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 2017\05\12\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3S Market 傳遞 智慧應用與價值的商業資訊




                                                                                                                                                                                                                 

.決勝物聯網:做好業務流程是關鍵

The Opportunity for Security in the IoT Market



來源:巨丰財經



决胜物联网:业务流程是关键
  
當今並不存在「特指」的物聯網:市場是被具體的使用場景所驅動。企業若想在短期內擴大市場佔有率,就需針對正確的應用案例,聚焦其所提供的物聯網產品。

BCG列出了十個物聯網應用案例,預計到2020年,這些技術將會在B2B市場上,迅速成熟並被廣泛採納。

物聯網的B2B市場正在飆飛。大量的供應商,包括軟體、硬體、互聯網公司、初創企業、服務提供商和電信公司,都在努力獲取市場地位和市佔率。鑒於在物聯網領域內,有這麼多的新動向,每個物聯網的供應商,都應該考慮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成長機會到底在哪裡?
為了要理解物聯網如何被當今的商業世界所採用,以及未來主要的成長機會在哪裡,我們分析了當前物聯網發展格局的趨勢。我們的分析有三個主要發現:

首先,並不存在「特指」的物聯網:當今的市場是被具體的使用場景所驅動的(意即關鍵在使用端的需求上);

其次,經過匯總,企業將在2020年前增加2500億歐元的物聯網支出(超過了正常的技術支出),其中有三個行業佔據了支出總額的約50%。最後,儘管各層級的物聯網技術,都會在2020年前保持成長,但各個層級的吸引力不盡相同。

物聯網的成長機會
從2015年到2020年,所有的物聯網技術層級,將會有至少20%的年均複合成長率,其中一些技術層級的成長潛力,要高於其它的層級(參閱以下圖1)。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物聯網的真正價值, 在於其最高的兩層級術,即:服務和物聯網分析及應用

我們預計到2020年兩者將佔物聯網整體成長的60%。剩下的各層技術——身份辨識與安全、物聯網骨幹(雲和平台)、通信和物聯技術則是助力因素,且成長潛力較低。

以應用案例來決定物聯網的採用
企業將會在物聯網上花費2500億歐元,他們需要知道哪些物聯網應用將會產生最大的價值。想要做出這樣決定,就要知道商業領袖,如何用物聯網技術,來應對具體的商業挑戰。

他們要問的問題是:物聯網如何幫助企業提高客戶滿意度、提升品質,支持新商業模式(例如數據驅動服務)以及降低成本?

一些應用案例,正在促進物聯網在企業的普及和成長,而這一趨勢,將至少保持到2020年(參閱圖2)。企業如果想要在短期內增加有意義的市場佔有率,就需要針對正確的應用案例,聚焦其所提供的物聯網產品。
  

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辨識出了一系列的物聯網應用案例。在這份很長的名單裡,我們列出了10個物聯網應用案例,從現在到2020年,我們預計這些技術將會在B2B市場上,迅速成熟和被廣泛採納。

可預測維護
企業在設備失靈或者出現故障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遭受時間和金錢的損失。很多企業就算沒有任何維護的需要,每年也都為了遵守固定的維護時間表而花費資金,同時其設備供應商也會進行常規的電話回訪。

物聯網技術可以預測和檢測出,設備何時需要維護,減少或消除計劃外的停機時間,延長維護週期,並減少成本。很多行業都可以從可預測維護當中受益,包括離散型製造、交通和物流、能源以及醫療,當然也需要根據行業的具體需求,和應用來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

自我優化生產
聯網工廠和生產基地,可以採用物聯網技術,進行生產流程的即時監測和優化,自動進行調整來提升品質和增強效率,並減少浪費。對於離散型製造業和加工行業來說,這一案例非常適用。
自動化庫存管理
物聯網可以讓企業對於庫存和供應鏈的狀態,有更深入的掌握,跟蹤庫存地點和狀態(包括溫度、濕度和損壞情況等)。企業在具備了,整個供應鏈上監測產品的能力後,可以增加處理和反應時間,減少缺貨和庫存積壓的情況,並改善適時生產流程。

