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 2017\03\15\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3S Market 傳遞 智慧應用與價值的商業資訊

北歐生活I.C.E

                                               



                                                                                                                                                                                                                 

.深耕 IP 監控產業,化被動為主動的—— 清波經驗

台灣總代理 清波實業

文/陳怡安

從一開始的傳統類比攝影機,到成為IP影像系統整合代理商;從少之又少的兩個人,走到現在將近二十個員工。

清波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究竟是用什麼樣的心態與視角走到今天的呢?走進公司位於新北市三重區的總部,聽聽業務副總陳聖勳回顧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從傳產到3C,以服務代替產品

早期從事傳統產業,曾是知名礦泉水股東的清波實業,名字聽起來和科技產業似乎搆不到邊,即使後來轉戰礦泉水以外的產業,也並非原先就經營監控產業,而是從印表機的耗材開始做起。

陳聖勳副總回憶過往,強調當時是因為遇到台灣3C產業的產線變動,正值最黑暗的時期,不願回到傳統產業的他,思索起熟悉的3C產業之外,清波還可以做些什麼。從銷售MP3、電腦,然後才在偶然間接觸到監控產業。

最初踏入監控產業,陳聖勳接觸的是類比攝影機,到接觸原廠,了解網路攝影機(IP Camera)後,毅然決然放下經營許久的類比,轉換到IP Camera的市場。在銷售數字不錯的情況下,陳聖勳告訴自己,不但技術要比別人好,也要有自己的know-how,做屬於自己的東西。

陳聖勳表示:「我們要把顧客照顧好,以服務代替產品。」整個清波的發展史,在跌跌撞撞中帶著一點運氣,公司也持續在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團隊素質,朝著更好的清波邁進。

身為第一家被教育部工程科認可的校園安全電子圍籬的廠商,未來的清波要回歸到源頭,推出更好的產品服務和推廣應用,例如:更高畫素但平價化的運用,以及「主動式服務」。

何謂主動式服務呢?舉例來說,過去的監控服務,通常是事後才回頭調出事發當時的監視器畫面,但,現在是要在犯罪事實還沒出來前,由後端化被動為主動,先行將之消除。

譬如有些地方是不能有人的無人區,有人出現代表情況不對,在不浪費警力、人力之下,第一時間在後端看到,可以先用聲音、燈光,甚至使用雷射光束警告、驅離。能主動把可疑人物驅離,就不用耗費警戒人力。


專案規畫一手包,產品即故事與驕傲
作為一個系統代理商,陳聖勳自信的表示,公司的人才從軟體、硬體到工程面,從弱電、門禁、工程商到IVS(智慧影像分析技術,Intelligence Video Surveillance),都有經驗,也了解該如何運用,所以在專案規劃上,不需要像雜牌軍一樣,這是清波實業在專案規畫上,比之其他競爭對手,有的更大優勢。

陳聖勳期許能將公司的產品調整成適合台灣的,並「用產品說故事」。因為台灣IP產業所缺少的,正是像AXIS一樣,用產品說故事的公司。

除了近來很熱門的校園安全電子圍籬外,陳聖勳自豪的說,彰化縣警局的城市安防系列,至今進入第九期,總數已超過一萬四千隻,其內建監控平台軟體已完整建置完成,即便在南投縣或台北市,也沒有如此多的數量和優質的服務,這是清波一個非常大且重要的里程碑。

此外,餐飲集團乾杯、河川局的監看水位、環保署的稽查偷倒廢水等等,從連鎖餐飲業、軍事到城市安防、觀光,都是其服務的對象。

例如在新北市土城區城林橋附近有一處人工溼地,設有遠端監視系統,不僅可長期監控園區生態,更可透過網路提供遊憩民眾瀏覽,這是清波的產品,更是台灣第一個結合遠距離wi-fi傳輸及太陽能供電的產品。金融業雖還未踏足,但陳聖勳也坦言,預計從今年會開始進軍。


了解然後推廣,深耕而後雙贏
對於業主,陳聖勳侃侃而談的提出建議,期待他們能真正了解IP究竟是什麼。當去比較類比與IP不同點時,可以發現:類比沒有Fail over(失效切換),但IP可以做得到;類比主機當機時就看不到影像,但IP還是看得到。IP的每一支攝影機本身就是它的主機,類比則是唯有主機才是主機。

