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 2016\12\14\ 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資訊平台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3S Market 傳遞 智慧應用與價值的商業資訊



今日主題 智慧建築與家居、可穿戴產品 、智慧醫護、智慧創新應用
3S Market 最讚報
智慧建築與智慧家庭



高達 4,000ft² 無縫連接 NETGEAR Orbi AC3000 WiFi 延伸系統






智慧可穿戴產品 & AR\VR 



智慧醫護 

智慧生活創新應用





                                                                                                                                                                                                                            


正式登場、正式登場、正式登場

.每次延伸 WiFi 都要設定不同的 SSID 好麻煩! 有沒有可整合為單一 SSID 的 WiFi 產品?



Introducing the Orbi Tri-Band WiFi System from NETGEAR



每次延伸 WiFi 都要設定不同的 SSID 好麻煩!
有沒有可整合為單一 SSID 的 WiFi 產品?


你是不是曾為了解決WiFi收訊問題,而買了WiFi延伸器來使用呢?

如果是的話,相信你勢必能體會家裡,被SSID轟炸的困擾;每換一個房間或是樓層,就要手動切換WiFi訊號,否則就無法上網,一點也不實用!


WiFi延伸器的最大問題 : SSID無法整合為相同名稱
一般市面上的WiFi延伸器,通常不支援「漫遊」效果,因此必須設定不同的SSID,好讓使用者能辨別,並在不同訊號來源之間切換。

雖然現在大多數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都能記憶WiFi SSID資訊,在WiFi斷訊後會自動連上另一個SSID。 但在收訊不良的環境下,其實你的手機/平板,多少還是能收到微弱的WiFi,訊號尚未完全中斷,因此設備依然在使用慢速的訊號來源,造成上網龜速。結果就是你必須一直把手機/平板拿出來,手動切換不同的WiFi,單純從客廳走回房間,或是換個樓層就要斷線重連一次,十分麻煩。




有沒有只需單一SSID、免切換訊號的產品?
目前市面上還真有廠商推出了這樣完美的商品,來自美國的NETGEAR在家用WiFi領域,一直都是技術領先的廠牌,NETGEAR於日前推出了全新的智慧家庭產品「Orbi高效能三頻WiFi延伸系統」;是由一個Router(主路由器)+多個Satellite(衛星延伸器)所組成,會自動互相連線,無需手動設定。

兩件一組的Orbi可覆蓋約110坪的超大使用空間,並擁有2.4G與5G的WiFi頻段,但系統只會發派單一SSID,使用者只需連上此訊號,Orbi就會辦別設備的WiFi速率,再智能分配至最佳的WiFi頻段;也由於這個單一SSID的特點,你的手機/平板無論到哪個角落,都不需重新選擇訊號來源,永遠跟手動切換說掰掰! 想打造優質WiFi環境,卻又苦惱於上述問題的朋友們,不妨參考看看。


                                                                                                                                                                                                                            



.開售一個月後,Google Home 終於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了

Google Home Review: Assistant in a Box!




ifanr


大約一個月前,早已在 Google I/O 大會上露面的 Google Home 終於開始以 129 美元的價格開賣。儘管它內置了 Google 引以為傲的人工智能助手 Google Assistant,但正如外媒 The Verge 的評價

它需要會去做更多的事情。

3

自:theverge

Conversation Actions

12 月 8 日,Google 在官網宣佈,從即日起,開發者將能夠為 Google Home 開發所謂的 Conversation Actions;通過它,Google Home 將能夠具備更強的會話能力,從而連接到開發者所提供的第三方服務。

所以說,這裡的 Conversation Actions 有點類似於亞馬遜 Echo 音箱的 Skills。

screenshot_2016_12_09_16_36_40


早在今年 10 月 4 日,Google 就宣佈了一個名為 Actions on Google 的項目計劃,能夠讓開發者在 Google Assistant 上創建 Actions。按照 Google 方面的說法,這裡的 Actions 分為兩種

