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

‧ 2016\09\05\ 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3S Market 傳遞 智慧應用與價值的商業資訊

今日主題 智慧監控應用、傳輸\顯示\儲存應用 、物聯網\雲端\大數據、行業應用解決方案 
 3S Market 最讚報
智慧監控應用











物聯網\雲端\大數據


 傳輸\顯示\儲存應用 
瀚錸科技

行業應用解決方案






前瞻視野股份有限公司

                                                                                                                                                                                                                            


.安防行業該如何借勢物聯網大潮?

來源:iDS 智慧安防雜誌



物聯網像是一種剛被發現的食材,美食家告訴你這種食材鮮美多汁、膏腴豐嫩;科學家大力支持,認為這種食材富含高蛋白與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分;就連眾多廣告商都見獵心喜地喊出「超越鵝肝 完勝松露」的口號…現在問題只有一個,目前可能大多數的廚師都還沒想好,到底要怎麼烹調這種新穎的食材?



安防領域,向來是進軍物聯網商機最積極的產業之一,而安防的業者們是否已經規劃好物聯網如何烹飪的食譜呢?本期我們專訪了全球知名品牌Avigilon亞太區業務經理邱富億。

邱富億經理一開始提到,大家都認同物聯網是整個世界的趨勢,而物聯網從一個概念逐漸步向應用,有很大原因是取決網本身的成熟度,從早期的固接網路到現在的4G、LTE,當網的速度越來越快,雲端技術也逐漸成熟,物聯網也逐漸接近發酵的時間點,他預估到2016年就會有更多成熟的應用案例出現。


邱富億表示物聯網在安防上的應用,初期大多是出現在大型的公共建設上面,大量的探測器及監測器被使用於公共空間及交通等領域,只是當我們蒐集了這麼多的數據,而設備和網速也足以支持大量數據的傳輸時,下一個課題就是我們到底要如何使用這些數據。

  
物聯網的眼睛
邱富億認為安防產品,尤其是監控攝影機與各種監測器,在物聯網的浪潮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獨特的,這些產品是可以取代人們「眼睛」的存在,不論是通過影像、溫度、濕度或者是設備的訊號,當這些來自於各種「感知」的訊號匯集在一起,將可以提供我們更多的基礎來進行計算。

以交通來說,過去我們也許只可以在單點計算車流量,現在我們可以精准的取得包含車牌號碼、車型、顏色等信息,甚至是通過多組監視鏡頭的互聯,來計算出車子的移動路線,路段的壅塞程度等,這些都是通過四處遍布的「眼睛」來取得訊息。

過去監視攝影機所能起到的作用往往是被動的,當竊案或犯罪發生後,人們才去調閱監視錄像,而目前的監視攝影系統,通過影像傳輸到後端平台進行整合,已經可以做到「事間」的監測與應變。

邱富億舉例說,先前園區許多的高科技廠房就正在規劃消防網絡互聯,當其中一個火災警報點示警,會驅動四周的攝影機去共同監測,使災害應變單位可以更準確地知道現場發生的事態,以決定後續的處理程序,目前國內這種較大型的區域整合仍不多,但國外已經有不少案例。

超越「安保」的思維
當安防的應用從「事後」搜證演變為「事間」監測,我們是否還能做到先發制人的防護呢?邱富億提到「萬物互聯」雖然是重要的目標但驅使智能安防實現的核心,還是在於對海量數據(Big Data)的分析,這一方面廣告業已經有不錯的應用案例,過去的廣告廣告牌,可能會搭配一個監視攝影機,來統計人們對廣告牌的關注程度,但那通常只在一台攝影機的視角範圍內。

而現在的廣告業者已經可以鏈接區域-例如整個賣場的攝影機,通過後端的分析可以評估人流、消費習慣、廣告牌前滯留的時間…等信息,來計算出主力消費族群、潛在客戶…等重要信息,這種「消費者輪廓分析」僅需要利用原先賣場內既有的攝影機就可以達成。

邱富億預測,像監視攝影機等產品未來的趨勢,將不僅僅只是為了「安保」,更可能成為「商業決策」機制中重要的環節,在這種前提之下會促成安防市場的轉變,例如未來在監視攝影機的採購上,會開始追求多功能的產品,以同時滿足不同市場的不同需求,而單純的影像管理系統也會轉變為決策中心;這也是為什麼目前一些國際大廠,例如IBM、Oracle等公司都推出與監控系統相關的整合性解決方案,而監視器本身也開始走向內建如智慧影像監控(IVS)、智影像分析功能(IVA)等系統。

