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智慧工廠?全球智慧工廠建設的現狀分析

Industry 4.0 - Model Factory


海洋高新科技 e-works 

近年來,智慧製造熱潮席捲全球各地。其中,智慧工廠(Smart Factory)作為智慧製造重要的實踐領域,已引起了製造企業的廣泛關注,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本文將分析全世界智慧工廠建設的現狀與問題,智慧工廠的內涵,以及推進智慧工廠建設的商機之道。

一、全球智慧工廠建設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都在大力推進製造業的復興。在工業 4.0、工業網路、物聯網、雲端運算等熱潮下,全球眾多優秀製造企業,都開展了智慧工廠建設實踐。

例如,西門子安貝格電子工廠,實現了多品種工業電腦的混線生產;FANUC 公司,實現了機器人和伺服電機生產過程的高度自動化和智慧化,並利用自動化立體倉庫,在工廠內的各個智慧製造單元之間傳遞物料,實現了最高 720 小時無人值守;施耐德電機,實現了電氣開關製造和包裝過程的全自動化;美國哈雷戴維森公司,廣泛利用以加工中心和機器人,構成的智慧製造單元,實現大批量客製化;三菱電機名古屋製作所,採用人機結合的新型機器人裝配產線,實現從自動化到智慧化的轉變,顯著提高了單位生產面積的產量;全球重卡巨頭 MAN 公司搭建了完備的廠內物流體系,利用 AGV 裝載進行裝配的組件和整車,便於靈活調整裝配線,並建立了物料超市,取得明顯成效。

德國MAN工廠利用 AGV 作為組件和整車裝配的載體

當前,製造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一方面,勞動力成本迅速攀升、產能不足或過剩、競爭激烈、客戶個性化需求日益成長等因素,迫使製造企業轉向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工廠層面,製造企業面臨著招工難,以及缺乏專業技師的巨大壓力,必須實現減員增效,迫切需要推進智慧工廠建設。

另一方面,物聯網、協作機器人、增材製造、預測性維護、機器視覺等新興技術迅速興起,為製造企業推進智慧工廠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使各行業越來越多的大中型企業,開啓了智慧工廠的建設。

汽車、家電、軌道交通、食品飲料、製藥、裝備製造、家居等行業的企業,對生產和裝配線進行自動化、智慧化改造,以及建立全新的智慧工廠的需求十分旺盛。

在對岸中國,例如海爾佛山滾筒洗衣機工廠,可以實現按訂單配置、生產和裝配,採用高柔性的自動無人生產線,廣泛應用精密裝配機器人,採用 MES 系統全程訂單執行管理系統,透過 RFID 進行全程追溯,實現了機機互聯、機物互聯和人機互聯;

另一家中國的尚品宅配,實現了從款式設計,到構造尺寸的全方位個性客製化,建立了高度智慧化的生產加工控制系統,能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客製化所產生的特殊尺寸,與構造板材的切削加工需求;

中國東莞勁勝全面採用他們的國產加工中心、數控系統和工業軟體,實現了設備數據的自動採集和工廠內聯網,建立了工廠的數位映射模型(Digital Twin),建構了手機殼加工的智慧工廠。

中國這些廠商的升級轉變,我們台灣的製造業必須正視,否則未來更難以與他們在國際市場競爭。

但是,製造企業在推進智慧工廠建設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與誤區:
1. 盲目購買自動化設備和自動化產線。很多製造企業仍然認為推進智慧工廠就是自動化和機器人化,盲目追求「關燈工廠」,推進單工位的機器人改造,推行機器換人,上馬只能加工或裝配單一產品的剛性自動化生產線。只注重購買高端數控設備,但卻沒有配備相應的軟體系統。

2. 尚未實現設備數據的自動採集和工廠內聯網。企業在購買設備時,沒有要求開放數據介面,大部分設備還不能自動採集數據,沒有實現工廠內聯網。目前,各大自動化廠商都有自己的工業總線和通信協議,OPC UA 標準的應用還不普及。

3. 工廠運營層還是黑箱。在工廠運營方面還缺乏資訊系統支撐,工廠內仍然是一個黑箱,生產過程還難以實現全程追溯,與生產管理息息相關的製造 BOM 數據、工時數據也不準確。

