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題 智慧監控、智慧傳輸\儲存\顯示、雲端\物聯網\大數據、應用行業解決方案
|
3S Market 最讚報
| |||||
應用行業解決方案
|
高達 4,000ft² 無縫連接 NETGEAR Orbi AC3000 WiFi 延伸系統
| |||||
智慧監控應用
| ||||||
智慧傳輸\儲存\顯示
| ||||||
雲端\物聯網\大數據
| ||||||
3S Market 是台灣物聯網資訊、安全監控,與雲端智慧整合應用解決方案的人氣布落格網站,在公共、工商與居家三大應用領域中,提供產品、產業、市場以及行業垂直應用領域的資訊平台。 Smart、Solutions、Strategy 是3S Market 提供給智慧應用產業的核心價值。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 2016\12\26\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3S Market 傳遞 智慧應用與價值的商業資訊
.回顧 2016 年全球物聯網市場的十大變化
The Opportunity for Security in the IoT Market
【3S Market】想進入物聯網,這篇報導等於是 IoT市場營運策略探討祕笈!
來源:我爱方案网
IDC預測,2020年物聯網市場的規模預計將突破1.7萬億美元。通路公司和廠商通力讓這個驚人的數據變成現實。
2016年對物聯網來說是更重要的一年,廠商們開始瞭解到他們在市場中的位置,並圍繞他們的通路平台在物聯網領域部署策略。除此之外,客戶們也開始看到物聯網設備帶來的機遇——更重要的是安全方面的挑戰。
本文為大家總結2016年全球物聯網市場十大變化趨勢。
2016年對物聯網來說是更重要的一年,廠商們開始瞭解到他們在市場中的位置,並圍繞他們的通路平台在物聯網領域部署策略。除此之外,客戶們也開始看到物聯網設備帶來的機遇——更重要的是安全方面的挑戰。
本文為大家總結2016年全球物聯網市場十大變化趨勢。
1、授權分銷商繼續構建物聯網實踐
如果2015年對英特爾和IBM這樣的廠商來說,是發佈全新物聯網平台的一年,那麼2016年就是授權分銷商,拋出這些物聯網產品的一年。
2、廠商加強物聯網產品策略
2016年,很多技術公司首次展示了他們設計旨在更容易、更安全地在家庭和工作場所,部署這些物聯網設備的產品。
5月,Amazon推出了AWS IoT Button,整合了Amazon Dash硬體,這個AWS IoT托管雲平台,讓連接設備可以輕鬆且安全地與雲應用,及其他設備進行交互。這款產品針對那些剛開始使用AWS IoT、AWS Lambda、Amazon DynamoDB、Amazon SNS,以及很多其他AWS服務、而不用編寫專門代碼的開發者。
與此同時,英特爾在8月的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Joule平台,這以及一個針對物聯網應用開發的模組,可以將高性能模組上系統,打包到一個低功耗的封裝中,這讓用戶可以把理念原型投入生產,只花費很少量的時間和開發成本。
3、廠商聯合起來推動物聯網
廠商們正在合作為雲,和統一通信等不同市場中的通路合作夥伴,提供聯合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英特爾和Google在11月宣佈,雙方將致力於把更多客戶推動到雲中,整合他們各自的軟體和硬體能力,更好地支持容器管理、機器學習和物聯網工作負載。
雙方的策略聯盟不僅會專注於技術整合,而且還有聯合推廣,以及對通路的教育。
「未來幾個月你還將看到,有越來越多的‘物’、雲領域之外的雲服務提供商,功能不斷擴大,涉及到一些本地和設備級的整合,」英特爾物聯網部門副總裁Jonathan Ballon表示。
雙方的策略聯盟不僅會專注於技術整合,而且還有聯合推廣,以及對通路的教育。
「未來幾個月你還將看到,有越來越多的‘物’、雲領域之外的雲服務提供商,功能不斷擴大,涉及到一些本地和設備級的整合,」英特爾物聯網部門副總裁Jonathan Ballon表示。
4、營運技術是物聯網廠商下一件大事
2016年,廠商們開始意識到,營運技術和構建自動化,將在物聯網方面扮演的關鍵角色,並通過合作和收購,建購他們自己的營運技術能力。
為工業物聯網管提供晶片的英特爾,一直在尋找營運技術公司——例如KMC Controls,這家公司,與主要的營運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合作,幫助構建自動化,和實施工業物聯網。
「相比那些大型SI來說,營運技術廠商正在以更快的速度,獲得更多的關注,因為他們帶來了這個營運技術環境的主要知識。」
思科也涉足營運技術,在11月宣佈一項策略,思科將與物聯網製造商合作,認證他們可採用思科網路的設備。
5、電信廠商深入物聯網領域
2016年電信廠商急於擴大他們在物聯網的市場佔有率。特別是Verizon,大力投資他們的物聯網平台Thing Space——首先是以24億美元收購行動管理公司Fleetmatics,以及收購智慧LED照明初創公司Sensity Systems。
除了收購之外,Verizon還與高通合作,將他們的平台整合到高通的低功耗調制解調器中,為更廣泛的物聯網產品提供服務。
