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 2016\08\19\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3S Market 傳遞 智慧應用與價值的商業資訊

今日主題 工業4.0、智慧城市與環保節能、車聯網、經營管理探討
3S Market 最讚報
工業4.0與智慧工廠 






智慧城市與環保節能

車聯網與智慧車載
瀚錸科技

經營管理探討







前瞻視野股份有限公司

                                                                                                                                                                                                                             



‧ 工業物聯網市場商機的潛力即將爆發 巨頭紛紛搶佔市場

 來源:中智科博


通用電氣數位部門表示,到2030年,全球工業物聯網總投資將達60萬億美元。通用電氣數位部門和日立Hitachi Insight Group不是工業物聯網的唯一參與方,他們專注於使工業物聯網成為智慧環境的核心,在工業物聯網投資上更是一擲千金。

1
  
製造業巨頭紛紛斥資建設工業物聯網
至今,要向大眾推銷物聯網並不那麼容易,因為不是人人希望自家電器互通對話或交換訊息。不過,對於即將到來的聯網設備和機器時代,工業行業一些巨頭則垂涎欲滴。

未來十年,全球在工業物聯網上的投資,預計將達幾千億美元。製造巨頭包括德國福斯和日本日立公司已經開始斥巨資進行專項研究,建立軟體平台,以最大程度上把握好發展機遇。

雖然消費者不希望聯網設備洩漏自己的訊息,但對機器生成數據的採集、分析和解讀,是工業物聯網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近日,日立Insight Group副總裁Greg Kinsey在接受ARC的訪談中說道:「未來10-15年, 預計各個行業都會作相應投資,目的是利用工業企業端對端價值鏈上的全部數據,比如,在航空和汽車製造業,對這些端對端價值鏈進行整合和數位化的潛力仍然巨大。」

工業物聯網讓工業生產更智慧
日本人崇尚社會創新理念,也就是通過技術全方位提高社會智慧程度,而製造業即是這個社會創新理念的完美起始點。

Kinsey指出,日立公司把動態調度、智慧維護、生產品質劃分成需要大力改進的三塊領域,而這樣工業物聯網就可在製造行業內實現上述創新。「動態調度就是減少或解決,每個製造過程發生的瓶頸問題。」

工業物聯網可以減少設備發生故障的可能性,來自日立的Kinsey對此表示同意。他指出,如果可以預測到設備發生故障的時間,可大大降低停工期成本。

Kinsey說:「工業企業的目的是賺錢,如果他們能夠改進客服方式,降低營運成本,將資本設備成本轉成營運成本,並提升生產品質, 那這就直接正中了他們的痛點。」

以一家工廠為例,這家工廠配備有1930年的老機器,也有安裝不到三個月的新機器。製造商可以利用現有IT系統,和專有軟件應用程序相銜接,而該應用程序同時與數據源和可用機器相連。


「任何工業企業都有一個異構型設備環境,如配有電算機、APP軟體等,這是事實,而且有些還非常老舊」,Kinsey說。

2
  
工業物聯網的核心是設備
工業設備事關通用電氣公司的生計。在過去150年,始終把設備和機器擺在第一位的想法,幫助了通用電氣贏得了良好聲譽。通用電氣始終堅信,設備的生命週期(從設備購買至設備退役)從一開始就可得到優化。

通用電氣數位部工業物聯網應用程序工程負責人Vish Soaji,在接受ARC的採訪時說:「主要有三件事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即,機器學習、傳感器採集數據、大數據分析」

通用電氣於2012年倡導「工業網路」,在無數場合聲稱工業界已做好數位化的準備。作為領先的工業設備製造商,有必要重視。Soaji建議的將多個事項變成智慧、可用的環境。

如何改進設備性能,如何實現產出多而花費少?途徑之一就是在工具上進行投入,提高設備效率和生產力。比如,通用電氣數位部認為,其基於雲的Predix平台服務,和母公司當前所做的所有事項相符。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通用電氣今年計劃在軟體業務方面投入14億美元,這充分表明瞭通用電氣對新興市場的信心。

Soaji指出,物聯網最難之處在於沒有人願意分享數據,而通用電氣無需擔心這一點。

通用電氣數位部表示,到2030年,工業物聯網總投資將達60萬億美元,這一預測是合理的,因為依靠大機器創造收益的行業部門數量龐大。

我們如何利用現有基礎設施?我們是否可以將現有基礎設施,轉變成某種數據採集和分析機制?對於後者,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發電廠,像渦輪機這樣的大型設備需要持續高效地運行,這就意味著渦輪機每天產生的數據極為重要,數據可幫助瞭解機器發生故障的原因及訊號。渦輪機一旦出現故障,就會損失巨大。如果設備可以通過聯網設備進行即時分析,當數據異常時及時查看收到警報,這樣的損失就可避免。

