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

‧ 2017\06\28\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3S Market 傳遞 智慧應用與價值的商業資訊


What is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 NBS National BIM Library

                                               

                                                                                                                                                                                                                 

.你從蘋果 WWDC 看到網路商機了嗎?

Dual Port 10-Gigabit Ethernet NAS | NETGEAR ReadyNAS 526X and 626X

你從蘋果WWDC看到網路商機了嗎?




最近的科技新聞無非就是蘋果的WWDC,然後就是各種iPad Pro / iMAC Pro,各類iOS11…

但是,我們看新聞需要畫重點,看門道。底下給大家普及一下網絡人是怎麼看這個WWDC的。

下圖再來強調一下!





蘋果的電腦和iPad等一系列產品之所以快,除了軟體操作系統的原因之外,更是因為蘋果一直SSD的忠實粉絲和推動者。

而SSD最強的特點,用一個字表達:快!兩個字:特快!三個字:快快快! 

快到什麼地步?1塊SSD傳起資料來快得大家都怕。

我們還是用數據說話。

1塊SSD相當於4-5根1G網線的速度,相當於2-3台市場上主流的AC等級無線路由器的全速度輸出…
因此我們一直以來,配置了SSD的電腦,在網路速度上其實都是在火箭拉牛車。直到這次的WWDC…
  

蘋果醒悟了,給iMAC Pro配置了10GBase-T / NBase-T網路口。相對應的網絡傳輸速度是10G和5G(2.5G)。


換句話說,以後iMAC Pro加上Netgear的XS700T系列和M4300系列交換機,就能夠全速率遊刃有餘地進行高速傳輸。


或者iMAC Pro加上Netgear的MS500TX系列和M4200系列交換機,就能夠全負載地傳輸,不拖後腿。


 

另外用MAC的廣大設計師,和數位影音工作者也終於不用再煩惱,編輯完的超大檔案要怎樣儲存到NAS中了, iMAC PRO內建了10GB 網路口,也需要有相對應的10GB大容量NAS來存放。 

Netgear 專為10GB網路打造的新一代ReadyNAS 520X、620X 系列10GB NAS,單台最大能存放到80TB容量,透過與Netgear 10GB交換機,做LACP 網路串接,便能夠達到20GB頻寬網路傳輸,瞬間降網路傳輸升級20倍速度。




                                                                                                                                                                                                                 




.BIM + 數位化 + 物聯網技術將引領建築業

Implementing BIM in Construction





來源: OFweek 物联网



近日,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佈文章《想像建築業數位化未來》(Imagining construction's digital future),認為建築業需要變革,並認為瓦解的時機已經成熟,BIM、數位化、物聯網將引領建築業發展。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估計,到2030年將有57萬億的基礎設施投入,這會大規模刺激一些公司,投入新的技術和改進實踐方法,來提高生產效率和項目交付方式。

在該報告中,認為在接下來的5年中,如下幾種方式可以改變建築業。

上世紀70年代,大型航空公司開始使用3D電腦模型,這幫助航空業生產效率提高了10倍。然而,建築業還沒有採用覆蓋項目計劃、設計、施工和運維全過程的整合平台。


相反,建築業仍然依賴訂製的軟體工具,項目業主和承包商經常使用不同的平台,相互之間並不同步。結果,就沒有了單獨的數據源,以提供項目設計、成本和時間管理的整合、即時的資訊。

下一代 5D BIM能為任何一個項目,提供實體和功能特徵的5維資訊,即除了標準的3D空間設計參數以外,還包括項目的成本和進度。同時也包括一些細節,例如幾何結構、規格、美學、熱能和聲學特性。

一個5D BIM平台能為業主和承包商,提供項目成本和進度變更影響的辨識、分析和記錄,也能幫助承包商更好開展早期風險辨識和決策。


一項研究發現,有75%採用BIM的企業認為,BIM技術給他們帶來了積極回報,包括更短的項目週期、紙質文檔和材料成本的節省等。如果進一步和AR(放大現實)及可穿戴裝備結合,5D BIM技術的價值會更大。