4. 設備績效不高。生產設備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設備的健康狀態未進行有效管理,常常由於設備故障,造成非計劃性停機,影響生產。

5. 依然存在大量資訊化孤島和自動化孤島。智慧工廠建設涉及到智慧裝備、自動化控制、感測器、工業軟體等領域的供應商,整合難度很大。很多企業不僅存在諸多資訊孤島,也存在很多自動化孤島,自動化生產線沒有進行統一規劃,生產線之間還需要中轉庫轉運。

究其原因,是智慧製造和智慧工廠涵蓋領域很多,系統極其複雜,企業還缺乏深刻理解。在這種狀況下,製造企業不能貿然推進,搞「大躍進」,以免造成企業的投資泡湯。

3S MARKET智慧工廠建設,涉及很多安控、物聯網、雲端運算\邊緣運算軟硬體設備,以及相關機電、弱電、網通的系統規劃與安裝工程業者的投入。近幾年許多大型 VAR 業者如精誠資訊、凌羣等業者,以及中小型做虛擬系統的業者,紛紛投入。因此,形成生態圈將是未來重要的營運模式。

不過台灣一些產業的業者,仍然堅持走傳統模式,口中喊著支持 MIT,但並沒有真正進入垂直領域的生態圈,面對中國廠商不斷的蛻變,這是台灣目前存在的隱憂。

二、何謂智慧工廠?
究竟何謂智慧工廠?智慧工廠具有以下六個顯著特徵:
1. 設備互聯。能夠實現設備與設備互聯(M2M),透過與設備控制系統整合,以及外接感測器等方式,由 SCADA(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即時採集設備的狀態,生產完工的資訊、品質資訊,並透過應用 RFID、條碼(一維和二維)等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可追溯。

2. 廣泛應用工業軟體。廣泛應用 MES(製造執行系統)、APS(先進生產排程)、能源管理、品質管理等工業軟體,實現生產現場的可視化和透明化。在新建工廠時,可以透過數位化工廠實境模擬軟體,進行設備和產線佈局、工廠物流、人機工程等實境模擬,確保工廠結構合理。

在推進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工廠的數據安全,和設備和自動化系統安全。在透過專業檢測設備檢出次品時,不僅要能夠自動與合格品分流,而且能夠透過 SPC(統計過程控制)等軟體,分析出現品質問題的原因。

3. 充分結合精益生產理念。充分體現工業工程和精益生產的理念,能夠實現按訂單驅動,拉動式生產,盡量減少在製品庫存,消除浪費。推進智慧工廠建設,要充分結合企業產品和工藝特點。在研發階段也需要大力推進標準化、模組化和系列化,奠定推進精益生產的基礎。

4. 實現柔性自動化。結合企業的產品和生產特點,持續提升生產、檢測和工廠物流的自動化程度。產品品種少、生產批量大的企業可以實現高度自動化,乃至建立關燈工廠;小批量、多品種的企業,則應當注重少人化、人機結合,不要盲目推進自動化,應當特別注重建立智慧製造單元。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線和裝配線應當適當考慮冗餘,避免由於關鍵設備故障而停線;同時,應當充分考慮如何快速換模,能夠適應多品種的混線生產。

物流自動化對於實現智慧工廠非常重要,企業可以透過 AGV、行架式機械手、懸掛式輸送鏈等物流設備,實現工序之間的物料傳遞,並配置物料超市,盡量將物料配送到線邊。品質檢測的自動化也非常重要,機器視覺在智慧工廠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此外,還需要仔細考慮如何使用助力設備,減輕工人勞動強度。

5. 注重環境友好,實現綠色製造。能夠及時採集設備和產線的能源消耗,實現能源高效利用。在危險和存在污染的環節,優先用機器人替代人工,能夠實現廢料的回收和再利用。

6. 可以實現即時洞察。從生產排產指令的下達,到完工資訊的回饋,實現完整的循環作業。透過建立生產指揮系統,即時洞察工廠的生產、品質、能耗和設備狀態資訊,避免非計劃性停機。透過建立工廠的 Digital Twin(數位映射),方便地洞察生產現場的狀態,輔助各級管理人員做出正確決策。