遠端病人監測
醫師可以遠端和即時地監控,病人的健康狀況,改善健康狀況,並減低醫療成本。透過跟蹤病人數據,和監督病人遵守醫囑,醫療服務提供商,可以幫助病人更快康復,以及生活得更健康。

智慧儀表
傳感器可以被用來,即時檢測公共事業設施——包括電力、煤氣和水的消耗。智慧儀表可以幫助消費者,監測其使用情況、減少查表技工的數量、提供即時計費數據,並可以助推動態定價。

追蹤和回溯
物聯網傳感器,非常適合用來增加系統效能。舉例來說,這些傳感器可以增加任務完成的透明度,還能提供相關資訊,來幫助減少工作站的傳送時間。傳感器還可以用在裝配區域,以便幫助辨識產品狀態,及定位工具、配件和原料。

分布式生產和
物聯網可以用來實現,多種能源的供需自動化及優化。透過遠端監控分布式能源生產和儲存狀況,企業可以平衡整個網路上的能源使用,並減少能源消耗。
聯網汽車
通過配置新型傳感器、無線聯網和車內處理系統,汽車的互聯性不斷提高,許多消費者也期待這類功能的普及。聯網汽車具備更好的導航能力、安全性能,和更多的舒適享受,比如更先進的音樂和娛樂選項。在未來5到10年,聯網汽車的部分功能將日趨成熟。

車隊管理
除了跟蹤庫存和包裹之外,物聯網還可以用來即時跟蹤交通工具。憑借對車隊位置、使用狀況、性能資訊的更好掌握,企業可以更有效地減少養護和維修成本,並且可以動態的改變航線,以減少堵塞和延遲。這一應用案例,將在未來1至2年內迅速成熟。

需求回應
物聯網正在開始改變,人們使用公共能源的方式。透過需求回應程序,消費者可以在高峰時段,遠端控制家用電器,如:空調系統、洗衣機和其他高能耗的電器。上述操作可以自動地減少供需波動,並降低消費者的能源支出。

具體行業具體分析
儘管領先的技術企業,已經具備了數位能力,但是對於其它更為傳統的行業中的企業來說,卻不能照搬,比如工業產品和物流行業。對於技術型企業來說,物聯網固然是一個重要成長源;但對技術本身,並非其核心業務的企業,物聯網絕對是一股轉型力量。

從行業的角度交叉參考應用案例,我們能夠看得出哪些領域,在未來幾年能夠帶來最大價值。三個行業將佔據物聯網總支出約50%的市佔率:離散製造、交通和物流,以及公共事業(參閱圖3)。
  

一些應用案例,比如可預測維護,對於所有行業來說,都意味著有重大機會。但是每個產品和服務,必須滿足特定行業的具體需求。每個應用案例的成熟期各不相同,並且取決於各自佔據的客戶市佔率,和走向規模化的速度。

業者互動
所有類型的企業在物聯網領域,都有著充分的發展空間,同時它們也有著多種方式,參與物聯網市場。越來越多主要的工業企業,開始從物聯網用戶,轉變為物聯網供應商。以GE為例,2015年推出了Predix——一款端對端的物聯網工業操作系統,讓客戶購買的GE設備,更有效的運轉。

西門子的MindSphere平台,也在發揮類似的功能。還有一些企業專注在物聯網技術的某個層級上橫向發力,比如微軟的Azure物聯網套件。SAP的HANA雲平台,IBM的沃森物聯網平台,以及思科的物聯網系統等,企業可以在上面開發,並實施自己的物聯網應用,也可以為其他公司,提供特定的應用服務。設備製造商如英特爾和博世,向消費者提供硬體和免費的操作系統,從而構建一個更全面的物聯網生態系統。

儘管有大量不同的業者進入物聯網領域,我們的調查顯示當前40%的物聯網用戶,更願意使用傳統的、知名的軟體公司,所提供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在選擇物聯網軟體供應商的時候,用戶的前三位標準包括:產品功能、供應商可靠性,以及能否確保解決方案,可以整合到現有技術體系中。