AT&T方面,一直在加強自己的物聯網策略,推出了一款新的車輛和移動人力管理產品AT&T Fleet Complete,面向AT&T Partner Exchange成員。
另外,2016是電信廠商佈局LPWAN市場的元年,即使全球各電信廠商在技術選擇不同(當前主流技術包括Lora、NB-IoT、Sigfox等),但LPWAN市場無疑將成為電信廠商,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6、廠商通過研究、投資初創公司下注物聯網市場
很多廠商都通過承諾給物聯網研究投入資金、資助初創公司,以及擴大合作夥伴生態系統,來深化他們在物聯網方面的投入。
SAP在9月承諾,未來5年將投資22億美元,加速物聯網解決方案組合,增加銷售和市場推廣,擴大合作夥伴和初創公司生態系統。
6月,三星表示將在未來4年投入12億美元,用於物聯網相關的研究和初創公司,再次強調三星對物聯網,這個利潤豐厚的市場的重視。
7、收購、收購……越來越多的收購
2015年很多廠商,都希望以最好的方式利用物聯網,2016年則有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打開他們的錢包,以實際行動建構他們的物聯網平台。
思科在2月以14億美元收購Jasper,後者是思科的物聯網服務平台合作夥伴,可以跨連接設備實現管理服務的自動化,讓企業創建新的業務模式。
此外Verizon今年也在物聯網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在8月宣佈以24億美元收購車輛和行動管理公司Fleetmatics Group。這家位於馬薩諸塞州沃爾瑟姆的公司,以其面向中小型企業客戶的GPS追蹤產品、服務和軟體平台而知名。
8、廠商宣佈裁員、重組以優先執行物聯網策略
2016年,有很多廠商開始通過裁員和重組,重新聚焦物聯網,把物聯網作為他們優先的策略。英特爾在6月宣佈全球裁員12000人——大約是員工總數的11%,作為其整體重組計劃的一部分,英特爾首席執行官Brian Krzanich表示,將加強物聯網和雲業務的銷售,減少對PC市場的依賴。
接下來,思科在8月宣佈將進行重大重組,投資優先領域例如物聯網和雲。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思科將裁員約5000人,大約是全球員工的7%。
9、通路在物聯網市場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隨著經銷商、系統整合商和獨立軟體廠商,開始瞭解到該市場的機會和好處,通路成為物聯網市場的氣象偵測台。
一些通路合作夥伴,甚至開始從物聯網市場中賺錢。根據對CRN Intelligence對241家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調查,有2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公司的收入中有超過11%,是來自於物聯網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有12%的受訪者表示,目前他們的收入中有12%來自於物聯網。
一些通路合作夥伴,甚至開始從物聯網市場中賺錢。根據對CRN Intelligence對241家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調查,有2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公司的收入中有超過11%,是來自於物聯網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有12%的受訪者表示,目前他們的收入中有12%來自於物聯網。
就廠商來說,他們也意識到通路合作夥伴,在客製化和整合解決方案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根據ABI Research的一份研究,廠商們開始更有策略性地,擴大他們的合作夥伴計劃,把VAR和系統整合商納入他們的物聯網策略中。
10、安全問題:物聯網設備遭遇DDoS攻擊
10月21日,一次通過脆弱的物聯網設備發生的安全漏洞,震動了整個物聯網行業。
DDoS駭客利用網路攝影機、路由器和DVR等使用者連接設備,攻擊了Dyn,Inc.的伺服器,到股指超過1200個網站服務中斷——包括Twitter和Netflix。
這次DDoS攻擊暴露了,很多物聯網設備安全漏洞背後的風險,很多解決方案提供商呼籲,製造商加強連接產品的安全措施。這次攻擊還導致製造商杭州雄邁展出了使用其電路板和其他組件的網路攝影機——這次攻擊利用了其中一種設備。
DDoS駭客利用網路攝影機、路由器和DVR等使用者連接設備,攻擊了Dyn,Inc.的伺服器,到股指超過1200個網站服務中斷——包括Twitter和Netflix。
這次DDoS攻擊暴露了,很多物聯網設備安全漏洞背後的風險,很多解決方案提供商呼籲,製造商加強連接產品的安全措施。這次攻擊還導致製造商杭州雄邁展出了使用其電路板和其他組件的網路攝影機——這次攻擊利用了其中一種設備。
.智慧停車向無人化管理發展更進一步
smart car parking lot management system
【3S Market】智慧停車建設發展,已成為智慧社區、智慧零售到智慧交通管理,及智慧城市發展的共同最大公約數!!!
