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視形象宣傳片
Nx Witness v3.0 - 雲端影像平台解決方案 — |
施正偉
從今周刊謝社長的「一家海康威視打扒了台灣一整個產業」,這個報導效應談起……,海康威視,這家在 2001年11月30日在中國浙江杭州所成立的公司,今天已成為全球最大在影像監控,公開上市營業額最大的公司。
海康威視從杭州的小新創起身
年前時,我與串流國際張總在網路上交流,聊到有關於2003以前,在中國出現的所謂「數字安防」的公司。當時這個時期,在中國華北有行者貓王、黃金眼、藍色之星(現改名為藍色星際)、漢邦高科⋯⋯;華中有武漢的恆毅、微創⋯⋯;華東的上海數碼安防⋯⋯;杭州的大立、大華、海康⋯⋯;華南深圳的德加拉、圖敏(兩家源自四川,德加拉據稱有來自印度的演算技術)⋯⋯。(以上僅為列舉)
不管是海康或大華,他們都僅只是這群,當時的中國安防「新創」企業,特別在2003以前,當時監控業仍是類比技術主導時代,他們的規模相較於當時,中國深圳最大攝影機廠商的宏天視(後併入CSST),這些數位安防公司,在當時都還不能稱作是一個「咖」。
「平平攏係 18 歲,漢操差這麼多」
台灣與中國兩邊,在監控產業的消長,就根源在1998-2003年間,技術、產品、產業、市場的交織變化。我在我個人臉書的動態(Wells Shih)也做了些陳述。如果從我個人的角度上看,台灣監控產業,當時大部分廠商是抗拒數位的,而中國則是期待的。
而在台灣,同樣有一批數位背景廠商,投入在這領域。而時間點則更早於中國的這批新創,大約至少有三年的時間。這些有一碩、圓剛(現為圓展)、幻象、圓智、洋銘、虹智、力航、廣鑫、三捷、特佳、史賓納、連昇、睿意、碩葳、佳鋒、創視、新眾、滿景、威達電、研想、研華、瑞柯、映佳、台灣肯懋……(列舉),以及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晶睿、奇偶。
而這邊也必須提及,當時在國際市場上,也同樣有一批數位監控的廠商,在過去二十年間,一代接著一代各領風騷過。如瑞典的AXIS、北美的 DPS、Loronix、Nicesystem(以色列),德國 Dallmier、Geutebrück,韓國的Kodicom、3R等……。
數位技術導入帶來監控業一連串骨牌效應
這些數位廠商的背景技術領域,有 IPC工業電腦(這IPC不是大陸稱的 IP Cam)、多媒體技術、網路與串流技術、系統軟體技術、應用軟體技術、壓縮技術、晶片技術……等。
因這些技術背景的不同,衍生出來的數位監控產品,就形成了派別的不同。所以形成了市場上所謂 PC Base(Window Base\Linux Base)、Stand Alone (Embedded, 嵌入式, RTOS)等,第一代的數位監控技術。
隨著影像監控的需求增加、路數增加、遠端影像傳輸的需求浮現等因素,再加上影像往高清、色彩力求真實還原等,還有如何符合網路環境上傳下載的要求,因而過去類比時代未曾碰到的技術,不斷被導入引進。
另外,對於不同環境的監控應用需求,越來越多的應用場域,對於如影像整合門禁、感應裝置的連動等,甚至到現今如臉部偵測、語音偵測、人流計數等不同的應用,不斷都在與即時影像應用互搭互整。
海康威視集團總裁胡揚忠 |
技術-產品-產業-市場科技產業的循環變化
所以我在臉書的動態上提到,來自產品的變化,加上產業的變化,以及需求市場的變化,三端的綜效變化所致。把產品的變化一一細剖,產業變化就進來了。
2001年,我曾在安全&自動化雜誌上,發表一篇「監控產業的通路變革」,目的就在探討隨著多元不同技術的不斷導入,所引發市場的交易模式、銷售通路,也都不斷在變化中。
也就因為一出社會,我就幾乎從業於電子相關產業媒體的工作,雖然不是技術背景出身,但是從零組件、資通訊、工業電腦與自動化整合,到安全監控的媒體工作,非常感謝這一路走來有這麼多廠商,願意教導我,並分享這些科技暨的原理與應用。
趨勢來自於技術-產品-產業-市場的每一個現在進行式
不論在台灣,或是在中國,甚至是到了國際,我的媒體工作生涯,就是與廠商朋友們,不斷地聊技術、聊產品、聊產業、聊市場,交換心得觀點,所以永遠都有聊不完的新鮮事。