為了更好地獲得BIM技術的豐富價值,項目業主和承包商,從設計階段,就需要將用戶嵌入進來,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採用和BIM相容的標準化的設計和報告格式。此外,業主和承包商需要投入資源,和資金來應用BIM。

管理數位化意味著,需要從現有的紙質方式轉移到線上、即時資訊共享方式,以確保透明化、協同、及時跟蹤和風險評估、品質控制,以及最終更好的、更可靠的產出。

行業表現較為糟糕的一個原因,是目前仍然依賴紙質文件來管理項目,包括藍圖、設計圖紙、採購和供應鏈訂單、設備日誌、日進度報告以及竣工審核。

由於缺乏數位化,資訊共享延遲司空見慣,業主和承包商使用不同版本的文件經常發生,這導致了變更和索賠。



近年來,業主和承包商開始應用數位化協同,和現場行動解決方案。一個大的國際施工企業最近宣佈,和軟體公司聯合開發一款基於雲的、行動,使能的現場監控平台,以開展大型工程項目計劃、設計、現場控制、預算和文檔管理。幾個大的項目開發商已經成功進行項目管理工作流的數位化。

數位化工作流具有顯著的好處。在美國一個隧道項目中,有600家供應商、承包商開發了一個簡單的平台用於招投標和合同管理,就每周節省了20個小時的管理工時,消減了製作報告75%的時間,文件傳遞速度加快了90%。

在另一個案例中,50億的鐵路項目節省了超過1.1億成本,並且透過工作自動化,大幅度提高了審查和批准的工作效率。

員工行動解決方案,對效率提升產生了同樣的效果。長期以來,現場人員和辦公室人員,即時溝通是一個大問題。



但同時,以下因素限制了行動解決方案的應用,包括:不同行動解決方案的相容性問題、可靠度、高速寬頻,和非直觀設計及用戶介面不友好等。

低成本的行動連接費用,已經導入了新一代「行動優先」的,基於雲端的APP使用方式,即使在遙遠的施工現場,也能即時更新。

目前,有60%的資金,投入到了數位化協同和行動解決方案,如在平板和智慧手機上使用APP,將施工藍圖和計劃的變化,即時告知現場人員,現場圖片也能超級鏈接到項目計劃中。

也有一些公司提供行動時間記錄、即時成本編碼、工人定位和問題日誌及追蹤。還可以實現變更管理、時間和材料追蹤,調度,生產效率測度和事故報告。


人、設備和大量工作在現場開展,使項目現場會變得越來越密集,他們產生了大量數據,很多數據沒有被收集,更不用說測算和處理了。很多領域已經開始實際應用物聯網了,傳感和無線技術,使設備連接起來,並越來越「智慧」。

在工地現場,物聯網能使建築機械、設備、材料、結構,甚至模板能和中央平台「對話」,以獲得關鍵性能參數。傳感、近場通訊(NFC)設備,以及其他設備能幫助監控工人,和設備的生產效率,包括:設備監控和維修、存貨管理和訂購、品質評估、能量效率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最常用的近場通訊技術是RFID,其廣泛應用於物流、零售和製造業,以收集精細化的產品、地點、時間和交易數據。目前,近場通訊技術也在演化,標籤tags將很快能包括很多資訊,例如規格、日期、缺陷、供應商、設備廠商、維修記錄、運行參數等。

RFID設備,包括掃描器、接收器、標籤的成本都在不斷降低,一些新的設備也在湧現。

除了物聯網外,高級分析技術也非常重要。倫敦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採用這些方法大大節省了時間和資金,項目領導和數據分析公司,一起構建了一個基於網路的適配儀器和監控系統,這一系統吸收現場傳感數據、施工進度數據、工人和設備行動數據。