來源:一卡通世界
隨著汽車的不斷增長,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交通設施的規劃、建設與管理,已經成為城市管的重要內容,其中停車管理已越來越顯露出。
其對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環節,如何解決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和社會資源的合理利用,成為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城市停車誘導系統的出現及興起,逐漸減弱城市的交通壓力。
很多停車場系統廠家,為促進停車場的高效運轉、停車位的有效利用、改善周邊道路交通,進一步方便車主停車和管理方管理,能在一定區域內,通過多種終端向車主提供停車場的位置、車位使用狀況、路線、道路交通狀況等即時資訊,使誘導駕駛員最高效地找到停車場或停車位,而生成的產物--智慧停車誘導系統。
智慧停車誘導系統一般分為三個部分:
一、區域誘導系統
區域誘導系統,是通過將某個區域範圍內的多個停車場,形成資訊共享的聯網模式,在城市中主要幹道旁,設置多種資訊顯示終端,為車主提供周邊停車場的位置、車位數、空滿狀態等資訊,促進車輛快速選擇最優的停車方案的停車誘導系統。
車輛出門前,便可以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等終端,查詢目的地附近停車場的車位資訊,選擇最優的行車路徑;當車輛行駛在路上時,車主可以通過一級、二級引導顯示看板,快速瞭解附近停車場車位資訊,同時引導顯示看板還有「指路」的作用,指引車輛到達目的停車場。
二、車位引導系統
車位引導系統是一種通過智慧化的設備,對停車場內的車輛停車,進行正確的引導,促進車輛方便快速地尋找空車位,進行停車的停車誘導系統重要組成部分。
該系統的基本組成為:車位探測器、車位指示燈、車位引導顯示看板、車牌資訊採集終端、伺服器,還有其中最基本重要的是合適的網管設備等。根據目前的技術水平,車位探測器多採用超音波車位引導系統,和影像車位引導系統。
1、超音波車位引導系統:採用超音波探測器安裝在車位上方,利用超音波反射的特性,偵測車位下方是否有車位,從而通過系統對車輛進行引導。
2、影像車位引導系統:採用攝影機安裝在車位上方,通過影像分析車位下方是否有車位,從而通過系統對車輛進行引導。
車位引導系統的原理,是通過車位探測器對車輛的檢測,將車位的佔用資訊,定位到具體的某個具體車位,通過即時發佈停車場的剩餘車位資訊、顯示單個車位的佔用資訊,並配合方向指示,引導車輛進行快速地停車。
三、反向尋車系統
反向尋車系統,是近年來逐漸發展起來的誘導系統之一,是通過車輛停車資訊的處理、收集和共享,促進車主快速找車的誘導系統,主要應用於大型的停車場。
系統通過影像車位探測器,對車輛進行檢測,影像再經由交換機傳送到辨識終端,並對車牌和車位等資訊進行辨識後,通過乙太網傳輸到數據伺服器上,最後分享到每一個查詢終端上,車主只需要在查詢終端上,通過輸入車牌號碼,或其他相關資訊,便能夠獲取最佳的尋車方案,快速找到愛車。
但一次舒適的停車體驗,不僅是找到車位,找到車,更多的是便捷化、人性化、智慧化、自助化的、互動化的過程體驗,因此停車誘導系統不僅是要完成車位引導,反向尋車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在於如何優化停、取車過程,提升用戶體驗。
隨著全球智慧城市化的進程,智慧化住宅社區,甚至智慧化城市慢慢的從一個概念變成一個事實,停車場系統必然會資訊化、智慧化,而智慧停車場車位引導系統,也必將成為大型車場的標準配置,未來無人化管理將不再是夢想。
.2016 對岸中國安防業年終大盤點
Gartner Top 10 Technology Trends 2017
來源: 安天下
一直以來,安防行業的歸類比較模糊,安防行業綜合了晶片、光電、通訊、IT及軟體平台等多個環節。
早期類比監控(CCTV)時代偏弱電,IP監控時代偏網路通訊,現在進入了雲與大數據時代。
大浪淘沙,沈舟側畔,突然發現,剩下的企業都是「贏者通吃型全產業鏈」企業或至少是面向終端的解決方案商,而當初希望在安防鏈條,分一杯羹的「夾縫生存類」安防企業,大多消失或者處境艱難,個別轉型成功。
安防產業鏈對標IT業
當前及未來的安防行業的本質非製造業,而是應該屬於IT服務業。對比IT行業,安防不是富士康這類製造業,也不是DELL/HP/IBM等硬體廠商,也不是華為這類,通用產品製造及方案商,而是相對封閉整合,及垂直一體化的模式。(3S Market:如果安控未來的發展如上所述,本段這個標題,似乎下的有點文不對題。相對的,應該是一個新的融合模式!)
安防行業有沒有未來?
簡單說,安防行業有未來,但安防企業大多沒有未來,很多企業已經消失在安防隊列。早期的影像分析算法廠商OV,曾經紅遍全球,眾廠商排隊交保護費(專利許可),如今門可羅雀。
單一硬體廠商AXIS,SONY,BOSCH,是當初ONVIF Party的積極分子,幻想靠ONVIF協議,與平台廠商各吃一塊,Too young too simple;ONVIF幻想讓一批硬體廠商的DP們夾縫中生存,直到後來Milestone下嫁佳能,大家如夢初醒;到目前,活下來並且最滋潤的,是全產業鏈通吃型,或者最靠近終端解決方案側的企業。
從這個角度,海康、大華其實像蘋果,從上到下貫徹晶片、硬體、平台、解決方案、大用戶數據,自成全閉環解決方案,贏者通吃獨食,TNB!(3S Market:該作者用目前現象,來作為未來的結果推斷,似乎太快了;況且將海大比喻如同蘋果,似乎畫太大,而且定位、做法完全不同。近代中國商業發展,始於其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中國的國際經驗是這十來年的事,雖作者的描述,也有其值得參考的論點,但總體而言,是有些矛盾的說詞,如其所說,全產業鏈通吃,及近終端解決方案側的企業對比,就可發現,作者僅站在目前海大的現況,卻沒看到海大的問題與罩門,還有以整個產業的互動變化!但從下圖,也不得不說,目前中國領頭羊廠商的企圖心!!!)
安防行業的長期格局是?
安防行業的格局已定,那就是雙寡頭加多玩家局面:雖然2015年大華的營收破百億太過牽強,但是大華百億規模和後面的一眾20億規模企業差距還是非常明顯,而大華和海康的差距雖也不小但是從市值、營收及研發規模與投入看,雙寡頭名副其實。
我們總是希望宇視、英飛拓、網力、科達這樣的小市值企業後來居上,但事與願違。安防行業格局的變換,除非意外事件發生,或在遊戲規則變化時候發生。(3S Market:作者這段結論,還是回頭看看每家公司的來時路吧!二十年前,海大也料想不到自己有今天;相對的台灣在類比時代,幾家四分割器或圖框處理器藉以叱吒風雲的代表性廠商,也萬萬沒想到會走到今天的田地!未來如何振衰起敝,考驗這個產業的經營智慧!!!)
