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 2017\06\09\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3S Market 傳遞 智慧應用與價值的商業資訊
【財經懶人包】區塊鏈

今日主題 工業4.0\智慧城市與環保節能\車聯網\經營管理探討
經營管理探討






                                               

                                                                                                                                                                                                                 

.機器人汽車崛起!有哪些技術可以救人性命

Top 10 Advanced Car Technologies by 2020 You Need to Know


騰訊數碼 歸來





未來,汽車將會變成無人駕駛汽車,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要用5年、10年還是20年才能實現,不論你相信哪一個,有一點不容否認,所有汽車製造商,都在朝著自動駕駛汽車的目標前進,這種汽車不會犯下人類所犯的錯誤。

事實上,今天的高科技汽車已經擁有一些先進技術,這些技術為機器人汽車奠定了基礎。你可以選擇一些技術,提前嘗嘗鮮。現代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或者叫作ADAS)可以為司機提供幫助,讓他們知道駕駛過程中會出現什麼麻煩,還可以幫助司機避開危險。

今天我們就來瞭解一下ADAS技術,它們已經出現在消費型汽車中,這樣你就可以知道下一次購買新車時應該如何選擇。未來幾周,我會深入介紹一下這些技術,還會介紹其它技術,敬請關注。

盲點監測


盲點監測系統是最常見的ADAS技術之一,在許多中級或者入門級汽車中都可以選擇。這門技術簡稱「BSM」,也就是「blind-spot warning(盲點預警)」的縮寫。我個人喜歡將它叫作盲點資訊系統(blind-spot information system,BLIS),富豪汽車也是這樣叫的,該技術是富豪在2007年率先推出的,用在富豪自己的汽車和福特汽車上。

該技術將超聲波傳感器裝在汽車兩側,當其它汽車出現在盲區時,比如出現在後左角,後視鏡無法看到,或者被厚厚的車窗立柱阻擋,系統會偵測到。

如果發現有汽車出現在盲區,大多BLIS系統會讓指示燈發光,燈光出現在後視鏡或者A柱上——汽車一側的A柱,具體是哪側分情況而定。如果你打開轉向燈,此時BLIS啓動,系統還會發出聲嘟嘟聲或者語音,提醒你變換車道之前要多多小心。

一般來說,盲點監測系統只有在汽車時速高於20英里-35英里(大約如此)時才會啓動。為什麼這樣設置?因為在城市街道行駛時可以防止誤報,讓技術在汽車高速行駛時(高速公路速度)更實用。

請注意,按照老方法我們會越過肩膀觀察一下,然後才確定是否能夠改變車道,盲點監測系統無法替代老方法,還有一點也要注意,我剛才說過聲音警報,只有在你打開方向燈時,才能啓用。

用在BLIS系統的超音波傳感器,還可以改變用途,被所謂的「後交叉車流預警系統」使用,當汽車從停車點或者私人車道倒出時,如果有其它汽車接近,系統會發出聲音警報。BLIS與後交叉車流預警越來越流行,在大型SUV、向後能見度不好的汽車中,它們漸漸成為「必備」技術。

很快我們就會發佈獨立文章,討論一下更先進的主動盲點監測系統及其它替代技術,比如本田LaneWatch系統。

車道偏離預警系統和車道保持輔助系統
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ane-departure alert system,簡稱LDA)又叫作「lane-departure warning」(LDW),它將一個或者多個攝影機安裝在汽車前部,許多時候位於擋風玻璃中央的上方,用來偵測公路車道的邊界,看看汽車是否在車道內行駛。最棒的系統還可以辨識標色線、(鋪路劃分車道用的)博茨貼磚或者貓眼石(Cat's eye)引起的反光。

如果LDA發現汽車開出了車道,但是駕駛員沒有使用方向燈,系統會用發出視覺或者聲音報警,它會認為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導致汽車偏離。正因如此,你每一次變道時都會更小心,打開轉向燈。

