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 七種 Facebook 小技巧,讓你的粉絲專頁更出色

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WIS匯智/ Iris Wang

社群媒體目前已成為主流,很多企業開始經營自己的Facebook粉絲專頁來與消費者更直接快速的對話與接觸。

要在Facebook創建一個粉絲專頁並沒有任何高難度門檻限制,只要你是FB的使用者,都可以上去為自己的企業、興趣做專頁的建置,然而,入門很簡單,真正有挑戰的則是在經營之道。Facebook優於企業官網的一個特性就是在於訊息更新的速度,藉由發文傳遞資訊並與消費者互動,也透過消費者的留言去即時了解、回覆客戶需求。

雖然我們不諱言的說,成立了粉絲專頁後,一定會期待粉絲數的成長,可是別忘了,粉絲數很需要,但對於經營企業社群平台來說,真正要被看重的仍是需以內容為主,等你經營出好名聲後,自然粉絲數就會成長,並在粉絲的朋友圈中,好康道相報的宣傳被擴散能見度。
當然,現在真正想要做好一個企業粉絲專頁,在經營策略上早已跳脫舊時的「小編問好」模式,無法再只靠三餐問好來發文充版面,你的任何資訊分享、連結發佈、圖片訊息,甚至在專頁上要舉辦活動,這些都開始需要一些有意義的設定來幫助呈現,管理專頁的「小編」一職,不再只是機器人角色,你需要更活生生的去面對你的粉絲,去經營專頁。就像我們公司內部,不用「小編」來稱呼負責專頁管理的同事,而是用「內容管理者」或是「社群編輯」等較正式的名稱,如此不但希望負責的同仁可以認真的看待內容經營這一份工作之外,更是代表著我們是內容產出者,為了經營社群而存在,會去尋找真正有意義的資訊做分享,而非只是發文機器。

這邊介紹七個技巧,讓你更輕鬆的經營好Facebook專頁:

1. 編輯你的連結顯示標題
當你要做網址連結的分享時,若系統無法幫你抓取適當的標題,切記一定要自己做修改調整,藉由明確的標題,讓讀者一看就知道主題。

2. 編輯預覽的文字內容
顯示內文的編輯當然也就跟標題一樣很重要,可以讓你的文章更加誘人,透過預覽的短內容,去吸引讀者更深的閱讀。

3. 選擇最好的照片
有時候,你發現Facebook系統抓取預覽呈現的照片並不是最適合,或是對方的Open Graph Tag(圖表標籤)沒有設定好,導致被選中貼出來的圖怎麼選就是不對味,現在你可以更改照片選項,不但可以切換做選擇,甚至是自己上傳圖片。

4. 在任何時候編輯照片的說明文字
不論是單張或是整本上傳的相本,記得隨時都可以上去編輯相片描述,甚至可以加上相片的拍攝時間,藉由這些動作,讓讀者對你的相片有更深的認識,也能徹底感受到每一張相片的存在意義。

5. 分享投票問題
Facebook
有過一個「民調問答」的功能,假設你有個問題,需要瞭解大眾的看法,就可以使用這個功能,你可以用在與消費者的互動,來了解他們更多的意見回饋,並記得將「允許任何人新增選項」這設定關閉,讓消費者只能在你限定的選項裡做選擇,來避免無謂的答案出現。(目前民調問答功能僅限在「社團」中可用)

6. 將你最好的發文做置頂
當你有重大的公告發佈,或是限時內的訊息,可以使用置頂的功能,讓這一則訊息永遠出現在最醒目的上頭輕易被消費者看見,而不會淹沒在新增的發文流中,當然,當時效已過,你也可以取消該文的置頂設定。

7. 讓你的發文有排程表
當你剛好外出或是沒網路,卻又必須在一個時間發文時,這時候你就可以事先運用Facebook的排程功能來讓你安排發文時間,按下訊息欄左下的小時鐘圖示,你將可預定文章發佈的年月日時分,甚至是過往的時間也可以。(時間以每小時及30分鐘為區間)

上述七個小技巧,都只是協助粉絲專頁的管理者來讓發文有更完善設定,而不管你成立這個粉絲專頁的用意為何,是為銷售或為品牌…. ,再多的設定都只是次要,回歸現實一說,最主要的還是對於粉絲專頁的內容經營,藉著無形的社群力量,成就有形的品牌印象!