僅有自動化生產線和工業機器人的工廠,還不能稱為智慧工廠。智慧工廠不僅生產過程應實現自動化、透明化、可視化、精益化,而且,在產品檢測、品質檢驗和分析、生產物流等環節,也應當與生產過程實現循環作業的整合。

一個工廠的多個生產線之間也要實現資訊共享、準時配送和協同作業。智慧工廠的建設充分融合了資訊技術、先進製造技術、自動化技術、通信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

每個企業在建設智慧工廠時,都應該考慮如何能夠有效融合,這五大領域的新興技術,與企業的產品特點和製造工藝緊密結合,確定自身的智慧工廠推進方案。

三、智慧工廠的體系架構
著名業務流程管理專家 August-Wilhelm Scheer 教授,提出的智慧工廠框架,強調了 MES 系統在智慧工廠建設中的樞紐作用。

Scheer 教授提出的智慧工廠架構

智慧工廠可以分為基礎設施層、智慧裝備層、智慧產線層、智慧生產線層和工廠管控層五個層級:

1、基礎設施層
企業首先應當建立有線或者無線的工廠網路,實現生產指令的自動下達和設備與產線資訊的自動採集;形成整合化的生產線聯網環境,解決不同通訊協議的設備之間,以及 PLC、CNC、機器人、儀表/感測器,和工控/IT 系統之間的聯網問題;利用影像監控系統,對生產線的環境,人員行為進行監控、辨識與警報;此外,工廠應當在溫度、濕度、潔淨度的控制和工業安全(包括工業自動化系統的安全、生產環境的安全和人員安全)等方面達到智慧化水準。

2、智慧裝備層
智慧裝備,是智慧工廠運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智慧裝備主要包含智慧生產設備、智慧檢測設備和智慧物流設備。製造裝備在經歷了機械裝備到數控裝備後,目前正在逐步向智慧裝備發展。智慧化的加工中心具有誤差補償、溫度補償等功能,能夠實現邊檢測、邊加工。

工業機器人透過整合視覺、力覺等感測器,能夠準確辨識工件,自主進行裝配,自動避讓人,實現人機協作。金屬增材製造設備可以直接製造零件,DMG MORI 已開發出能夠實現,同時實現增材製造,和切削加工的混合製造加工中心。智慧物流設備則包括自動化立體倉庫、智慧夾具、AGV、桁架式機械手、懸掛式輸送鏈等。例如,Fanuc 工廠就應用了自動化立體倉庫,作為智慧加工單元之間的物料傳遞工具。

ABB 的 Yumi 協作機器人

3、智慧產線層
智慧產線的特點是,在生產和裝配的過程中,能夠透過感測器、數控系統或 RFID 自動進行生產、品質、能耗、設備績效(OEE)等數據採集,並透過電子看板,顯示即時的生產狀態;透過安全燈系統,實現工序之間的協作;生產線能夠實現快速換模,實現柔性自動化;能夠支持多種相似產品的混線生產和裝配,靈活調整工藝,適應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模式;具有一定冗餘,如果生產線上有設備出現故障,能夠調整到其他設備生產;針對人工操作的工位,能夠給予智慧的提示。

4、智慧生產線層
要實現對生產過程進行有效管控,需要在設備聯網的基礎上,利用製造執行系統(MES)、先進生產排產(APS)、勞動力管理等軟體,進行高效的生產排產,和合理的人員排班,提高設備利用率(OEE),實現生產過程的追溯,減少在製品庫存,應用人機介面(HMI),以及工業平板等行動終端,實現生產過程的無紙化。

另外,還可以利用 Digital Twin (數位映射)技術,將 MES 系統採集到的數據在虛擬的 3D 產線模型中,即時地展現出來,不僅提供生產線的 VR(虛擬現實)環境,而且還可以顯示設備的實際狀態,實現虛實融合。

生產線物流的智慧化,對於實現智慧工廠非常重要。企業需要充分利用智慧物流裝備,實現生產過程中所需物料的及時配送。企業可以用 DPS 系統( Digital Picking System )實現物料揀選的自動化。

