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

.新加坡還真防住了,佛系新加坡抗疫成功⋯⋯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新加坡人無需對武漢冠狀病毒感到恐慌


這是朋友轉給 3S MARKET ,關於新加坡對抗冠狀病毒的資訊。作者說,新加坡的做法足以讓日韓來借鏡……

3S MARKET 要分享這篇的目的,不在文中作者說新加坡與中國對抗冠狀病毒,被 WHO 高度認同⋯⋯,等那些敘述。

而是讓大家用更國際化的角度來思考,台灣如何讓國際知道,我們全國如何在積極解決武漢肺炎,帶來的各種威脅⋯⋯

提供給願意看這篇報導的朋友一個參考,謝謝!

防疫就是要做到盡量把風險做到零,台灣要做到最好!


請點擊上方新鮮熱度關注我們

我的標題越來越隔壁化了,不好意思。。。

防槓聲明:這篇文章的結論之一是,中國與新加坡疫情嚴重程度完全不同,新加坡的經驗不完全適用於中國,反之亦然。但是新加坡的經驗,對日韓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微博言論對新加坡的防疫佈置總體是嘲諷的多,贊同的少。究其原因和源頭,我認為與李顯龍之前的視頻講話有關,其中令很多人震驚的那句:

如果病毒廣泛傳播,試圖追蹤每個接觸者將是徒勞的。如果我們依然將每一個疑似病例都送進醫院隔離,醫院就會人滿為患。屆時,如果新冠病毒死亡率像流感一樣保持的低水平,我們應當改變做法,鼓勵那些只有輕微症狀的人去看醫生。

也就是從這個影片開始,加上新加坡不帶口罩不封城,於是微博上形成了對新加坡佛系抗疫的印象。

但是半個多月過去了,新加坡抵抗新冠病毒的成果如何呢?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一是新加坡的疫情已大大緩解,抗疫成功。


當地目前確診案例是89,治癒數51,無死亡病例。從上周以來,已經實現多日治癒人數大於新增病例了,治癒率和數量都應該是海外最高的。


二是新加坡的「佛系」防疫措施居然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贊揚。
世衛組織總幹事在本週二日內瓦舉行的冠狀病毒疫情通報會上說,他對新加坡阻止傳播所做的努力印象深刻,該國正在不遺餘力檢測每一起類似流感疾病和肺炎的病例。世衛組織總幹事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瑞安也評價道:

與中國一樣,新加坡在應對疫情方面採取了正確的措施。世界衛生組織希望看到考慮周詳,以循證為基礎的公共衛生措施。。。目前在中國所採取的措施與戰術做法是正確的,新加坡等其他地方的也是。

世衛同時號召在未來幾周內,所有國家都能採取這種以循證的基礎的公共衛生措施。

為什麼一個佛系抗疫的國家能夠得到這樣的評價和結果?

要麼堅持循證和科學的世界衛生組織眼瞎了,要麼是我們對人家的」佛系「評價錯了。

世衛應該是沒有瞎眼,那麼只剩下一個可能性:

新加坡抗疫行動其實不佛系。

一、一種病毒,兩種正確解決方案?
為什麼世衛會認可新加坡和中國都採取了正確措施,難道對於同樣的病毒,能夠有兩種不同的公共衛生防疫措施麼?

這就涉及到新冠病毒與之前的SARS,H1N1,甚至ebola的一個根本差異。

SARS,H1N1,甚至ebola也好,這些大名鼎鼎的病毒,它們的重症率和致死率在各自範圍內沒有質的差異。

然而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在醫療條件充裕和匱乏兩種情況下,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其表現幾乎就像兩種不同的病毒。

在醫療條件充裕之時,新冠病毒的致死率比流感略高。例如在中國境內除湖北省外,以及境外國家,死亡率大約徘徊在0.02%-0.05%之間。

而在醫療資源極為緊張的湖北省和武漢市,致死率就高很多,從下圖目測大約平均在3%左右。

特別是集中爆發初期(1月22日-28日),大量人群湧入武漢各大醫療機構,而醫生們缺乏必要防護措施和設備,導致當地醫療系統幾近崩潰時,醫護人員大量感染,病死率能高達5.5%。而隨著兩神山、房艙醫院、以及全國各地不惜代價支援醫護人員和醫療設備,病死率大幅度下降。


