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 2018\05\09\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AI 科系畢業年薪約新台幣 160 萬,對岸中國大學人工智慧研究哪家強?

China Has The Fastest Growing Ri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AI REVOLUTION IN CHINA

3S Market還在吵拔不拔管嗎?再吵下去,台灣的科技與人工智慧人才培育,會不會要接葉克膜了……



來源: 亿欧网


盘点丨毕业年薪34万,高校人工智能研究哪家强?
圖片來自「123rf.com.cn」

此前有報導顯示,2017年AI工程師平均年薪為人民幣34萬元,接近中國IT工程技術類的兩倍,但儘管如此,中國的人工智慧人才缺口仍超過500萬。

人才短缺已經成為了,限制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和應用落地的一大問題,為了彌補這一問題,加強人才培養,近日對岸教育部發佈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下稱計劃)。

計劃強調,要加強人工智慧領域專業建設,形成「人工智慧+X」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計劃的重點任務之一,是要完善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培養體系,並且推動大學人工智慧領域,科技成果轉化與示範應用。

大學在人才培養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人工智慧尚未成為一級學科,但中國不少一流的大學,已經開始透過建立合作實驗室、增強人工智慧分支教學等方式,發展人工智慧。

為瞭解各大學展開人工智慧研究的情況,小編盤點了中國10家在設有人工智慧實驗室,或有人工智慧分支專業的大學。


清華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

盘点丨毕业年薪34万,高校人工智能研究哪家强?



清華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簡稱電算機系)成立於1958年,在2006年、2012年全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展開的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以總分滿分100分的成績排名第一。

2017年,在 US news 推出的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for Computer Science 中,電腦科學與技術學科緊隨 MIT之後位列世界第2名。

在 QS 世界大學排名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給出的全球電腦學科排名中為第15名,其排名與得分逐年穩步提升。

電腦科系包含了中國電腦專業最全的學科方向,設有高性能電腦與處理器、並行與分布式處理、儲存系統、大數據與雲計算、電腦網路、網路與資訊系統安全、系統性能評價、理論電腦科學、數據工程及知識工程、軟體工程、電腦與VLSI設計自動化、軟體理論與系統、生物計算及量子計算、人工智慧、智慧控制及機器人、人機交互與普適計算、電腦圖形學與可視化技術、CAD技術、電腦視覺、媒體資訊處理等研究方向。

電腦科系現設有高性能計算、電腦網路技術、電腦軟體、人機交互與媒體整合4個研究所;智慧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電腦基礎與實驗教學部等科研教學機構。

電腦科系還設有國家級電腦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包括:電腦原理實驗室、微型電腦實驗室、電腦網路實驗室、操作系統實驗室、電腦軟體實驗室、電腦控制系統實驗室、智慧機器人實驗室、電腦介面實驗室、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等。此外,電腦科系還與騰訊、搜狗、微軟、思科等中國在地的本地與外商著名公司,建立了面向教學或研究的聯合實驗室。


北京大學:智慧科學系


盘点丨毕业年薪34万,高校人工智能研究哪家强?



智慧科學系成立於2002年7月,主要從事智慧感知、機器學習、數據智慧分析與智慧計算、智慧機器人等方向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側重於理論、方法以及重大領域應用上。

北大智慧科學系,依託於視覺、聽覺資訊,處理其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以實現高度智慧化的機器感知系統為目標,在生物特徵辨識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智慧科學系在著名的軟體與人工智慧專家、中國載人飛船工程軟體專家組組長何新貴院士,和長江特聘教授查紅彬教授的帶領下,重點開展機器視覺、機器聽覺、智慧系統與智慧的生理心理基礎等研究。

以北大智慧科學研究人員,為技術核心的北大指紋自動辨識系統,是中國唯一能與國際系統抗衡的自主知識產權,是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提供公安應用全面解決方案的系統,擁有中國指紋自動辨識技術產品第一市場佔有率。

人工神經網路說話人辨識新方法的研究,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其國家空間資訊基礎設施關鍵技術研究,獲得2000年中國大學科學技術二等獎,入選2000年中國大學十大科技進展。


復旦大學:類腦智慧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盘点丨毕业年薪34万,高校人工智能研究哪家强?