這種技術進化之後就變成了「車道保持輔助駕駛」(lane-keeping assisted steering,也就是LKAS或者LKS)系統。系統可以操縱汽車回到車道,用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或者偏移剎車來實現。

所謂偏移剎車,就是汽車將剎車力指向一個車輪,迫使汽車轉向另一側。在我測試過的汽車中,LKAS系統都可以輕鬆接管汽車,它會轉動方向盤,就像我們平時駕駛汽車一樣;一旦系統發現駕駛員開始操縱汽車,或者注意力回來了,它就會放棄控制權。

我們會深入介紹一下車道偏離系統,比如本田「道路偏離緩解(road-departure mitigation)」系統,還有一些奇怪的系統,比如安裝在Smart ForTwo汽車上的「側風穩定輔助系統」(Crosswind Assist),以及先進的輔助駕駛技術,比如富豪駕駛輔助系統(Pilot Assist),我們會在單篇文章中介紹。

碰撞預警系統和緊急剎車系統


碰撞預警系統像當於一隻眼睛,只是這隻眼睛不可思議,它可以一眼不眨盯著路面。如果技術發現你以足夠快的速度接近障礙物,可能會發生碰撞,它就會用燈光或者聲音預警。

如果前面的汽車突然剎車,而你剛好回頭看孩子,系統會提醒你回過頭來,踩下剎車。技術的最大優勢在於電腦從不會眨眼,它比注意力最集中的駕駛員還要敏感。

大多系統使用向前的雷達,來估計本車與前方車輛的距離,還有一些汽車(比如斯巴魯EyeSight系統)使用的是立體攝影機。最棒的系統會將兩種傳感器結合在一起:攝影機偵測小東西時效果良好,比如行人、騎自行車的人,或者是低速奔跑的動物;雷達系統可以精準偵測,以更高速度行駛的汽車,即使是霧天或者雨天也沒有關係。

當碰撞即將發生時,汽車可以自己剎車。這種自動緊急剎車功能(有時叫作碰撞緩和剎車系統)會讓汽車電腦介入,自動剎車,因為駕駛員的反應速度可能不夠快,或者喪失踩下剎車的能力。如果汽車的車速很低(一般低於25mph-30mph),自動緊急剎車系統會讓汽車完全停止,真正避開事故。如果速度很高,系統可以讓碰撞程度降低,減少傷害。

在現代汽車中,碰撞預警系統越來越流行。例如,Volvo在新的90和60系列汽車中,全都安裝了City Safety系統,不過我所說的不只是奢侈汽車。又例如,豐田Yaris iA只是一款16000美元的汽車,它也安裝了向前碰撞預警系統,還有低速自動緊急剎車系統。

我們會進一步介紹更先進的自動剎車、防碰撞系統,比如奧迪轉向輔助系統、沃光沃反向車道應對系統(Oncoming Lane Detection)。

低速安全
我們看到的大多系統,只是在高速行駛時提高乘客的安全性,但是現代汽車還有許多技術,可以讓車外的人更安全,當汽車以很低的速度行駛時他們更安全。

最簡單的技術,就是攝影機系統給駕駛員,提供更清晰的視角,讓他看清周邊情況,尤其是車後的情況。一般來說,汽車倒車時後置攝影機就會啓動,有了這樣的技術,發生保險槓碰撞事故的概率就會降低,它可以與向後交叉車流預警系統(前面介紹過)合作,避開事故;不只如此,技術還可以保證小孩、寵物的安全,有時你如果開的是SUV,後門很高,或者是運動型汽車,向後的能見度不好,這時容易發生事故。

在以後的文章中,我們會進一步討論其它低速安全技術,和其它攝影機系統,比如通用汽車的攝影機後視鏡和半自動泊車系統。

無人駕駛未來與無人駕駛公路
未來的汽車將會根據這些技術製造,並且讓技術不斷改進,將這些技術與無人駕駛系統緊密整合。看看車道保持輔助駕駛系統、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這些系統已經成為Volvo Pilot Assist、特斯拉Autopilot、通用Super Cruise的組成部分,最終它也會成為無人駕駛汽車的一部分。