也就是說,對於新冠這種,在不同條件下致死率有天壤之別的奇葩病毒,在制定公共衛生政策時,是可以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的。

方案一:對於病毒尚未廣泛傳播,醫療資源能夠處理新增病人的國家,新加坡的方案是可行的。
方案二:對於病毒已廣泛傳播,醫療資源已經極度承壓甚至面臨崩潰的國家和地區,中國的方案是正確的。

二、新加坡方案

縱觀新加坡本次應對新冠疫情的各種措施,特別是大家覺得「很佛系」的那幾條,其實無一不是圍繞以下原則來制定的:

1. 用一切可能方法,確保本地醫療資源平穩運行;
2. 依據循證醫學,按照最高證據等級的世衛推薦,制定公共衛生方案;
3. 任何與以上兩條衝突的行為或措施,以上兩條為準。

(一)新加坡的公共防疫措施

1月23日,新加坡確診第一例輸入性案例。

1月27日(僅過四天),MOH宣佈實施強制休假計劃(Leave of Absence (LOA))。強制要求雇主對從中國來的員工實施14天強制休假,由政府給予企業補貼。

2月1日,開始改變入關政策,控制境外輸入。

由於新加坡並非病毒的源發地,這是一大優勢,只需要減少境外輸入,以及嚴控境內存量就能實現控制目標。2月1日新加坡收緊入關政策,凡是在在過去14天內曾訪問中國大陸的旅客,禁止入境或過境新加坡。

2月7日,隨著新加坡當地被感染人數增加,MOH將DORSCON(Disease Outbreak Response System Condition) 等級調高至橙色。

DORSCON等級是新加坡政府應對疫情爆發的專家打分卡,有綠黃橙紅四種顏色,分別代表不同的疫情程度,綜合反映了疫情在新加坡本地和海外的嚴重程度,病毒傳播力度,和對本地經濟生活的影響。

特別是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及對民眾的建議這兩個方面,寫的清清楚楚,讓人一看便知,避免社會上產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緒。

新加坡歷史上曾經還有過兩次DORSCON等級調高至橙色,分別是SARS和H1N1時期,很多新加坡人記憶猶新,對新冠病毒的嚴重程度有了直觀的認識。


2月8日,實施暫緩大型活動。

2月18日,實施居家隔離令(Stay-Home Notice (SHN) )。
對於在新加坡工作或讀書的外國人,如果在在過去14天內曾訪問中國大陸,對其實施居家隔離令,強制在家隔離14天。變更為強制措施,違者將受到懲罰。

新加坡執法嚴格,已經有好幾位國人在新加坡因為未能遵守強制休假令和居家隔離令被罰款,甚至被取消工作簽證。

(二)公共衛生措施
以下這些對個人的醫學建議是疫情從頭到尾都在實施的,在制定過程中即嚴格遵守了世衛組織的推薦方案,也考慮新加坡實際情況,甚至連人的心理狀況都有考慮。

1. 關於在疫情期間如何保護自己
(1)敦促人民保持冷靜和警惕。
(2)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社會責任感。
  • 在咳嗽和噴嚏時掩住口鼻;
  • 遵守14天的居家令和強制休假指令;
  • 經常洗手,不要接觸眼鼻口處
  • 如感覺身體不適,避免去人多處,並戴口罩去看醫生;
  • 健康人不用戴口罩。
2. 對於病患追根溯源,進行詳細披露
MOH和新加坡政府官網每日更新疫情情況,相比我每天都關注的北京疾控發佈的簡單信息,MOH發佈的情況可謂詳細得有些過分。

這裡是MOH對21日疫情通報,除了日常數據更新,對每一個新增案例詳情通報之外,還提供了每日案例和之前案例的傳播鏈條分析。


21日通報截屏

以至於當地媒體不需要明察暗訪,人民群眾也不需要當福爾摩斯,就能夠很方便做出當地病例互動關係圖:


新加坡目前對病例傳播鏈的追索顯示,主要病例來源一是來自中國的輸入型案例,二是本地四起集中傳播事件(神召會恩典堂、基督生命教會、永泰行、實里達工地、君悅大酒店會議),以及若干出租車司機、賭場酒店職員、銀行員工等傳染關係未明確的發病案例。