有很多廠商朋友都說,我把市場的趨勢抓得很準。事實上是電子科技產品,很多是針對同一塊領域,或相關的領域應用,而市場不就是不斷的聯合、組合與整合,以及因此不斷地產生變化與發展嗎?碰巧我又從事媒體工作,有這樣的機緣而已。
在年前從今周刊謝社長針對海康威視,發表了他對台灣產業衝擊的看法。我的好朋友智慧家庭實驗室臉書社團版主林祐祺,與我都轉貼在臉書上,得到很多的迴響,包括對海康因其有中國政府注資,而有比其他中國安防廠商,有更多的既得利益與優勢,……。
當我看完這篇報導,以及臉友們的回應後,我再到中國的網路,看看有關這家公司的相關報導。我認為不論這家公司,對於台灣的製造商是競爭者;或對於它在台灣的經銷代理商們是一個合作者,都應該要有更客觀的評析,才能對這家公司得到有更具體,還有在它的 SWOT 上有所了解。
用 SWOT 看世界
而從技術、產品、產業、市場這幾個面向,來對這家公司做一個探討,應該才能更具體看到,這家公司的基本整體面貌,還有他背後真正的競爭力。
海康威視從一家研究單位為背景的中國企業,到今天變成這麼大隻,大概也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奇蹟。然而它也是從一小隻,開始變得這麼大隻。這也讓我想到鴻海,在我踏入職場工作時,鴻海頂多算是國內一家 Connector 大廠而已,誰知道 2016 整個集團的營業額會到4兆3569.88億元(歷年次高)。
海康威視 2016 營業額達 人民幣 320億(合新台幣約 1600 億),對比台灣安控上市櫃公司,當然一定有很大的衝擊。但會像今週刊謝社長所說的,台灣產業幾乎滅頂嗎?
我個人的看法是,台灣監控產業的公司,沒有把「企業的 C\P 值」做好,而讓海康有機會「放大」了營業額。我無意挑戰謝社長的權威,但應該把韓國、日本、歐美相關企業ㄧ併比較,才能知道台灣這些安控公司的 C\P 值(或說 PR 值),究竟在整個國際競爭中,落在什麼平均水準上?
謝金河:「海康威視」已讓台灣安控產業滅頂| 鉅亨網| NOWnews今日新聞 (Access Communication應為誤植,實際為 AXIS) |
海康威視是神,還是有多神?
再回來談海康,它真的無敵嗎?事實上海康從我個人的觀察,從數位影像儲存出發,向前跨到了影像輸入的攝影機,另外又把數位錄影必要的硬碟資源掌握在手中,因而在產品完備度上,比其他中國安防企業,具備更多的競爭優勢。但其他如雲技術、人臉辨識,事實上海康仍只是在發展中的應用方向,還未到足以吸引應用市場,能夠像現在呼風喚雨的地步。
ㄧ年前我在北京,也才與負責海康旗下的螢石品牌總經理聊過,同樣的這個海康想跨入智慧家庭領域的解決方案,至今仍在發展中,而其還面臨小米,還有如福斯康姆、萬佳安……一堆家用攝影機的競爭,卻也還沒有拉開競爭的差距。
大家都說海康因有中國政府注資的國營背景,所以拿公家的案子如探囊取物。事實上如果你了解中國的公共項目運作,這說法並不充分的。因為中國各片區各省,都有其當地政府的主導性,我相信海康的國營背景,讓它接他們政府的項目,確有其優勢,但我只能接受是具有相對優勢的說法,而不是絕對優勢。
所以我必須說,很多人對海康的描述,是不完整與不客觀的。情資收集不夠徹底,只看到它大,難怪競爭力不如人。我想上面這些敘述,我已經表達了一些,對於海康的 SWOT分析描述了。
我很清楚地記得,2004 年我第一次與海康威視的領導人胡扬忠,在上海見面時,他的第一句話這樣說:「施先生您好,你們台灣的安防企業太了不起了。慧友、杭特、陞泰太厲害了,怎麼可以把產品做得這麼好,又這麼便宜?他們一直是我努力學習的對象……」,不到十五年的變化,今昔相比,令人感覺彷彿錯置時空!
解決方案和服務的市場來臨
大家都在說,賣單一產品的時代過去了,未來要賣的是解決方案和服務。前面我已提到,海康在這方面,離像現在能呼風喚雨的情形,還非常的遠。但是海康開始把它的解決方案,大量曝光在市場上,至少它開始在這樣在運作,但成功的機率如何?
或許大家來玩一個遊戲,來一個跳脫的思維:
如果自己是海康威視,在智慧家庭領域會怎麼玩?在智慧零售會怎麼玩?在智慧交通上會怎麼玩?……
當把自己當成龍頭老大來玩,自然而然就會清楚自己要怎麼活!
2018 的第一天,藉 3S Market 這個資訊平台,這個探討競爭力與策略的議題,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