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 2018\05\11\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3S Market 傳遞 智慧應用與價值的商業資訊

全球大廠 打造亞洲離岸風電重鎮 

                                                                                                                                                                                                                 

.LPWAN 技術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

The Future is Now - Smart Cities and LoRa




來源物联成网



最近幾年,智慧城市的發展,讓我們充分體驗了其中的便捷,比如說無處不在的共享單車、可以實施對地鐵、公車或者路況的監測、可以更具導航精確的找到目的地等等。

未來的城鎮化程度會越來越高,而作為大多數人生活的主題,城市的智能環保與人們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

LPWAN作為一項新興技術,一出現就被認為是能夠在智慧城市的建設者扮演重要的角色。
LPWAN物聯網大戰展開,各路豪傑競相登場
LPWAN技術是一種新的無線通信解決方案,它能夠解決很多之前無法解決的需求,但是目前的LPWAN市場,已經湧現了各種不同的技術流派,NB-IoT與eMTC將會被電信商所採納,而LoRa則重在企業級的應用,除此之外,Sigfox、RPMA等其他的LPWAN技術都有各自特點,隨著物聯網產業的發展,LPWAN通信技術的大戰也將拉開。

LoRa解決方案性能優越
作為企業級應用方案,LoRa技術在智慧城市中,也將有很多應用場景,LoRa技術與蜂窩物聯網技術,將會起到互補的作用,在未來的智慧城市建設中,智慧抄表、智慧停車、環境監測、智慧窨井蓋、智慧路燈都是LoRa等LPWAN技術的用武之地。以下是一些應用領域的LoRaWAN無線解決方案:

智慧抄表方案:
在智慧抄表方案中,水、電、氣、熱等各種表計終端,透過LoRaWAN通訊模組,將數據先上傳至本地的LoRaWAN基地台,一個LoRaWAN基地台可控制數千個,甚至上萬個終端,然後透過蜂窩主幹網路,將數據上傳至伺服器。


LPWAN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智慧抄表方案示意圖

智慧路燈方案:
在智慧方案中,LoRaWAN方案的架構與抄表類似,需要透過基地台採集各個節點的數據,然後上傳雲端,透過後台管理系統實現路燈的故障報警、安防監控、緊急呼叫等功能。


LPWAN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智慧路燈方案示意圖



智慧冷鏈方案
在智慧冷鏈方案中,透過帶有LoRa傳輸模組的各種採集器,採集溫濕度資訊,然後上傳至LoRa網路閘道器,配合蜂窩網路,以及互聯網上傳至雲平台,這樣客戶便可以在後台,即時監測狀態。


LPWAN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智慧冷鏈方案示意圖
當然,未來的智慧城市應用涵蓋廣泛,將會延伸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LoRa、NB-IoT等LPWAN技術,將會助力城市更智慧。


LPWAN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目前,相對於NB-IoT,LoRa是當前最成熟、穩定的窄頻物聯網通訊技術,其自由組網的私有網路,遠優於電信商持續不斷收費的NB網路,且LoRa一次組網終身不需繳費。

但是應用LoRa進行物聯網通訊開發難度大、週期長、進入門檻高。據瞭解,為降低物聯網行業創業者進入門檻,協成智慧提供了一整套成熟LoRaWAN源代碼+LoRa Gateway閘道器客製化方案,極大縮減了創業者在物聯網鏈路調通上,所耗費的半年週期與巨額開發代價,便於快速切入物聯網具體應用,打造屬於自己的獨立物聯網運營品牌。

                                                                                                                                                                                                                 


.傳輸量大爆發 你的網路還不升級嗎?

NETGEAR 10-Gigabit Ethernet Ready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Solution


傳輸量大爆發 你的網路還不升級嗎?


雲端取代傳統網路,成為現在企業網路的主要架構,這幾年私有雲更成為重要趨勢,根據研究單位統計,資料中心流量飛速成長到2020年全球新增和複製的網路傳輸量已經超過 40ZB,將是2012年的12倍,但現在多數企業還在使用的2012年網路設備,真的能夠負荷這龐大的流量嗎?