海康vs大華基本面
安防雙寡頭背景不同,規模有差異,但是在整個安防及未來佈局上,非常相似且步調一致,基本都是「你有我有,只差早晚」。海康算國企,但是自由投資人龔虹嘉的介入,及慷慨股權激勵,讓海康完全有不同於普通國企的行事風格和進取心。
大華是民企,運作靈活、隊伍高效。海康基於國企背景及龍頭地位,在政府大單方面優勢很大,並節約了綜合成本,但是海康的國企背景,讓其在國際屢屢遭到非議;而大華雖然改道解決方案及進軍海外,步調比海康稍晚,但卻少一些掣肘。
海康和大華都借助於安防雙龍頭地位,在器件採購議價能力上非常驚人(據說是小企業的半價),並且兩家的利潤打破了常規的製造業20%水平的傳統水平。
安防行業的正確排名是?
前段時間,筆者收到了大量關於2016全球安防50強名單的咨詢,筆者的答覆是:目前A&S全球安防50強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如果想瞭解企業,去看看他們的財報就好,反正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數據都是公開的。(3S Market:除特別標注,本文金額單位以對岸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為主)
安防50強的中國席位(上市公司)
按照A&S Rankings/security50名單,中國大陸只有海康、大華、大立三家企業置身全球安防50強,而其中的大立2015營收是3.2億(97%紅外線產品,其實離安防有點遠)名列33名,而安防50強榜單最後一名「AxxonSoft」營收不足500萬美金,請問這個XXOO公司是幹嘛的?這樣的榜單上榜依據到底是什麼?!
如果說宇視、天地等公司為非上市公司,財務不公開(他們都年營收在15億規模,應位列15名水平),有情可原,問題是一大把上市公司,連小兄弟漢邦都秒殺大立,何況那個XXOO公司!科達呢?網力、中安消呢?而一竿韓國及台灣無名小卒竟然企業榜上有名?(3S Market:唉,曾幾何時,台灣廠商如此被這樣譏笑!?不過,這段只是一個中國媒體對這A&S所做出來的結果,反映出一些中國廠商對這份報導結果的意見。但,相關全球人士,或全世界各市場的代表性業者,對這媒體所做這份排名結果的看法為何?就知道花時間著墨這個的意義到底有多大!)
華為進入安防的正確姿勢是?
華為到底進不進安防,有多大決心,一直是安防行業關心的話題。幾年前,如華為發力進軍安防,借助CCTV向網路高清轉變的大好時機,進行切入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如今,安防天下大勢已定,華為已經錯失了最佳時機窗口。相比華為4000億規模營收及豐厚利潤,安防老大不過250億,並且大量的個性化服務,因此相信華為已經沒有了興趣和耐心,華為以偏底層技術及高精尖產品見長,依靠大量、統一規格的產品實現大力的研發投入和豐厚的利潤回報。
而安防偏應用層面,產品線豐富、個性化需求強、各個行業訂製化程度高,相信這些都是華為沒興趣的,並且平安城市為代表的高端安防行業,海康、大華深耕多年,在用戶需求、用戶關係、應用等方面,護城河雖對華為不深,但華為再戰則成本較高得不償失。
總結:安防天下,格局已定!沒有意外的情況下,海康大華繼續領跑中國及世界安防,但是增長率亦會從50%高增長,回落到30%水平。
安防行業都在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民品領域,螢石和樂橙走的最早,也是最成功,比小米、360等更受認可,而安企進軍人工智慧,變數很大,目前還處於混沌狀態,前途未知!
|
.NB-IoT 是走向末路;還是得到永生?
LPWA in an LTE-M and NB-IOT World
【3S Market】這篇文章把目前發展物聯網,其所需的通訊網路支援的生態,以及接下來到未來,這個產業生態可能發生的變化,作者也做了一番推演。而目前很多把「我們公司就是在做物聯網」這句話掛在嘴上的廠商,這篇文章給他們看,可能看了也還看不懂——這篇文章在說什麼!