上述最後一點是關於整合,非常重要。今天的物聯網用戶都在尋求端到端解決方案。哪怕是世界級的應用和服務,也只有在基礎層面(物聯技術、通信、骨幹和安全層級),和頂層技術實現無縫對接後,才能產生價值。

物聯網提供商,並不需要掌握技術系統的所有要素,但是制訂市場進入方案時,需要考慮到客戶對端到端解決方案的訴求。


決勝物聯網:關鍵問題
物聯網供應商想要在競爭中獲勝,需要制訂策略,並決定其所要進入的領域,和如何致勝的方法。高官們在決定進入哪些領域時,需回答以下一系列問題:

針對應用案例的問題——企業的優勢是什麼?如何利用優勢來解決應用案例中的需求?企業是要解決具體行業中的,某個或某些應用問題(如:定位在為醫療設備製造提供解決方案),還是建構一款適用性強的產品,用於多個行業(如:自動化庫存管理)?

目標客戶——企業要吸引哪些客戶?是直接使用物聯網產品的公司(如:需要可預測維護服務的運輸公司),還是那些為其它企業提供,可以物聯網化產品的公司(如:給石油和天然氣企業提供產品的大型工業製造企業)?

開發端到端解決方案——企業將給客戶提供怎樣的產品和服務?企業是否要在自有品牌下,開發覆蓋物聯網技術全部層級的端到端解決方案,還是專注在某一層級,以此助力其它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選好了領域之後,管理層需要找到在該領域致勝的方法。從這一角度出發,企業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善用合作夥伴——企業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和能力,優化自身在技術體系中的位置?以軟體公司為例,是否做好準備建構在硬領域的人才團隊和能力?還是和其它企業建立策略夥伴關係,作為更好的選擇,比如硬公司、服務提供商和系統整合商?

理解傳感數據的用法——在物聯網中,傳感器可以提供海量數據,關鍵要明確這些數據,和業務目標(例如營收增長和成本降低)之間的關聯。當物聯網傳感器到位之後,企業需要衡量哪些業務指標?

培養能力——企業需要哪些新的能力?應該從內部培養,還是透過併購,或建立夥伴關係來獲取這些能力?

制訂市場進入策略——企業的進入市場策略是什麼?假定企業主要聚焦在B2C領域,如果想要覆蓋B2B客戶,略應該如何轉變?如果企業傳統業務,是向IT部門銷售軟體,如何到達業務的利益相關方?關於物聯網的討論,必須集中在應用案例和商業價值上。

商業模式演進——憑借傳感數據的詳盡程度,有大量新商業模式正在湧現出來。舉例來說,企業可以不再靠銷售設備所得的付款,而是從設備的實際使用,和正常運轉中賺取收入。企業如何從這類新的商業模式中,獲取更多價值,並形成對客戶有吸引力的應用案例?


根據企業初始起點的不同,正確的前進路徑建議,也會有所差異:
企業級軟體公司,需要運用其自身強大的品牌優勢,以及透過併購和合作,來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根據客戶的意見,平台並不能為物聯網解決方案,帶來重要價值:我們調查的物聯網用戶中,有80%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使用平台。但是平台代表了橫向的協作模式,從長期看具備著巨大的規模化潛力。

知名的互聯網企業,需要利用自身強大的B2C市場地位,更加激進地進入B2B領域。
專業化的初創企業,應該尋找高度集中的領域,提供物聯網服務,比較理想的是某個,未被更大的競爭企業搶佔的細分領域。(⋯⋯這小段這個說法,似乎不怎麼上道

工業和技術企業,必須延展產品線,從而守住其大型B2B用戶基礎,並在產品全生命週期中,找到和客戶互動的新方式。

電信企業可以利用他們的通信資源和能力,包括數據可獲性等,超越連接的技術層面,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

物聯網給企業提供了巨大機會,幾百家企業已經開始在該領域投資佈局。然而企業提供客戶所需要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並非易事。比如一個硬體提供商併購一個,在應用和分析層提供價值的軟體企業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在技術層級體系內上下移動是重大挑戰。