海量分析技術仍是關鍵
雖然安防產品的智能化將會是未來的趨勢,但目前的影像分析技術已經足夠聰明瞭嗎?邱富億也承認,現有的智能影像分析系統仍然都還有盲點,以交通監控而言,有的「眼睛」擅長捕捉車流量,有的「眼睛」擅長捕捉車牌號碼或車款,當這些數據回到後端平台,如何互補並且通過交叉運算的能力,歸納出最有效率的數據,仍要仰賴雲端技術的突破。

邱富億提到目前海量數據分析已經使用在航空票價、油價甚至股價的預測上,但在公共領域上的應用,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許多廠商的技術都已經有蒐集資料的能力,以及做到大量數據的儲存,但這些數據要用來預測什麼?分析什麼?卻還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定論,例如在與警方開會時就曾討論到未來物聯網與安防的結合,絕對可以用來作為犯罪行為的預測並且提高犯罪的成本,但要達成先發制人的目標卻還有許多技術有待突破。

物聯網前哨戰:家用產品
但目前物聯網在家用產品的市場發展上,邱富億認為某種程度是領先於大型公共應用的,因為家庭內的設備互連沒這麼複雜,也不會有跨網路的問題,不論是通過無線網或電力線互連,技術都已足夠成熟。

例如Google以32億美元併購Nest,就被認為是Google跨入智慧家居市場的重要指標,荷蘭大廠飛利浦也推出智照明的系統,這些設備比較特別的是都採取電力線網路,邱富億指出這在家庭裡是比較方便的解決方案,除非未來無線充電的技術更加成熟,否則電力線網路仍有其不可取代性,畢竟現在不是所有設備都支持無線網路,而無線網路的架構又因為頻段不足太容易受到干擾。

安防機器人的可能性
邱富億提到既然安防產品是扮演「眼睛」的角色,尤其是人們離開家後的留守者,那自然會強調鏡頭的可行動性,並且還可以整合聲音、偵煙、異常回報等功能,畢竟沒有人會想要在家中安裝太多監測器或鏡頭,目前已有產品可以整合第三方的組件,並且內建於監視攝影機內,當人們通過手機觀看家中情況時,可以知道小朋友是否有哭鬧,或是家中電器是否有異常狀態。

邱富億認為未來可以樂觀的預期,居家的安防監控產品會從固定式的設備,演變為可行動式的裝置,更可能的是與居家機器人相結合,邱富億透露類似的產品已經有廠商在進行研發,預計最快可以在今年上市,事實上業界對居家機器人的相當看好,目前美國、歐洲、中國都有不同的團隊在進行研發。

以產品差異性面對物聯網浪潮
在面對物聯網發展的浪潮,如何推出應對的策略是掌握先機的條件,例如在交通或治安的應用上,更清晰的臉孔辨識就會是不可或缺的功能,目前已有新一代的鑒識擷取系統,可以在複雜的光線中,取得更清晰的面部特徵,作為「眼睛」,要如何應對各種情境,以取得符合需求的畫面是很重要的。

在物聯網的發展中,安防產品前端運算能力的重要性會進一步增加,也需要基本的錯誤修正能力,來確保傳送至後端以進行海量數據分析的信息是有效的,以監視攝影機來說,若針對各種不同的環境或產業需求時,都能提供適當的產品,讓監視攝影機不管在居家或公共安全的使用上,都能取得良好的「影像可用性」,才可以期待未來物聯網發展中,能取得自身的定位。

                                                                                                                                                                                                                            



.「影像分析」開啓影像偵查新模式

  來源:CPS中安網  (作者單位:海康威視)

一、 引言
現階段影像偵查工作模式,主要以人工審看為主,簡單智慧影像分析為輔,仍需要專業的值守人員進行24小時全天候的影像巡邏,或者依據案事件訊息,進行大量的錄影的瀏覽和查詢,這種以人工干預為主的工作模式,已經逐漸成為影像應用的瓶頸。


且隨著影像資源的爆炸性增長,海量影像資源的低應用效能,開始限制影像業務應用的發展,這時,安防大數據應用建設被提上了日程,就在今年,海康威視提出SDT安防大數據的理念。

大數據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大數據應用是實現情報主導警務模式建設的必然要求,是警務資訊化建設的必然發展趨勢。在安防大數據應用建設時,利用影像結構化描述技術、智慧圖像分析技術等先進技術,對海量影像中的人、車、活動目標,進行結構化數據提取,將海量非結構化影像、半結構化圖片轉化成有價值的結構化資訊,實現「影像解析」,將是警政機關實現安防大數據應用建設的重要基礎。

本文筆者將根據當前的市場環境,以及自己的安防行業工作經驗,談談「影像解析」為影像偵查帶來的新變化。

二、 何為「影像解析」?
何為「影像解析」? 影像解析即對影像內容按語義關係,採用目標檢測、特徵提取、對象辨識、深度學習等分析手段,組織成可被電腦和人辨識、理解、檢索的文本資訊的技術。

