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新竹要蓋大車站!?全台灣規模最大的跨站式車站計畫 - 新竹大車站平台計畫
經營管理 |
3S Market 是台灣物聯網資訊、安全監控,與雲端智慧整合應用解決方案的人氣布落格網站,在公共、工商與居家三大應用領域中,提供產品、產業、市場以及行業垂直應用領域的資訊平台。 Smart、Solutions、Strategy 是3S Market 提供給智慧應用產業的核心價值。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經營管理 |
連續溫度監測可提高安全性、產品品質、生產力和可靠性
想像一下你的工廠中有一個未診斷的熱點。在設備故障之前,這可能意味著資產表面減弱。它可能會對你的食品配方或製藥工藝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導致產品批次不合格。或者更糟糕的是,這可能是由於電流接地不當造成的,這會使你的工人的安全面臨直接風險。
熱成像是工業監測和檢查的支柱,這是有充分理由的。過熱、過熱、熱點和其他與溫度相關的不良情況,可以透過熱像儀及早檢測到,並在情況升級之前主動解決。與工廠和人員對警告標誌視而不見的日子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工業環境中的熱成像,通常用作手持式紅外線 (IR) 攝影機,進行的定期狀態檢查功能。這種用途已經發展到包括固定熱成像,以每年 365 天、每天 24 小時連續或間歇性地監控關鍵資產、系統、流程或安全狀況 —— 甚至可以透過平板電腦或類似設備進行遠端監控。它們利用安裝在固定位置,並與工廠自動化系統整合的先進攝影機,以及在檢測到異常或不一致的溫度事件時,自動生成通知的直觀軟體分析。
由於這種越來越實惠的技術的功能,富有想像力的溫度監測和控制應用,正在整個企業範圍內擴展。當今的多用途解決方案(例如 Fluke Process Instruments 的 ThermoView TV40 熱成像系統)正在簡化關鍵功能,包括安全檢查、產品品質檢查、過程控制、預測性維護等。
與 TV40 熱像儀配套的 ThermoView 軟體螢幕截圖。
熱成像在行動
固定熱成像是一種非接觸式測量技術,專為遠端監控、趨勢和控制溫度而設計。它將不利的條件或在某些情況下的危險條件暴露出來,以便可以主動採取適當的行動。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實際應用,這些應用暗示了該技術在工業領域的巨大潛力:
在烤箱中烹飪後,肉餅在傳送帶上快速移動的靜止鏡頭(來自影片)。在 TV40 將輸出溫度發送到 PLC 之前,觸發線(用戶可編程)必須完全位於肉餅內。
人員安全
作為一種安全工具,固定式熱成像系統有助於防止火災、短路閃光、災難性故障和相關危險造成的傷害。攝影機 24/7 全天候檢測熱點和其他溫度異常,並在條件允許時,自動提醒適當的人員,以便採取措施減輕或消除威脅。
TV40 特別允許用戶對無限的「感興趣的區域」進行編程,這樣他們就可以連續監測整個站點的溫度。如果溫度超出設定參數,輸出附件和自動警報功能將被啟動 —— 打開聲音警報和燈標或停止設備,以免對區域內的操作員造成傷害。
例如,裝有熔融材料的容器對附近的工人,構成潛在的重大安全風險。一家銅冶煉廠有一個固定的熱成像系統,持續監控其窯爐的外鋼表面,以檢測熱點,這表明耐火材料正在分解。在一家鋼鐵廠,熱像儀用於監測鋼包表面,是否存在不一致的溫度和熱點,並在超過預設參數時通知操作員。在這兩種情況下,使用固定熱 像儀及早發現熱不一致性,可以避免丟失批次的成本,並減少攝影機購買的投資回報期。