復旦大學類腦智慧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於2015年3月籌建成立,是復旦大學校內的獨立二級研究機構。其前身為復旦大學第一批跨學科交叉國際化研究中心——計算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於2008年。

研究院基於復旦大學既有的數學、統計學、電腦科學、生物學、資訊學、臨床醫學、語言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綜合交叉研究優勢,以計算神經科學為橋梁,著力開展大腦機制解析、腦疾病智慧診療、類腦智慧算法、類腦智慧軟硬體、新藥智慧研發、通用智慧等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

研究院率先探索打通國際與其國內、科技與產業的全鏈條、全球化產學研合作機制,充分發揮大學培養和儲備高端智慧人才、發現和培育先進技術的綜合優勢,推動產學研源頭創新與合作,致力於成為推動腦科學、人工類腦智慧,與產業應用融合發展的重要科技創新平台。

研究院目前在建五個核心功能平台,和一個國際合作研發中心,主要包括:

一是以腦高級認知功能的多資訊回饋處理機制研究,為核心的神經形態計算仿真平台;

二是以多尺度多中心重大腦疾病資料庫,和算法開發為基礎的智慧診治數據示範平台;

三是依託高端醫療影像設備集群,為生物醫學轉化研究和資訊產業智慧化提供試驗技術,支撐的綜合生物醫學影像平台;

四是以開發深度學習、強化學習和自組織學習等機器學習算法,以及可穿戴設備、類腦晶片、健康服務機器人等為目標的類腦智慧軟、硬體開發平台;

五是集孵化加速、產業聯盟、投資基金為一體,為類腦智慧創新項目,及企業提供應用技術資源,和孵化服務的類腦智慧產業化平台;

六是依託已有的歐洲人類腦計劃、美國腦計劃等國際合作的數據、學術資源,建設類腦智慧國際合作節點和人才培養中心。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10月,是對岸中國最早成立的國立自動化研究機構。

目前設有類腦智慧研究中心、智慧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腦網路組研究中心等,12個科研開發部門,還有若干與國際和社會其他創新單元共建的各類聯合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另有漢王科技、三博中等四十餘家持股高科技公司。

近年來,自動化所共獲得其省部級以上獎勵30餘項。發表論文數量逐年增加,品質不斷提高;專利申請和授權量連年攀升,多年位居北京市科研系統前十名繪製的「腦網路組圖譜」,第一次建立了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

虹膜辨識核心技術突破國際封鎖,透過產學研用相結合,走出「中國製造」之路;基於自動化所語音辨識技術的「紫冬語音雲」,在淘寶、來往等阿里巴巴旗下行動客戶端產品中得到推廣;

「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透過其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安全性及有效性檢測認證,並進入臨床應用;

「智慧影像監控技術」和「人臉辨識技術」分別成功應用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安全保全工作中,為社會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

研製的AI程序「CASIA-先知1.0」採用知識和數據混合驅動的體系架構,在2017首屆其全國兵棋推演大賽總決賽中,7:1的懸殊比分戰勝人類頂級選手,展示了人工智慧技術,在博弈對抗領域的強大實力…

在共建機構方面,自動化所與新加坡媒體發展管理局,聯合成立中新數位媒體研究院,聚焦交互式語言學習、影像和分析等領域;

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EPFL)在北京成立中瑞數據密集型神經科學聯合實驗室,在類腦智慧研究方面展開合作;

與澳洲昆士蘭大學(UQ)共建中澳腦網路組聯合實驗室,在「計算大腦」研究方向上,進行遠景規劃;還與香港科技大學共建智慧辨識聯合實驗室,在模式辨識、無線感測器網路等領域展開合作。


廈門大學:智科學與技術系


盘点丨毕业年薪34万,高校人工智能研究哪家强?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廈門大學就已開始從事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相繼在專家系統、自然語言處理與機器翻譯等領域,取得過一系列成果。

為此,1988年經學校批准成立「廈門大學人工智慧與電腦應用研究所」,後於2004年更名為「廈門大學人工智慧研究所」。2006年12月,經他們國家教育部批准,廈門大學正式設立「智慧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並於2007年6月經學校批准成立「廈門大學智慧科學與技術系」。