來源:物联网智库
正如一個古老格言所說:「當貓離開的時候,老鼠統治世界」,這一格言運用到物聯網領域,就是當NB-IoT規範延誤時,其他LPWAN就佔據了上風,這正是今天物聯網市場中正在發生的情況。
作為負責全球3G/4G/5G無線標準的組織,當物聯網蓬勃發展的時候,3GPP在這方面犯了一些錯誤。那些笨重的頭顯設備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也佔用著無線通信網路的頻譜資源,3GPP工程師們卻為了滿足這些設備的需求,完全忘記了需要給當前大量的機器對機器通信設備,設計一些新的技術,來替代GPRS這一老舊的2G網路。
他們將所有時間花在設計高功耗、高速率、各種昂貴版本的4G技術,來支持iPhone、Galaxys和Pixels王朝的發展,這些都是無法應用到物聯網的。
作為負責全球3G/4G/5G無線標準的組織,當物聯網蓬勃發展的時候,3GPP在這方面犯了一些錯誤。那些笨重的頭顯設備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也佔用著無線通信網路的頻譜資源,3GPP工程師們卻為了滿足這些設備的需求,完全忘記了需要給當前大量的機器對機器通信設備,設計一些新的技術,來替代GPRS這一老舊的2G網路。
他們將所有時間花在設計高功耗、高速率、各種昂貴版本的4G技術,來支持iPhone、Galaxys和Pixels王朝的發展,這些都是無法應用到物聯網的。
意識到這一漏洞,很多企業著手開發擁有自主產權的、低成本、低速率、低功耗通信技術,也收穫了低功耗廣域網路市場的機會。
雖然很多人認為這是「皇帝的新衣」,但是面對著正在到來的物聯網時代,網路營運商陷入困境,因為沒有相關產品可以提供,於是也開始推出LPWAN基礎設施。
意識到這方面,可能對其行動通信領導地位形成挑戰,並保持其在行動通信領域的地位,GSMA協會引導3GPP來訂製一套符合其「皇家身份」的標準,稱作窄頻物聯網(NB-IoT)。
這就是NB-IoT為什麼會「遲到」、為什麼在短期會失敗、為什麼在長期中會成功的故事,以及為什麼企業在這方面很難賺到錢。
標準研發的始末
在這個故事中,最讓人意外的是,3GPP完成標準花費的時間,以及網路營運商何時發佈。
回顧2010年,愛立信公開預測到2020年將有500億物聯網設備,不過隨後他們調低了這一預測數據,但產業內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變化,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一旦將「百億級」設備前景,與其業務規劃聯繫在一起,他們是很難拋棄這一預測的。
不論數字是否有意義,它在董事會辦公室會上得到高度關注,似乎意味著,他們自身的預測是非常正確。
回顧2010年,愛立信公開預測到2020年將有500億物聯網設備,不過隨後他們調低了這一預測數據,但產業內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變化,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一旦將「百億級」設備前景,與其業務規劃聯繫在一起,他們是很難拋棄這一預測的。
不論數字是否有意義,它在董事會辦公室會上得到高度關注,似乎意味著,他們自身的預測是非常正確。
正在發生的事情是,企業更加注重今天的收入,而不是明天的收入。當用戶擁抱智慧手機時,他們對於數據的需求爆發式增長。
當各家智慧手機供應商,將手機螢幕做得越來越大,行動視訊影像暴增,對網路容量帶來巨大壓力,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提升其網路容量來保住用戶,營運商集中精力在如何更有效利用現有的無線資源,而不是為M2M和物聯網尋求新的標準。
對於這一問題,又一個簡單的答案:關閉2G網路,將2G佔用的資源用於4G,這將支持大概原有40倍的用戶群。正是他們這樣去實施了,他們可能會延遲支持物聯網。這這個時點上,其他LPWAN產業的雛形開始形成,GSMA協會開始感到驚慌,並引導3GPP著手NB-IoT的研究。
當各家智慧手機供應商,將手機螢幕做得越來越大,行動視訊影像暴增,對網路容量帶來巨大壓力,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提升其網路容量來保住用戶,營運商集中精力在如何更有效利用現有的無線資源,而不是為M2M和物聯網尋求新的標準。
對於這一問題,又一個簡單的答案:關閉2G網路,將2G佔用的資源用於4G,這將支持大概原有40倍的用戶群。正是他們這樣去實施了,他們可能會延遲支持物聯網。這這個時點上,其他LPWAN產業的雛形開始形成,GSMA協會開始感到驚慌,並引導3GPP著手NB-IoT的研究。
在這一階段,有兩點值得我們關注:一個是研發一個無線標準的常規時間表,另一個是500億物聯網設備的主要需求。
研發一個無線通信標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回顧2010年,我曾經試圖估算過時間和成本,結論是這項工作會花費大約10億美元,耗時大約8-10年,方能讓這一標準基本完善且對市場有吸引力,我們常見的一些局域網路技術,如藍牙、WiFi、Zigbee就是如此。
蜂窩網路比起這些技術更為複雜,所以研發成本更高,花費時間會更長。儘管如此,GSMA協會宣佈新的NB-IoT標準,會在6個月完成併發布,6個月之後,他們又宣佈標準進展非常順利,且在接下來6個月時間中會發佈。在此之後的6個月,他們在媒體公開說標準規範已完成。
蜂窩網路比起這些技術更為複雜,所以研發成本更高,花費時間會更長。儘管如此,GSMA協會宣佈新的NB-IoT標準,會在6個月完成併發布,6個月之後,他們又宣佈標準進展非常順利,且在接下來6個月時間中會發佈。在此之後的6個月,他們在媒體公開說標準規範已完成。
對於第二個問題來說,一個無線物聯網連接標準,是用來做什麼的?大部分物聯網設備都屬於「沈默寡言」型的,它們往往收集數據後,每天只傳輸少量幾次,它們是電池供電,因此無法用於不是大流量影像或通話應用中,如果一節小電池,或一些能量採集方案,可以讓它們運行好幾年,它們每天所能發送的數據量就非常小。
Sigfox公司深諳此道,並在其數據規劃中,也是如此執行的,它們不回去探討蜂窩網路百兆的數據速率,而是探討每天不超過14次數據頻率,每次不超過12比特,這一數據量大約相當於一個普通簡訊的數據。換句話說,大多數的物聯網應用,會讓簡訊看起來也很「臃腫」。
Sigfox公司深諳此道,並在其數據規劃中,也是如此執行的,它們不回去探討蜂窩網路百兆的數據速率,而是探討每天不超過14次數據頻率,每次不超過12比特,這一數據量大約相當於一個普通簡訊的數據。換句話說,大多數的物聯網應用,會讓簡訊看起來也很「臃腫」。
NB-IoT將走向末路?