相比病毒,居民更恐懼的是未知。詳盡可靠的信息披露,不僅能緩解公眾緊張,也能降低疾病傳播概率。

相比較北京疾控發佈的病例活動範圍圖,水平差距之大,實在是讓人感到相當無語。

3. 盡全力保證醫療資源,各種措施鼓勵病例去看病

新加坡在之前抗擊SARS和H1N1中積累了經驗,在全島指定了大約800多家PHPC(公眾健康預備診所),在疫情期間已全部啓用,如果任何人有感冒類似症狀都應該去PHPC就診。

PHPC類似於我國發熱門診制度,但數量多得多。新加坡面積700平方公里,僅相當於北京大興區的面積,而全北京市的發熱門診數量目前是76家。

醫院足夠,還有一個關鍵物資是病毒試劑盒。在中國1月初公佈病毒基因序列後,新加坡科技研究院就開始了緊張研發,到2月初已經首批生產了15000個試劑盒,保證了病例檢驗的需求。其中5000個分配給本地各大醫院,無償捐獻了一萬個送到武漢。(可以看前期的新聞)。

為了鼓勵病人及時就醫,政府給予補貼,去PHPC看病一次只需要10新幣(約合人民幣50元),老年人和志願者只需要5新幣。

新加坡也考慮到人人都有諱病忌醫的想法,而且在疫情爆發期可能去看病可能會被歧視(事實上這種事情在新加坡也發生了)。李顯龍再次出面,在視頻中表示不容忍對醫護和病人的歧視,呼籲大家平等對待新冠感染病患。

因為對病人的歧視,會導致病人傾向於隱瞞而不是積極去醫院救治,最終倒霉的是大家。


4. 良好的溝通解釋,平復公眾情緒
自疫情開始以來,新加坡除了醫學專家,衛生部定期對公眾進行科普外,部長級以上官員也多次通過社交媒體發佈視頻,文章,解釋病毒來源、應對措施等大家關心的問題,客觀上起到了平復公眾情緒的作用。

以下是新加坡衛生部長在國會解釋新冠病毒和預防措施的視頻,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2月7日在新加坡將DORSCON等級提升至橙色後,新加坡也曾和香港一樣,出現去超市搶購風潮,也是李顯龍親自上電視辟謠,NTUC大批進貨後,緊張情緒得到緩解,目前新加坡的超市狀況正常。

多說一個題外話,新加坡去年10月份通過了POFMA(互聯網假信息和外部干預保護法案)。這份法案通過之時,被西方媒體一片指責,說是侵犯了言論自由。但在這次疫情中,POFMA法案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幾乎每日都會被引用來打擊網絡謠言,而又能保護正常的信息溝通。

如果在這裡進行一個總結,新加坡對待疫情主要靠以下這些手段:

  • 收緊簽證政策,堵住外來輸入;
  • 強制休假和居家隔離制度;
  • 避免大型聚集公眾活動;
  • 為民眾提供符合循證醫學的公共衛生建議;
  • 全力保障充沛的診斷和臨床醫療資源;
  • 對每一個病例按流行病學標準,全力追逐傳播鏈;
  • 新加坡版的應收盡收(PHPC、充足的試劑盒,財政補貼鼓勵病人盡快看病)
  • 良好的公眾溝通解釋和信息披露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瞭解新加坡採取的防疫措施其實非常不佛系,而是依賴於強大的政府和民眾執行力+科學的防疫體系,某些方面和我國倒是有些類似。

只有以下兩個地方不一樣。

三、新加坡為什麼不提倡戴口罩,不封城
這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再次重申防槓聲明:新加坡和中國情況大不相同,不戴口罩不封城在當地是正確,但在中國不見得適合,反之亦然。

不封城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新加坡的疫情程度還未嚴重到需要封城的程度,況且新加坡自身國土面積狹小,是一個極度依賴外貿的島國,封城就意味著經濟崩潰。所以新加坡不可能封城。