影像解析方式目前可分為三種:第一種為傳統的「純人工」解析模式,民警在審看影像的同時,對嫌疑目標進行人為特徵標注,便於後期檢索調用,這種方式由於效率較低,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海量影像解析的需求;

第二種為「人工為主,智慧為輔」,由於前端智慧和後端智慧解析設備的問世,可對原始影像進行初步解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人力,提高解析效率;

第三種為「智慧為主,人工為輔」的解析模式,隨著智慧解析設備的發展,通過影像結構化分析和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實現對影像圖像資源的結構化分析、快速檢索、大數據比對碰撞等服務,人力也開始逐漸被取代。


但由於目前智慧設備對嫌疑目標具體的解析項目,沒有嚴格的規範指導,且針對較複雜的案件,解析的內容無法滿足案件對線索的需求,所以現階段仍然需要人工進行輔助解析,這種「智慧為主,人工為輔」的解析方式,在現階段被廣泛使用。

本文將影像偵查,與現階段廣泛使用的第三種解析方式相結合,探索出「離線解析系統+集中解析系統+人工解析輔助」的系統建設模型,其中,離線解析系統可在案發現場,直接通過離線取證設備,對涉案影像及圖片進行解析,形成的線索資訊可直接用戶現場研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案件的破獲效率。

集中解析系統接收前端攝影機傳送過來的原始影像、圖片,並可對實時及歷史影像進行人、車、活動目標雲解析,對卡口過車圖片進行二次資訊辨識,最後通過標準對外服務接口,為警政業務提供了結構化的基礎數據,主要應用在大要案海量影像的解析應用上。最後,對於一些大案、要案和特殊案件,還需要人工解析的輔助,偵查員在查看影像時,直接對嫌疑目標進行結構化描述,形成線索資訊,輔助離線解析系統和集中解析系統,完成線索篩查和整合。

三、  影像偵查新模式探討
「影像解析」為影像偵查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也為影像偵查新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礎。本文在「離線解析系統+集中解析系統+人工解析輔助」的基礎上,提出了有別於傳統的人工干預為主,智慧為輔的影像偵查模式,並根據案件的類型、大小,嚴重程度等進行區分,探索出新的影像偵查模式包括:單兵作戰模式、集群作戰模式、行動偵查模式、要案集中模式、影像偵查工作室模式,以及合成作戰六種模式,通過不同的影像偵查模式,可以滿足不同場景、不同需求的影像偵查工作,為公安破案提供一定的思路。

1. 單兵作戰模式
當有一般案件發生時,偵查員可攜帶影像現勘設備,和離線取證設備到達案發現場,瞭解案件情況,採集案發現場及周邊區域的涉案影像,通過「離線解析系統」進行目標篩查,形成的結構化數據,可利用離線取證設備進行現場研判,迅速定位嫌疑目標,完成影像偵查工作。單兵作戰工作模式,能夠滿足一般案件偵破需要的常規業務需求。 

2. 集群作戰模式
當有緊急案件發生時,可指派多路偵查人員,攜帶多台離線取證設備到達案發現場,瞭解案件情況,並將多台離線取證設備組成局域網,形成影像偵查專案組,多人協同,資源共享,共同完成案發現場,及周邊區域的涉案影像採集,並通過「離線解析系統」進行目標篩查,形成結構化數據,為現場研判提供數據支撐,提高刑警的工作效率。集群作戰工作模式主要適用於案件較複雜,且時間比較寶貴的案件偵破需求。
3. 行動偵查模式
當有複雜場景的案件發生時,比如偵查人員不方便到達現場,或者需要隱秘偵查的情況,偵查員可攜帶行動偵查裝備進行臨時佈控,涉案影像通過營運商VPN專網,即時回傳給「集中解析系統」進行儲存和解析,並通過實戰應用平台進行遠端研判,完成影像偵查工作。行動偵查設備是常規固定影像監控的重要補充。

4. 要案集中模式
當有大案、要案發生時,偵查刑警可依託社會治安監控聯網共享平台、影像現勘採集設備、以及影像行動應急佈控設備等,進行案發現場和周邊涉案影像的在線下載和離線上傳,通過「集中解析系統」及「人工解析輔助」方式,對涉案影像進行初步篩查,形成案件線索,利用案件綜合實戰平台,對解析後的結構化數據,和原始影像進行線索整合、「人車物」要素關聯、時空軌跡研判、案件串並、綜合碰撞等方式多人協同,綜合研判,以確定下一步偵查方向,或結案後生成結案報告。要案集中模式依託影像解析中心,提高線索轉化效率,提升破案率。

最後,要案集中模式還要關注現場影像案件資訊管理、查詢、共享,以及儲存等工作。為後續要案、個案的涉案影像資訊綜合利用、串並案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和保障。