廈門大學智慧科學與技術系,現有一個本科專業(智慧科學與技術),三個碩士學位授予專業(模式辨識與智慧系統、電腦科學與技術、智慧科學與技術),兩個博士學位授予專業(電腦科學與技術、智慧科學與技術)。

目前該系承擔多項其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科技基金等項目,擁有「福建省仿腦智慧系統重點實驗室」、「智慧資訊技術福建省大學重點實驗室」和「廈門大學語言技術中心」三個平台,此外還有「藝術認知與計算」、「自然語言處理」、「智慧多媒體技術」、「人工大腦實驗室」、「智慧中醫資訊處理」等多個研究型實驗室,為培養高品質的學生,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上海交通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系


盘点丨毕业年薪34万,高校人工智能研究哪家强?



上海交通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系,成立於1984年。近年來,隨著電腦科學與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不斷深入,特別是隨著雲計算、物聯網、行動網路、大數據等技術的興起,交通大學電腦系不斷調整學科方向,形成了高可靠軟體與理論、並行與分布式系統、電腦網路、智慧人機交互、密碼學與資訊安全等研究方向。

該院系下設三個重點實驗室:智慧計算與智慧系統重點實驗室、上海市教委智慧交互與認知工程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及上海市可擴展計算與系統重點實驗室。

其中,上海交通大學-微軟智慧計算與智慧系統聯合實驗室,目前是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05年9月,是交通大學和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多年良好合作的基礎上,為了更好發揮各自在併發計算、算法與複雜性理論、仿腦計算、電腦視覺、機器學習、計算智慧、自然語言處理、多媒體通訊,以及機器人等領域的優勢,實現「使未來的慧和機器人能夠看、聽、學,能以自然語言的方式,與人類交流」這一共同使命而成立的。

實驗室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實驗室累積發表論文200餘篇,成果發表於CVPR,ICCV,WWW等國際頂級會議上。


南京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


盘点丨毕业年薪34万,高校人工智能研究哪家强?



南京大學的電腦科學研究起步於1958年,建立了計算技術、計算數學、數理邏輯等專業,開始培養計算機相關領域專門人才,1978年在上述三個專業基礎上成立了電腦科學系,1993年更名為電腦科學與技術系。

依託該系師資,先後成立了南京大學電腦軟體研究所、電腦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南京大學電腦應用研究所、南京大學多媒體計算技術研究所、南京大學軟體工程中心(江蘇省軟體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大學資訊安全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主要科研方向有:軟體自動化與形式化、分布與並行計算及新型網路、新型程序設計與軟體方法學、多媒體與資訊處理、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系統軟體及資訊安全等。

建系30年來,共承擔其國家973計劃、其國家863計劃、其國家攀登計劃、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其國家科技攻關等重大科技計劃項目,以及省、部、委科研項目,和企事業委託或國際合作的研發項目300餘項,科研成果獲得各種獎勵80餘項,其中其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省部委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37項。

發表論文300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50多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3項。部分成果被轉化為產品,產生了較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


盘点丨毕业年薪34万,高校人工智能研究哪家强?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腦專業,創建於1956年,是中國最早的電腦專業大學之一。在1985年,發展成為電腦科學與工程系,並建立了電腦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0年,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同年,建立了軟體學院,後經他們中共國家教育部、其國家計委批准為,其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

目前,哈工大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電腦科學與技術國家一級重點學科、7個博士點和7個碩士點、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個國家級教學團隊、一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團隊、一個國防科工委創新研究團隊。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慧人機交互、音視訊編解碼技術、語言處理、自然語言理解與中文資訊處理、機器翻譯、資訊檢索、海量數據計算、電腦網路與資訊安全、感測器網路與行動計算、高可靠與容錯計算技術、穿戴電腦、企業計算與服務計算、智慧機器人、生物計算與生物特徵辨識。

學院有一批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包括:其國家資訊安全管理系統、數位影像廣播編碼傳輸與接收系統、大規模網路特定資訊獲取系統、電腦機群並行資料庫系統、並行資料庫系統、神州號飛船數據管理分系統、穿戴電腦系統、資訊安全與即時監測系統、人臉辨識系統、影像編解碼技術、黑龍江省CIMS應用示範工程、農業專家系統等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


盘点丨毕业年薪34万,高校人工智能研究哪家强?