不過,GSMA對此並沒有很深的理解。在此前舉行的行動寬頻論壇上,GSMA和其他營運商仍在暗示,物聯網設備需要數十甚至數百Kbps的數據速率。
對於營運商來說,這當然是其所希望的,但這並非物聯網設備所必需的。當物聯網的設備數量達到數十億的時候,連接費用和晶片成本必須非常低廉,比GPRS要更加便宜、更加簡化。
蜂窩網路產業界,並沒有充分考慮我們還未達到數十億物聯網設備以,及GPRS成本太高的問題。如果讓NB-IoT的複雜度還高於GPRS,這並不是開啓物聯網時代的節奏,我們需要的是一套技術標準,讓晶片的成本在大批量供貨,是可以降到1美元左右。
對於營運商來說,這當然是其所希望的,但這並非物聯網設備所必需的。當物聯網的設備數量達到數十億的時候,連接費用和晶片成本必須非常低廉,比GPRS要更加便宜、更加簡化。
蜂窩網路產業界,並沒有充分考慮我們還未達到數十億物聯網設備以,及GPRS成本太高的問題。如果讓NB-IoT的複雜度還高於GPRS,這並不是開啓物聯網時代的節奏,我們需要的是一套技術標準,讓晶片的成本在大批量供貨,是可以降到1美元左右。
這一路徑並非蜂窩晶片企業所走過的路,在2G網路商用的初期,營運商在兩個不同頻段上部署,射頻模組相對簡單一些,這也意味著晶片相應的比較簡單;隨著時間推移,用於大部分現有物聯網設備的GPRS模組,價格降至7美元左右。
然而,由於對更高頻寬需求的增加,3G和4G晶片變得越來越複雜,雖然摩爾定律的作用,讓它們的價格沒有過快增長,但每一個新發佈的標準,都不得不支持不斷增長的頻段需求(從2個頻段增長到70個頻段),也要支持之前標準中,所有不同的協議,對這些技術的研發成本是非常高的,結果,3G模組的成本大約為20美元,4G模組的成本大約為35美元。
不斷增加的複雜度,相應的晶片也需要大量複雜的協議棧,這樣只有少數幾家晶片廠商才能獲益,高通佔有統治地位,聯發科佔據大部分剩餘的市場。兩家企業的商業模式,都是向少數幾家大批量採購的製造商供應數十億晶片,這些製造商擁有技術積累,可以將這些複雜的技術,整合到他們的產品中。
這樣的模式,並不適合成千上萬的物聯網產品商,對1美元晶片的需求。
然而,由於對更高頻寬需求的增加,3G和4G晶片變得越來越複雜,雖然摩爾定律的作用,讓它們的價格沒有過快增長,但每一個新發佈的標準,都不得不支持不斷增長的頻段需求(從2個頻段增長到70個頻段),也要支持之前標準中,所有不同的協議,對這些技術的研發成本是非常高的,結果,3G模組的成本大約為20美元,4G模組的成本大約為35美元。
不斷增加的複雜度,相應的晶片也需要大量複雜的協議棧,這樣只有少數幾家晶片廠商才能獲益,高通佔有統治地位,聯發科佔據大部分剩餘的市場。兩家企業的商業模式,都是向少數幾家大批量採購的製造商供應數十億晶片,這些製造商擁有技術積累,可以將這些複雜的技術,整合到他們的產品中。
這樣的模式,並不適合成千上萬的物聯網產品商,對1美元晶片的需求。
你可以看看已發佈的NB-IoT標準,在這方面的困惑吧。NB-IoT本來有兩條不同的路徑,保守派以諾基亞和愛立信為代表,提議簡化4G標準的形式,這一路線的特點是可以在相同頻譜上,和4G設備協同工作,所以更容易與現有網路融合。
不過,這一標準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留4G的複雜度,最終產生兩個影響:一方面意味著晶片的複雜性,因此成本依然很高;另一方面,終端功耗也不會太低。
另一條路線是華為和沃達豐為代表,提出了全新空口技術。這一方案與4G網路無縫融合有些困難,但要求營運商為此留出少量的頻譜,專門為物聯網流量所用,其晶片更簡單因此也成本更低。
這一套新的路線,規避了傳統路徑需要複雜的硬體,來適應所有頻段,而營運商一般更傾向於複雜硬體的路線,因為這樣的話,他們可以將全球互聯互通的主要難題,推給晶片商和做協議棧的企業,營運商不論擁有哪張網絡、擁有哪個頻段,他們都可以正常運行,但帶來的影響是提高了硬體價格。
這一套新的路線,規避了傳統路徑需要複雜的硬體,來適應所有頻段,而營運商一般更傾向於複雜硬體的路線,因為這樣的話,他們可以將全球互聯互通的主要難題,推給晶片商和做協議棧的企業,營運商不論擁有哪張網絡、擁有哪個頻段,他們都可以正常運行,但帶來的影響是提高了硬體價格。
新的路徑源於Weightless標準,位於劍橋的創業公司Nuel開發Weightless,作為新的無線協議,使用電視白頻譜。當該公司被華為收購後,其技術被重新規劃,運行於授權頻譜上。由於沒有後向相容的負擔,該技術給了晶片廠商機會,可以將成本降至1美元量級。
這兩種路徑本來是不相容的,3GPP是如何解決兩者之間的差異的?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在好奇心驅使下,當規範發佈後,我研究了規範文本。當我們閱讀它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是如何如此快速完成了該技術規範。