IoT Market Size Research Data Slides by Sudha Jamthe

但還是有好消息:企業不需要咬緊牙關,透過招聘或者併購培養相關能力。企業可以選擇一些競爭領域,和其他企業合作,提供一整套端到端的優質解決方案。

當明確資金所要投向的領域和負責人之後,企業可以在物聯網領域,即時贏取時機和發展動力,在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市場機會中,獲得一席之地。





                                                                                                                                                                                                                 

.2017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 50 家機器人公司

Latest list of top industrial robot manufacturers



來源: 機器之心



美國《機器人商業評論》(Robotics Business Review,簡稱 RBR)近日公佈了它們的第六個年度「RBR50 名單」,即 2017 年《機器人商業評論》認為最值得關注、全球最有影響力的 50 家機器人行業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名單。

《機器人商業評論》選擇這些機器人行業遠見者的標準,是以一些公認的原則為基礎的,還參考了這些企業的創新能力、突破性應用、商業成果和潛力等因素,這些企業代表了機器人產業生態系統的不同水準和不同方面。

「RBR50 名單」是動態的,基於整個年度的企業表現,該名單將會有上榜和下榜的調整,以這樣方式所創造出來的名單,可以指示出全球機器人產業的整體方向。

另外,基於這份榜單的成功,《機器人商業評論》還會發佈五個獨立榜單,分別評選出以下五個領域的 Top 10:工業製造、供應鏈物流、基礎架構、醫療健康,以及應用組件供應商。每隔一個月,我們就會發佈這些榜單。

雖然總榜單的 Top 50 會出現在新的五個獨立榜單中,但是,也期望一些知名度較小,但在市場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公司,也會出現在名單中。

對比去年的 Top 50 榜單,今年榜單中有不少「新」面孔,包括一些「大牌」公司,比如波士頓動力、IBM Watson、英特爾、博世、英偉達等。

以下就是 2017 年 Top50 榜單(公司按字母順序排列),僅代表 RBR 觀點。


1.ABB Robotics


ABB Robotics 是一家上市公司,專注於工業和操作型機器人。它位於瑞士蘇黎世,Affolternstrasse 44。ABB 是一家領先的工業機器人、模組化製造系統與服務的提供商。

它提供強大的解決方案,幫助製造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以及工人安全保障性。隨著製造企業追求新的方式,來提高靈活性、敏捷性和競爭力,ABB 正在拓展新市場,也滲透進入傳統行業。

2.Aethon Inc.

Aethon 是一家非上市公司,世界領先的自主移動運輸機器人供應商。他們的機器人可以在各種商業環境下運行,包括製造和醫療場所,比如醫院的物品傳輸。

該公司機器人也被用於服務行業。TUG 機器人平台系統也是公司最負盛名的自主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用於解決材料運輸問題,目前已經完成 250 多萬次運輸任務,運行裡程超過 2 千萬英里。

3.Alphabet Inc. (Google)

Alphabet 作為谷歌的母公司專注於技術、生命科學、投資以及研究。公司位於美國加州山景城 Amphitheatre Parkway1600。旗下包括谷歌、Access、Calico、Capital G、GV、Nest、Verily、Waymo 以及 X。新公司已經將那些探索性項目分離出來,歸給 X。

有推測表示,之前收購 DeepMind ,可能也是為了打造用於機器人的人工智慧技術;谷歌與富士康就合作打造工業機器人進行溝通,也引發了業界人士的進一步推測和討論。

4.Amazon Robotics (Kiva Systems)/亞馬遜機器人


亞馬遜機器人(前身是亞馬遜收購的 Kiva)公司 成立於 2003 年,專注於滿足電子商務時代消費者需求。如今,公司正在全世界範圍內變革亞馬遜的運行模式。作為亞馬遜在東海岸最大的研發組織,亞馬遜機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發展著。

5.Anki Inc.(新上榜)


Anki 旨在將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慧,帶入消費者的生活當中,為消費者提供以前所未有的智慧與交互能力服務。公司正全力使用曾一度停留在實驗室,和研究院所範圍內的先進技術,締造良好的消費者體驗。