.物聯網技術興起 多模融合產品成為趨勢

IoT in 5G Course - LPWAN Pioneers and Market Leaders - Sigfox, Lora, Ingenu, NB-IoT






來源:极客网


物聯網時代已來,從智慧城市到車聯網,再到共享單車,萬物互聯的雛形已經出現。


但隨著物聯網需求爆發式成長的同時,物聯網技術標準的混戰,也正不斷升級,尤其是以低功耗廣域物聯網(LPWAN)的競爭最為激烈,NB-IoT、eMTC、LoRa,甚至是WiFi都想在LPWAN市場尚未大規模佈署前,獲得各方最大的支持,從而佔據商用的領先位置。

都想成為老大的LPWAN們
每個LPWAN技術的背後,都站著數個行業巨頭,這讓每個LPWAN技術,都想成為未來物聯網的老大。


以電信服務商市場為例,目前眾多電信服務商支持,並開始佈署NB-IoT網路,GSMA的預測顯示,NB-IoT的出現,將極大促進蜂窩物聯網產業發展,在2020年將有30億物聯網,連接承載在電信服務商網路上,相比今日有7倍的成長。

而eMTC也得到了眾多電信服務商的支持,在MWC2017(行動世界大會)上AT&T、KPN、KDDI、NTT docomo、Orange、Telefonica、Telstra、TELUS和Verizon,確認支持eMTC的全球佈署。2017年3月,Verizon在美國開啓了eMTC的全國商用。

此外,LoRa由於採用非授權頻譜,技術標準成熟更早,相較於NB-IoT及eMTC發展更為迅猛。從2015年3月LoRa技術聯盟成立到現在,聯盟成員數量達330多家。

LoRa已擁有豐富的佈署經驗,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法國、德國、澳洲、印度等17個國家,公開宣佈建網計劃,120多個城市地區已運行LoRa網路。荷蘭、瑞士、韓國等更是佈署或計劃佈署覆蓋全國的LoRa網路。


在對岸中國,中國電信宣佈建成全球目前覆蓋最廣NB-IoT網路,實現31萬個基地台升級;中國聯通已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10餘座城市,開通了NB-IoT試點,預計到2018年將具有千萬級連接的支持能力;中國移動則是對NB-IoT、eMTC進行場外測試。

LoRa在中國的發展也十分迅猛。由鵬博士、Semtech發起並成立了中國LoRa物聯網產業營運聯盟,聯合發起方包括中科智城、中興通訊、唯傳、雲帝斯、信長城技術研究院、諾基亞上海貝爾等,未來將基於鵬博士的網路,在其全國佈署LoRa網路。

產業界需要主導標準
不過,不管NB-IoT、eMTC、LoRa如何想獨家霸佔物聯網市場,但由於物聯網應用碎片化、場景多樣化,最終只能是多種技術互補。


這一觀點得到了電信服務商、設備廠商、晶片廠商等的支持。中國聯通認為這物聯網技術間,並不存在互斥關係,而是互補的關係。目前,中國聯通在推進NB-IoT試點商用的過程中,啓動了eMTC試點,還會依需求局部LoRa;中國移動也在進行NB-IoT、eMTC、LoRa的測試工作。

設備廠商如華為、中興等均推出了NB-IoT、eMTC、LoRa不同的解決方案與產品。作為物聯網技術落地不可或缺的一環,晶片廠商也同樣認為,未來是多種物聯網技術互補。不過,晶片廠商比其他廠商走的更為激進,其將多種物聯網技術整合到一個晶片,讓物聯網設備更加簡單。

