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事件後,美國政府在互聯網安全上承受了很大的輿論壓力。
新華網華盛頓3月14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政府機構14日宣佈,計畫把互聯網網域名稱系統等的管理權移交給“全球利益攸關體”。消息一出,美國輿論一片譁然。儘管有識之士指出,這是朝著解決互聯網管理糾紛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相當多的人指責美國政府屈服國際社會壓力,擔憂從此在網路運行上給予外國政府更多權力。
目前,互聯網網域名稱系統等由國際互聯網名稱和編號分配公司(ICANN)代美國政府管理。ICANN是一家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非營利性國際組織,但它並不是純粹獨立的非營利性組織,而是根據與美國政府簽署的合同被置於美國商務部的監管之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此提出質疑,認為在互聯網管理方面,“美國有一把後門鑰匙”。
2013年,美國防務承包商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披露美國政府秘密監控互聯網專案,進一步加深了各國的擔憂。就在上月,負責歐洲數位化議程的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內莉·克勒斯還敦促結束美國對互聯網的控制權。許多國家的觀點是聯合國或其他國際組織更加適合接管互聯網。
但在一些美國分析人士的眼中,誕生在美國的互聯網,一旦離開美國的監管似乎就“活不了”。美國資訊技術創新基金會的丹尼爾·卡斯楚對美國要讓出管理權痛心疾首。“斯諾登事件只是個藉口”,卡斯楚在一篇博客中寫道,“美國商務部從來沒有濫用過一次它對ICANN的監管權力,來幫助情報機構。”
按照卡斯楚充滿道德優越感的邏輯,美國人一旦放手,就將為“非志同道合者”操控ICANN打開大門。不過,很快就有美國商務部官員對媒體表示,美國政府的決定與斯諾登事件無關。
美國商務部解釋說,自1998年ICANN成立後,美國政府對ICANN的管理者身份一直是過渡性的,現在“啟動移交進程的時機已經成熟”。萬維網聯盟(W3C)等多個互聯網機構也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贊同這樣的觀點:移交管理權現已可行。
ICANN首席執行官法迪·謝哈德則表示不認同美國輿論界對於“移交”的種種擔憂,並承諾提出一個“開放、包容”的移交方案,“不會危害互聯網安全與穩定”。
謝哈德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正在邀請各國政府、私營機構、民間團體和其他互聯網組織參與進來,制訂移交方案。作為平等的夥伴,所有利益攸關者在這個全球性資源的管理體系中都應發出聲音。”
但必須指出的是,美國政府為移交方案設立了嚴格的前提條件,即移交給“全球利益攸關體”,不會接受“由政府或政府間機構主導的解決方案”,移交方案必須遵循保持互聯網開放性等原則。換句話說,新方案將使得各方介入其中,對互聯網實施鬆散的監管,這無疑讓技術實力最強的美國依然能對互聯網管理保持最大的影響力。
無論如何,正如美國互聯網維權組織“公眾知識”主席吉恩·基梅爾曼所言:“這是朝著解決關於如何管理互聯網這一重要國際糾紛的正確方向所邁出的一步。”美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之一——韋裡孫通信公司也發表聲明說,把權力成功移交給現已成熟的多方利益攸關體系是促進互聯網管理“及時、積極”的舉措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