作為關鍵資產監控計劃的一部分,使用熱成像技術監控容器外部的化學處理設施。
固定熱圖像的其他應用側重於工人安全,其中攝像機始終開啟並始終觀看,這是由單個技術人員操作的手持攝像機無法實現的:
一般來說,無論應用需要 PTZ 熱像儀,以實現更廣泛的覆蓋範圍,還是需要固定在單個區域的熱像儀,這些始終在線的工具,都可以更快地發送警報(基於預設的用戶參數)和補救措施,透過自動和即時的補救響應,或透過人工干預更快地採取行動。此外,透過將熱像儀整合到 CMMS、歷史數據或類似的資產管理數據庫中,可以簡化熱數據收集。
產品品質
考慮一下典型的製造車間正在生產什麼,在產品送到客戶手中之前,僅捕獲一批不良產品的投資回報率是多少?熱成像系統可用於提高品質、驗證產品規格、提供對溫度敏感的產品的可追溯性,並最大限度地降低返工率。紅外線和視覺饋送,與溫度變化和超出規格條件的自動警報相結合,使生產團隊能夠快速進行必要的調整。
例如,一家食品製造商在其烹飪烤箱中佈署了帶有固定熱成像的整合式連續監控,以便操作員可以在包裝前,驗證食品是否已烹飪到適當的溫度。一家汽車玻璃製造商正在立即獲得關於其加熱背光窗除霜器,網格中的電氣條,是否符合要求的規格的通過/失敗結果,從而節省了傳統上漫長的測試程序的時間,並提高了產量。化學應用包括在生產過程中,檢測陶瓷襯裡產品上的熱點,以確保最終產品的整體質量不會因過熱而降低。
如果用戶正在運行一個連續的過程,他們可以對 TV40 進行編程,以便在每次產品出現故障時拍攝圖像並記錄數據。在 8 小時輪班期間,用戶可以查看任何不符合編程規格的產品,並進一步調查哪些產品不符合規格,以及原因。
正在監控預煮食品以進行過程控制,以確保魚條(如圖所示)不會煮過頭。
工廠生產力
固定熱成像還透過實施連續紅外線和可見光瞄準,來檢測不一致或過高的溫度,從而提高過程控制和吞吐量。這使操作員能夠有效地採取正確的行動,或允許系統使用用戶確定的命令來控製過程。
例如,一家乙烯基地板製造商正在使用該技術,來監控生產溫度的一致性,這對於確保材料的多層粘合非常溫度,以確保產品受熱均勻。在這兩種情況下,採用固定熱成像和用戶確定命令的過程控制系統,可以降低返工成本、提高產量,並延長正常運行時間。
設備可靠性
增加資產正常運行時間對於服務可靠性和客戶滿意度也很重要。手持式攝影機的好壞,取決於收集數據的頻率。如果沒有固定或 PTZ 熱成像系統的 24/7 焦點,關鍵資產上的熱點可能會被遺漏,最好的情況是導致批次不良,最壞的情況是災難性的資產故障和計劃外停機。例如,電力公司可以使用熱成像系統,對其遠端變壓器套管和發電機電刷組件,進行持續監控和預測性維護,從而幫助提高系統可靠性和效率。套管上增加的負載會產生不可預測的熱量,如果沒有固定的成像儀來捕捉每個熱量峰值,就不可能解決這些溫度波動,並保持資產運行。
監控高溫的關鍵資產,確保鋼包內沒有熱點。
先進的熱成像能力
ThermoView TV40 熱成像系統可以實現上述每個應用,以及其他類似應用。TV40 系統支持多種技術選項,包括固定或 PTZ 攝影機以及單攝影機或多攝影機佈署,以及整合遠端訪問網路系統和設備(即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上的攝影機數據的選項。