私有雲和NAS已成趨勢 企業內網全面進化級正是時候
這幾年雲端運算成為趨勢,你會發現行動硬碟、隨身碟這類型儲存裝置似乎越來越少出現在身邊,各企業紛紛開始建立私有雲,並透過NAS儲存資料,然而這也代表企業內部的網路傳輸負荷越來越重,現在絕大多數企業所使用的網路線和設備都是在2012年左右更換的,有線網路的傳輸速度大約是1,000M、WiFi則是600M,應付當時的資料量綽綽有餘,但是現在企業的檔案越來越大,資料存取越來越頻繁,企業現有的內部網路越來越難以負荷,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根本做起,讓網路全面升級。


















十倍速時代來臨 有線無線同步升級 
因應這股私有雲浪潮,NETGEAR建議在網路線可更換頻寬高達10GbE的CAT6A網路線,並採用10GBase-T部署伺服器,無線方面則可透過NBase-T 2.5G / 5G 乙太網路技術來部署2.5G Wi-Fi所需要的PoE交換器,透過有線與無線的同步升級,讓你的網路進入新世代。

                                                                                                                                                                                                                 


.自動駕駛就要來了,有什麼值得我們思考?

Self Driving Car How It Works Tech 10 Systems Autonomous Cars Need Commercial HD CARJAM TV 








leiphone 作者:彭赛琼


自动驾驶就要来了,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無人駕駛汽車將改變世界,就像汽車曾經改變了世界一樣。

Uber已經在82個國家的600多座城市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粗略統計,每天大約有10萬人在使用Uber

但是,如果你住在匹茲堡,在寒冷的早晨看到一輛Volvo XC90從你眼前駛過時,千萬別把它當作普通的汽車。坐到後座,出現在你眼前的,是前排座位之間安裝的一個螢幕。

它用數位化的形式,向後座乘客展示了汽車周圍的世界:其他車輛、行人和騎自行車者被標記為藍色的點。點擊螢幕通知系統你已做好準備,汽車就會開始啟動。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人在駕駛它,它是一輛可以自動駕駛的汽車。

雖然Uber自動駕駛出租車的駕駛座上,有一位駕駛員,但只有在發生意外事件時,他才會接管。自動駕駛的汽車能夠在市中心和小雪中謹慎而自信地行駛,還能夠沈著處理四向停牌(four-way stop)、交通信號燈和過路的行人等問題。

它甚至知道如何完成匹茲堡特有的「匹茲堡左轉」,這是一種當地習俗,允許在紅燈前的第一輛車在迎面而來的車流前左轉。


與人類駕駛員最顯著的區別在於:Uber的自動駕駛車不懂得避開匹茲公路上坑坑窪窪的路面,所以這段行程有點顛簸。在自動駕駛車上的工程師偶爾會接管汽車,例如在施工的路段,車道標線已被更改。

一股潮流
眼下,一個事實是自動駕駛汽車,還不能在沒有人工監督的情況下運行。但近年來,自動駕駛汽車取得了快速的進展。

現在,我們可以在美國幾座城市的道路上看到它們,車頂上的一堆傳感器讓他們分外顯眼。Uber在匹茲堡和鳳凰城都有進行其自動駕駛出租車測試。

谷歌曾經的自動駕駛汽車部門——Waymo,現在是Alphabet旗下的獨立公司,則走得要更遠一些。Waymo在鳳凰城郊區的測試自動駕駛小型麵包車,而且並未在駕駛座位上,安排安全工程師。Waymo計劃今年在鳳凰城,推出一項商業乘車服務。

通用汽車公司,美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則希望在2019年推出完全自動駕駛的Chevy Bolt,進而推動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據小編瞭解,這輛車取消了方向盤和踏板,真正解放了駕駛員的雙手雙腳。

矽谷和匹茲堡,是美國新興產業的兩大主要樞紐,分別吸引了史丹佛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人才。

在這兩座城市,可以看到由技術巨頭、初創公司,和老牌汽車廠商營運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區,亦有許多無人駕駛的接駁車在大學校園、商業園區或專用公共汽車通道上接送乘客。

在今年1月份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展上,自動駕駛車輛搶盡風頭。似乎在突然之間,他們都在追趕自動駕駛的潮流。

自動駕駛獲得如此大的進展,與電腦視覺和其他機器學習系統的最新進展有關。

從晶片製造商到軟體公司的技術人員,無一不把自動駕駛視為其產品的暴利新市場。2015年左右,在汽車行業,Uber和其他乘車服務公司的興起形成了「大規模轉變」。

史丹佛大學自動駕駛的先驅Sebastian Thrun,領導了谷歌首款動駕駛汽車的開發。汽車廠商也意識到,他們需要認真對待自動駕駛,因為這一技術將重新定義他們的行業。

自动驾驶就要来了,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自動駕駛和乘車服務的結合,加上車輛電動化的轉變,可能會對許多人對汽車所有權的認識形成挑戰。

