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 冰塵
據國外媒體報導,我們是否處於泡沫中?著名風險投資人弗萊德·威爾遜(Fred Wilson)在個人部落格中給出了見解,以下是文章全文。
每到一處,我都被問及一個問題:我們處於泡沫中麼?
這個問題我被問了四年,泡沫能維持四年之久絕非易事,但現在高增長科技公司所處的價值環境不同尋常。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
我從商學院學到這樣一條原理:一個人為生意的投入倍數,應該是利率的倒數。比如你購買一項年收入達到10萬美元的業務,那你要花100萬美元,那麼你的投資回報率就是10%。這個公式十分簡單。倘若利率是5%,那麼你就要支付200萬美元。所以利率=年營收/購買價格。該公式並未涉及一系列重要問題,你如使用何種利率,如何處理營收增長或下降的問題,不論如何,這個公式非常經典,很多資產價值、資本市場的概念都源自它。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以開發國家的決策者將利率保持在極低水準。他們希望發行大量廉價貨治癒金融危機的傷口,並鼓勵企業主投資、發展自己的業務。這種辦法效果有限。這麼多年,金融危機有所轉變,但決策者的行動並未多大改觀。我們仍然處在一個錢不值錢、利率近乎為零的政策框架內。
如果你返回去,應用一下公式,那麼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一個人要支付無限多的資金才能獲得固定營收。當然,這樣的計算沒有意義,也不會發生。但價值環境處在一個極端水準中,你做什麼都不會得到恰當的回報。
這點有時候也會改變,30年的國債收益自金融危機以來下降5%。如果它能回歸20世紀90年代6%-8%的範圍,我們的情況會大不一樣。看一下30年國債收益近40年的歷史曲線,你會發現我們處在一個非常低的水準。
我注意到的另一點事情是,這樣的低利率環境導致資產價值/營收比例呈非線性變化。正常情況下,價值/營收比與營收增長率呈線性關係。如果營收每年增長20%,你的價值/營收比例是X,那麼當營收增長率每年達到40%時,價值/營收比是2X。但現在我們看到的關係並非比例關係,而是指數關係。
當年營收增長率達到50-100%,並且似乎能以這樣的趨勢增加幾年時,你得到的價值/營收比例令人瞠目結舌。投資者急於得到這樣的回報,他們願意支付那麼多本錢。
所以低利率是我們所處價值環境的根源。我們不知道全球經濟何時能加速發展,決策者何時能夠收緊低利率政策。在此之前,我相信高增長科技公司將繼續高倍數投入,而且這些科技公司將利用他們的高價值股票收購其他高增長的科技公司。
只要全球經濟低迷、利率持續走低,做風險投資和初創公司是不錯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