中國科技大學於1958年建校時,就設置了電腦專業科系。根據學科發展趨勢,和他們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面向其國家和社會的重大需求,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將科研力量,凝聚在高性能計算、智慧計算與應用、網路計算與可信計算、先進電腦系統四個主要的研究領域。

學院的支撐實驗室有:其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合肥)、安徽省高性能計算重點實驗室、安徽省計算與通訊軟體重點實驗室、 多媒體計算與通信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大超級運算中心和資訊科學實驗中心。

其中,多媒體計算與通信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人機自然語音通信、語義計算與數據挖掘等方面的研究。人機自然語音通信方面,主要研究中文資訊處理、人類視聽覺機理、語音語言學等。

語義計算與數據挖掘方面,主要研究自然語言驅動的計算、多媒體內容的語義標注、自動問答、語義社會網路、數據與知識工程、隱私保護與管理中的語義計算等。

依託多媒體計算與通信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雙方聯合實施了聯合培養博士生計劃、實習生計劃、精品課程建設計劃、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等,取得了突出成果,探索出了一條企業和大學共同培養優秀人才的道路,為微軟亞洲研究院與其他大學的合作提供了一個經典範例。


華中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

盘点丨毕业年薪34万,高校人工智能研究哪家强?



華中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是由原控制科學與工程系,和原圖像辨識,與人工智慧研究所於2013年合併組建的學院。

原控制科學與工程系前身,是成立於1973年的華中工學院自動控制系,1998年更名為華中理工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系;原圖像辨識與人工智慧研究所,是1978年由其教育部和航天部共同批准成立,從事圖像辨識和人工智慧研究的研究機構。

科學研究工作主要涉及複雜系統控制理論、決策分析與決策支持、電力電子與運動控制、智慧控制與機器人、電腦整合控制與網路技術、資訊檢測與辨識、飛行器控制與狀態監測、生物資訊處理、神經介面與康復技術、物流系統、國民經濟動員與公共安全、多譜圖像制導、目標探測的多譜資訊技術、多譜資訊的即時處理與系統整合技術、人工智慧與思維科學、資訊安全等方向。

模式辨識與智慧系統,是自動化一級學科的重要二級學科。迄今為止,本系在原 「圖像辨識與人工智慧研究所」和「控制科學與工程系」的這兩個學科點,承擔了百餘項其國家、國防與行業項目。

近5年科研經費總額在8000萬元以上,包括973計劃,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和青年基金項目,863計劃,其國家重大專項、國防重點預研與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省部級科研項目,以及大型工程和企業科研合作項目等。

總結
事實上,不少中國的一流學校,都開設了人工智慧相關專業科系,但由於智慧學科與技術目前尚不是一級學科,因此尚沒有學校設立「人工智慧」這一專業科系。

人工智慧學科覆蓋面廣,研究範疇包括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神經網路等等,如果不能成為一級學科,那麼在人才培養上,就會存在著開高走低、碎片化、低水平重複的問題,即使各大學在產教融合上大力拓展,無法對人才,進行集中系統地培養,依然會嚴重阻礙智慧技術人才的培養。

去年7月,他們國務院頒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確提出,大力建設人工智學科,盡快在試點院校建立人工智學院,增加人工智相關學科方向的博士、碩士招生名額。

隨著各種利好文件推出,目前各地大學已經開始籌建人工智專業和人工智學院,比如中國科學院正式宣佈成立人工智慧技術學院,北京大學人工智實驗室也在籌備當中。

當然人才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未來還需在大學教育上持續投入,才能逐漸填補人工智的人才缺口,讓人工智產業得到快速發展。

                                                                                                                                                                                                                 


.亞馬遜的智慧語音生態系統:Alexa 應用要付費,開發者可獲分成

Coding the Amazon Echo (Alexa) - How to create custom Alexa skills from scratch with AWS Lambda






ifanr






依賴旗下的 iOS 等軟體系統,蘋果打造出了一個潛力無限的行動網路應用生態,並因此而獲利頗豐。

圖片來自:Sensor Tower

Android 的應用生態也類似。在無數開發者和使用者的廣泛參與之下,他們都為「軟硬結合」的互聯網服務業務模式,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如今,亞馬遜也想要用這種方式來分一杯羹。在最新的公告中,亞馬遜宣佈將為旗下的智慧語音服務推出「功能內購買」(In-skill Purchasing),使用者可以選擇以一次性買斷,或者包月的方式來訂閱 Alexa 中的付費內容或者服務,而開發者則可以從中獲得高達 70% 的分成。


