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ise Of Solar Power 太陽能的興起
智慧健康醫護與生活新科技 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應用科技 |
智慧建築\智慧家庭應用解決方案 |
3S Market 是台灣物聯網資訊、安全監控,與雲端智慧整合應用解決方案的人氣布落格網站,在公共、工商與居家三大應用領域中,提供產品、產業、市場以及行業垂直應用領域的資訊平台。 Smart、Solutions、Strategy 是3S Market 提供給智慧應用產業的核心價值。
The Rise Of Solar Power 太陽能的興起
智慧健康醫護與生活新科技 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應用科技 |
智慧建築\智慧家庭應用解決方案 |
Real-Time of Face Detection, Emotion, Age and Gender Estimation
即時臉部檢測、情緒、年齡和性別估計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人臉辨識中的年齡估計技術,年齡特徵作為人類的一種重要生物特徵,電腦要如何基於人臉圖像估計年齡呢?
01 概述
簡單地說,基於人臉圖像的年齡,估計是指機器根據臉部圖像,推測出人的大概年齡,或所屬的年齡範圍 ( 年齡段)。
基於人臉圖像的年齡估計系統,一般分為人臉檢測與定位、年齡特徵提取、年齡估計、系統性能評價幾個部分。根據提取特徵方式的不同,又分為傳統方法和深度學習方法。
同一張圖在不同應用中的測定(左商湯,右年齡檢測器)
不同的人臉在同一應用中測定 (百度雲 AI 為例)
不同年齡、不同膚色,在年齡估計系統中評分測試
如果人臉圖像的年齡估計問題得到解決,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基於年齡資訊的各種人機交互系統,將在現實生活中有著極大的應用需求。
市場主流年齡估計軟體,對岸中國包括商湯科技、face++、百度雲 AI 體驗中心、騰訊雲 AI 體驗中心、年齡檢測儀。
我們隨機拿了一些名人照片做測試,總體說來 face++ 在測試集上表現最好。
02 人臉年齡數據集與算法評價指標
2.1 公開數據集
2.1.1 The IMDB-WIKI dataset 數據集 【1】
網址: https://data.vision.ee.ethz.ch/cvl/rrothe/imdb-wiki/
介紹:從 IMDb 和維基百科上,爬取的名人圖片,根據照片拍攝時間戳和出生日期,計算得到的年齡資訊。應該是目前最大的人臉年齡數據集
大小: 共 523051 張 face images
標籤:年齡和性別
2.1.2 Adience Benchmark Of Unfiltered Faces For Gender And Age Classification 數據集【2】
網址: https://www.openu.ac.il/home/hassner/Adience/data.html#frontalized
介紹:iPhone5 或更新的智慧手機拍攝
標籤:年齡段(0-2, 4-6, 8-13, 15-20, 25-32, 38-43, 48-53, 60+)
大小:26580 張、 2284 人
2.1.3 Cross-Age Celebrity Dataset (CACD)【3】
網址: http://bcsiriuschen.github.io/CARC/
描述:與數據集 2.1.1 類似
標籤:年齡
大小:163446 張名人圖片,約 4.4G
2.2 算法評價指標
目前常用的年齡估計評價指標,包括平均絕對誤差 ( MAE) 和累積指數 ( CS) 。
2.2.1 MAE
平均絕對誤差,是指估計年齡和真實年齡之間絕對誤差的平均值,其表達式為
2.2.2 CS