基於這些資訊,透過統計分析,幫助項目團隊辨識異常和潛在風險,這對於人口稠密和歷史文化敏感性的倫敦至關重要。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啓發於高級分析技術,一些石油天然氣巨頭採用匹配正確的團隊,指派合適的項目領導,以及修改工作流程,最小化浪費改進了效率,提高了20%~25%的效率。


另一個例子,一個大的中東施工企業和軟體公司一起開發了預測分析引擎,以防止設備現場故障發生,這節省了大量故障停機時間、燃油成本和維修開支。事件模擬和優化算法,也已經幫助造船企業優化了施工計劃。

其他行業的經驗已經證明,首先採取行動的企業會建立持續的競爭優勢,在建築業同樣如此。在下一個世紀,這些明天的贏者,會成為技術創新和數位化的領先者。抵抗變革不再是未來的一個選項。


                                                                                                                                                                                                                 


.Alexa 會成為智慧家庭時代的 Android

Amazon Alexa is everywhere







of week 社區

在CES 2017上,雖然亞馬遜沒有直接參展,不過很多廠商發佈了,搭載亞馬遜人工智慧語音助手Alexa的智慧家庭,比如LG的智慧冰箱、聯想的智慧音響等,Alexa已經成了本屆CES最大的亮點之一,甚至有媒體認為,亞馬遜借助Alexa「在幕後接管了本屆CES展會」。


Alexa可以連接家中的智慧家庭,並允許用戶透過語音控制它們。以Alexa為代表的智慧語音助手,為智慧家庭打開了一個入口,它可以連接、控制聯網家居設備,無縫接入電商網站等平台,助力打造一個完整的生態圈,進而成為萬物互聯時代的智慧樞紐和控制中心。

正因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諸多科技巨頭紛紛對智慧語音助手與智慧家庭進行佈局,除了亞馬遜,猶以谷歌和蘋果具有代表性。

2016年5月份,谷歌推出了智慧家庭核心產品Google Home,並在2016年10月份發佈了,搭載Google Now語音助手的設備——Google Home智能慧音箱。

蘋果早在2014年,就發佈了自家的智慧家庭平台HomeKit,並不斷加強Home Kit與Siri的融合。在2016年6月,蘋果還發佈了一款應用程序,為HomeKit硬體,提供了統一的管理入口和用戶介面。

可以看出來,亞馬遜、谷歌、蘋果等,都是選擇從語音方面,切入智慧家庭,這是因為語音交互是人類最自然、最便捷的訊息交互方式,也是未來智慧家庭的重要入口。不過,相比Google Now、蘋果Siri等,Alexa在智慧家庭行業具有更大的優勢和潛力。


性能與功能更豐富
回應時間是體現人工智慧語音助手性能的重要指標,它反映了對人工智慧算法的優化等,也直接決定了用戶體驗的好壞。目前,Alexa的回應時間在1.5秒內,快於Google Now、蘋果Siri等。從這一方面來看,Alexa的性能要好於Google Now和Siri。

在功能方面,谷歌對智慧家庭的佈局相對較晚,Google Now在智慧家庭行業的功能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

作為較早佈局智慧家庭行業的兩家企業,亞馬遜和蘋果的策略存在很大差別,蘋果的策略是消費者需要使用自家的iPhone或ipad等產品,來接入智慧家庭,但是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這一策略的局限性將越來越明顯,而亞馬遜的策略則顯得開放很多。


亞馬遜在2015年6月開放了Alexa的語音技術,供第三方開發者免費使用,實現了Alexa與開發者的對接,這也為Alexa豐富的功能提供了保證,其意義如同當年谷歌開放安卓。

蘋果雖然在2016年6月向第三方開放了Siri SDK,但是只支持6類應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截止到2017年1月4日,Alexa在第三方開發者的推動下,功能數量已經超過7000,並且成長速度有不斷加快的趨勢,功能的涵蓋範圍也越來越廣。