5、工廠管控層
工廠管控層,主要是實現對生產過程的監控,透過生產指揮系統,即時洞察工廠的營運,實現多個生產線之間的協作和資源的調度。流程製造企業已廣泛應用 DCS 或 PLC 控制系統,進行生產管控,近年來,離散製造企業也開始建立中央控制室,即時顯示工廠的營運數據和圖表,展示設備的運行狀態,並可以透過圖像辨識技術,對影像監控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自動警報。

美的工廠的生產監控中心

智慧工廠五級金字塔

四、智慧工廠的成功之道
1、進行智慧工廠整體規劃
智慧工廠五級金字塔工廠的建設,需要實現 IT 系統與自動化系統的資訊整合;處理來源多樣的異構數據,包括設備、生產、物料、品質、能耗等海量數據;應當進行科學的廠房佈局規劃,在滿足生產工藝要求,優化業務流程的基礎上,提升物流效率,提高工人工作的舒適程度。

智慧工廠的推進需要企業的 IT 部門、自動化部門、精益推進部門,和業務部門的通力合作。製造企業應當做好智慧工廠相關技術的教育訓練,選擇有實戰經驗的智慧製造咨詢服務機構,共同規劃推進智慧工廠建設的藍圖。

在規劃時應注意行業差異性,因為不同行業的產品製造工藝差別很大,智慧工廠建設的目標和重點也有顯著差異。

2、建立明確的智慧工廠標準
在智慧工廠的建設中,企業往往會忽視管理與技術標準的建立,容易造成缺少數據標準,一物多碼;作業標準執行不到位;缺失設備管理標準,不同的設備採用不同的通訊協議,造成設備整合難度大;管理流程複雜,職權利不匹配;質檢標準執行不到位,導致批次品質問題多等問題。

因此,需要建立明確的智慧工廠標準,例如,業務流程管理規範、設備點檢維護標準和智慧工廠評估標準等管理規範,智慧裝備標準、智慧工廠系統集成標準、工業網路標準,以及主數據管理標準等技術標準。

3、重視智慧加工單元建設
目前,智慧加工單元在製造企業的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必然是發展的方向。智慧加工單元可以利用智慧技術,將 CNC、工業機器人、加工中心,以及自動化程度較低的設備,整合起來,使其具有更高的柔性,提高生產效率。

4、強調人機協作而不是機器換人
智慧工廠的終極目標,並不是要建設成無人工廠,而應追求在合理成本的前提下,滿足市場個性化客製化的需求。因此,人機協作將成為智慧工廠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人機協作的最大特點,是可以充分利用人的靈活性,完成複雜多變的工作任務,在關鍵崗位上,更需要人的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顯得更為重要,而機器人則擅長重複勞動。

5、積極應用新興技術
未來,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將被大量應用到工廠的設備維護,和人員教育訓練中。工人帶上 AR 眼鏡,就可以「看到」需要操作的工作位置。例如,需要擰緊螺栓的地方,當擰到位時,會有相應提示,從而提高作業人員的工作效率;維修人員可以透過即物掃碼,使虛擬模型與實物模型重合疊加,同時在虛擬模型中顯示出設備型號、工作參數等資訊,並根據 AR 中的提示進行維修操作;

AR 技術還可以幫助設備維修人員,將實物運行參數與數位模型進行對比,盡快定位問題,並給予可能的故障原因分析。此外,數位工廠實境模擬技術,可以基於離散事件建模、3D 幾何建模、可視化仿真與優化等技術,實現對工廠靜態佈局、動態物流過程等綜合實境模擬和分析,從而能夠先建立數位化的生產系統,甚至全部工廠,依據既定工藝進行運行實境模擬。

五、總結
在智慧製造的熱潮下,企業不宜盲目跟風。建設智慧工廠,應圍繞企業的中長期發展策略,根據自身產品、工藝、設備和訂單的特點,合理規劃智慧工廠的建設藍圖。在推進規範化、標準化的基礎上,從最緊迫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務實推進智慧工廠的建設。


任何顏色車牌——都拍攝的清清楚楚!

