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 品牌發展之路知多少

【3S Market原創文章】

曾幾何時「品牌」在安全監控產業成為一個焦點話題在中國「品牌」的話題約莫在2005年成為安防行業的全民運動, 至今熱度似乎未減; 在台灣「品牌」的話題雖然沒像大陸那麼的沸沸揚揚, 至少大部分的廠商不否認品牌的重要性. 換個角度思考, 怎樣的品牌才夠的上稱作品牌?

要擦亮品牌, 所以要多曝光!?
  擦亮品牌, 這是對岸很多廠商「品牌建設」共同的中心思想, 同時也是許多媒體鼓勵廠商「發展品牌」的標準建言. 曝光絕對需要, 但是否曝了光品牌就能亮起來? 這是個有趣的思考點. 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很多具品牌知名度的產品, 經常曝光在各媒體之上, 當然也有不少知名品牌並不經常曝光, 但我們也可以容易的指出這些品牌的存在. 「我們」為什麼會知道這些品牌? 為什麼「我們」會認定這些產品具備品牌的號召力?


  是否好奇, 為什麼把「我們」用引號把它特別括弧起來? 在品牌之前, 「我們」代表的是市場, 「我們」是這個產品的實際使用者或可能的使用者, 因為「我們」認為某個產品具有品牌, 所以這個產品才會有其所帶來品牌的效應, 而不是這個產品背後的生產廠商自稱其是具有品牌, 而「我們」才去認同這個產品的品牌存在. 所以這樣繞了一大圈, 似乎可以下一個註解: 品牌至少是來自於市場的認同, 不是廠商自己說了算.

一些品牌背後的推敲
  很多人大概都會知道法拉利、藍寶堅尼這兩個經典跑車的品牌, 但在這很多人中只有喜歡玩跑車的車迷, 會期待擁有它們. 對於一般希望擁有一部車的人, B等級可能已經是一個極致夢想; 縱使一般人能說出法拉利、藍寶堅尼這類跑車的名號, 這些普羅大眾對於車商來說並沒有實際意義.


  可樂這種飲料就不像車子那麼的有針對性族群效應, 因為它是歸類於消費品的一種. 如果問消費者如果要喝可樂, 他會選擇什麼牌子? 大部分的5年級以前的族群會說是可口可樂, 6年級以後的族群大部分會說百事可樂.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可能與年齡、成長背景有關, 還有這兩家飲料生產公司的市場策略有關.

  再看一個例子. 當想到漢堡會聯想到什麼品牌? 很多台灣人會說是麥當勞, 很多大陸人會說是肯德基. 這個例子帶出品牌的指名, 還有地域不同指名認定就有不同; 但共同處是品牌已是這類產品的代名詞.


經營市場, 才是發展品牌的根本之道

  上面三個例子, 有的品牌經常在我們的面前曝光, 有的則甚少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對於不開車不吃漢堡不喝碳酸飲料的人, 這些產品再多的曝光都不會產生效應; 但當我們想買車的時候; 當我們餓與渴的時候, 或許曝光的化學效應就開始產生. 所以曝光絕對需要, 但如何曝光? 該曝光多少?在什麼時間、什麼場合對誰曝光是學問所在. 發展品牌只是口號, 實際把產品的應用與使用者的需求做聯結, 有能被市場接受的賣相、一定程度以上的銷量, 而又能在市場上被說的出名字這樣的品牌才具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