例如,eMTC的上下行速率均為1Mbps,頻寬僅為1.4MHz,採用半雙工,支持FDD與TDD兩種模式,保留了一定的行動性,並且支持了VoLTE語音通話。這些特性使得eMTC在一些高可靠性、關鍵業務、時延敏感型的場景有廣泛應用,比如建物中的保全、老人護理、可穿戴設備等。

NB-IoT相比於eMTC,在複雜度上又降了一級,上下行速率60kbps,下行速率20kbps,頻寬僅為200kHz,採用半雙工,支持FDD模式,並沒有行動性,也沒有VoLTE語音通話。

這樣的設計可以在成本上有效控制,適用於一些對時延不敏感、低數據量、覆蓋存在挑戰的場景,比如環境監測的計量表、家庭的水電煤氣表計等。這樣的設計可讓NB-IoT、eMTC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並可互為補充,從而成為LPWAN雙雄。

多模融合產品成為趨勢
作為全球領先的智慧共享單車領先企業,摩拜單車平台上目前已經營運了超過450萬輛智慧單車,都配備了獨家自主研發的智慧鎖。


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TO夏一平指出,摩拜單車未來將拓展至全球市場,但全球電信服務商對於物聯網標準選擇的不同,讓摩拜單車的生產、配貨產生了不小的挑戰。「如果摩拜單車晶片只能支持單一物聯網標準,那麼未來摩拜單車將給歐洲、美洲、中國供不同的單車,這將讓摩拜單車生產、製造、發貨變得更加複雜。」

面對同樣困惑的不僅僅是摩拜單車,對於電信服務商而言同樣如此。據愛立信預測,到2022年,將有約290億台聯網終端,其中約180億台物聯網終端。無處不在的蜂窩網路,非常適合實現價格低廉的物聯網連接,物聯網設備透過蜂窩網路,將讓城市變得更為智慧。

無論是沃達豐、西班牙電信、AT&T、Verizo等歐美電信服務商,還是對岸中國的三家電信商都將IoT,作為策略佈局的重點。但面對物聯網複雜的應用場景,單純的NB-IoT或者eMTC將難以滿足需求,建構複合型精品網路,攜手產業鏈推進多模終端,成為了電信服務商們的共同選擇。

作為一個十足的長尾市場,物聯網涉及網路層、平台層、終端層、應用層,以及周邊系統等環節。只有多模產品,才能支持像摩拜單車這樣的物聯網平台開發,可在全球不同電信商網路中運行的物聯網產品;也只有多模產品,才能實現產品覆蓋的最大化和規模化,用底層晶片的規模優勢,來化解物聯網市場碎片化的難題。


                                                                                                                                                                                                                 


.物聯網下的智慧物流是怎樣的?

JD.com's vision for the smart logistics center of the future






来源: 智能家居站



近幾年,快遞業快速發展,加速了探索智慧物流的發展,物流業轉型成了現在的企業,將要面臨的問題。在對岸中國不少快遞企業和第三方公司,採取了多樣化的服務形式,主要包括自建門市店、合作便利店、智慧快遞櫃等等,在創新中進步著。


在傳統的物流運輸中 ,運輸的種類和風險、物流過程中的運輸環節,以及物流企業的服務,都影響到物流運輸的成本和品質。

物联网下的智能物流是怎样的?
倉庫爆倉


過去物流倉庫爆倉和幹線壓力是頭等問題,特別是雙11、雙12購物節,在2016年雙11前,各大物流企業紛紛做出應付措施,其中就包括不少的智慧物流技術。

物联网下的智能物流是怎样的?


2016年,京東首次引進智慧機器人設備、機器人倉、機器人分揀中心,兩個自動化設備在雙11期間啓用,單台自動分揀設備最高處理量可達到2萬件/小時。

京東目前在全中國範圍的自動分揀設備,日均處理量已達到百萬件以上。

物联网下的智能物流是怎样的?