多功能攝影機和軟體包專為關鍵的工業監控應用而設計。成像儀捕獲、顯示和存檔可見和紅外線圖像,並且可以客製化為連續、間歇或獨立監控設定的感興趣區域。當參數超出既定的高溫和低溫設定點時(無論是透過電子郵件、Modbus、EtherNet/IP 還是數位輸出),它會生成可操作的分析並生成用戶編程的警報。可以在生成警報時拍攝圖像,並將其透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技術人員。
TV40 成像儀專為在最具挑戰性的環境條件下使用而設計,具有多種安裝選項,可以獨立運行或聯網進入控制系統。可以使用多個固定攝影機,或單個平移和傾斜攝影機監控大型過程或區域。平移和傾斜附件外殼的防護等級為 IP66,適用於惡劣環境,支持連續 360º 旋轉,以及 -40º 向上和 90º 向下運動。高溫外殼、室外外殼、空氣淨化系統等附加附件與可擴展的數位和類比 I/O 選項相結合,提供不同層次的保護和控制。
該系統的 ThermoView 軟體可幫助用戶即時了解溫度趨勢、溫差和絕對溫度。他們可以同時並排查看連續的熱圖像和即時視覺資訊,以及目的在全天候控制流程、產品和站點的分析。
從監控食品烤箱和變壓器操作,到分析產品批次品質和提高電氣安全性, ThermoView TV40等固定式熱成像系統,可幫助你改善過程操作,同時提高工人的安全性。
PTZ 攝影機基礎知識
Pan-tilt-zoom 或 PTZ 攝影機已經存在多年,並已成為廣泛應用的流行攝影機。
Pan-tilt-zoom 或 PTZ 攝影機,可用於提供比傳統安全攝影機更大的區域的監視。現代 PTZ 攝影機由緊湊的一體式封裝組成,其中包含配備強大電動變焦鏡頭的超高解析度攝影機。
電機可以調整攝影機的瞄準和變焦,以及傾斜到 180 度,並在眨眼間重新定位到 360 度,以捕捉鏡頭中的微小細節,包括臉部和車牌號碼。
你可以在各種商業、機構、工業和住宅場所找到 PTZ 攝影機,無論是零售店面、停車場、宗教設施、體育場館、公寓樓還是建築工地施工安全。隨著影像安全變得越來越普遍,許多企業主、決策者和業主已經發現各種類型的 PTZ 可以如何提供額外的安全層和其他應用。
PAN-TILT-ZOOM 攝影機特點
過去,只有擁有資源僱傭人員持續監視,和控制 PTZ 和類似產品的實體,才會佈署這些攝影機。例如,賭場通常有多個營運商來監控顧客的來來去去、桌面遊戲動作、老虎機、籠子交易、銷售點交易食品和飲料地點,以及辦公室和整個房子的工作人員.
儘管當今市場上的 PTZ 攝影機可以編程,並且不再需要手動操作,但賭場所有者和其他組織繼續依賴這種監視方法。
以下是 PTZ 的一些主要特徵:
這種強大的功能組合使 PTZ 攝影機,能夠覆蓋四個傳統安控型攝影機,通常需要的監控區域。
您可以根據你的特定需求和應用,從多種類型的雲台變焦攝影機中進行選擇。儘管如此,它們都具有相同的基本功能 —— 可以從遠端位置控制的光學變焦鏡頭、將攝影機傾斜 180 度和平移 360 度的能力。
PTZ 有室內和室外外殼,可以經受住雨、風和現在。即使極端高溫也不會影響性能。
雲台攝影機安裝
攝影機可以安裝在牆壁或天花板上、齊平或表面上。在開始該過程之前,你需要考慮 PTZ 攝影機安裝的三個組件。所有這三個方面都需要電源、從攝影機到 DVR 的影像電纜連接,以及通信數據電纜。
1. 電源 —— Pan-Tilt-Zoom 在外殼中內置了多個電機,這比傳統的監控攝影機需要更多的電源。電源可以在攝影機位置,或者你可以為攝影機供電。電線的規格決定了電纜可以從攝影機到電源的最大距離。
下表列出了最大距離和合適的電線尺寸:
PTZ 攝影機可以在 12v DC 或 24v AC 上運行。每台攝影機通常都帶有自己的電源。安裝前,請確保電源類型與特定攝影機匹配。
