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特派記者林安妮╱專題報導
|
在菲律賓逛大賣場猶如進入「小聯合國」,映入眼簾的家電區,有歐系、美系、亞系產品,任君選擇。想買衣服,另一區還有成堆的大陸廉價成衣可供挑選;若不計較粗糙質感,四口之家各買一件上衣,一張一千元披索還有得找。
菲開大門 舶來品倒貨!
「對菲律賓來說,進口是最快的方式。」一位長年在馬尼拉經商的台商表示,菲律賓是東南亞國協(ASEAN)創始會員國,東協加一與東協自貿區提供接近零趴的進口關稅,「缺什麼,進口就好了。」
台商打趣說,「不論是東協加一、加二、加三,都應該反過來叫做,N加東協。」菲律賓產業不強,供應鏈也不全,市場大門一開,就等舶來品「倒貨」。這是菲律賓教給台灣的第一堂FTA課,FTA(自由貿易協定)讓市場強弱更加分明。
菲律賓本地產業不強,台灣對外洽談FTA時,最在意的工業產品降稅,並非菲國的首要之務。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徐遵慈說,菲律賓主要透過FTA來吸引外資、拓銷農產品、爭取技術合作,及為龐大的出國工作人口,爭取更好待遇。
|
這是菲律賓教給台灣的第二堂FTA課,FTA內容多元,不限於傳統的貨品關稅減讓清單,或是服務業市場開放。菲律賓因國內產業不足無法提供足夠就業,讓菲律賓更加善用FTA,力推國人到海外就業。
作為東協創始國,菲律賓跟隨東協步伐,從加一,加二(日本)、加三(南韓),再擴大到今年展開談判的「全面性經濟夥伴協定」(RCEP),俗稱東協加六。一旦RCEP如期在二○一五年完成談判,將成為涵蓋全球GDP三分之一及卅多億人口的全球最大區域經貿組織。
雙邊談判 腳步有點慢!
菲律賓積極參與東協多邊FTA,但在雙邊FTA談判上,步伐卻相當緩慢,僅在二○○六年與日本洽簽「日菲經濟夥伴協定」(JPEPA);協商中的FTA對象有歐盟,其餘尚未進入談判的研議對象,還有美國、巴基斯坦與台灣。
日前菲律賓歐洲商會(ECCP)疾呼,菲律賓再不趕在二○一五年前與歐盟完成談判,就等著被新加坡、馬來西亞與越南超越。目前這三個東協國家與歐盟的談判進度,已超前菲律賓,ECCP認為,「菲律賓的出口業正在歐盟市場上面臨難關,一旦三國再領先洽簽,情況會更嚴重。」
「印尼這麼大的國家,也只有與日本、巴基斯坦洽簽雙邊FTA,」菲律賓貿工部旗下研究智庫PIDS資深研究員瑪德拉解釋說,「在菲律賓,事前的產業衝擊要做得很細緻,談好的FTA也必須走國會程序,過程慢,但謹慎比較好。」
|
瑪德拉說,過去跟日本協商JPEPA時,有不少菲律賓產業人士擔憂傾銷。她笑說,「菲律賓也會抗議FTA,只是表達方式溫和,不會像是南韓民眾反對與美洽簽FTA那樣,爆發流血衝突。」
徐遵慈表示,在多邊協議上,菲律賓是依照「東協框架」,參與對外整合,「多邊協議,雖然也是對方與個別東協會員談,但是通常不會要求高標準、高品質。」但是在討論雙邊協議時,菲律賓就有可能被要求要多讓一點。
FTA是造就菲律賓經濟回春的關鍵?瑪德拉說,「有幫助,但不全然是。」她的說法,印證學界常說的FTA不是萬靈丹,拚經濟還是要靠自身努力,這是菲律賓教給台灣的第三堂FTA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