此外,韻達快遞相關負責人也說到,雙11期間,在蘇州等全國樞紐分撥中心,進一步加大自動化分揀設備的投入、透過快件資訊前置管理,匹配高科技的分揀設備,提高快件的分揀速度、準確性、安全性和人均性能。

物联网下的智能物流是怎样的?


在智慧化倉庫當面,菜鳥也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自動化流水線、機器人等,末端配送機器人在雙11期間也投入使用。

到底智慧物流是什麼樣的?
物流業是最早接觸物聯網的行業,也是最早應用物聯網技術。智能物流理念的提出,符合物聯網發展的趨勢。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人工智能、自動化設備的智能物流也會帶來新的契機。

物联网下的智能物流是怎样的?


簡單地說,智慧物流能利用條碼、射頻辨識技術、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等物聯技術,然後透過資訊處理,和網路通訊技術平台,廣泛應用於物流業運輸、倉庫、配送、包裝、裝卸等環節,這裡面運用了很多傳感器、控制器、行動通信技術,實現貨物運輸過程的自動化運行,和高效率優化管理、提高物流行業的服務水平,降低成本。

物联网下的智能物流是怎样的?
自動辨識技術


最為人所知的辨識技術,是條碼辨識技術,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自動辨識技術,它是利用光電掃描設備識讀條碼符號,從而實現資訊自動錄入。

射頻辨識(RFID)技術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現代自動辨識技術,它是利用感應、無線電波,或微波技術的讀寫器設備,對射頻標籤進行非接觸式識讀,達到對數據自動採集的目的。

物联网下的智能物流是怎样的?
GIS技術(地理資訊系統)


GIS是打造智慧物流的關鍵技術與工具,使用GIS可以建構物流一張圖,讓訂單資訊、送貨資訊、車輛資訊、客戶資訊等數據,都在一張圖中進行管理,實現快速智慧分單、網點合理佈局、送貨路線合理規劃、包裹監控與管理。

物联网下的智能物流是怎样的?


目前,在對岸已經有很多倉庫,開始了自動化佈局,順應時代的腳步,這不僅能提高做工效率,同時節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現在的互聯網是屬於行動互聯網化Web3.0,早期是服務互聯網化,相信不久就會是智慧互聯網化。

物联网下的智能物流是怎样的?


                                                                                                                                                                                                                 

.AstroPrint 聯合創始人談 3D 列印行業未來五年發展方向

AstroPrint

來源: 3D虎



隨著3D列印技術不斷取得突破,3D列印行業也在日新月異的發生著變化。

關於行業下一個五年的發展方向的話題,也頻現各大3D列印媒體,今天,AstroPrint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Drew Taylor分享了其對3D列印行業下一個五年發展方向的觀點,請看下面:



1496741119234032659.png

AstroPrint,通常被稱為「3D列印行業的Android」。其生產的軟體使3D列印機操作簡單,支持雲服務,並連接到3D列印應用程序市場,用於第三方內容。AstroPrint目前正在運作,其第二次Kickstarter活動。

Drew Taylor談下一個五年3D列印行業發展方向
在未來的五年內,什麼會推動3D列印的創新?

一個公式即可表面,即:
簡單+內容=大量採用

由於3D列印機使用起來非常簡單,而且與人們希望列印的內容相連,這意味著3D列印將進入下一波的大規模採用。其不僅僅用於消費空間,而且還應用於醫療、小企業、食品工業,甚至是工業用途。


在未來五年,「簡單+內容」的兩個主要驅動力將是:雲連接和軟體標準化。

為什麼3D列印需要雲連接,而2D列印機卻從不需要呢?
這主要由兩個原因:3D列印機從第三方內容中獲得價格,而2D列印機不需要。您不會為了在2D列印機上列印,而購買內容(即文件),所以沒有理由將其連接到內容儲存庫。但是,您將為3D列印機購買內容。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可能是為您的孩子購買玩具。對於醫療用途,用於研究的特定腫瘤形狀的列印。對於工業,列印由第三方設計的昂貴的組件。所有這些情況都需要複雜和穩定的3D列印雲基礎架構。