在為 PTZ 攝影機供電時,你有兩種選擇:1) 使用攝影機隨附的電源或 2) 使用可從中央位置為多台攝影機供電的多攝影機電源。這些多攝影機電源包有 12v DC 和 24v AC 兩種版本。
2. 影像 – 攝影機使用 RG59(最大距離 500 英尺)或 RG6(最大距離 1,000 英尺)影像同軸電纜將影像信號傳輸回 DVR。你還可以使用 Cat5 網線和影像 Baluns 長期運行或方便,
3. 通信 —— 大多數安裝人員使用 CAT5 網線,或其他兩線通信數據線來控制 PTZ。此電纜連接到 PTZ 操縱桿控件上的數據端口,或 DVR 的 RS485 數據端口。對於同時使用 DVR 軟體和操縱桿控制器的雙重控制,您需要將數據線從 DVR 的數據端口,延伸到位於操縱桿控件上的數據端口,和第一台 PTZ 攝影機。
接下來,運行「菊花鏈配置」。這只是意味著將數據線從該攝影機,直接延伸到第二個攝影機,從第二個攝影機直接延伸到第三個攝影機,依此類推。由於每個攝影機都有一個特定的地址,這允許操縱桿或 DVR 與連接在一條數據電纜上的多個 PTZ 進行通信。
其他接線選項包括「星形配置」,這需要你將數據線從 DVR 或操縱桿連接到每個攝影機,或者你可以採用菊花鍊和星形配置接線的組合。延伸到所有 PTZ 攝影機的通信數據電纜的總長度,或長度不應超過 4,000 英尺。
通信數據電纜的選項
RG59連體線
為了使安裝更容易,請考慮使用 RG59 連體同軸電纜,有時也稱為連體電纜。這種重型電線由一根 RG 59 電纜和一對 18 號 2 導線組成,可讓你同時長距離地為 PTZ 攝影機供電,和傳輸影像而不受干擾。連體電纜可將你的安裝時間縮短 50%。
CAT5 和影像巴倫用於長期
使用 RG59 連體電纜的一個可行替代方案,是將 CAT5 網路電纜拉到 PTZ,並使用我們的一對影像 - 平衡不平衡轉換器將影像訊號傳輸回 DVR。影像巴倫方法的美妙之處,在於它能夠改變影像訊號,以發送更高品質的傳輸,最高可達 3,000 英尺,僅使用 CAT5 電纜中的兩條導體。請注意,影像巴倫的類型決定了最大距離。使用 CAT5 網路電纜中的一對線,將通信數據發送回 DVR。
雙絞線和電話線
你還可以使用雙絞屏蔽電纜作為通信數據電纜 —— 將電纜獨立地從一台 PTZ 攝影機連接到另一台 PTZ 攝影機。當電話通信電纜,將一棟建築物連接到另一棟建築物時,請考慮使用一對作為通信數據電纜,另一對與一對影相巴倫一起發送影像信號。
終止和尋址
請按照 PTZ 攝影機隨附的文檔進行詳細接線和設置。電線端接包括以下內容:
請記住,每個 PTZ 攝影機都有一個唯一分配的地址或 ID,它允許你透過桌面或操縱桿獨立識別和控制每個攝像機。只需將位於攝影機內部或攝影機上的由 On (1) 或 Off (0) 的二進制值表示的 DIP 開關設置為所選地址。是
完成設置後,你將能夠在將某些資訊輸入 DVR 後,並根據其功能定位攝影機、配置預設位置並使用更多高級控件。
結論
與任何投資類似,你需要完成盡職調查,以便就 PTZ 攝影機和 IP 監控需求的其他方面做出明智的決定。這包括但不限於回答以下問題:
市場上有這麼多不同的攝影機、鏡頭、影像管理軟體(警報、運動檢測、控制影像顯示、影像錄製和檢索)、外殼和其他組件,它可能會變得不堪重負。聯繫攝影機監控、安全、網路專家尋求幫助,以確保你做出正確的選擇,並獲得所需的一切,以最優惠的價格充分保護你的業務和員工。
永續的道路
城市是我們的未來。根據聯合國的數據,世界上超過 55%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預計到 2050 年這一比例將增加到 68%
