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用過iphone的同學都知道,裡面有一個系統應用叫“Nike+ipod”,沒錯,這就是地地道道的物聯網!Nike+跑步鞋上有一個感測器,可以跟蹤你的跑步,然後把跑步資料發送到iPod上。該產品甚至還有自己的社交網路:它可以自動發佈狀態訊息到Twitter和Facebook;它還包括一個心律檢測器和一個跑步感測器(跟鞋配套),該裝置可以用語音提示跑步者在跑步過程中保持目標心率。此外還有一個提供健身計畫、設定目標、跟蹤進度的支援網站。Oh my God!原來物聯網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東西!
photo from www.thetechaxis.com |
物聯網感知架構
前些年,物聯網被各行各業爭相瘋炒,並與雲技術、智慧分析、大資料一道成為“不懂這詞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的一員。就在人們還在質疑物聯網這個概念究竟是否靠譜的時候,在“感知中國”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政府、資本、產業等各個層面對物聯網的高度關注,建立了以無錫為首的十多個物聯網示範產業基地,為物聯網從一個概念向一個產業的成功轉變注入了一劑強心劑。物聯網的一個核心要素是事物具備“唯一位址”,如果“物聯網”時代來臨,人們的日常生活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全都將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 因此,物聯網也上升到了一個國家戰略的層面。
概述
一般來說,業界對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辨識(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鐳射掃描器等資訊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定,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 接起來,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辨識、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具體來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樑、隧道、公路、建築、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後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這個整合的網路當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電腦群,能夠對整合網路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即時的管理和控制。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 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準,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係。
感知架構
物聯網主體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
·全面感知:指利用無線射頻辨識(RFID)、感測器、定位器和二維碼等手段隨時隨地對物體進行資訊採集和獲取。
·可靠傳送:指通過各種通信網路與互聯網融合,對接收到的物體資訊依靠網路技術,通過GPS定位技術、互聯網技術、3G技術等,進行即時遠端傳送,以進行各種有效的處理;
·智慧處理:是指利用“雲計算”,智慧分析等各種智慧計算技術,對隨時接收到的海量資料和資訊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實現對物件的智慧化管理。
感測器技術
傳感技術同電腦技術與通信技術一起被稱為資訊技術的三大技術。從仿生學觀點,如果把電腦看成處理和辨識資訊的“大腦”,把通信系統看成傳遞資訊的“神經系統”的話,那麼感測器就是“感覺器官”。微型無線傳感技術以及以此元件的傳感網是物聯網感知層的重要技術手段。
射頻辨識(RFID)技術
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通過無線電信號辨識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資料的無線通訊技術。RFID已經在身份證、電子收費系統和物流管理等領域有了廣泛應用。RFID技術市場應用成熟,標籤成本低廉,但RFID一般不具備資料獲取功能,多用來進行物品的甄別和屬性的儲存,且在金屬和液體環境下應用受限,RFID技術屬於物聯網的資訊採集層技術。
WSN(無線傳感網路)技術
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或稱神經末梢網)主要有zigbee、藍牙、NFC、Wi-Fi等表現形式。上海秀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宋福鑫介紹到:“無線感測器網路是一種由獨立分佈的節點以及閘道構成的感測器網路,安放在不同地點的感測器節點不斷採集外界的物理資訊,如溫度、聲音、震動等,相互獨立的節點之間通過無線網路進行通信。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每個節點都能夠實現採集,資料的簡單處理,還能接收來自其他節點的資料,並最終將資料發送到閘道,再從閘道獲取資料,查看歷史資料記錄或進行分析。”
WSN由分佈在自由空間裡的一組“自治的”無線感測器組成,共同協作完成對特定周邊環境狀況,包括溫度、濕度、化學成分、壓力、聲音、位移、振動、污染顆粒等的監控。WSN中的一個節點一般由一個無線收發器、一個微控制器和一個電源組成。WSN技術貫穿物聯網的三個層面,是結合了計算、通信、感測器三項技術的一門新興技術,具有較大範圍、低成本、高密度、靈活佈設、即時採集、全天候工作的優勢,且對物聯網其他產業具有顯著帶動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