參考資料:http://wis.tw/141J0YN
圖片來源:Maksim Kabakou / Shutterstock.com

‧ 三個步驟,幫助你衡量內容行銷成效

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inbound journals

內容行銷的衡量指標有時的確讓人感到困擾,而且衡量的過程很費時。所以還是要抓住重點,先選擇幾個基本的指標作衡量。

內容行銷在今天的市場上已經變得非常重要-它處於知名度(awareness)和產生準客戶(lead generation)的交集點。品牌必須穩定地提供連串的文章、圖片、影片、和其它資源以展示他們的相關性和為公司帶來新客戶。

雖然大型公司如Sears、可口可樂等已經快速地進趕上內容行銷的列車,並能夠準確地衡量和利用所得的結果。但是要量化一份內容的價值並不容易。究竟是甚麼使這個過程這麼複雜呢?

大部分的困難來自一個事實-內容行銷在今天的圓弧型銷售過程中,會影響買家在每個階段的決策過程:

在傳統的銷售漏斗中,消費者從一系列的潛在品牌開始,然後有系統地消去不要的品牌,最後作出購買的決定。但是McKinsey指出,今天的消費者的決策過程是圓弧型的。(圖片來源:http://www.pamorama.net)
在今時今日,你幾乎可以衡量任何東西,但是那並不表示你不需那麼做。要做的是,弄清楚你想要衡量哪些內容行銷指標,和為甚麼?

因此,瞭解你的商業目標是甚麼至關重要。這可以幫助你準確地找出你想要衡量的內容策略的面向,好讓你看出甚麼湊效,以及還需要用甚麼戰術再作微調。一般的內容行銷衡量指標包括:
(1) 訂閱者
(2)
粉絲
(3)

(4)
流量
(5)
搜尋引擎優化SEO: 你的網頁排名和能見度,和來自搜尋的流量
(6)
準客戶:他們的品質和對你的企業的終身價值(lifetime value)
(7)
轉換數:銷售、訂閱者、準客戶
(8)
銷售:銷售量、財務價值、銷售週期長度
(9)
獲得用戶、準客戶和銷售的成本

內容行銷如何增加你的收益
數位代理公司BrandPoint一向以創造和發佈優質內容見稱,他們製作的下面的這幅資訊圖表,說明了轉換漏斗(conversion funnel)如何運作的三個面向,並展示了一些如何讓內容為企業效力的技巧。以下為該資訊圖表的主要內容:

衡量內容行銷成效的三個步驟
1. 知名度:讓你的品牌、產品或服務在人前曝光
    為甚麼知名度這麼重要?
(1) 93%的網路體驗從搜尋引擎開始
(2) 75%
的搜尋者不會翻閱超過搜尋結果的第二頁
(3)
優質的內容能夠增加你的網站主要關鍵詞獲得排名
(4)
調查顯示大多數的網上消費者在購買前會透過社群媒體作產品調查
(5) 68%
的消費者會上社群網絡閱讀產品評鑑

要衡量的指標:
(1) 在搜尋引擎結果頁(SERPs)中的排名
(2)
網站的首次訪客數字
(3)
社群指標:讚、Tweeter追蹤、Google+1Pinterestpins等等

獲得的結果:
(1) 網站流量
(2)
社群追隨者
(3)
改善的搜尋引擎排名

建立知名度的內容戰術:
(1) 部落格貼文
(2)
新聞文章
(3)
新聞稿
(4)
社群媒體內容

2. 考量因素:啟發潛在客戶作互動、閱讀、下載、留言和分享
    為甚麼考量因素這麼重要?

因為搜尋引擎會根據內容的精準度作排名。其它因素包括:
(1) 每位用戶在網站上所花的時間有多長
(2)
相關、原創內容的量和時效
(3)
網站在社群上被談論的狀況
(4)
擁有超過300個收錄網頁(index pages)的網站流量平均增加236%
(5)
擁有4001,000個收錄網頁的網站多600%的準客戶

此外:
(1) 61%的消費者對於發送客制化內容的公司感覺較好
(2) 65%
的社群媒體用戶透過社群網絡取得產品和服務的資訊

要衡量的指標:
(1) 所增加的總網頁瀏覽數
(2)
增長的訪站時間
(3)
降低的跳出率(bounce rates)
(4)
社群指標

獲得的結果:
(1) 根據情報所作的決定
(2)
與其它產品比起來較有優勢
(3)
較低的跳出率
(4)
社群上的推薦
(5)
對品牌的信任感

建立帶動考量因素的內容戰術:
(1) 建立“類別層面”的網頁內容
(2)
以“長尾關鍵字”(longtail keyword: 指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關鍵詞)製作部落格貼文和新        聞文章
(3)
新聞信 (newsletter)
(4)
問與答 (FAQs)
(5)
白皮書

3. 轉換:當客戶做了購買的動作或填寫了聯絡表格
    為甚麼內容行銷帶動轉換?
(1) 搜尋引擎支援針對特定產品和服務的搜尋-超過39%的客戶來自搜尋
(2)
社群媒體讓傳統口碑起到放大作用,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成長
(3) 77%
B2C公司和41%B2B公司曾經透過Faecbook獲得新客戶