.全球智慧交通市值 2024 年將達 1300 億美元

 Global Smart Transportation Market Analysis, Growth, Trends & Forecast 
2018-2023


來源:智能交通


全球智能交通市值2024年将达1300亿美元 中国呈增长态势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城市人口的持續增加,作為解決前所未有的快速城市化,帶來的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智慧城市建設已是大勢所趨。

智慧城市能夠充分運用資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資訊,從而對於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慧的反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交通是設計和規劃道路的新方法,並將提供最好和最安全的交通解決方案。智慧交通將為行人、自行車騎和過境用戶提供定期和安全旅行的支持。因此,缺乏安全和優質的交通系統,惡劣的路況是大多數城市面臨的問題。

智慧交通將有望克服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大城市,在維持暢通的交通流量,和安全方面所帶來的挑戰。此外,智慧交通也適用於停車管理和指導,乘客資訊和交通管理。
  
快速城市化和改善生活方式,已經改變了交通基礎設施,從而推動了市場需求。智慧交通市場的成長,歸功於全球政府對智慧城市發展所採取的行動。在智慧城市項目下,全球共有約 10 億美元的相關產品。
  
智慧系統可以幫助用戶處理,是否在行駛過程中超速,預知惡劣的天氣條件,和繁忙的交通路況問題,從而避免堵塞並提升用戶體驗。而各種相關的技術(如物聯網、智慧感測器和 GPS)提供有關不同區域交通堵塞的即時資訊,幫助駕駛員選擇其他路線。
  
智慧交通北美市場領先
根據 Global Market Insights Inc. 提供的行業最新研究報告,到 2024 年,智慧交通市場的市場價值,將從目前的 410 多億美元增長到 1300 多億美元。
  
據外媒報導,根據從 2016 年到 2024 年,成長16.75%的複合年成長率,全球智慧交通市場規模,預計在 2024 年將達到 2514 億美元。智慧停車市場預計將以 10.9% 的複合年成長率在 2024 年年底,達成 62 億美元的市場價值。
  
智慧停車需求的增加,是由於巨大的交通堵塞,和缺乏停車位,以及越來越多的汽車造成的。使用智慧感測器和停車計時器,幫助司機檢查到免費停車位,並提前儲值。

北美是智慧交通的主導區域市場,2016 年佔市場比重的 43%。美國聯邦政府非常注重智慧城市項目的投資,而加拿大在公路運輸方面投入較大。預計歐洲和亞太地區智慧交通市場將持續成長。
  
預計到 2024 年,北美市場比重將繼續保持領先,政府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將增加並加快智慧交通的成長。
  
目前,歐洲智慧交通市場價值為 232.9 億美元,預計在 2016-2024 年將達到近 1000 億美元的預期市場價值。亞太地區預計將在 2024 年全球智慧交通市場佔據 24%的比重。

拉丁美洲、中東和非洲在 2024 年的智慧交通市場比重共佔大約 5%。亞太地區的智慧交通發展在預測期內將成長迅速,尤其是印度、中國、日本和韓國。


AKD 寰楚專業級全系列監控設備

.工業物聯網設備投資 從這三個地方可回收成本

Internet of Things – 
a great business opportunity


來源:物聯網在線


工业物联网设备投资 从这三个地方可回收成本
  

企業家投資設備時常會思考:該筆投資是否有效益,並盤算甚麼時候才能回收資金。

特別是在工業 4.0 時代,不少傳統企業老闆對於相關投資,仍在猶豫不決,以下將告訴你,工業物聯網(IIoT)如何改變企業發展,透過這三個領域將可回收成本
  
首先為「遠端監控」,企業資產設備往往遍及各地,但往往一個小問題就需勞師動眾,技術人員常常抵達現場才驚覺,只是個極為單純問題;工業物聯網使企業能夠,在即時遠端監控、管理、診斷和解決所有設備狀態,透過傳感器回傳訊息,掌握設備狀態,並解決潛在的問題。
  
工業 4.0 效益主要透過系統自動診斷過程,將可迅速界定問題範疇,並找出合適處理方式,如此將使企業可減少停工時間,並可節省勘查機械障礙的人力成本。
  
其次為「預防維護」,企業透過工業物聯網,可針對歷史數據進行主動分析,企業便能預知機台問題的發生,主動通知進行預知維修保養,進而避免客戶停工損失。不僅是一般企業,對於機器設備廠商(OEM),若能將預防維護納入機器管理,將可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加強競爭力。
  