重點講一下為什麼不帶口罩。
理由一:作為最高循證等級的世衛組織,迄今為止也並未推薦所有人在任何時間,都統一帶口罩。

下圖是世衛官方的宣傳海報,對於非醫療工作者的普通人不要戴口罩,只推薦已確診的病人,或者因其他原因正在咳嗽或打噴嚏的人使用口罩。

對於使用口罩有嚴格規範和流程,世衛建議在佩戴口罩同時需要經常洗手,避免用手接觸口罩或眼鼻口處。

其實按照世衛組織如何使用口罩的標準,我敢打包票幾乎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沒有做到常洗手,和避免手接觸這兩條。佩戴口罩卻沒有起到應有的保護作用,浪費是巨大的。


理由二:新加坡現階段情況考量,全國戴口罩會增加風險
就如同上面視頻中新加坡衛生部長所說:在新加坡當前的疫情嚴重程度下,讓全國人民都帶上口罩,實在不是善政。

一是帶上口罩的人會不自覺用手去觸摸口罩和臉部,反而會增加風險。

二是新加坡的醫療資源有限,不可能為所有人提供充足的口罩。

三是全國人民搶購口罩,一方面會增加聚集風險,也會照成緊張情緒,對抗疫不利。看看今天韓國人民在擁擠的街頭排隊搶購口罩,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因此被感染。

真正的理由三:醫護人員的需求優先級要高於普通人

以上兩個理由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一隊長個人分析,人民行動黨的精英部長們制定不鼓勵戴口罩的真正原因是。他們看到了新冠病毒在醫療資源崩潰下的恐怖威力,決定盡一切努力保護新加坡醫療資源的充足可靠,哪怕讓國人承受不帶口罩的風險。

新加坡是個島國,自身不生產口罩,大部分醫療設施需要進口。而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口罩都已經被中國和海外華人搜刮一空運回國抗疫,很難搞到存貨,進口也很難。

世界工廠都缺口罩,新加坡能去哪裡買?日本韓國不知道想明白沒有?

如果新加坡也制定全國戴口罩的政策,必定會造成全島瘋搶,庫存很快耗光,到時候連醫療工作者都沒有防護,後果不堪設想。

請大家再次回想一下湖北和湖北之外的致死率之間的巨大差異,如果醫療資源崩潰,醫院擠滿了無助的群眾。武漢可以有全國各省市無休無止的支援醫療人員和設備,新加坡有誰支持?馬來西亞嗎?簡直是笑話。

基於一切以醫護人員資源為優先的原則,也是基於最高循證等級推薦,新加坡政府勸說新加坡人放棄了人人戴口罩的努力。制定了如下的政策:

  • 如果你咳嗽和噴嚏,帶普通醫用口罩;
  • N95留給醫護人員,普通人不要戴;
  • 健康人不需要帶口罩;
  • 保持個人衛生和常洗手優於戴口罩。


四、結尾
瞭解到以上情況後,現在再看一次李顯龍最初的講話,我覺得大部分是對的,只有一個隱患。

張文宏主任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說過病毒的三個結局:

最好的結局:2~4周內所有病人治療結束,2~3個月內全國疫情得到控制;
最差的結局:類似於H1NI豬流感,控制失敗,病毒席捲全球;膠著狀態:病例數在可控範圍內增長,抗疫過程會十分長,可能長達半年至一年之久。

李顯龍在視頻中同樣解釋了不同的應對方式,在面對疫情的膠著狀態和最差結局之時,新加坡決定採取的抗疫方式不太一樣。

但他們在控制失敗的情況下,準備讓輕症患者在家隔離的政策是不行的。從武漢的經驗來看,由於新冠病毒的高傳播率,輕症患者在家隔離的最終結局只能是全家感染,最終拖垮醫療體系,這是新加坡抗疫政策中的最大隱患。

還好從數據來看,新加坡已經成功將病毒傳播控制在初期階段,不必再經受第二階段的考驗了。

新加坡的經驗對日韓真的有極強的借鑒作用,希望日韓也能靠譜一點,抗住這次疫情。否則就算中國自己全部康復也會被鄰居出口轉內銷的新病例搞得不厭其煩。

祝世界和平,病毒退散!
寫文很辛苦,如果你覺得不錯,請多轉評贊,多打賞更贊!謝謝大家



全文完
一玶海岸 2020年2月24日

.什麼是 3D 攝影機,它與一般攝影機有何不同

After Effects 3D Camera Techniques





你可能曾經看了 3D 電影。顯然,這意味著人們今天,可以拍攝 3D 圖像或影片。而那麼這是怎麼發生的呢?答案是:使用 3D 攝影機。在這裏,我們將介紹什麼是 3D 攝影機,它的功能,使用地點,以及更多其他內容。