6.Autonomous Solutions, Inc


Autonomous Solutions 是一個非上市公司,專注於移動機器人。它位於美國猶他州門敦。Autonomous Solutions 公司(ASI)一直為客戶提供無人駕駛車輛的軟硬體系統(包括採礦、農業、汽車、工業、安防和軍用市場)。

ASI 的通用化、可 OEM 獨立客製化的技術,讓一些機構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安全性和準確性,並降低成本。ASI 的產品已被用於英美資源集團的運輸程序、福特汽車的機器人耐久性試驗程序、猶他州肯尼科銅業公司、力拓礦業的賓漢峽谷礦井、美國空軍、洛杉磯警察局等很多領域。

7.Bosch Group/博世集團(新上榜)


博世集團是世界領先的技術和服務供應商。公司業務大致分為四個部分:移動解決方案、工業技術、消費者產品以及能源和建築技術。

8.Boston Dynamics(新上榜,過去被包含在谷歌公司中)


波士頓動力旨在打造擁有傑出活動能力(移動、靈活敏捷和快速)的先進機器人。公司使用基於傳感器的控制方法,和計算能力,讓機器人用於從事複雜活動的能力。

9.DJI/大疆


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DJI-Innovations,簡稱 DJI),成立於 2006 年,是全球領先的無人飛行器控制系統,及無人機解決方案的研發和生產商,客戶遍布全球 100 多個國家。透過持續的創新,大疆致力於為無人機工業、行業用戶,以及專業航拍應用提供性能最強、體驗最佳的革命性智慧飛控產品和解決方案

10.EPSON Robots


EPSON Robots 是日本集團 Seiko Epson 的機器人設計與製造分支,專注於醫療、助理和工業型機器人。EPSON Robots 提供精密組裝和材料處理等應用,適用於汽車、醫療設備、生物技術、消費型產品、電子、食品、藥品、塑料、半導體和其他行業,是 SCARA(水平多關節型)機器人的全球領導者。

11.FANUC Robotics/發那科機器人

FANUC Robotics 是一家上市公司,專注於工業機器人。它位於日本山梨縣忍野村,隸屬於古河電工集團,是日本電動機械製造商,專業於機器人產品。它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製造企業之一。

12.Fetch Robotics

Fetch Robotics 是一家非上市公司,專注於機器人。Fetch Robotics 為物流企業建造機器人系統。Fetch Robotics 系統包括一個移動基座(稱為 Freight),和一個先進的移動機械手(稱為 Fetch)。

Fetch 和 Freight 也用一個充電塢,來實現自主持續運行,當機器人需要持續展開他們的任務時,為機器人充電。OpenAI 也使用這家機器人,來測試研發,能輕鬆完成家務活兒的軟體程序。

13.GreyOrange


GreyOrange 是一家非上市公司,專注於工業和移動機器人,總部設在新加坡,先進技術研發中心設在印度。GreyOrange 設計、製造和佈署先進機器人系統,服務於配送和服務中心自動化。這個公司聲稱擁有印度自動化市場的 90%,透過兩條產品線,為超過 40 個客戶進行服務,這兩個產品線是 Butler(一個自主移動平台) 和 Sorter(一個基於分揀解決方案的傳輸機)。

14.Honda Robotics/本田機器人(新上榜)


本田成立了本田機器人,通研究、設計以及研人形機器人(以 ASIMO 代表)推機器人技以及相關應品的研與打造。

15.IAM Robotics


IAM Robotics 是一家非上市公司,專注於移動機器人,該公司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艾徹路。2012 年,IAM Robotics 成立於匹茲堡,它的使命是製造可以看見,並且可以操控日常物品的機器人。

IAM Robotics 的團隊,最初專注於創造可以在庫房中,自動化應用的機器設備,不需要改變基礎設施,大約在幾天內就可以投入使用。IAM 公司代表了智慧自動化操作。

16.IBM Watson(新上榜)


IBM Watson 集團主要從事研發和商業化,基於雲服務的認知應用和服務。公司提供的服務包括 Watson Engagement Advisor 和 Discovery Advisor , 前者主要幫助消費者,獲得針對個人提問的回答,後者幫助研究人員蒐集資訊、歸納洞見並與同事共享資訊。