然而,目前的城市是不永續的,產生了 75% 的碳排放和 60% 到 80% 的能源消耗。顯然需要一個更智慧的發展模式。
在世界各地,永續發展專家正在尋找建設(和維護)城市的創新方法,包括:
這一願景的關鍵部分?技術。
在環境意識和化石燃料成本上升的推動下,永續技術在過去幾十年裡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這種微小的技術可應用於清潔能源、溫室氣體管理、綠色製造和永續生活。例如,在印度,研究人員正在使用複合奈米粒子來破壞飲用水中的細菌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下一代核電包括低碳理念,如先進的裂變反應堆、聚變裂變混合動力和純氫聚變。核科學家繼續嘗試改善裂變的低效率(例如,追求更少的廢物和更好的鈾轉化率),並對聚變保持希望,透過國際熱核反應堆實驗(ITER) 等項目進行研究。
生物燃料包括由油脂生產的乙醇和生物柴油,以及由非食品原料、糞肥、廢料和藻類製成的固體燃料。美國能源部已發布目標,到 2017 年生產具有成本競爭力的即用型生物燃料,到 2022 年生產藻類生物燃料。
當前形式的生物塑料包括澱粉基 PLA 和 PHA 塑料。隨著石油供應的減少,許多行業,如汽車和電子行業,可能會將生態塑膠視為低碳替代品。據 Helmut Kaiser Consultancy 稱,預計到 2020 年將有超過 5,000 家生物塑膠加工公司投入營運。
監控和分析有助於提高能源消耗、用水和綠色製造的效率。公司可以使用感測器來檢測故障(例如供水網路中的洩漏)和預測建模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例如精密灌溉系統)。
如果投資者有興趣,潮汐能可能會有一個強勁的未來。與風或陽光不同,潮汐是可以預測的。英國斯旺西市正在規劃一座 240 兆瓦的潮汐發電廠,每年可發電超過 400 吉瓦時,足以為大約 121,000 戶家庭供電。
即使是樂觀主義者也會承認,在通往永續未來的道路上存在許多障礙。這些障礙包括:
3S MARKET 施正偉
有這麼個的說法:在「產品為王」的時代,市場的機會是屬於製造商;在「系統整合」的時代,市場的機會是屬於通路商(盤商)與系統整合商;那解決方案的時代,市場的機會是否就屬於工程商?
市場沒有一天不在變化,在需求大於供給的時代,製造商以「大量製造產品」,獲得營業額、獲利與市場佔有率,但是相對的,製造商必須準備可觀的資金,自然也承擔了風險。而其他的產業角色,各自都有他們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從製造、通路、系統整合到工程業者,甚至應用端,都在市場上扮演一個角色,左右市場變化的面向絕不是單一的,而基本會來自「技術」、「產業結構」與「應用需求」的變化。
或許我們可以從幾個點,來看看這些變化 ……
20 - 25 年前「技術」、「產業結構」的變化
20 - 25 年前的安全監控產業,技術的變化主要來自「數位化」、「網路化」、與「系統整合化」,因為當時安控產業還在一個類比導向的時代。當時台灣主導市場的安控製造廠直言,安控不會有數位化 ……;安控的應用永遠都是封閉的需求 ……;安控要求絕對的安全,所以都是單機作業(Plug&Play),所以不會有「跨系統整合」 ……。
然而這些說法,從事後的結果論來看,只能印證類比系統沒有消失,但是卻難在媒體上的第一順位爭得版面。類比監控至今沒有被數位與網路監控所取代的,是類比親民的價格,以及龐大能簡易安裝的裝置量。