文本中包含了華為/沃達豐和愛立信/諾基亞/英特爾的兩種選擇,而不是試圖去找到一個折衷的方法,因此完全是由晶片供應商和營運商,來決定他們支持哪一方。
規範起草團隊在截止日期,提交一疊文稿給PR部門來發佈,並以「後真相」的方式來推動技術,這似乎是不可取的。
我們可以善良地認為,規範起草團隊只是發佈了一個初稿,並在後續致力於推動兩種提案的融合,但實際上他們似乎忽略了這些工作,而是聚焦於在規範中加入定位的功能。或許是因為LoRa提供這一功能,他們不想落後而已。
我們可以善良地認為,規範起草團隊只是發佈了一個初稿,並在後續致力於推動兩種提案的融合,但實際上他們似乎忽略了這些工作,而是聚焦於在規範中加入定位的功能。或許是因為LoRa提供這一功能,他們不想落後而已。
讓NB-IoT快速實現,似乎更有說服力。當今年沃達豐宣佈首個NB-IoT商用網路試驗時,Sonera也在芬蘭宣佈,完成首個NB-IoT商用試驗,這看起來好像非常困惑,實際上並不矛盾。沃達丰採用的是華為的NB-IoT標準,而Sonera採用的是諾基亞的NB-IoT標準,兩者並不相同。
沒人知道哪種路徑將勝出,個人認為最終是華為勝出,因為它擁有晶片供應商海思,可以支持其提供1美元級別的晶片,如果他們也能夠說服中國政府,來發展數億的設備連接,則其技術將成為事實標準。
諾基亞、愛立信和英特爾並不想讓步,但其晶片的高成本,加上缺乏像中國市場,那樣的規模化設備的支撐,因此很難勝出。
沒人知道哪種路徑將勝出,個人認為最終是華為勝出,因為它擁有晶片供應商海思,可以支持其提供1美元級別的晶片,如果他們也能夠說服中國政府,來發展數億的設備連接,則其技術將成為事實標準。
諾基亞、愛立信和英特爾並不想讓步,但其晶片的高成本,加上缺乏像中國市場,那樣的規模化設備的支撐,因此很難勝出。
不幸的是,這樣的商業戰爭並不利於市場發展。若沒有全球相容性的標準,製造商是不願去應用該技術的,因為他們不能確定其產品,是否能在其他目標市場上使用。
這樣一來,整個量級不會上去,相應的晶片成本也會居高不下。除此之外,其他重要的事情也會被推遲,比如開發新的測試、網路優化維護設備,這些對完善網路性能非常重要。為了可持續發展,NB-IoT需要發展成單一的低成本、全球相容的標準。若兩者鬥爭還在繼續,則NB-IoT將會走向末路。
這樣一來,整個量級不會上去,相應的晶片成本也會居高不下。除此之外,其他重要的事情也會被推遲,比如開發新的測試、網路優化維護設備,這些對完善網路性能非常重要。為了可持續發展,NB-IoT需要發展成單一的低成本、全球相容的標準。若兩者鬥爭還在繼續,則NB-IoT將會走向末路。
其他攪局者
當NB-IoT在推進時,其他LPWAN供應商已經在攪局了。
Sigfox雄心勃勃,不斷推動其價格下降,包括模組和數據包,近期宣佈,在2017年其模組將降至3美元左右,且將推出低至每年1.5美元的數據包,當然,Sigfox也需要獲取更多的連接數,因此有可能進一步降低成本。
截止目前,該公司已經通過風投市場,募集超過3億美元的資金,並計劃2018年啓動IPO,不過要達到合適的市值,他們認為其連接的活躍設備數,至少要達到1億以上。因此,Sigfox的投資人會對其施壓,要求其盡量獲得更多的連接數,並有可能將物聯網連接商品化,從其競爭對手手中購買。
截止目前,該公司已經通過風投市場,募集超過3億美元的資金,並計劃2018年啓動IPO,不過要達到合適的市值,他們認為其連接的活躍設備數,至少要達到1億以上。因此,Sigfox的投資人會對其施壓,要求其盡量獲得更多的連接數,並有可能將物聯網連接商品化,從其競爭對手手中購買。
LoRa是一個更加分散的群體,其生態系統中有大量的供應商,但LoRa的最大特點是,任何人都可以購買LoRa網管,來搭建自己的網路,這一點非常重要。
一個典型的眾籌型網路營運平台——TTN(The Thing Network)就在設計其模組和網管,並說服電子產品分銷商Farnell Element14來銷售這些設備,就像其銷售樹莓派開發板一樣。
起初,TTN設計的產品只是在學校協助代碼開發,目前已經被開源社區使用,成為很多項目和產品的基礎。
一個典型的眾籌型網路營運平台——TTN(The Thing Network)就在設計其模組和網管,並說服電子產品分銷商Farnell Element14來銷售這些設備,就像其銷售樹莓派開發板一樣。
起初,TTN設計的產品只是在學校協助代碼開發,目前已經被開源社區使用,成為很多項目和產品的基礎。
TTN/Farnell的目標很明確,希望以250歐元價格銷售LoRa網管,換句話說,只需250歐元,則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覆蓋半徑5公里的物聯網網路營運商。TTN開發者社區,試圖建立一個全球化的LoRa網路,提供通用性、相容性的平台,能夠將大量網管連接在一起。
雖然在成本上可能比Sigfox略高一些,但這對開源社區有吸引力,使得最新技術可以獲得創新紅利。規模化一直是個問題。到2017年聖誕,在劍橋、阿姆斯特丹和柏林等地,都有超過1000個LoRa網管,這將形成一次有趣的嘗試,或許也會給Ingenu一些參考和機會。