IP所能做的,是多點式管理,它可以自我做好所有的多工,但類比不行。在錄影資料管理上,尤其是全線控管,IP是優於類比的,所以它適用於大案場、資訊安全,或是需要更靈活運用的地方。而類比除了IVS做不到之外,在資料加密的部分,也是做不到的。所以,陳聖勳希望業主可以在了解IP之後,把最重要的經費、預算花在最正確的地方。


走過台灣3C產業最不好的環境,清波實業發展至今,陳聖勳察覺到:最重要的核心關鍵不在產品,而是服務以及與客戶的互動上,並要挖掘公司自身更深的價值,做到創新、與眾不同。

面對未來的市場,清波更要搶先推廣新技術,讓監控不再只是監控,而是可以出現更多應用,讓監控市場感受到「原來IP Cam可以不一樣」。

其次是SI(System Integration,系統整合商)方面,透過媒體宣傳,讓更多使用者願意學習,進而化被動為主動。


最後,陳聖勳強調,清波會與客戶一同成長,把服務紮實落在願意一起耕耘IP的客戶上,落實教育訓練,並協助客戶增進對於商品的知識,如此才能開創雙贏的局面。

                                                                                                                                                                                                                 

.智慧家居市場的三大趨勢與四大挑戰

What is the smart Home?


来源: HorizonRobotics


對岸的中國有1億的中產階級家庭,這一億家庭年平均收入在30萬到70萬人民幣左右,他們是智慧家居市場的主力消費人群,足見智慧家居市場的規模之大。

當然,說到智慧家居,很多人的第一個印象是電子設備,這個市場確實很大,有1萬億。

但其實智慧家居市場,真正的「潛力股」是家庭消費和服務——每年的市場可以達到50萬億,其中有10%透過線上進行。如果企業能夠更方便、更快捷和更精準的幫助消費者,進行家庭消費、提供服務,那麼它將獲得巨大的成功。


智慧家居市場三個變化趨勢
通過對這個市場發展趨勢的思考,我們可以發現三個比較明顯的變化,是已經發生或者會在很快發生的。

第一個是實體入口,目前最主要的入口是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這個入口是非常擁擠的,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將來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就是,整個消費和服務的接入,是分散到各個智慧設備的。

將來在家裡,每一個硬體都是一個獨立的APP。你發現冰箱裡面沒有飲料的時候,你不需要拿出手機,解鎖、打開APP等購買,這個用戶體驗是很差的。你可以直接一句話告訴冰箱,下午給我送一打啤酒過來。

第二個是交互方式,最傳統的是鍵盤和觸控螢幕。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語音技術也將很快的普及到我們的生活中。但我們認為,在不遠的將來會有一個更為重要、更為重量級的方式,那就是透過視覺的交互。

因為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不管是透過觸控,還是透過語音進行交互,其實都是人類主動決策、機器被動接受的過程。而視覺是主動交互。

視覺交互帶來了第三個變化,那就是機器主動決策——人類不需要關注很多家庭的事情了,連命令都不用下,機器就能在最合適的時間完成服務。

舉個例子,現在已經有上門洗衣的服務了,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將來家裡面在陽台上,放一個大的籃子,把髒衣服扔進去,陽台有一個攝影機,看到這個籃子裡面的衣服,累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動的聯繫上門的洗衣服務,全程不用人類操心。

將來的消費以及服務,會更多的是通過AI主動推薦的模式,這個裡面帶來的市場商業機會,是會遠遠大於傳統模式的。因為視覺相比語音和觸控,是更高維的溝通方式,它能收集到的資訊,遠大於觸控和語音,這樣的二維方式所帶來的訊息。


智慧家居市場面臨的挑戰
談完潛在的變化後,智慧家居市場雖然講了很多年,但還沒有真正的「爆發」起來,為什麼呢?我們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是應用場景分散,有安全、娛樂、家庭服務、健康、教育等非常多的場景,另外家裡面的智慧設備過於分散,比如家電、玩具、機器人、攝影機等等,所有這些分散的應用場景,和電子設備,會導致當我們把它們智化的時候,很難快速複製。

第二個挑戰,是技術。家庭場景很複雜,需要能處理語音和圖像,做到很好的感知、認知,技術挑戰直到今天仍然很大。

第三個,數據。數據的蒐集和分析,是一個很難的過程,首先,家裡面每個場景,都是高度分散化的,每個家庭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

