慧城市的定位和功能不夠清晰,大都停留在幾項通訊技術基礎設施的建設上。

另一些城市對智慧城市建設的真實需求缺乏判斷,目標宏大,但特色不夠,缺失足夠的要素資源和支撐能力;還有一些城市在推進過程中總體規劃和標準體系缺失,各自為戰自成系統,整體效益難以充分發揮。另外,對引入跨國公司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可能帶來的“路徑依賴”以及資訊網路安全風險等問題,也須引起關注。
  
發展前景廣泛看好
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中共在建設智慧城市領域的直接投資已經超過人民幣3000億元,目前三大運營商已經和300多個城市達成“智慧城市”合作協定,預計“十二五”期間該領域的投資有望突破5000億元。
  
20131月底,中共住建部第一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名單公佈。同時中共住建部將與國開行合作,投資人民幣800億元用於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兩家商業銀行也承諾,將提供不低於國開行的授信額度,支持智慧城市建設。

另有其他投資機構也在4月初簽訂了2000億元的投資額度。粗略估計,相關投資或將超過人民幣4400億元。201385日,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出爐,中共住建部確定的103個城市遠超此前市場預期的50個城市。

業內預計第二批試點城市拉動的投資規模在1100億元以上,而根據相關機構的預測,“十二五”期間,超過80%的城市將智慧城市作為加快經濟發輾轉型的戰略導向,將有600800個城市打造智慧城市,市場總規模將達到人民幣2萬億元。
  
201312月,為規範和推動智慧城市的健康發展,構築創新2.0時代的城市新形態,引領中國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中共住建部啟動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建設智慧城市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並且試點城市將經過3-5年的創建期,把集約、低碳、生態、智慧等先進理念融合到城鎮化的具體過程當中,從而智慧地配置城市資源,優化城市宜居環境,提升城市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最終實現市民幸福感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在智慧城市建設的號召下,安防正在更多地融入智慧城市,並且服務於智慧城市。安防技術正在從經典向現代轉變,其中共性的技術特別是影像技術,正在進入公共安全領域,服務智慧城市。

資訊技術發展的趨勢,促使安防技術為智慧城市提供技術支撐,借助技術融合的核心、服務性、開放性成為社會管理的平台的一部分,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功能)組成。
  
智慧城市建設不可偏廢或僅僅是強調技術應用,而忽視社會經濟層面的創新,智慧城市的試點也必將規範和推動智慧城市的健康發展。一些城市將智慧城市建設當成數字城市的新包裝,一些城市被企業行銷牽著鼻子走,中國智慧城市虛火過旺和盲目貼標籤的行勢必會廣為詬病,也將走向失敗之路。
 
然而,我們必須承認,“智慧城市”是未來城市發展的趨勢。智慧城市建設的大提速將帶動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將帶動衛星導航、物聯網、智慧交通、智慧電網、雲端運算、軟體服務等多行業的快速發展,為相關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