  • ‧Direct Actions。適用於一些極為簡單或直接的會話場景,比如說查詢天氣、開關電器等。這種情況下,Google Assistant 只負責給予用戶簡單的反饋。
    Conversation Actions。這時候用戶與 Google Assistant 之間更像是在對話,而對話過程中伴隨的是訊息的調整和修改,這其中的複雜程度很高,但也更接近人工智慧的水準。

下面是 Google 方面給出的一個案例,演示的是通過 Google Assistant 來使用 Uber打車服務的過程:
actions

顯然,Conversation Actions 是非常貼合 Google Home 的。


與亞馬遜的一場大賽

Google 並沒有再專門設立一個類似於 Google Play 那樣的「Action Store」,當然所有的 Actions 也不會需要再專門安裝在 Google Home 上。一旦開發成功,用戶可以直接通過自定義的關鍵詞來隨時激活並使用它。

但是對於開發者如何使用關鍵詞,Google 設定了一個特定的規則,比如說只有來自 Uber 公司的開發者才能夠使用 Uber 作為關鍵詞,這是為了品牌保護。此外,Google 還禁止了一些不健康的、容易造成負面影響的詞彙的使用。


按照 Google 方面的說法,為了推進開發者參與其中,Google 已經擁有了好幾個合作方,比如說對話交互開發工具 API.AI 和 Gupshup,分析工具 DoshBot 和 VoiceLabs,還有咨詢公司 Assist、Notify.IO 等。此外,Google 推出了一些語音交互界面(voice user interface)的樣本和資源。

screenshot_2016_12_09_16_40_04
自:Google

另外,與亞馬遜 Echo 內置的語音助手 Alexa 不同,開發者在 Google Assistant 上開發出的 Actions 不僅能夠運行在 Google Home 智慧音箱上,也能夠運行,同時在 Pixel 手機和 Google Allo 上使用。這對開發者來說,顯然具備更強的吸引力。


screenshot_2016_12_09_16_38_34

目前,亞馬遜的 Echo 音箱和 Alexa 已經具備超過 5000 項 Skill,而 Google Home 則剛剛向第三方開發者初步開放,雖然已經落後一年多的時間,但不算太晚。而 Google 的另外一個優勢是它在開發者社區中,強大的號召力,以及 Google Assistant 的跨設備能力。

543-768x745

但總之,一場基於語音交互界面的新型應用開發大賽,即將在 Google Assistant 和 Amazon Alexa 兩大平台上展開。

screenshot_2016_12_09_16_42_39

題圖來自:businessinsider

                                                                                                                                                                                                                            


ORBI 讓您的家充滿優質的 WiFi 環境

.2016 全球智慧照明及照明控制市場報告

American Lighting Association - 2016 Top Four Lighting Trends




來源: 物联中国

IHS日前發佈《2016全球智慧照明及照明控制市場報告》。該報告重點關注商用、家用、戶外及路燈照明三大部分。

針對商用照明市場,本報告涵蓋了控制面板、中控器、鎮流器及無線適配器的連接、互連的開關、環境光照度傳感器、人體存在傳感器、鍵盤和HMI螢幕及射頻燈具;

針對家用照明市場,本報告涵蓋了控制面板、鎮流器及無線適配器的連接、互連的開關面板、環境光照度傳感器、人體存在傳感器、EFLED燈具、帶RF(射頻)的LED燈具、帶RF(射頻)的控制器;

針對戶外及路燈照明市場,本報告涵蓋了區域控制器及網管、互連的燈具、改造用的燈具控制器、環境傳感器、人體存在傳感器。

該研究報告由IHS與主要的照明設備生產商共同完成,因此,報告聚焦業內關鍵問題,從而幫助讀者深入瞭解智慧照明市場的當前架構,及未來發展。

本報告主要結論:
據估計,2015年全球智慧明及照明控制市場總值為60億美元。

據估計,2015年全球智慧照明及照明控制市場,路創(Lutron)所佔市佔率最大,其次是飛利浦(Philips)。

預計家用、戶外及路燈照明市場將增長最快。

據估計,2015年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的家用照明市場總值約3.66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增長至15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為31.8%。

據估計,2015年美洲的家用照明市場總值約4.92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增長至18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9.0%。