年齡估計性能評價中,人們關注更多的是,所估計出的年齡值的絕對誤差範圍,是否在人們能接受的範圍內,因此累積指數被用於年齡估計的性能評價中,累積指數的定義如下:
式中,Nθ≦j 表示測試圖像中,估計年齡與真實年齡的絕對誤差,不超過 j 年的測試圖像數,分母 N 為所有測試圖像的總數。因此 CS 越大,說明估計年齡越接近真實年齡,年齡估計越準確。
03 傳統方法研究思路
傳統方法研究思路,自然就是手動提取特徵,我們基於參考文獻【4】來做說明。
傳統方法即手動提取特徵,傳統方法可粗略劃分為手動提取特徵,和年齡估計兩個階段。
根據特徵所反映的人臉資訊,可以將常用的人臉年齡特徵,分為形狀特徵、紋理特徵、代數特徵以及混合特徵。
由於每種類型的特徵,均從不同角度描述了人臉圖像,為了充分利用各種特徵的優點,研究人員通常綜合整合多種人臉特徵,並採用不同的數學方法,對其進行處理,從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臉部年齡特徵提取模型。
常見的特徵提取模型,包括人體測量學模型 ( anthropometric models) 、特徵子空間模型 ( AGES) 、柔性模型 ( flexible models) 、流形學習 ( age manifold), 以及外觀模型 ( appearance model) 等。
3.1 特徵提取模型
3.1.1 人體測量學模型
a) 主要內容:
人體測量學模型,利用了人臉的幾何形狀特徵,進行年齡分類,主要是描述隨著年齡的成長,人臉整體輪廓變化的數學規律,它所測量的,是人臉的一種結構資訊。主要過程歸納為:人臉輪廓檢測、人臉特徵點定位、多種幾何比例測量(如兩眼之間的間距、兩眼之間的間距等),最後利用幾何比例,進行年齡段的區分。
b) 適用範圍:
主要適合於對未成年人,進行年齡分類
c) 侷限性:
由於該模型,對人體姿態變換比較敏感,因此主要適用於提取正面人臉圖像的年齡特徵
3.1.2 柔性模型
a) 主要內容:
柔性模型將人臉的形狀,與灰度 / 紋理有機結合起來,從整體入手,充分提取人臉圖像的形狀資訊和全局紋理資訊,可以看作是人體測量學模型的升級版,其典型的代表是主動形狀模型 ( ASM) 和主動外觀模型 ( AAM)。
b) 適用範圍:
該模型可以更好地適應,複雜圖像的特徵點定位和特徵提取,不僅適用於對青少年進行年齡分類,也適用於對中老年人進行分類。
c) 局限性:
1) 隨著年齡的成長,人臉紋理的變化,更多地體現在局部區域,如額頭、眼角、臉頰等,因此採用該模型進行特徵提取時,將會丟失掉很多局部紋理資訊,可能不利於對老年人進行年齡估計。
2) 在訓練過程中,柔性模型通常將形狀和紋理空間分別進行訓練,這將會損失掉大量紋理和形狀之間的有效資訊。
3) 此外柔性模型的確定,依賴於很多臉部特徵點的準確定位,一旦定位出現誤差,這種誤差將很容易在後續處理中被放大。
3.1.3 外觀模型
a) 主要內容:
外觀模型將人臉幾何特徵與全局資訊,局部資訊(如面部紋理信息、頻率信息和膚色信息)相融合,進行人臉描述,進而進行年齡估計,可以看作是柔性模型的升級版,目前應用最為廣泛。
b) 適用範圍:
它較好地描述了臉部的紋理特性,並常常與形狀特徵相融合,可以較好地實現全年齡段的年齡估計。
c) 侷限性:
只能用於粗略估計,給出一個大概的年齡段。
3.2 年齡估計
基於人臉圖像的年齡估計,是一類「特殊」的模式辨識問題: 一方面由於每個年齡值,都可以看作是一個類,所以年齡估計,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分類問題;
另一方面,年齡值的成長,是一個有序數列的不斷變化過程,因此年齡估計,也可被視為一種回歸問題。有研究者透過對已有年齡估計工作,進行總結後認為: 針對不同的年齡數據庫,和不同的年齡特徵、分類模式,和回歸模式具有各自的優越性,因此將二者有機融合,可以有效提高年齡估計的精度。
由於傳統的年齡估計模式,忽略了人臉衰老的動態性,最近研究人員又將 Rank 模型,引入到年齡估計方法中,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2.1 分類模型
