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讓城市更便捷為目標的全球智慧城市建設大潮中,日本應該怎樣抓住機遇呢?面對潛在的超過3000萬億日元的市場規模,日本應該怎樣制定發展策略呢?
首先讓我們來介紹一下全球各地有關智慧城市的建設情況。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勢頭強勁。截至去年,在世界各地展開的各項建設計畫達到100項以上,但僅2011年就有近1000項建設項目。尤其是中國,專案總數似乎約達500項。
全球智慧城市建設熱潮始於2005~2006年間。2006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推出一項名為“馬斯達爾城”的計畫,該計畫預計使當地的能源可再生率達到100%、二氧化碳排出量為0、廢棄物排出量為0。
日本在2007~2008年間迅速展開了對智慧城市構成要素的可再生能源與電動汽車等一系列相關要素的試點實驗,並於2010年正式開始建設包含各要素在內的綜合智慧社區。在官民聯手建設“智慧社區聯盟(JSCA)”的同時,日本也在橫濱市、北九洲市、豐田市、京阪奈科學城這4個地方開始了試點實驗。
約有100家公司成為智慧關聯機構
不論在日本還是全球,圍繞智慧城市的發展都將越發活躍。其市場規模或超數千萬億日元就足以說明這一點。除去水資源,僅抓住能源關聯市場就有望在20年間累積3000萬億日元的資本。無數企業都希望能在這個市場中分一杯羹。
其涉及領域之廣包括重型電機、IT、汽車、房地產、建築、金融機關、廣告、資訊等多種產業。幾乎所有產業都捲入智慧城市的熱潮中,開始了市場規模3000萬億日元的智慧城市爭奪戰。
但是,智慧城市還沒有形成一種產業。正如說到20世紀80年代的IT產業的話,雅虎、谷歌都還沒有出現。沒有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當然也不存在任何的商業規範。歸根結底,智慧城市到底是什麼,每個國家、地區,每個政府、企業對它的定義都不同。
雖然智慧城市還沒能形成一種產業,但又確實有很多成果可說。反復進行的各種試點實驗正在拉近智慧城市與其最大的受益者居民之間的距離。世界各地都在描繪屬於自己的智慧城市藍圖。
重新認識智慧城市
此外通過城市重建和產業創新相結合、以“蓄電”為中心的概念浮出水面,同時也誕生了“為普及蓄電池、形成蓄電產業而成立的議員聯盟”。
中國要在13座城市建設“生態城”的計畫眾所周知,但這之外的“知識城”、“低碳城”、“智慧城”等計畫也在各城市展開。目前中國將近500個城市都在籌備著有關智慧城市的建設計畫。
中國讓人們重新認識到智慧城市本身的意義。最初開展這些計畫的城市以建造住房、完善交通網、調節能源環境等專案推進,並嘗試製造就業機會。
電費飆升引發訴訟案
美國也有類似事件發生。因過去的電網會老化,美國便開始了對智慧電網和智慧電錶的研究,但在引入這些設備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