最後是「售後服務」營運模式,傳統的售後服務提供是十分欠缺效率,設備廠商技術人員需要現場勘查前,往往不知道問題所在,檢查後仍需再備妥替換零組件,通常需要多次往返,才能完成檢修,若透過設備聯網,技術人員在遠端即可判斷可能問題,首次檢修時即可替換上合適零件,如此可提升檢修效率。418170407


.解讀物聯網系列之 RFID

What is RFID? How RFID works? RFID Explained in Detail


來源:e-works 作者:e-works 熊东旭 2019-04-01

一、什麼是 RFID 射頻辨識
RFID 射頻辨識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可以透過無線電訊號,辨識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辨識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

射頻辨識最重要的優點是非接觸辨識,它能穿透雪、霧、冰、塗料、塵垢和條碼無法使用的惡劣環境閱讀標籤,並且閱讀速度極快,大多數情況下不到 100 毫秒。

射頻辨識技術的優勢,不在於監測設備及環境狀態,而在於「辨識」。即透過主動辨識,進入到磁場辨識範圍內的物體,來做相應的處理。RFID 不是感測器,它主要透過標籤對應的唯一ID號辨識標誌物。

而感測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資訊,並能將檢測感受到的資訊,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資訊輸出,以滿足資訊的傳輸、處理、儲存、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

二、射頻辨識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1、射頻辨識系統組成
射頻辨識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標籤、天線、閱讀器。此外,還需要專門的應用系統,對閱讀器辨識做相應處理。

(图片)
  1 RFID系統按組成

1)標籤:電子標籤或稱射頻標籤、應答器,由晶片及內置天線組成。晶片內保存有一定格式的電子數據,作為待辨識物品的標識性資訊,是射頻辨識系統的數據載體。內置天線用於和射頻天線間進行通信。

2)閱讀器:讀取或讀/寫電子標籤資訊的設備,主要任務是控制射頻模組,向標籤發射讀取信號,並接收標籤的應答,對標籤的對象標識資訊進行解碼,將對象標識資訊,連帶標籤上其它相關資訊,傳輸到主機以供處理。

3)天線:標籤與閱讀器之間傳輸數據的發射、接收裝置。

2、射頻辨識系統運行原理
電子標籤進入天線磁場後,如果接收到閱讀器發出的特殊射頻信號,就能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儲存在晶片中的產品資訊(無源標籤),或者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有源標籤),閱讀器讀取資訊並解碼後,送至中央資訊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图片)
  2 閱讀器獲得讀寫指令

(图片)
3 閱讀器射頻調制器將信號發送到天線

(图片)
4 天線詢問標籤

(图片)
5 天線將獲得的標籤信息回傳

此外,按照讀寫器與標籤之間,射頻信號的耦合方式,可以把它們之間的通信分為:電感耦合和電磁反向散射耦合。

1)電感耦合:依據電磁感應定律,透過空間高頻交變磁場實現耦合。電感耦合方式一般適合於中、低頻工作的近距離 RFID 系統。

2)電磁反向散射耦合:依據電磁波的空間傳播規律,發射出去的電磁波碰到目標後發生反射,從而攜帶回相應的目標資訊。電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適合於高頻、微波工作的遠距離 RFID 系統。

(图片)
6 兩種耦合方式對比

image.png

通俗的理解,電感耦合這種模式主要應用在低頻(LF)、中頻(HF)波段,由於低頻 RFID 系統的波長更長,能量相對較弱,因此主要依賴近距離的感應,來讀取資訊。

電磁反向散射耦合主要應用在高頻(HF)、超高頻(UHF)波段,由於高頻率的波長較短,能量較高。因此,閱讀器天線可以向標籤輻射電磁波,部分電磁波經標籤調制後,反射回閱讀器天線,經解碼以後發送到中央資訊系統接收處理。

