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 什麼是智慧化?用戶“最痛”需求在哪兒?

來源:PingWest

智慧化是指由現代通信與資訊技術、電腦網路技術、行業技術、智慧控制技術彙集而成的針對某一個方面的應用。先介紹,隨著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的概念深入,市場上越來越多貼有“智慧化”標籤的產品一湧而出。它們真的是智慧化產品?什麼是智慧化?瞭解用戶“最痛”需求在哪兒嗎?


智慧牙刷,它的功能十分“豐富多彩”——不僅能夠記錄使用者刷牙的持續時間、哪些牙齒還沒有刷到、牙齦是否被清理,甚至還能通過匹配手機應用裡的遊戲和成就解鎖來“激勵”用戶保持刷牙習慣。

可是實際上,雖然我對讓牙齒保持健康、潔白抱有濃厚的興趣,但我實在無法明白為何要大費周章的將資料獲取、遊戲這麼複雜的模式引入到這每天不到10分鐘的清潔時間中來——即便它的資料抛物線再漂亮、監測辨識度再準確,而我選擇電動牙刷時所考慮的,還是它的舒適程度、清潔能力。
  
當然,也許對於一些低齡兒童而言,這種遊戲和解鎖獎勵的方式能夠督促他們去養成按時刷牙的習慣,但這與“智能”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再來看看門鎖,它已經被不少人貼上了“智能家居第一道關卡”的標籤。不久前,我曾體驗過一款名為“科技俠”的藍牙智慧鎖,也對諸如LockitronSmartLockGoji等同類產品有所瞭解。這些智慧鎖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其將“鑰匙”電子化,變成了一個可發送、複製的虛擬許可權。它看上去很酷,也似乎利用網路提升了便捷性,但實際效果卻恰恰相反:
  
首先,單就“開門”這個動作而言,掏出手機來完成並不比用鑰匙開鎖來的便捷,況且人們還會經常遇到手機沒電的狀況;其次,複製鑰匙、定時設置開鎖許可權等功能看起來性感,但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小概率需求,除了酒店等場景外,人們平時很難用上它們。而在人們選擇和購買鎖的最核心述求——安全性上,這些產品並沒有任何優勢。
  
從以上兩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門鎖還是電動牙刷,如今大費周章的“智慧化”並沒有為其其核心功能進行加分,無非是一些無關用戶痛癢的錦上添花。
  
再來看看被“智慧化”最多的產品——手錶。在我體驗過幾款市面上已銷售的智慧手錶後,便打消了對這類產品購買的欲望。起先,我只是覺得這些智慧手錶還處於初期,輸在了體驗上:把Android直接搬上了更小的螢幕,手動連接WiFi、打字、輸入密碼都讓人惱火。而如今,我發現千篇一律的外觀和並不時尚的設計也是這些智慧手錶的罩門。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似乎很少有人考慮清楚:為什麼人們需要一款智慧手錶?
  
在“時尚”和“時間”這兩個手錶的基本屬性之外,“智慧”最吸引人之處就是有這樣一款能夠時刻伴隨人體的設備,不斷的採集資料。換句話說,智慧手錶的基礎模型實際上應當是一個帶有時間顯示功能的“智慧手環”。

可如今大部分的智慧手錶創業者,都一個勁的非要做出自己的定義——將一切難以操作的應用都拼命塞進狹小的螢幕,逼著使用者抬著手臂去完成各種操作;要麼就是主打“通話功能”,提出“無需再掏出手機”的概念,可實際上,但就這一點而言,一個藍牙耳機就足夠了,而且其操作方式也不會像把手錶貼在臉上那樣愚笨。
  
在想著把每個產品都“智慧化”之前,創業者們應當想明白一個問題——這個產品本身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讓用戶“最痛”的需求在哪兒?智能化能否將其滿足?

我們渴望看到越來越多“聰明”的設備,能夠將人體、空間、家庭環境都資料化,並由此提供一些有用的服務。但它也許永遠不會被創業者煞費苦心貼上“智慧”標籤,智慧在電子消費展上“大放異彩”的牙刷、門鎖、洗臉器、浴盆助澡器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