要衡量的指標:
(1) 根據銷售或準客戶量計算出所增加的轉換率
(2)
哪些內容來源對轉換漏斗產生效果
(3)
來自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kedIn等的社群推薦
(4)
“訂閱者”與“非訂閱者”之間的行為比較

獲得的結果:
(1) 銷售或準客戶
(2)
瞭解哪些戰術帶來回報ROI(行銷情報)

轉換之後:
(1) 人們會在部落格、社群媒體和網路社群上與他人分享其體驗
(2)
這些討論會提及內容,然後建立連結,並正面地影響搜尋和社群媒體的體認度



(主題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

‧ 收購諾基亞,微軟挑戰的不是蘋果、Google,而是自己

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鈦媒体
201393日消息,鮑爾默和艾洛普的發表公開信,微軟意向收購諾基亞設備與服務業務。根據《THE VERGE》報導,微軟將向諾基亞支付37.9億歐元,還有另外16.5億歐元用來購買專利資產。這一價格已經低於此前小米透露的100億美元的估值,對於微軟來說可以說是一筆合算的交易。


由於行動智慧時代的到來,微軟和諾基亞這兩頭原來在各種領域佔絕對領導地位的大象,漸漸失去了其對市場的掌控地位。

兩年前,2011211日,諾基亞宣布,與微軟達成廣泛戰略合作關係,並將Windows Phone作為其主要的智慧手機操作系統。

到兩年後的今天,諾基亞已經成為WP系統中當之無愧的老大。根據調查機構AdDuplex發布的數據,截止2013814日,諾基亞以86.9%WP 8市場份額成為最大的WP系統供應商。

今年71日,諾基亞宣布將斥資17億歐元收購西門子在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公司中所持的50%股份。當時就有分析指出,在諾基亞連年虧損中,諾西已經成為諾基亞最值錢的資產,諾基亞可能向無線設備廠商轉型。

如果此次交易達成,諾基亞將再次完成轉型,真正成為一家純粹的無線設備廠商。而微軟將由一家軟體公司成為一家軟硬體一體化的公司。

相比於諾基亞的改變,微軟的改變可能對業界產生更大的影響。微軟從誕生開始便是一家純粹的軟體公司,其商業模式的成功便是打破了軟體之於硬體的從屬地位。

在微軟之前,軟體產品是由硬體廠商附帶在硬體打包附送給消費者的。而微軟通過IBM的合作,成為了操作系統的標準。

由於不完全的授權,微軟可以擺脫IBM的控制,獨立的銷售其操作系統。微軟此後通過發行軟體授權,漸漸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科技公司。

微軟的成功,取決於其和其上下游良好的合作關係。在產業鏈上游,微軟聯合Intel公司,不斷的推進新的軟硬體標準。在下游,微軟通過各個品牌的PC廠商預裝其操作系統,讓PC廠商有一個可靠支持強勁的系統,並取得價值豐厚的授權費用。

而近年來,微軟不斷的推出自有的硬體產品,從XBOX家庭娛樂系統到Surface平板電腦,微軟軟硬體一體化的決心不斷的加強。

這將極大的衝擊微軟當前的商業模式,微軟將在市場上成為其合作夥伴的直接競爭對手。這是一個風險極大的冒險,不過也可能是一次不得已而為之的冒險。
PC市場近年來已經開始萎縮,作為微軟核心業務的PC操作系統授權業務已經沒有了新的發展空間。

而在行動市場上,微軟並沒有真正的打開局面。幾乎所有的非iPhone智慧手機生產傷都已經倒向了Android,就連曾經依靠Window mobile系統奠定市場基礎的HTC也已經完全投靠Android陣營。這也造就了諾基亞在WP 8市場上86.9%的市場份額。收購了諾基亞手機部門幾乎就等於收購了整個WP市場。

如果微軟繼續豪賭行動市場,那麼收購諾基亞看上去是個明智的選擇。既然沒有其人願意為我生產產品,那我就自己生產。微軟並不會因此得罪太多合作夥伴,因為它實際上除了諾基亞,在行動領域,微軟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合作夥伴。

不過所有公司都有其基因。這麼多年來微軟都是以銷售軟體授權為其核心,要完成轉型可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823日微軟宣布,公司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已決定在未來12個月內退休。這可以看著是其領導微軟轉型失敗的一個信號。

要在更換CEO的同時,完成從一個軟體公司向設備和服務公司轉型,微軟要挑戰的並不完全是其競爭對手,而是自己的過去,這也許才是最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