這就意味著,那些正在使用亞馬遜智慧音箱的用戶們,以後可能就要付費使用 Alexa 的某些功能和服務了。不過在 Alexa 現有的超過 40000 種功能中,有很多優秀的第三方或者非第三方應用值得我們為它買單。


其實早在去年 11 月,亞馬遜就已經在一個測試版本中添加了這個屬性。他們允許使用者透過「功能內購買」 ,來解鎖部分應用中的更高級權限,比如遊戲中的部分關卡或者道具,直播服務中的賽事轉播等等。

現在,將有更多的第三方應用,加入這一付費模式。亞馬遜還將這一功能與自家的支付服務 ,Amazon Pay 綁定在了一起,看上去是有心要搞一次大力度的推廣。(不過要小心熊孩子)


儘管亞馬遜之前也曾試過,給開發者提供直接的獎勵,但允許開發者收費、分成比例還達到 70%,這對以前只是憑熱情在做事的 Alexa 開發者們來說,無疑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利好。

負責 Alexa 業務的亞馬遜副總裁史蒂夫·拉布琴(Steve Rabuchin)表示,開發者們其實從一開始,就在想辦法變現了,奈何沒有特別好的方式。

不過僅憑著這股「無償開發」的的熱情,無數開發者已經幫助 Alexa 這個應用生態,在短期內獲得了巨大的成長。在去年年底的時候,Alexa 的功能還是 25000 種,不到半年的時間,這個數字已經成長到了 40000 種。


現在,他們應該有更多的動力去開發出更好的應用了。

然而對早已習慣「免費」的使用者們來說,從免費到收費始終是一個難以跨越的門檻。尤其是在智慧語音這個仍然比較新的應用領域中,上來就掏腰包實在是有些風險。

先用免費的內容來吸引使用者嘗鮮,再對升級版的功能來收費,這種如今在手游中常見的付費模式,也被很多 Alexa 的開發者,視為了一種效果不錯的方式。「這就像是當年的狄更斯,先在報紙刊登小說的部分免費章節,再賣書。」一位開發者說道。

圖片來自:Smarthome Assistant

為優質內容付費,早已成為了一個發展趨勢。而當智慧語音音箱,逐漸開始成為我們工作、生活等場景中的新入口時,這個新生態中的各類應用,也就擁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它可能比用電腦、手機,來連接其他服務要更加便利,更具有可延展性。

這一次,亞馬遜還準備用這項新屬性,來為自己的 Prime 會員服務「助攻」。亞馬遜的 Prime 會員,可以以更為優惠的價格,來獲得 Alexa 的付費服務,而這筆補貼不會轉嫁給開發者,將全部由亞馬遜來支付。

無論是對開發者,還是對 Prime 會員來說,這都是一件好事。當然對亞馬遜而言也大有裨益,它能幫我們留存更多的用戶,讓他們覺得從 Prime 服務中獲得了更多價值。


當然,亞馬遜看重的不只是用補貼,留住更多付費使用者這麼簡單。在以智慧音箱為主要戰場的人工智慧行業大戰中,他們雖然是先行者,但卻無法對近身作戰的各個競爭者掉以輕心。

蘋果 HomePodGoogle Home 和亞馬遜 Echo)

就在不久之前,Google 也剛剛成立了一個,針對智慧語音助手應用開發的資助計劃。在這項計劃的激勵之下,亞馬遜 Alexa 的競爭對手之一——Google Assistant,也將以可觀的速度成長。

在直接的資助之外,如今把更靈活的變現方式,融入進這個應用生態系統的亞馬遜,正像蘋果一樣,努力打造著自己的商業閉環。一邊是技術的精進,一邊是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再加上黏性極強的忠實使用者,生機勃勃的生態就建立起來了。

題圖來自Android Autho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