2D列印機在互聯網前進化。離線驅動程序、電源線和手動軟體升級都是有意義的。不過,如果您的40美元咖啡壺,現在可以透過應用程序進行控制,並且可以透過互聯網升級自己的軟體,那麼為什麼您的500美元的3D列印機不能?甚至是工廠的500K美元的3D列印機?業界終於醒悟到離線列印機已經過時了,與使用其他先進技術的經驗不符。

在未來5年內:「內容驅動3D列印機銷售」。
當我們不再僅僅使用3D列印機,進行原型設計時,內容將是人們購買3D列印機的主要因素。他們不會購買列印機的速度或材料,他們會買它,因為他們想要一個手機殼,或一個只能列印的小寵物,或芭比配件,因為這些在商店都是買不到的。

這與iPad等產品的購買決定完全相同。人們不會為iPad購買iPad,他們購買它是因為他們想玩特定的遊戲,或者在公共汽車上發送電子郵件,或在任何地方觀看電影。iPad的價值只是一個實用程序,可以讓他們獲得他們想要交互的內容(應用程序)。

這個概念驅動智慧手機行業,同時也驅動著3D列印行業。

智慧手機行業有一個三位一體技術,共同推動大眾採用,這三位一體也推動3D列印機的採用。

優化的硬體:三星、蘋果等解決了硬體問題。

易於使用的軟體:Android和iOS解決了這些問題。

內容生態系統:Google Play和Apple App Store解決了這個問題。

如果沒有應用商店,您會購買智慧手機嗎?當然不會。沒有開發者生態系統,智慧手機沒有價值(而且沒有銷售)。內容驅動智能手機銷售。就像內容驅動3D列印機銷售一樣。


5年內,3D列印機的所有數為內容分發將被雲驅動
下載文件並將其發送到列印機的日子已經結束了。直接從手機/平板電腦、網站、掃描QR碼等列印的日子快到了。為了實現這些進步,必須有一個穩定的雲基礎架構,允許設備與列印機進行通信。由於物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平台可以支持這種功能。

軟體標準化
再次以智慧手機市場為例,看看製造商終於停止嘗試製作自己的軟體,而採用Android作為標準時,會發生什麼。

如果你需要另一個例子,那麼可以看看VR現在的狀態。為什麼有現有的發展?這是因為標準化的軟體平台,允許簡單的遊戲分發:SteamVR和Oculus是兩個主要的平台。

為什麼標準化推動應用?
這裡有太多的理由,但有一些是:
第三方創新/開放平台將永遠推動創新,而不是單一的公司。任何相信可以為其3D列印機,生產出最好的軟體工具的公司都是愚蠢的,並沒有跟隨其他行業的趨勢。


例如,使用iPhone默認的Note應用程序,對於每個用戶來說都不是理想的,一些用戶可以透過安裝第三方應用程序,從iPhone中獲得更多的收益。同樣的道理,沒有任何一家3D列印機製造商可以在切片引擎、儲存庫整合、控制介面、多列印機管理系統等做到完美。

內容分發。想像一下,如果你願意,你是迪士尼(或暴雪娛樂,或騰訊,或Rick和Morty的創始人),希望透過將3D模型的儲存庫提供給全球的3D列印機所有者,以開啓新的收入來源。如何使用不同的設置,和不同的技術來驗證400種不同列印機型號的列印品質?

您如何分割模型,並將其分發到所有這些不同類型的列印機?隨著軟體在3D列印行業的整合,可以分析越來越多的數據,可以更有效率地分發內容,並大大降低故障率。


基本上,擁有穩定和標準化的內容分發系統,是業界起飛的基礎。主要內容提供商在此之前不會進入該行業。人們不會在分發內容之前,大量購買3D列印機。
好消息是,這將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發生,從而開啓3D列印行業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