三、射頻辨識系統分類
目前,按照RFID系統使用的頻率範圍,可將 RFID 系統,劃分為四個應用頻段:低頻、高頻、超高頻和微波。 

image.png
7 RFID 系統頻率分類

image.png 
8 RFID標籤分類

按照工作頻率的不同,RFID 標籤可以分為低頻(LF)、高頻(HF)、超高頻(UHF)和微波等不同種類。其中,LF和HF頻段 RFID 電子標籤,一般採用電磁耦合原理(電磁感應),而 UHF 及微波頻段的 RFID,一般採用電磁發射(電磁傳播)原理。

1、低頻射頻標籤
低頻段射頻標籤,簡稱為低頻標籤,其工作頻率範圍為 30kHz~300kHz。典型工作頻率有 125KHz 和 133KHz。低頻標籤一般為無源標籤,其工作能量透過電感耦合方式,從閱讀器耦合線圈的輻射近場中獲得。低頻標籤與閱讀器之間傳送數據時,低頻標籤需位於閱讀器天線輻射的近場區內。低頻標籤的閱讀距離,一般情況下小於 1 米。

典型應用:動物辨識、容器辨識、工具辨識、電子閉鎖防盜(帶有內置應答器的汽車鑰匙)等。

2、高頻射頻標籤
高頻段射頻標籤的工作頻率一般為 3MHz~30MHz。典型工作頻率為 13.56MHz。該頻段的射頻標籤,因其工作原理與低頻標籤完全相同,即採用電感耦合方式工作,所以宜將其歸為低頻標籤類中。但另一方面,根據無線電頻率的一般劃分,其工作頻段又稱為高頻,所以也常將其稱為高頻標籤。

高頻標籤一般也採用無源為主,其工作能量同低頻標籤一樣,也是透過電感(磁)耦合方式,從閱讀器耦合線圈的輻射近場中獲得。標籤與閱讀器進行數據交換時,標籤必須位於閱讀器天線輻射的近場區內。中頻標籤的閱讀距離,一般情況下也小於1米。

典型應用:電子車票、電子身份證、電子閉鎖防盜(電子遙控門鎖控制器)、社區物業管理、大廈門禁系統等。

3、UHF、微波射頻標籤
超高頻與微波頻段的射頻標籤,簡稱為微波射頻標籤,其典型工作頻率有 433.92MHz、862(902)MHz~928MHz、2.45GHz、5.8GHz。

微波射頻標籤,可分為有源標籤與無源標籤兩類。工作時,射頻標籤位於閱讀器天線輻射場的遠區場內,標籤與閱讀器之間的耦合方式,為電磁耦合方式。

閱讀器天線輻射場,為無源標籤提供射頻能量,將有源標籤喚醒。相應的射頻辨識系統閱讀距離,一般大於 1m,典型情況為 4m~6m,最大可達 10m 以上。

閱讀器天線一般均為定向天線,只有在閱讀器天線定向波束範圍內的射頻標籤可被讀/寫。由於閱讀距離的增加,應用中有可能在閱讀區域中,同時出現多個射頻標籤的情況,從而提出了多標籤同時讀取的需求。

典型應用:鐵路車輛自動辨識、集裝箱辨識,還可用於公路車輛辨識與自動收費系統中。

四、RFID 與物聯網
RFID 是物聯網感知外界的的重要支撐技術。感測器可以監測感應到各種資訊,但缺乏對物品的標識能力,而 RFID 技術恰恰具有強大的標識物品能力。因此,對於物聯網的發展,感測器和 RFID 兩者缺一不可。

如果沒有 RFID 對物體的辨識能力,物聯網將無法實現萬物互聯的最高理想。缺少 RFID 技術的支撐,物聯網的應用範圍,將受到極大的限制。

但另一方面,由於 RFID 射頻辨識技術,只能實現對磁場範圍內的物體進行辨識,其讀寫範圍,受到讀寫器與標籤之間距離的影響。因此,提高 RFID 系統的感應能力,擴大 RFID 系統的覆蓋能力,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同時,考慮到感測網較長的有效距離,能很好的拓展 RFID 技術的應用範圍。未來實現 RFID 與感測網的融合,將是一個必然方向。

就目前 RFID 的發展情況而言,在很多工業行業中已經實現了 RFID 與感測網路應用的初步融合,兩者取長補短的互補優勢,正在深化物聯網應用,它們的相互融合和系統整合,必將極大地推動整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應用前景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