「工業物聯網的核心是設備,如飛機發動機、機車引擎、煉油廠等」,Soaji說,「圍繞這些設備,我們有很多事情可做,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在事故發生前做好預測分析。通過物聯網我們還可準確預測飛機引擎維護時間,無論是一個月還是一周。」

物聯網的工業價值潛力巨大
工業物聯網是一個大好機會,有助於在源頭上提高工業和製造企業的效率。

據《投資者商業日報》報導,通用電氣數位總監人Bill Ruh在聖拉蒙廠區舉行的一次活動中,向投資者表示,未來四年工業網路市場價值可達2250億美元,其中軟體應程序市場價值為1250億美元。

未來三年,日立將投入28億美元,為客戶群提供預測性解決方案。Kinsey表示,採用大數據和預測分析的工廠,日常運營中提高了10%的生產力。從事物的宏觀角度來說,10%的提高看起來不算多,但這種效應最後會傳遞給終端消費者,而顯得意義重大。

目前消費者還未看到物聯網的價值所在,但對於工業界物聯網的潛力巨大。通用電氣數位部和日立Insight Group不是工業物聯網的唯一參與方,但他們專注於使工業物聯網,成為智慧環境的核心,讓人人都參與進來。


通用電氣數位部的Soaji說:「我認為時機剛剛好,從現在開始的十年內,你將看不到本地應用軟體,而是雲端應用軟體。我保證,所有事物都將與雲有關,都將與軟體有關,一切即將發生。

3
  
儘管社會各界對傳感網、物聯網、泛在「網」的概念眾說紛紜,但人們普遍認為,物聯網是指通過各類傳感器實現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之間按需的訊息獲取、傳遞、儲存、認知、分析和使用

物聯網的關鍵環節可以歸納為全面感知、可靠傳送、智慧處理。全面感知是指利用射頻辨識(RFID)GPS、攝影機、傳感器、傳感器網路等感知、捕獲、測量的技術手段,隨時隨地對物體進行訊息採集和獲取。

可靠傳送是指通過各種通信網路、網路隨時隨地進行可靠的訊息交互和共享。智慧處理是指對海量的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的數據和訊息進行分析處理,提升對物理世界、經濟社會各種活動的洞察力,實現智慧化的決策和控制。


相比網路具有的全球互聯互通的特徵,物聯網具有局域性和行業性特徵。

工業是物聯網應用的重要領域。具有環境感知能力的各類終端、基於泛在技術的計算模式、行動通信等不斷融入到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可大幅提高製造效率,改善產品品質,降低產品成本和資源消耗,將傳統工業提升到智慧工業的新階段。

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幾方面應用
從當前技術發展和應用前景來看,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製造業供應鏈管理 物聯網應用於企業原材料採購、庫存、銷售等領域,通過完善和優化供應鏈管理體系,提高了供應鏈效率,降低了成本。空中巴士(Air bus)通過在供應鏈體系中,應用傳感網路技術,構建了全球製造業中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供應鏈體系。

生產過程製程優化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生產線過程檢測、即時參數採集、生產設備監控、材料消耗監測的能力和水準。生產過程的智慧監控、智慧控制、智慧診斷、智慧決策、智慧維護水準不斷提高。鋼鐵企業應用各種傳感器和通信網路,在生產過程中實現對加工產品的寬度、厚度、溫度的實時監控,從而提高了產品質量,優化了生產流程。

產品設備監控管理 各種傳感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實現了對產品設備操作使用記錄、設備故障診斷的遠端監控。

環保監測及能源管理 物聯網與環保設備的融合,實現了對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各環節關鍵指標的即時監控。

在重點排污企業排污口安裝無線傳感設備,不僅可以即時監測企業排污數據,而且可以遠端關閉排污口,防止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有些國際電信營運服務商已開始推廣,基於物聯網的污染治理即時監測解決方案。(中華電信曾在展覽場合展出河川水質監測的案例)


物聯網與先進製造技術結合
與未來先進製造技術相結合,是物聯網應用的生命力所在。

物聯網是訊息通信技術發展的新一輪制高點,正在工業領域廣泛滲透和應用,並與未來先進製造技術相結合,形成新的智慧化的製造體系。這一製造體系仍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之中。概括起來,物聯網與先進製造技術的結合主要體現在8個領域。

在感知網路技術 建立服務於智慧製造的泛在網路技術體系,為製造中的設計、設備、過程、管理和商務提供無處不在的網路服務。目前,面向未來智慧製造的泛在網路技術發展還處於初始階段

在製造訊息處理技術 建立以泛在訊息處理為基礎的新型製造模式,提升製造行業的整體實力和水準。目前,泛在訊息製造及泛在訊息處理,尚處於概念和實驗階段,各國政府均將此列入國家發展計劃,大力推動實施。