但是趨勢潮流有時候是不可逆的,數位影像處理晶片的出現,把原本主宰超過 10 年以上 VCR 長時間錄影機給終結了;引入了半導體產業、軟體產業等的業者,連帶埋下了整個產業鏈的板塊轉移,以及產業結構的變化。
全世界第一台數位錄影機,是由 SONY 所推出的 HSR 系列,當時推出時的價位超過 50 萬台幣。有台灣系統整合業者大膽引進 HSR-1 導入,據說當時壟斷了台灣的監獄監視系統。隨後 DVR 有了 PC-Base 所謂的影像擷取卡的派別,以及所謂嵌入式單機的派別,台灣ㄧ度 DVR 製造業者多達五十家上下。
台灣的晶睿、奇偶、圓展……等;國際上的 AXIS ……等;中國的海康威視、大華 …… 等業者,就是在西元兩千年前後時期出現的業者(奇偶、圓展西元兩千年之前即出現在市場上) 。2001 年美國 ISC WEST 首度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當時約莫 600 家的參展商,其中就有四百家展出與數位監控有關的產品。
跳過這一時期的產業變化,我們把時空拉到近 5 - 10 年 ……
近 5 - 10 年「技術」、「產業結構」的變化
雲端、物聯網(IoT)、邊緣運算 、大數據、Cybersecurity(資訊安全)、區塊鏈、AI、5G、元宇宙(Metaverse、Holography、AR\VR、Digital Twin)、無人機應用、ESG 永續,是這近 5 - 10 年在監控業被導入的技術,產業雖已不若 20 - 25 年前引發業者的的抗拒,或說再也無力抗拒。細數這些技術背後的廠商,除了多如牛毛的新創業者外,幾乎都是「超大咖」。
從電信業者,到國際級網路服務業者,Amazon、Google …… ,他們的手探入監控領域市場,不是憑藉產品,而是解決方案。從智慧城市中的交通建設、智慧建築、智慧教育、智慧零售、智慧工廠、智慧農業、智慧醫護、智慧物流 ……,一堆的智慧場域,都可以看到這些超大咖的身影投如於其中。
如果晚近這些技術,你還來不及全數弄懂,恭喜你,代表你還沒被污染。如果你已涉略,卻有聽沒有懂這些技術,也不用過度緊張,因為那些專家總是喜歡把簡單的基本原則,創造出一些另類名詞,並把它們解釋和形容得讓人完全聽不懂。而如果你通通都懂,也不用高興太早,這些科技趨勢兜成的解決方案,要看得到也要吃得到,否則只是一場虛幻。
需求市場從單品轉移到解決方案,有何挑戰?
這些新技術,並不是每個場域都會全數都應用到。所以先要釐清,市場要的是什麼樣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是要解決什麼問題?要發揮什麼功能?創造什麼價值?或許解開這些提問,才能看到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智慧化」是個流行的命題,現在不冠上「智慧」就沒有賣相。但是什麼才是智慧?以「智慧攝影機」這個產品來看,是不是把攝影機加上了 AI 晶片,就叫做「智慧攝影機」?但是 AI 晶片需要聰明到什麼程度?
有網路才有智慧的挑戰
好幾個製造商與 SI 業者,對業主充滿無限上綱的需求,這樣回應道:「AI 是必須經過學習的。」問題來了,如果是著眼於安全的前提,很多場景是難以容許「學習」的空間與時間;所以如何讓攝影機能即時辨認安全與危險的區別,這是另一個智慧的思考關鍵。而如何在即時辨認之後,能快速警示與通報,這就是技術上的挑戰!
要做到即時警示通報,「聯網」是一個最基本要求。該怎麼連?是連有線還是連無線?有線與無線的格式與協議那麼多,如何選擇?這個技術上的產品製造企劃的挑戰,指明了一個基本方向:就是「有網路才有智慧」!