其次,只拿到大數據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即使家裡安裝上很多的傳感器,蒐集到很多的數據,但是這些數據,絕大部分都是垃圾數據,如果不停的把這些數據上傳到雲端處理,會佔用巨大的頻寬和雲端處理資源,不具備可操作性。

所以我們蒐集數據的時候,我們要思考,不僅僅要蒐集數據,而且要蒐集真正有價值的數據。但是這個事情並不是這麼容易做到的。

第四個挑戰,真正的用戶體驗很難。我們服務的對象是人,對於體驗的要求很高。我們現在人工智慧的技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但尚不能真正讓人感覺到,交互方式和服務方式非常自然。
有了這些挑戰,人工智慧在智慧生活上的普及,我們覺得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定需要一段時間的慢慢累積。

如何應對智慧家居的這些挑戰
應對這些挑戰,如何應對?

第一,應用場景分散的問題,應該要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和不變量,就是「人」,現在智慧家居這個領域,就應該把人做透

比如安全問題,現在家裡面裝很多攝影機,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安全,而安全其實核心是什麼呢?最主要的是想知道家裡有沒有人,是家裡人還是陌生人,以及這個人的行為,他做的行為是安全的行為,還是不安全的,比如小孩子進入廚房,會不會點瓦斯爐,這些都是不安全的行為。

所有應用場景都是圍繞人。比如娛樂、家庭服務、健康、教育等等,就不一一舉例了,應該要處理的就是從人臉,到人的行為分析,到人周圍環境,以及這個人的語音和設備的交互,主要的核心點就是圍繞人,把這個技術做好,支撐巨大的分散的智慧家居的需求。

第二個是技術上的挑戰,人的交互方式,和獲取資訊的方式,其實是一個融合的方式,單獨的語音和圖像,或者單獨的其他任何傳感器,都不能涵蓋所有的應用場景。

所以一定是要圖像+語音。另外視覺是高維高價值的,80%的價值資訊來自於圖像,只有20%來自於語音,在技術上要完成對智慧家居最好體驗的佈局,必須把圖像和語音的技術融合,單獨的做語音或圖像都是缺位的。

第三個數據的挑戰。要獲取有價值的數據,怎麼獲取呢?這個本身是不容易做到的,思路邏輯應該是要做嵌入式的人工智慧「端+雲」的方式。

端側呢,現在我們談到所謂的人工智創業公司也好,大公司也好,他們其實更多的是在雲上做,但是端上有不可取代的價值。主要是幾個方面,第一,端是不依賴於網路的,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哪裡,大家會發現家裡的無線網覆蓋,是很難做到完美。

如果是在樓下,或者是在行動的場景中,網的全覆蓋更是一個很難的事情,特別是當你牽涉到一些智慧圖像處理的時候,你很難即時地把圖像傳到雲端再處理回來,這個時候即時性沒有了。

第二,端上可以對數據進行選擇,只把有價值的數據傳到雲端。比如我陽台上有一個洗衣服的籃子,我就只關注這個裡面衣服滿的時候,這個狀態我傳到雲端。如果這個裡面衣服沒有滿,99%的時間,這些數據是毫無意義的,就拋棄了。必須採用一個端+雲的方式,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的做到最高效,而且是最有性價比的智慧服務。

有了端上的智慧以後,在雲端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一個是可以用數據更替模型,持續的優化用戶的體驗;另外是每一個硬體,將來都是和手機的形態一樣,他在上面都可以下載很多的智慧APP,這個硬體可能已經脫離了原來的形態了,你買回來的時候可能是一個家電,也可能是一個機器人,但是隨著智慧的升級,他可以具備很多全新的屬性和功能。

當我們真的有了這個大數據,也對人的喜好有了瞭解以後,這個就不局限在家裡了,當我們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通過雲端升級本地的智能設備,讓他們變成像家裡一樣最懂我的環境。將來的智慧家居市場一定是端+雲的架構。

第四個,真正的用戶體驗,這是非常難的事情。舉個例子,語音,不僅要支持遠場和近場,辨識一些帶口音的國語,甚至是方言。還要考慮實際應用中,如果很多人同時講話的時候,家裡很多語音設備的辨識率,就會下降的比較厲害。

所以當我們做技術時,一定要考慮實際的使用場景。圖像也是一樣,比如人臉辨識,如果你離的很近,確實辨識得很好,但是如果離得比較遠,如果是走動的狀態下,如果是背光的情況下,怎麼辦?