正因為具有更優異的性能和更完善的功能,Alexa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用戶。根據北美最受歡迎的票務網站StubHub的數據,使用Alexa來訂票、詢問日程等的用戶暴增。

生態系統更完善
亞馬遜在2014年便發佈了搭載Alexa的Echo音箱,蘋果在2015年6月才推出接入HomeKit和Siri的產品,2016年12月,市面上才出現了支持HomeKit平台的智慧家庭傳感器,而谷歌在2016年10月份,才發佈了搭載Google Now的智慧家庭設備。



亞馬遜這種比較超前的佈局,為Alexa的生態系統建設確立了一種「先天」優勢,而借助向第三方硬體廠商免費開放這一策略,Alexa正在將這一優勢不斷擴大。從Echo音箱誕生至今,與Alexa相容的硬體產品已經超過了7000種,而與Google Now和Siri相容的設備還在兩位數徘徊。

除了智慧家庭領域,亞馬遜還不斷擴展Alexa的生態領域範圍,將Alexa打造成萬物互聯的中樞。近些年,與Alexa對接的硬體廠商不斷增多,涉及領域不斷擴大。2016年1月,亞馬遜與福特汽車公司達成合作,後者將在車載系統中,支持亞馬遜Echo及Alexa。2016年10月,亞馬遜CEO貝佐斯表達了,將Alexa帶到醫療領域的願景。

在CES 2017上,亞馬遜還與惠爾浦家電、通用電器、華為手機等企業達成了合作,智慧手機和機器人領域也出現Alexa的影子,Alexa的輻射版圖進一步擴大,生態系統更為完善,這將使智慧家庭、汽車、手機與機器人等多領域之間,形成多向互動,亞馬遜構建的萬物互聯中樞的戰略已現雛形。毫無疑問,這將為Alexa在智慧家庭行業的地位帶來優勢。


Alexa會成為智慧家庭版的安卓嗎?
2007年11月,谷歌對第三方開放了Android的源代碼,形成了Android發展的根本推動力。2015年6月份,Alexa採取了與Android相同的開源策略,開放了Alexa的語音技術,供第三方開發者免費使用。

亞馬遜的意圖十分明顯,就是透過開放,把Alexa打造成智慧家庭版的安卓。開源策略極大地促進了Alexa的功能,和生態系統建設,取得了和當年Android相同的效果。


除了採取相同的策略外,透過比較Alexa與Android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兩者十分相似。在Android發展之初,HTC、三星、摩托羅拉等手機廠商,進行了大力支持,尤其是HTC,相繼推出了搭載Android1.0的HTC G1、Android 1.5的HTC Magic、Android 1.6的HTC Hero、Android 2.2的HTC Desire HD等等。憑借諸多企業的強有力的推動作用,Android得以逐漸發展起來。

在Alexa開源後,Uber、Sonos、LG和Intel等巨頭紛紛與Alexa建立和合作關係,在自家的產品中加入對Alexa的支持。2016年2月,Uber實現了對Alexa的全面相容。

2016年8月,LG宣佈將把Alexa植入到自家的家電產品中,Sonos宣佈將在自家產品中加入對Alexa的支持。2016年12月,Intel推出一個針對硬體廠商的設計方案,推動硬體廠商採用Alexa和Intel晶片。

這些企業的支持,極大地推動了Alexa的發展,並不斷吸引更多的第三方硬體廠商,加入到Alexa的隊伍中來。比如,在Uber對Alexa全面相容之後的兩個月裡,Echo音箱的銷量以及Alexa的功能獲得了爆發性成長。


搭載Alexa的Sonos音響在開售後僅1小時,銷售便創下新高,在2016年雙11的銷量更是打破了Sonos的全球單日銷售紀錄。

綜合來看,憑借著比較超前的戰略佈局,尤其是與安卓相似的開源策略,亞馬遜Alexa已經建立了豐富的功能和完善的生態系統,形成了一個潛力巨大的系統入口。也許不遠的將來,亞馬遜Alexa將成為智慧家庭行業的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