雖然在成本上可能比Sigfox略高一些,但這對開源社區有吸引力,使得最新技術可以獲得創新紅利。規模化一直是個問題。到2017年聖誕,在劍橋、阿姆斯特丹和柏林等地,都有超過1000個LoRa網管,這將形成一次有趣的嘗試,或許也會給Ingenu一些參考和機會。
在這樣的模式下,對於網路營運商意味著什麼呢?沃達豐已經與NB-IoT深度綁定,但其他營運商並不一定如此,它們可能在不同的LPWAN技術中搖擺。
儘管如此,為了得到更多的物聯網連接數,營運商的合約價格已非常低了,如SK電信降至每月0.3美元,Sigfox很有可能近期降至每年2美元以下,這與營運商從傳統M2M業務中,獲得的50-200美元的收入相差甚遠。
儘管如此,為了得到更多的物聯網連接數,營運商的合約價格已非常低了,如SK電信降至每月0.3美元,Sigfox很有可能近期降至每年2美元以下,這與營運商從傳統M2M業務中,獲得的50-200美元的收入相差甚遠。
每年2美元的價格,200億聯網設備貢獻的收入,只有當前全球行動用戶收入的4%左右,這也很有可能低於,營運商從現有GPRS用戶中獲得的收入,而未來GPRS將會被LPWAN所替代。
換句話說,營運商支持200億的物聯網連接,但獲得的收入反而下降了,即數百億的物聯網連接的機遇,給營運營商帶來的是收入的下降,而不是上升。
換句話說,營運商支持200億的物聯網連接,但獲得的收入反而下降了,即數百億的物聯網連接的機遇,給營運營商帶來的是收入的下降,而不是上升。
有不少營運商可能會認為,他們可以透過物聯網產業鏈的其他環節,來獲取收入,如雲服務或大數據分析,但是目前來看很少有跡象顯示,營運商在這些環節中佔據有利地位,亞馬遜、谷歌以及其他供應商,已經在這方面佔據優勢地位。
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大量的應用很有可能採用Sigfox和LoRa這樣的標準,而選擇這些標準的開發者,肯定會自然而然地使用亞馬遜或谷歌等成熟的服務。
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大量的應用很有可能採用Sigfox和LoRa這樣的標準,而選擇這些標準的開發者,肯定會自然而然地使用亞馬遜或谷歌等成熟的服務。
NB-IoT會永生?
雖然目前NB-IoT存在一些問題,但3GPP的研發者們也會向前看,他們最終會推出符合產業需求的標準規範。不過,個人認為要到2023年才能問世,因為這才符合無線通信標準的研發週期。這樣一來,其他LPWAN標準有了充足的時間來發展,而雲計算和大數據服務供應商也脫穎而出,取得一定市場和用戶市場佔有。
但是,3GPP標準的優勢也不容忽視,它更容易被推廣開來,在很多情況下,只需基地台軟體的升級就可以實現,因此3GPP的標準,從一個完結的版本,到全球應用所用的時間並不長。到那個時候,大部分物聯網供應商,可能會轉向這一陣營,或許其他LPWAN的時代就會終結。
當然,大部分LPWAN的玩家和投資者,看到了這幾年的回報,並在這個時間窗口期獲得了回報,因此當3GPP標準全面商用前它們可能就消失了(對於風投來說,5年可能都是一個很長的時間)。
當然,大部分LPWAN的玩家和投資者,看到了這幾年的回報,並在這個時間窗口期獲得了回報,因此當3GPP標準全面商用前它們可能就消失了(對於風投來說,5年可能都是一個很長的時間)。
多年來,我們一直追求推出低功耗廣域連接方案,讓傳感器電池壽命達到十年及以上時間,然而,目前我們已經有了數個不同的LPWAN網路解決方案,它們能支持10年電池壽命,但其網路不一定能運行十年,也就是說,電池壽命超過網路壽命。對於一個設備商來說,不論它今天選擇何種連接方案,在接下來的10年中將會消失,或者說,他們的產品週期,取決於對網路營運商的選擇。
未來NB-IoT所失去的是一些預期的收入,在其他LPWAN技術競爭過程中,這方面的利潤已經越來越少,使營運商進一步管道化,相反,卻讓產業鏈其他玩家獲得超額的收入。
未來很長的時間裡,NB-IoT將會振作起來,並成為物聯網連接市場中的主導,不僅連接的量級會增加,營運商所擁有的授權頻譜也會提供QoS服務,這是其他LPWAN技術所不能提供的。
另外,NB-IoT也能讓很多用戶要求網路穩定地使用15-20年的需求成為可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長期中NB-IoT將永生。
未來很長的時間裡,NB-IoT將會振作起來,並成為物聯網連接市場中的主導,不僅連接的量級會增加,營運商所擁有的授權頻譜也會提供QoS服務,這是其他LPWAN技術所不能提供的。
另外,NB-IoT也能讓很多用戶要求網路穩定地使用15-20年的需求成為可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長期中NB-IoT將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