17.Intel Corp./英特爾(新上榜)


英特爾是一家資訊技術公司,設計並製造產品,以及提供技術服務,比如雲。英特爾在全世界 120 多個國家,為用戶提供計算機、網路化以及溝通平台服務。

18.Intuitive Surgical

Intuitive Surgical 是美國一家生產機器人手術系統的公司,為外科手術設計、製造並銷售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該系統應用於泌尿道、婦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和頭頸部外科手術等。系統由醫師控制台、患者推車、3D 視覺系統和專有「連接」工具組成。

19.iRobot

iRobot 是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致力於研發移動機器人,總公司位於美國麻省貝爾福德克羅斯比路 8 號。iRobot 為消費者、政府和工業市場設計,並生產機器人。

iRobot 於 1990 年由麻省理工大學機器人學家 Colin Angle 與 Helen Greiner 和其教授 Dr. Rodney Brooks 共同創立,致力於實現應用型機器人。

20.Kawasaki/川崎

川崎公司(Kawasaki)是一家專注於工業型機器人的上市公司,公司位於美國密歇根州威克瑟姆。川崎機器人公司,Kawasaki Robotics (USA) Inc.,是川崎重工有限公司日本機器人部的子公司,在北美和南美均有銷售和服務辦事處。

作為一家擁有超過 45 年歷史的機器人行業領導者,川崎機器人一直致力於開發技術<最先進的控制器和高品質機器人。

1969 年,川崎重工創造了日本的第一個工業機器人,標誌著工業機器人商業化生產的開端。

21.KUKA Robotics/庫卡機器人

KUKA 機器人公司是一家上市工業機器人公司,位於美國密歇根州謝爾比鎮林蔭大道 51870 號。KUKA 機器人公司<主要生產 PC 控制型機器人。公司所提供工業型機器人<包括小型機器人、具有低、中、高三種有效載荷的機器人、重型機器人<以及特殊需求類機器人。

22.Lego A/S (The Lego Group)/樂高 A/S(新上榜)


公司主要從事研發、生產和行銷適合所有年齡用戶的玩具產品。公司以製造樂高玩具 著稱。公司的 Lego Mindstorms(樂高機器人)是集合了可編程主機、電動馬達、傳感器、Lego Technic 部分(齒輪、輪軸、橫梁、插銷)的統稱。

Mindstorms 起源於益智玩具中,可編程傳感器模具(programmable sensor blocks)。

第一個 Lego Mindstorms 的零售版本,在 1998 年上市,當時叫做 Robotics Invention System (RIS)。最近的版本是 2013 年上市的 Lego Mindstorms EV3。

許多語言都對 Mindstorms 進行編程,Computer Clubhouses 是專注於 Mindstorms 編程的網站。LEGO MINDSTORMS Robotics Invention System(以下稱為樂高機器人套件),是針對 12 歲以上的小孩或大人,對機器人有興趣(或者啓發自動控制教育)的教育玩具。

這項產品計劃始於 1986,由丹麥樂高公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Media Lab)進行的一項「可編程式積木(Programmable Brick)」的合作案。

23.Lockheed Martin/洛克希德馬丁


Lockheed Martin 是一家航空航太設備製造商,同樣提供軟體與移動機器人服務,公司位於美國馬里蘭州貝塞斯達 Rockledge 路 6801 路。公司的商業範圍橫跨航太、電信、電子設備、資訊和服務業、航空、能源,以及系統整合等,是一家全球性經營的公司。

24.Locus Robotics

Locus Robotics 機器人是一家移動機器人非上市公司,公司位於美國麻省安多弗伯特路 100 號。該公司配送提供服務商 Quiet Logistics 分離出的公司,提供出庫採選解決方案,宣稱能將倉庫勞動效率,提升至傳統推車方法的 5-8 倍。