這些都要解決,只有這樣用戶體驗才能真正好,消費者才真正的願意使用這個技術,這個市場才能真正的起來。另外一個,我們的技術,更多還要努力讓攝影機做到主動的服務,要懂用戶,只有懂用戶,才能使用戶得到好的體驗。

                                                                                                                                                                                                                 


.談談未來高整合度可穿戴設備的挑戰:安全性和續航能力

Sunglasses Bone Conduction Bluetooth 3 0 Hands Free For Bluetooth Enabled Devices, Splash Proof

來源: 電子產品世界

高整合度及大數據的應用
未來幾年,我們將會看到可穿戴設備,整合越來越多的運動和環境傳感器,以及新興的生物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現已應用於,獨立的可穿戴醫學監護設備,而且許多消費類設備,現在都提供心率測量功能。


但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消費設備將整合更廣泛的生物傳感器,如測量血氧量、血壓和血糖水準的光譜傳感器,以及確定出汗水準,和pH值的皮膚電阻感應傳感器。

隨著生物傳感器使用數量的增加,以及其所收集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提高,我們將看到消費與醫療應用領域的融合。健身和生活方式設備,將從消費裝置發展到提供醫療級數據。

因此,你所收集的跟蹤健康和運動水準的資訊,可與你的醫生或自動醫療監護系統共享,以便在症狀出現前給出預警。這樣,人們就能在情況還不太嚴重、更易於實施,和更有可能成功的時候,提早尋求治療或適當改變生活方式。

目前許多公司都在開發,用於醫療服務的數據共享雲基礎設施,可穿戴設備是這些基礎設施的天然夥伴。隨著可穿戴設備變得越來越常見和先進,我們將有可能整理和分析,來自數百萬人累積多年的健康、健身,及生活方式匿名資訊。

除了揭示深層的健康趨勢,這些巨大的數據集,還能揭示疾病是如何發生的(所謂「超早期醫療」)。這有助於實現早期干預,以最大限度減小疾病,所帶來的財務、社會及個人影響。


安全及續航能力的挑戰
隨著可穿戴設備,收集越來越多的敏感資訊,並逐漸成為全面的數位自我,隱私和數據安全將變得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涉及醫療數據的情況下,消費者將要求最高級別的數據安全保護,而隨著消費者的消息越來越靈通,這將成為影響購買決定的關鍵因素。

因此,數據的儲存和傳輸都必須有安全保障。第一代聯網可穿戴設備大多依靠其所選擇連接技術的內在安全協議,比如藍牙低功耗(Bluetoothlow energy / BLE)。

最新版本的藍牙標準(藍牙4.2)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但由於藍牙設備的數量巨大,安全算法被黑客攻破的風險始終存在。

可穿戴設備製造商必須考慮獨立的數據加密措施。

IDC和GMI的研究一再表明,電池續航時間已成為消費者購買電池供電式便攜產品的第一考慮因素。典型鋰聚合物充電電池的容量只有40~100 mAh。

在此情況下,要為包含多個傳感器的可穿戴設備供電幾天時間,意味著需要降低系統所有部件的功耗,包括傳感器、系統、通信硬件和軟件。傳感器技術在不斷進步並降低功率需求。

谈谈未来高集成度可穿戴设备的挑战:安全性和续航能力

能量採集和無線充電
可穿戴設備的終極目標是實現持續的監測。這意味著需要找到一種可為設備供電,但又無需卸下進行充電(或更換電池)的方法。兩個顯而易見的方法是能量採集和無線充電。


對於能量採集,光伏電池和採集雜散RF信號,是很有潛力的技術。振動能量採集及熱電發電也是可能的,但由於人類動作的頻率及人體四周的溫差是有限的,這意味著其潛力非常有限。

然而,由於我們對可穿戴設備的功能要求不斷增加,能量採集似乎很難成為始終開啓的可穿戴設備的唯一電源,而有可能充當輔助電源,幫助延長主電池的續航時間。

無線充電則更有潛力成為主電源。由於可穿戴設備需要穿戴在身上,所以最有前途的選項是鬆散耦合無線充電,其中RF信號在一個延伸的區域內向多個獨立設備供電,類似於Wi-Fi系統以無線方式將多個設備與互聯網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