5. 影像偵查工作室模式
所謂影像偵查工作室,即按照「會偵查、會取證、會圖像處理、會分析研判」的要求,吸納經驗豐富的偵查員,和影像技術人員組建專業偵查小組,並根據影像偵查業務流程,和應用系統部署要求,為偵查隊伍配置相應的影像偵查工作場所和工作空間,通過工作空間規劃,使得偵查人員既可以獨立工作,又可以聯合作戰。

影像偵查工作室整體工作流程,與要案集中模式類似,從影像採集、影像審看、影像解析、影像研判,這裡的影像解析也與要案集中模式類似,也是通過「集中解析系統」加「人工解析輔助」的方式,主要區別在於影像偵查工作室模式的解析強調了「專區專人」及「專人專用」,建立影像偵查專業小組,提升影像偵查人員專項技能。

影像偵查工作室佈局圖如下所示:

6. 合成作戰模式
建立刑偵、技偵、經偵、網偵「四位一體」同步上案的「合成作戰」現代警務機制,當發生刑事案件時,各警種迅速對涉案訊息進行匯聚、整理,第一時間同步上案,並圍繞線索展開影像解析與綜合研判。

這種合成作戰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整合各警種專業技術資源,並依託影像監控聯網共享系統、社會面資源管理平台、卡口子系統、實戰應用平台等,將這些專業技術資源最大程度向偵查破案聚集,實現資源的協同共享、精確打擊,從而提高綜合打擊效能,全面提升警政機關的核心戰鬥力。
四、 結語
SDT時代已經來臨,安防大數據應用於影像偵查破案,已經成了必然趨勢,構建「離線解析系統+集中解析系統+人工解析輔助」的解析系統模型,「加工和生產」結構化數據,並建立以人、車、物品為重點,關注目標的影像圖像訊息線索疑情庫、案事件、物品庫等多類專題業務數據庫,為刑偵業務大數據應用提供影像圖像訊息、特徵訊息等數據支撐,從而使得影像偵查在大數據背景下,充分發揮劃定偵查方向、縮小偵查範圍、鎖定嫌疑對象、乃至認定犯罪的作用。

                                                                                                                                                                                                                            


最迷你無線雲端智慧攝影機

.美國甘迺迪國際機場導入臉部辨識技術

 來源:CPS中安網


NEC近日宣佈與Unisys公司共同合作,成功為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提供了用於美國紐約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臉部辨識技術,旨在提高機場入境審查過程中,旅客身份覈實的精度。Unisys公司已將NEC的NeoFace臉部辨識技術,整合到其整體解決方案中。

  
CBP項目是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經國會近期授權的記錄出入境,國外旅客生物訊息的若干舉措之一,目的在於精準地覈實入境美國的外國人身份,同時加強邊境安全,和促進國際旅遊。

NEC在NIST排名中居於世界首位的臉部辨識技術,將被用於比對常規檢查流程中,現場採集的臉部圖像,與旅客電子護照中,儲存的臉部圖像,確認旅客身份。該舉措適用於首次免簽證計劃(VWP= Visa Waiver Program)的旅客,及持有電子護照的美國公民。

「最近我們在高流量安檢場所,進行了成功的實驗,結果表明臉部辨識技術可以高效精確地,進行一對一的臉部圖像比對。」 主管Unisys Federal國土安全實踐部的集團副總裁Amy Rall表示,「NEC的臉部辨識技術,在保證國家安全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受檢者的隱私,可謂一舉多得。」


此次NEC與Unisys公司合作開發的出入境檢驗解決方案,實現了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抓取動態臉部圖像的需求。在出入境流程中,臉部辨識技術會將現場採集的動態圖像,與電子護照中的臉部圖像進行比對。如果圖像匹配失敗,受檢者則需要接受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官員的特別檢查。


NEC是多模態生物特徵辨識系統市場的領導者,NEC的生物辨識技術在超過30個國家的200多個項目中得到應用。NeoFace臉部辨識技術顯示出了NEC技術的先進性,以及強大的身份的驗證功能。

NeoFace臉部辨識技術中的「收集裝置」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是行動設備終端,也可以是現場安全檢查崗。

「我們很高興能夠參與這個項目,」NEC美國公司生物辨識解決方案事業部副總裁Raffie Beroukhim 表示,「NeoFace的高精度和速度,是NEC入選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項目的決定性因素,這也足以說明NEC在生物辨識領域的領先地位。」


NEC的NeoFace臉部辨識軟體,是在類似機場等,人流密集的安全檢查站的最佳選擇。該技術有利於提高登機過程的安全性,同時減少等待的時間。

NEC集團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推進「社會解決方案」,提供安心、安全、高效、公平的社會價值,通過先進的ICT技術,為實現更加豐富多彩的社會做貢獻。



                                                                                                                                                                                                                            


最迷你無線雲端智慧攝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