該公司計劃將揭示一項開箱即用解決方案,保證工作中人類安全,且易於訓練,並能整合客戶現有的倉庫管理系統。

25.maxon precision motors inc.(新上榜)

maxon precision motors 主要開發高精度的驅動系統,其包括了有刷和無刷直流電機、齒輪和電子控制設備等。這些智慧驅動系統可以通過客製化,以滿足客戶的特定應用需求。Maxon 為醫療、機器人、工業自動化和航空航太市場,提供應用的創新性解決方案。

26.MICROMO(新上榜)

MICROMO 為醫療、機器人和航空航太工業,提供高品質的小型直流電動機、無刷直流電動機、步進電機和微運動解決方案。

27.NVIDIA/英偉達(新上榜)

英偉達是全球圖形技術,和數位媒體處理器行業領軍廠商,其主要以設計智核晶片組為中心。在過去的 20 多年裡,英偉達的晶片硬體,對圖形計算和電腦圖形學等,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同時由於並行計算在深度學習中十分重要,英偉達也為機器學習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因此,英偉達為遊戲、專業可視化、機器人和自動駕駛等方面,提供了專業化的平台。

28.Omron Adept Technologies Inc.

歐姆龍科技公司是一家致力於工業機器人、操作機器人和移動機器人的非上市公司,位於美國加州聖拉蒙諾里斯峽谷路 4550 號。該公司主要針對電子、通訊、電器、藥劑、食物處理,以及汽車零組件產業等設計、生產並銷售機器人。

29.Open Bionics


Open Bionics 是一家專注於醫療型、助理型與操作型機器人的非上市公司,位於英國布里斯托 Coldharbour 巷。該公司的產品是價格實惠的機器義肢手臂。

30.OTTO Motors(新上榜)

作為 Clearpath Robotics Inc 的子公司,OTTO Motors 提供專為室內材料運輸而設計的自動駕駛汽車 (與 Uber 收購的 OTTO 是兩家公司)。這些自動駕駛車輛,可以不需要基礎設施進行導航,並能在工業中心提供更加智慧、安全、高效、可靠的交通方式。

31.Rethink Robotics


Rethink Robotics 是一家主要研發仿生型、工業型和操作型機器人的非上市公司,總部位於美國麻省波士頓 Wormwood 街 27 號。該公司針對製造業研發自適應型低成本機器人。

Rethink 的解決方案針對於 SMB 市場,設計以人類安全性和易編程性為主。公司的旗艦產品 Baxter 是世界上第一個低成本工業人形機器人。

32.Robotiq


Robotiq 是一家研發操作型機器人的非上市公司,位於加拿大魁北克聖尼可拉斯奧利維爾捨曼 966 號。該公司設計、製造用於製造業的具有特殊靈敏度,與多功能性的靈活電子機器抓手。

33.Savioke

Savioke 是一家專注移動機器人的非上市公司。公司位於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縣 Gordon 大道 2900 號,主要業務是為服務行業製造自動機器人助手。

其旗艦機器人 Relay 正被佈署在美國各地的飯店中。Savioke 的目標是,提供易於使用的幫助人類的先進機器人;透過在人類工作和生活壞境中,開發和佈署機器人技術,來改善人們的生活。

34.SCHUNK

SCHUNK 是一家專注工業與操作型機器人的非上市公司。公司位於德國內卡河畔勞芬 SCHUNK GmbH & Co. KG。該公司是一家家族企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動化組件、工具架和裝夾設備製造商之一。

35.Seegrid


Seegrid 是一家專注移動機器人的非上市公司。公司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RIDC Park West Dr. 路 216 號。Seegrid 公司成立於 2003 年,將機器人視覺導向的技術,引入到了材料處理行業。該公司開發出了 Seegrid Vision 系統,將工業卡車變革到了下一代:視覺引導汽車(VGV)。

36.SIASUN Robot & Automation/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


SIASUN Robot & Automation 公司是工業機器人系統,和自動化配件供應商。該公司主要進行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產品的研究、開發與銷售。

37.Simbe Robotics Inc.(新上榜)

Simbe Robotics 主要為零售業構建自動化解決方案。Simbe 獲得了著名硬體投資商 Lemnos Labs 和 SOSV 的大力支持。

38.Soft Robotics Inc.(新上榜)