每個年齡值,都可以看作是一個類,所以年齡估計,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分類問題。分類模式採用模式分類的理念與方法,實現年齡的估計。可以分為對年齡段進行分類,和對具體年齡值進行分類。
3.2.2 回歸模型
年齡值的成長,是一個有序數列的不斷變化過程,因此年齡估計也可被視為一種回歸性問題。回歸模式運用回歸分析的方法,透過建立表徵人臉年齡變化,規律的函數模型,來實現年齡的估計。
3.2.3 Rank 模型
人類衰老,是一個「動態」變化的個性化過程。傳統的基於分類模式的年齡估計,把年齡分成了若干個年齡段,沒有考慮到不同年齡之間的相互關係,因此損失了很多重要的資訊 ; 傳統的回歸模式雖然考慮到了年齡之間的相關性,但是卻假設人的衰老,是一個「靜態」過程,即不同年齡的人的衰老變化規律一致。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一個人進行年齡判定時,總是將該人臉與我們熟悉的,且知道相應年齡的人臉圖像進行比較,透過綜合大量的比較結果,進行年齡判斷。
因此,年齡估計過程可以看成,是對大量人臉有效資訊,對進行比較的過程,也就是透過若干組二值分類,結果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年齡估計值,透過尋找當前年齡標籤,在年齡序列中的相對位置,來確定最終的年齡值,從而有效克服了傳統的年齡估計方法,忽略了人類臉部衰老過程中的動態性、模糊性,以及個性化的特點.
3.2.4 混合年齡估計模型
不同的估計模式,具有不同的優勢,因此可以將各種估計模式綜合起來,進行年齡的估計。所謂混合年齡估計模式,就是使用多個不同的年齡估計器,代替單個年齡估計器來進行年齡估計。
04 深度學習方法研究思路
近年來伴隨著深度學習的火爆,應用深度學習方法,解決人臉年齡估計問題,成為了主流。
實際上,就是利用深度學習自己學習特徵,替換掉了上面傳統方法提取的一系列特徵。在大數據的加持下,模型的加強性遠超傳統方法。下圖就是文獻【1】,奪得 ChaLearn LAP 2015 challenge 的 pipeline。
該文是多個模型的融合,將年級估計問題作為一個 0~100 歲的 101 類的分類問題來研究。
The Future of Healthcare 醫療保健的未來
來源:物聯之家網
從可穿戴設備,到遠端監控和智慧感測器,甚至是醫療設備整合,物聯網不僅有能力保護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還能提高醫護人員的護理水準。
最重要的是,物聯網支持早期干預,可以在家中監測患者和老年人住院後的生命體徵,並自動報告異常事件,從而實現經濟、高效的醫療保健方式。
以下是物聯網即將徹底改變 —— 在某些情況下,已經徹底改變 —— 醫療保健的三種方式:
一、可穿戴設備
研究顯示,佩戴智慧手錶的人數正在逐漸成長。Gartner 最近報告表示,2017 年全球可穿戴設備銷售額成長了 17%。該機構預測,2020 年將是全球科技產業發展的分水嶺,可穿戴設備營收,將超越智慧手機市場,規模可達 617 億美元,銷售量可望達到 4.7775 億件。
顧名思義,物聯網設備具備智慧和互聯的特性。它們有多種外形規格,具有優化的連接選項和功耗,適用於特定應用。
對於醫療保健應用,可穿戴設備上的感測器,以預定時間間隔,向雲端平台提供資訊,以分析和搜尋異常事件(例如,高血壓、低氧飽和度、低/高心率、高葡萄糖等)。
此外,如果某一種藥物有效,再如果睡眠品質,與一個地區糟糕的生命體徵,甚至傳染病的跡象有關,這也可以提供回饋。
雖然總是需要血液檢測,但隨著可穿戴技術變得更加先進和準確,更多的醫療保健測量,可以透過這種技術來完成,並且將從侵入性形式,轉變為非侵入性形式。
二、外部感測器
技術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時期。小的可穿戴設備 —— 例如智慧手錶、戒指和貼片,可以在低功耗模式下使用,電池可以使用多年。