什麼是 3D 攝影機?
3D 攝影機是一種成像設備,它可以感知圖像的深度,以複製人類雙目視覺所經歷的立體維度。一些 3D 攝影機使用兩個或多個鏡頭,來記錄多個視點,而其他 3D 攝影機,則使用一個可以移動其位置的鏡頭。兩種視角的結合,以及兩隻人眼略有不同的視角,使得深度感知成為可能。

借助 3D 攝影技術,人們可以用逼真的方式,捕捉靜態照片或影像內容的沈浸式凍結時間。 3D 效果背後的原理稱為「立體鏡像」,該技術稱為「立體成像」。透過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物體之間的差異(稱為雙眼視差),除了可以透過聚焦和視覺中心,來整合這兩種視角之外,還有助於發展人類視力的視角。


3D 攝影的歷史
3D 攝影機由創立 StereoVision 的攝影師克里斯·康登(Chris Condon) 所發明,並發明了幾種 3D 攝影機鏡頭。 

1969年,他和他的搭檔  Allan Silliphant,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單鏡頭 3D 電影鏡頭的專利,他們共同創立了 Magnavision公司,該公司隨後更名為 StereoVision Entertainment。 

1972 年,他獲得了用於現代 35 毫米和 70 毫米,反射電影攝影機的特殊寬螢幕 3D 攝影機鏡頭的專利。他的 StereoVision USA 3D 鏡頭已用於 50 多部電影中,迄今為止,即使 3D 視覺效果,已從電影院轉移到一般用途,他的傳奇依然存在。


3D 攝影機與普通攝影機有何不同?
普通攝影機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首先讓我們看一看普通攝影機及其功能。普通(非3D)攝影機或相機,將圖像記錄為靜態照片,或稱為影片或電影的運動圖像,這些圖像又儲存在,諸如數位系統之類的實體媒介中或底片上。

攝影機包括使來自場景的光聚焦的透鏡,和保持圖像捕獲機構的攝影機主體。攝影機一詞來自拉丁語「 camera obscura」,意為暗房。

所有照相機或攝影機的基本設計都相同:光線通過會聚/凸透鏡進入封閉的盒子,並且圖像記錄在感光媒介(通常是過渡金屬鹵化物)上。快門機制控制光線,可以進入照相機或攝影機的時間長度。

顯示器,通常是液晶顯示器(LCD),允許使用者查看要記錄的場景,以及諸如 ISO 速度、曝光和快門速度之類的設置。

電影攝影機或攝影機的操作方式,與靜態照相機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它通常以每秒 24 幀的速度,快速連續記錄一系列靜態圖像。當圖像以快速的速度背靠背運行時,它給我們運動的錯覺。

在靜態底片相機中,存在三個基本元素:光學元素、化學元素和機械元素。在這樣的相機中,只有一組鏡頭可供觀看和拍攝。從物體反射回來的光,通過一組鏡頭進入相機,並進入鏡子。光線從那裡反射,進入一塊叫做五稜鏡的玻璃中。

當光線進入五稜鏡時,它會以複雜的方式反射,直到它穿過目鏡並進入您的眼睛。當您按下相機上的按鈕時,反光鏡會向上翻轉,而不是反射到五稜鏡上,而是從物體發出的光直接傳遞到相機的背面。

它在那裡撞擊膠卷並開始化學反應,因為它撞擊了一系列感光細胞。這會在每個激活的電池中,釋放出微小的電荷。相機閃光燈是我們試圖照亮太暗,而無法在膠片或電子設備上,很好地顯示的場景。


3D 攝影機
現在,讓我們更詳細地看一下 3D 攝影機。為此,我們需要了解立體鏡。如上所述,立體視覺是一種捕獲圖像,並將其渲染為具有真實深度的 3D 圖像的技術。必須使用專用的 3D 眼鏡觀看此類圖像或影片。

這些立體圖像是透過重疊同一圖像,但將其偏移幾英寸而創建的。在後期製作中,可以透過創建材料的浮雕(浮雕效果)圖像,將 2D 圖像轉換為 3D 立體圖像。為了正確查看材料,將需要一副特殊的紅色和藍色 3D 眼鏡。