目前,在先進國家,乘車服務費用為每英里2.50美元左右,購買和經營私家車的費用就要每英里約1.20美元(見上圖表)。而司機還要消耗所獲得乘車費的60%。

瑞士投資銀行認為,自動化和電動化,將使乘坐汽車的成本降低70%,降至每英里約0.70美元。雖然購買成本雖然更高了,但運行成本卻降低了。

因此,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每年駕駛超過10000英里的西方家庭,肯定會放棄原來的車,選擇使用自動駕駛出租車,這樣做他還可以每年可節省5000美元。 還有其他的好處,Thrun解釋說:「即使你喝醉了也不怕,你不用去找停車位,而且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把車‘開’走。」

「一旦汽車都能自動駕駛了,汽車所有權的現實意義,就會大幅下降,」瑞銀集團的分析師David Lesne說。瑞銀預測,2025年以後,自動駕駛出租車將迅速發展。到2035年,會有80%的人在城市中使用它們。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估計,到2030年,有1/4的美國公路行駛里程,將由共享自動駕駛電動車完成,城市街道上的汽車數量將減少60%,廢氣排放量也將減少80%,道路交通事故將減少90%。

「雖然有些人希望能夠擁有,他們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但將有一半的自動駕駛車輛是共享的。」波士頓咨詢的分析師Nikolaus Lang說。

咨詢公司Strategy Analytics表示,到2050年,全球範圍內,自動駕駛汽車和乘車服務,相融合所帶來的「乘客經濟」的價值,將達到每年7萬億美元。

汽車廠商、技術巨頭、創業公司和乘車公司,已經開始了爭奪主導這個新興行業的激烈戰爭。

汽車廠商懂得汽車的製造,但對複雜軟體知之甚少。科技公司通曉機器學習和電腦視覺,但卻不瞭解汽車。

對於乘車公司來說,他們擁有海量的用戶,提供了一條明顯的市場路線。這場戰爭的結果是出現了一系列的交易、數量可觀的投資,以及不斷變化的聯盟局勢(見下圖)。

自动驾驶就要来了,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晶片製造巨頭英特爾,在2017年3月以15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自動駕駛系統製造商Mobileye。通用汽車在2016年3月,則以10億美元收購了一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Cruise,並成立了共享出行業務Maven。此外,通用還向Uber在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Lyft,投資了5億美元。

另一家汽車廠商福特,於2017年5月解雇了其CEO,部分原因是該公司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上面,已經落後於其他公司;福特現在以10億美元,投資了一家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Argo,並與Lyft建立了合作關係。

零組件供應商德爾福,以4.50億美元收購了一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nuTonomy,並透過拆分,將自己重新塑造成一家名為Aptiv的自動駕駛公司。

Uber與VOLVO達成協議,向VOLVO採購24000輛汽車,用於支持其自動駕駛出租車車隊;此外,它也與戴姆勒有合作。戴姆勒本身一直在收購,歐洲和中東地區的Uber競爭者,自己也有共享汽車服務。

歐洲最大的汽車廠商大眾汽車,則與Aurora公司達成合作協議,Aurora由前Google、Uber和Tesla的員工創立。

總而言之,科技公司和汽車公司之間的相互碰撞,預示著一場大地震。這場地震將給兩個行業帶來巨大改變,其餘震也將產生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自動駕駛汽車將像智慧手機一樣,成為一項技術變革。就像汽車在20世紀重塑世界一樣,不論是在好的還是壞的方面,自動駕駛汽車也將會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它們可以大大減少車禍死亡人數、乘車時間和真正所需的停車位。

在城市規劃中,自動駕駛車輛為「同時解決許多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加州查普曼大學的城市研究專家Joel Kotkin說。

「如果20世紀通過汽車讓我們獨立時代,21世紀則將是自動駕駛汽車讓我們從車內解放的時代。」Uber的政策主管Justin Erlich說。

但正如汽車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一樣,自動駕駛汽車也正引發了人們對汽車行駛安全、網絡安全、事故責任甚至不平等的新關注。

弗吉尼亞大學的社會歷史學家Peter Norton說:「自動駕駛汽車將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一個世紀前,人們原以為汽車能夠提供安全、快速和暢通的交通方式。

Norton指出,這與當今人們所提出的有關自動駕駛汽車的美好願景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未來,人們的日常活動將如何改變? 自動駕駛 汽車如何重塑城市? 20世紀汽車的興起對21世紀的自動駕駛汽車,有什麼可借鑒的地方?

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和探索。

題圖來自Android Autho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