有平台才有大數據的挑戰
解決方案時代的另一個特色,就是用一個管理平台(Platform),去管理所有的設備與跨系統的溝通,以及數據的收集與儲存、分析。平台管理的規模等級,小自如 DVR\NVR 的操控軟體、小場域的 CMS、Workstation 等級的如 Milestone System、Genetec、 AXXON ……等,到能夠整合機電各種大型設備的圖控軟體(SCADA)。
上述所提道近 5 - 10 年的新技術,不但要與產品結合,甚至必須被這些平台所管理操控。平台的出現,與不斷被導入引用,凸顯了「服務」業務的比重不斷提升。而這部分的挑戰,是過去亞洲的製造業;通路僅傳統的分銷買賣所少有的經驗模式。
所以平台化應用這個帶來的挑戰,不僅是產品製造設計的思維,同時還必須加入產業分工合作的思維,還有對業主(或使用者)服務的思維。
有可視化才有應用價值的挑戰
可視化基本來自兩方面,一個是數據呈現;一個是影像圖像的輔助辨認。產品、設備的應用,是否達到了預期;特別是解決方案,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解決了多少?這是過去在單品時代、系統整合時代少被提到的。
其實,網路連結、平台管理操控、可視化輔助,這三個就是「工業 4.0」的實踐核心,而整個核心基礎就是「數據」。德國人倡議這個產業革命運動,就是把實體執行與虛擬數位進行融合,而具體在數據偵測、數據傳輸、數據儲存三個過程中。
最大的挑戰來自「實體執行」,不僅在產品設備端,更來自「產業結構的融合」。
台灣安控產業在解決方案時代的機會
在中國製造崛起之後,其實全世界的產業都面臨許多的壓力,這不僅只有台灣如此。談機會其實只是在畫大餅,產業演進無論在哪個時代,要造就機會只有一帖藥,那就是找出營運模式( Business Model)。
商機就在 IaaS、PaaS、SaaS 中
如果你曾去 google 什麼是雲端運算,或許會查到雲端運算有三個層次: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軟體即服務(SaaS),其實這是扭曲的註解。「服務」這個字義基本上就是營運模式,如果對映到產業結構,不管你是製造商、盤商、SI 或工程商,這個基礎設施、平台、軟體即服務,對於你各自的業務,該如何去定義?這才是該思考的重點。
因為銷售硬體的利潤越來越低,服務可能是提升利潤率必須規劃的做法。但是安控產業從製造、盤商、系統整合商道工程商,如何架構各自的服務內容?
從應用端的需求,定義商機
簡單說,智慧解決方案時代對映的是場域,使用端要的是解決問題、發揮功能、享受價值。在這前提之下,台灣製造供應端要定義的營運模式,不再是大量製造,而是「按需生產」,因為「大量製造」這個發球戰術,早已轉移到中國及人力成本優勢的新興國家。
盤商雖然目前仍享有 Box Moving 的優勢,但是只能侷限在「普銷」空間。至於面向專案營運的 SI,已漸漸無法滿足於來自普銷盤商所提供的 「MIT」貼牌貨。因此,雲端、物聯網(IoT)、邊緣運算 、大數據、Cybersecurity(資訊安全)、區塊鏈、AI、5G、元宇宙、ESG 永續對應的產品,以及對映的垂直場域,將會是一個高成長的機會空間。
而身處第一線面對業主,以及提供服務的工程商、物業與保全,在智慧解決方案時代,似乎更需要把這些新元素科技,做為服務業主的必要媒介。
想獲取智慧解決方案商機,別再走老路、回頭路
台灣安控業在 20 -25 年,很多類比製造業者一直在抗拒數位化、網路化與系統整合化,結果把市場的第一順位掌控權,不止讓給了數位網路業者,甚至造就中國業者壟斷全球 80% 的市場。
當這兩年以美國為首,全球興起對中國的限制,似乎帶來一些反轉的機會。雖然市場上仍有很大一部分的人認為木已成舟,仍然大量貼牌中國製的產品。
機會與挑戰的十字路口,沒有必然。但是創新的思維、做法,讓中國甩開台灣堅持類比安控的思維,挾其龐大的市場優勢,並掌握全球市場。市場永遠在變動,如果堅信歷史的必然,誰又會想到中國在 25 年前,在全球安控市場僅佔不到 5% 的空間而已。
想掌握機會,別走老路、回頭路,唯有創新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