許多人透過藍牙、Wi—Fi,甚至蜂窩行動連網來傳送數據。這對患有慢性疾病,和健康狀況不佳的患者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他們重返醫院的可能,現在可以在家中佩戴感測器,來監測他們的生命體徵,甚至在數據出現異常,或引起關注時提醒醫生。
今天,無線感測器系統,可以收集以前從未獲取過的醫療數據。透過感測器、微控制器、微處理器和 Gateway、感測器數據,被進一步分析,併發送給雲端中心,然後再發送給護理人員。
物聯網設備網路,可以直接相互連接,以捕獲和共享重要數據。
三、主動預防性護理
可穿戴設備和感測器,可以讓人們管理自己的醫療保健和福祉。對於生病的患者,或嘗試預防病情惡化的患者,可穿戴設備和普通外部感測器,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權,同時仍讓醫生控制需要採取的行動。特別適用於老年人或痴呆症患者,它還有一個GPS,可以預先設定安全區域,並可以通知適當的當事人,讓他們知道該人處於危險之中。
此外,從這些物聯網設備收集的數據,不僅可以被醫療服務提供者使用,也可以被保險公司、醫院、健身中心等使用,以得出各種結論。所有這一切,都可以透過數百萬人,在相對較短時間內,以極低成本獲得數據。
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得不依靠形成的患者資料庫,來進行各項研究,大多數都是手動進行的。
傳統上,當人們想到家庭保健時,他們會考慮血壓測量和糖尿病檢測。但是,透過新的物聯網技術,越來越多的事情,都可以在家中完成。
儘管仍有挑戰需要克服(例如,感測器需要傳送數據,並且需要附近熱點;或者如果設備是藍牙連接,它還將需要另一個設備配合,比如手機),但物聯網仍將會改善醫療保健系統,並徹底改變我們看待健康的方式。
How Waze uses crowdsourcing for better traffic data Waze 如何利用眾包獲得更好的交通數據
手機數據在出行交通行為研究中,最基本的應用是檢測逗留(訪問)和提取出行次數。通常情況下,結合連續定位數據和歷史定位數據、計算個體在每個區域的定位頻率,可以檢測該用戶的停留情況。只需要手機使用的四個時空點,就能定義一個人的活動痕跡。
用戶的交通方式,可以使用蜂窩網路的數據,根據連接信號強度的波動變化率,做較粗略的估計。目前透過這類數據,可辨識的出行方式,主要包括停止、步行和機動車出行方式。
範圍更廣的交通方式,可以使用手機內置的 GPS 和運動感測器,採集更準確的定位和運動狀態資訊,判斷行駛速度和可能的方式。例如,利用智慧手機內置 GPS,和加速度感測器收集的數據,可以確定五種運輸方式,包括步行、跑步、騎自行車、停止、開車;區分八種出行方式,包括汽車、自行車、公共汽車、電車、火車、地鐵、步行、摩托車等。應用於上述數據分析的分類技術,包括決策樹分類器、隱藏的馬爾可夫模型、基於規則的分類器、人工神經網路、貝葉斯分類器等。
城市動力學研究,早已開始大規模使用手機數據。曾有一個名為「行動風景」的項目,使用手機數據可視化,展示了米蘭城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演化。
REAL TIME ROME |
「即時羅馬項目」,則使用羅馬的手機和出租車數據,描繪了城市脈搏。隨著手機營運商數據的部分開放,對手機信令的研究近幾年開始增多,主要集中在城市規劃和交通領域中。
比如,基於手機信令,對軌道交通早高峰客流和居民的職住通勤關係、大都市圈規劃進行研究。
傳統的出行行為研究,很難做到這樣幾乎覆蓋到整個人口的樣本。而手機數據最獨特、最吸引人的特點,就是它們的普及規模。由於其為研究者提供了縱向和個別的大量細節,因而非常適合用來研究城市管理問題。
Hawaiian Legacy Reforestation CAPE COLLECTION
夏威夷傳統植樹造林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