Soft Robotics 有限公司,主要設計、製造和銷售可以操縱各種尺寸、形狀和重量物品的機械抓爪(robotic grippers)與控制系統

39.SoftBank Robotics Corporation/軟銀機器人

軟銀機器人公司是軟銀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位於日本東京港區東新橋 1-9-1。其母公司軟銀集團是一家日本電信和互聯網企業,經營著寬頻業務、固網電信、電子商務、互聯網、廣播媒體、技術服務、金融、傳媒和行銷等多種業務。軟銀機器人公司開發機器人、提供機器人相關的產品與服務。該公司的機器人產品包括 NAO、Peper 和 Romeo。

40.Starship Technologies(新上榜)

Starship Technologies 是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歐洲技術公司,建立了首個商業可用的自動化快遞機器人。目前在愛沙尼亞等歐洲的多個城市,都獲得了營運許可,想要變革當地的快遞產業。

41.Toyota/豐田

豐田是一家汽車上市公司,同樣開發人形和行動機器人。公司位於日本愛知縣刈谷市豐田町 2-1。豐田的主要業務是客車、小型貨車和商用車的設計、製造、組裝和銷售。其汽車業務已延伸到大約 170 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日本、北美、歐洲和亞洲。

除了汽車製造業務,豐田也注重互聯交通與安全系統、人形機器人,以及個人交通新模式。

42.Uber(新上榜)


Uber 科技公司是一家線上交通網路公司,提供線上叫車服務。此外該公司也在進行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究,曾收購無人駕駛卡車的初創企業 Otto。

43.ULC Robotics Inc.

ULC 機器人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操作和行動機器人的非上市公司。公司位於美國紐約市哈帕克 Arkay 公路 88 號。ULC 與煤氣水電及其它能源相關企業合作,為資產檢查、維修和其它專業項目提供先進的設備和服務。

44.Universal Logic(新上榜)

Universal Logic 是優傲機器人公司(Universal Robotics Inc.)於 2017 年新成立的一家子公司。Universal Logic 不僅為智慧靈活自動化(intelligent flexible automation)創建了優良的軟體平台,同時還為物料搬運、物流和工業市場,提供解決方案。

45.Universal Robots A/S


Universal Robots A/S 是一家專注於工業和操作型機器人的上市公司。該公司是新型合作型機器人的先行者,專注於提升 SMB 市場的用戶友好和靈活性。

46. Vecna Technologies


Vecna Technologies 為多個行業開發 IT、遠端呈現(telepresence)、機器人解決方案的公司,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 Cambridgepark Dr. 路 36 號。例如,Vecna Technologies 提供醫療保健解決方案,如患者自助服務解決方案、企業基於 Web 的系統,和醫院使用的 QC PathFinder HAI 檢測軟體。

47. Waymo(新上榜)

Waymo 是一個自動駕駛汽車開發公司,其前身是谷歌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在 2016 年裡,Waymo 在加州的自動駕駛里程增加了 50%。

48. WowWee(新上榜)


WowWee 是創新高科技消費級機器人,和娛樂數位產品的領先設計者、開發商、行銷商和經銷商。

49.Yamaha Motor Co./雅馬哈(山葉)


雅馬哈是一家上市公司,同樣研發工業機器人。公司位於美國印第安納州韋恩堡 Clubridge 公路 9101 號。

自 1976 年開始,雅馬哈為廣泛的工業網路提供多功能的、可靠成熟的機器人解決方案。該公司提供多種單和多軸直角坐標機器人選擇,以及 SCARA 機器人系統。在電動缸、線性驅動器、Cartesians 和 SCARA 機器人系統上,雅馬哈提供了數千種標準和自定義配置。

50.Yaskawa Motoman/安川莫托曼

安川莫托曼是一家提供工業機器人,以及機器人自動化系統的公司,為不同產業以及機器人應用提供系統服務。

公司成立於 1989 年,擁有 36 萬台莫托曼工業機器人,1 千萬伺服系統,以及 1800 萬變頻驅動(世界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