據估計,2015年亞洲的家用照明市場總值約2.11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增長至8.35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31.7%。

據估計,2015年,美洲是商用照明領域最大的市場,總值為20億美元。

商用領域,預期增長最快的應用是:醫療健康、交通(不包括機場)及教育類照明。

家用領域,RGB可調色LED燈具的增長速度預計將超過可調溫白色LED燈具。

LED固態照明(SSL)的趨勢,將促使照明行業尋求智慧、可控的LED照明領域的成長機會。

物聯網(IoT)是許多照明企業,正在考慮的議題,同時很多企業認為照明將在物聯網(IoT)中,充當重要角色,起到支柱作用。由於照明在建築內和城市中無處不在,且已連接到電源,因此人們認為照明對於構建物聯網(IoT)所需的通訊網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通過圖表和數字,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瞭解全球智慧照明市場:




在商用照明中,有線連接仍然佔絕大多數(其他有線技術、DALI、BACNet等總佔比超過90%),無線連接佔比不到10%,而EnOcean是無線標準中應用最為廣泛的。

家用照明領域,有線連接仍佔多數,但無線技術也逐漸普及,並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



                                                                                                                                                                                                                            


.穿戴設備的未來,是關於情感感知和減壓技術

The future of wearable technologies




騰訊數碼 Bear

穿戴设备的未来是关于情感感知和减压技术


人類從臉部表情,來閱讀情緒的準確率大約為72%,而但是電腦視覺系統的辨識準確率卻高達82%,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的可穿戴設備,不僅能夠追蹤我們的身體健康,甚至一樣可以關注我們的情緒狀態,並且分析在我們的生活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目前,我們已經探索了一些生物反應技術,來幫助人們減壓,或更準確的追蹤健康,幫助人們擁有一個幸福的未來。而現在我們可以考慮一個新的情緒感應方式,將其分解成多個部分,通過特定的分析和算法和App,來實現不同形式的展現。

如何追蹤情緒
當然,現在已經有像臨時的智慧紋身技術,可以閱讀我們的臉部表情,但是我們現在更感興趣的是,更實用的技術,比如一些主流的情感傳感器裝置,而目前的確有這樣的需求存在。

幾個月之前,CCS Insight對2000位英國和美國用戶,進行了問卷調查,統計了人們對哪種自動追蹤技術感興趣。而除了睡眠追蹤以45%的比例排名第一之外,其次就是二十四小時對壓力水平的追蹤。

「有人建議通過皮膚電流反應(GSR)技術,來確定人的壓力水平。」CCS Insight分析師George Jijiashvili表示。

「對於可穿戴設備來說,之前Jawbone和Basis已經通過GSR技術,來檢測用戶的汗水和心率水平,但是我相信這部分的潛力,並沒有被完全開發。我相信從明年開始,包括Fitbit和其它可穿戴設備主流廠商,都會為自己的產品增加更多的傳感器,來獲取更多的功能。」

現在,我們看都隨著像 Headspace,這樣智慧手機App的崛起,在過去的六個月裡,已經累計了四百萬活躍用戶,同時像Moodnotes和Thriveport這樣的App,也加入了對Apple Watch的支持。

而另外一個例子就是Pebble,它會要求用戶手動輸入自己的情緒水準,然後進行分析,不過現在Pebble即將被Fitbit收購,因此未來什麼命運誰都無法確定。Fitbit表示是對Pebble的軟體感興趣,因此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之前,在Pebble智慧手錶上出現的特性,都被使用在Fitbit產品上。

目前已經出現產品
情感感知最有爭議的部分,就是生物傳感器的準確性、手動輸入的內容,以及如何通過指導呼吸,來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任何公司想要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就得擁有堵門的「秘笈」。目前包括Vinaya和Zenta等幾個創業公司,以及像Feel Wirstband這樣的企業,都開始進行基礎科學的嘗試。

比如Zenta,這家公司的智慧手環,不同於常規手環功能運動監測,而是更關注使用者的情緒,在追蹤步數、睡眠、活動外,還能追蹤我們的心率變化和異常,進行狀態的測試。

它通過App聯合工作,可以觀察到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動是讓你不愉快的,還包括用戶收發郵件的頻率、使用社群軟體的時長、開會的時間、與你待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是誰等等。