那麼,該 3D 攝影機如何工作?我們已經知道,這全都在於在 3D 立體圖像中,創建適當的深度。因此,這裡需要牢記三個基本要素:前景、背景和零視差。前景是圖像中,將最靠近觀看器的元素,而背景是圖像中,將顯示最遠的元素。零視差是指營幕或默認區域。

在後期製作中渲染圖像時,元素的差異越大,對觀眾的顯示就越近。發散度是重疊圖像的偏移量。失準越多,它們似乎離攝影機越近。這意味著背景中的對象之間的差異最小,如果不戴專用眼鏡觀看,幾乎看不到紅色和藍色的輪廓。

因此,要拍攝這些立體圖像,需要一個專用鏡頭,將圖像轉換為 3D,或者必須將兩個鏡頭彼此並排安裝。這將模擬相同的圖像,但分別用左眼和右眼觀看。

請記住,不要將鏡頭或攝影機擺成完全相同的構圖。實際上,每個鏡頭或攝影機都應指向直角,從而為您提供兩幅相似,但在取景中未對準的圖像。透過在後期製作中,重疊圖像並將其作為浮雕圖像進行處理,我們可以製作 3D 立體圖片或影片。

當今可用的最佳 3D 攝影機,包括 Fujifilm FinePix Real 3D W3(用於 3D 靜止圖像)、Sony Alpha SLT-A55(3D DSLR)、Panasonic Lumix DMC-TZ20,和Olympus TG-810。

HP 3D HD CAMERA PRO


3D 圖像類型
立體圖像的類型很多。最常見的是浮雕圖像。這是用於創建 3D 電影的技術。

如果您聽說過復古的 Viewmaster 玩具,就會知道還有另一種觀看 3D 圖像的方法,是透過專用投影機或取景器。

這是當您同時看到兩張相同的圖像時 - 每隻眼睛一張。專業觀眾給人以逼真的深度的錯覺。 3D 立體圖像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渲染。例如,自動立體圖像,一種圖形密集的圖片,只能使用適當的技術才能查看。

這項技術稱為自動立體成像(自動 3D),由於它基於螢幕,因此不需要觀看者戴特殊的眼鏡。然後是交叉查看的圖像,當觀察者交叉眼睛時,彼此相鄰的兩個圖像,似乎具有深度。


3D 攝影機的用途
今天,借助 3D 攝影機,使 3D 電視和電影成為可能。這樣創建的 3D 內容,可以在各種 3D 顯示器上觀看,包括使用特殊眼鏡的 3D 電視和顯示器,以及 任天堂 3DS 等顯示器。

隨著 3D 和虛擬現實(VR)顯示器,變得越來越流行,使用者生成的 3D 內容,也有望變得司空見慣。 3D 數位相機、網路攝影機,和便攜式攝錄影機,將提供這種內容的製作方法。

例如,英特爾的 RealSense 設備,即 3D 攝影機,包括一台 1080p 攝影機,和一台紅外線(IR)攝影機,該攝影機與 IR 雷射投影機一起工作,以精確地測量 3D 空間。實感相機嵌入在戴爾、惠普和聯想的幾台筆電和桌機中。

此外,如今,3D 攝影機正在用於更精確地掃描臉部,調整體積尺寸、距離測量、精確的手勢控制、物體檢測和迴避。


今天的 3D 影像
一方面,以 3D 拍攝,產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果 - 例如超級英雄電影和動作電影,這些電影和動作電影,如今通常以 3D 拍攝,並獲得了巨大的回響。 但是話又說回來,以立體聲拍攝需要對立體聲圖像進行持續的現場評估。 換句話說,它將需要更多的設備,並涉及更高的成本。

確實,3D 成像的最大缺點是價格昂貴。 低端立體聲轉換,通常會產生髮粘的結果,而只有高端轉換 - 顯然很昂貴 - 但效果太棒了。 儘管該技術確實運行良好,但截至目前,我們在捕穫後查看圖像的方式,仍然阻礙了 3D 消費類相機的發展。 3D 列印也非常昂貴且耗時。 同樣,3D 電視仍處於起步階段。

希望隨著時間的流逝,該技術將花費更少,並且對大眾越來越有吸引力。
康橋科技 —— 白光攝影機專業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