一旦監測到你有負面情緒、情緒,就會提出一些好的建議,比如放鬆休息一下對工作狀態更好,給對方打個電話分享下心情等等。

另外,Zenta手環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動生成多配置的可操作配置文件,慢慢會獲得更多的數據。

Vinaya公司的算法本質上,是通過結合人體生理訊號來判斷情緒,比如憤怒悲傷和快樂等。如果你現在很生氣,那麼某些HRV訊號,對皮膚的反應也會相應正價,而這就是皮膚電反應的措施,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今天許多技術,都可以讓我們感到驚訝,但是並沒有一種能夠讓我們遠離自己的負面情緒,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一個不平衡的關係。」Unsworth表示。「我們已經在倫敦建立了一個實驗室,有專業團隊來進行壓力、焦慮、幸福、成就感等情緒的研究。」

擁有情感感知功能的設備,將會在明年問世,如果想要更加證明,設備與我們情緒之間的關係,那麼一定要更好的理解我們的感受。與Moodnotes和Pebble一樣,通過對一些元素的校正,可以幫助系統,更好的學習健康與睡眠追蹤。

穿戴设备的未来是关于情感感知和减压技术


如何解決
所以如果我們出現了,憤怒或悲傷的負面情緒,那麼如何調節呢?沒錯,通過我們情緒的想象力和實際行動。在第一實驗中,我們看到一些數據,被通過幾何圖形的方式呈現。

來自Bellabeat的最新,壓力追蹤飾品Leaf整天穿戴,跟蹤活動,睡眠和壓力,結合即將到來的智慧手機APP,它能夠跟蹤月經週期,以提供完整的健康資訊,同時能夠跟蹤用戶活動水準,睡眠品質,壓力水平和排卵指標。而這種更有針對性的產品,絕對在某些時候,能夠起到不錯的作用。

如果你想要有更現代的形式,來瞭解自己的心率,來看看英特爾與時裝設計師Hussein Chalayan的合作吧。他們一起創造了一套模特兒專用可穿戴設備,這是一套猶如出自科幻電影的高科技設備,該設備由一副測量壓力的眼鏡,和一個能將數據投影在牆上的腰帶構成。

智慧眼鏡與英特爾的Curie系統結合在一起,裡面裝有一個紐扣大小的腦電圖描記器,經由內置EEG電極監測生物數據,如腦電波活動,以此確定試用者的壓力水準。

眼鏡的鼻架處還設有心率傳感器,及一枚記錄呼吸頻率的麥克風。通過Curie的內置藍牙LE,這些數據被發送到像智慧手機一樣的皮帶裡,經過處理後被投影在牆上。由此,使用者的壓力變化,可以被清晰地反映出來。

其實這除了是一項商業設計,同時也是英特爾對情緒壓力管理的一種展示,在明年4月我們將會看到它被實際展出。

另外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關於呼吸練習。這是一個古老的方法,但是現在蘋果和Fitbit都堅信它有用,並且通過設備,來幫助用戶冥想和呼吸來減壓。其中Fitbit還將心率的變化整合了進來,而目前來看Fitbit對於用戶數據的手機,還是相當積極。

「在當今世界,人們不光要注意身體健康,積極的運動和鍛鍊,同時也要關注包括心理健康在內的所有領域。」Fitbit市場經理Benoit Raimbault表示。

「而放鬆是我們最基本的情緒管理方式,通過對呼吸的調節引導,基於PurePulse心率技術,可以每天通過讓自己擁有更多平靜的時刻,來減少壓力。」

在即將到來的2017年,可穿戴設備技術會有很多偉大的變化,而心理健康也會成為繼身體健康之後,又一個備受關注的領域。人們已經開始不滿足於基本的追蹤指標,而是更多的需要在第一時間預防疾病的發生,而注重心理健康就顯得非常重要。

來源wareable

                                                                                                                                                                                                                            


最迷你無線雲端智慧攝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