虛擬現實技術 採用真三維顯示與人機自然交互的方式,進行工業生產,進一步提高製造業的效率。目前,虛擬環境已經在許多重大工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研究。未來,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方向是三維數位產品設計、數位產品生產過程仿真、真三維顯示和裝配維修等。

人機交互技術 傳感技術、傳感器網、工業無線網路,以及新材料的發展,提高了人機交互的效率和水準。目前製造業處在一個訊息有限的時代,人要服從和服務於機器。隨著人機交互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將逐步進入,基於泛在感知的訊息化製造人機交互時代。

空間協同技術 空間協同技術的發展目標是以泛在網路、人機交互、泛在訊息處理和製造系統整合為基礎,突破現有製造系統在訊息獲取、監控、控制、人機交互和管理方面整合度差、協同能力弱的局限,提高製造系統的敏捷性、適應性、高效性。

平行管理技術 未來的製造系統,將由某一個實際製造系統,和對應的一個或多個虛擬的人工製造系統所組成。平行管理技術就是要實現,製造系統與虛擬系統的有機融合,不斷提升企業認識,和預防非正常狀態的能力,提高企業的智慧決策和應急管理水準。

電子商務技術 目前製造與商務過程一體化特徵日趨明顯,整體呈現出縱向整合和橫向聯合兩種趨勢。未來要建立健全先進製造業中的電子商務技術框架,發展電子商務,以提高製造企業在動態市場中的決策與適應能力,構建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先進製造業。

系統整合製造技術 系統整合製造是由智慧機器人和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共存、協同合作的工業製造系統。它集自動化、整合化、網路化和智慧化於一身,使製造具有修正或重構自身結構和參數的能力,具有自組織和協調能力,可滿足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工業物聯網關鍵技術問題
從整體上來看,物聯網還處於起步階段。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大規模應用,還面臨一些關鍵技術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工業用傳感器 工業用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夠測量或感知特定物體的狀態和變化,並轉化為可傳輸、可處理、可儲存的電子訊號或其他形式訊息。

工業用傳感器是實現工業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在現代工業生產,尤其是自動化生產過程中,要用各種傳感器來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使設備工作在正常狀態或最佳狀態,並使產品達到最好的品質。可以說,沒有眾多質優價廉的工業傳感器,就沒有現代化工業生產體系。

工業無線網路技術 工業無線網路是一種由大量隨機分布的、具有即時感知,和自組織能力的傳感器節點,組成的網狀(Mesh)網路,綜合了傳感器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現代網路及無線通信技術、分布式訊息處理技術等,具有低耗自組、泛在協同、異構互連的特點。

工業無線網路技術是繼現場總線之後,工業控制系統領域的又一熱點技術,是降低工業測控系統成本、提高工業測控系統應用範圍的革命性技術,也是未來幾年工業自動化產品新的增長點,已經引起許多國家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高度重視。

工業過程建模 沒有模型就不可能實施先進有效的控制,傳統的集中式、封閉式的仿真系統結構,已不能滿足現代工業發展的需要。工業過程建模是系統設計、分析、仿真和先進控制必不可少的基礎。

此外,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大規模應用,還面臨工業整合服務代理總線技術、工業語義中間件平台等關鍵技術問題


找準工業領域關鍵環節的切入點
工業領域行業眾多,推進物聯網應用必須堅持以業務驅動為主,找準工業領域關鍵環節的切入點。

當前,可在部分需求迫切、技術成熟、效益明顯、帶動性強的工業領域,圍繞關鍵環節開展物聯網的應用試點,催生和推進智慧工業的發展。

裝備製造業供應鏈管理 借助射頻辨識等物聯網技術,實現對裝備產品的數位化物流管理,推動上下游協作廠商,共同應用先進物流管理技術,建設一個相互支持的裝備製造現代物流群,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協調性,實現現代物流與裝備製造的聯動發展。

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發揮物聯網在貨物追蹤、辨識、查詢、訊息等方面的作用,推進物聯網技術在農業養殖、收購、屠宰、加工、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應用,實現對食品生產全過程,關鍵訊息的採集和管理,保障食品安全追溯,實現對問題產品的準確召回。

石化設備智慧測控 將物聯網技術推廣應用到石油勘探、開採、運輸等環節,建立油井生產智慧遠端測控系統,實現對石化生產設備的智慧測控和管理,促進化工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科學管理。

礦場安全生產管理 重點應用傳感器、無線射頻辨識、行動通信等技術,實現水、火、頂板、瓦斯等礦場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與監測,建設和完善安全監測網路系統,提升礦場安全生產過程的監控和應急響應水準。


工業排污實時監控 在化工、輕工等部分高污染行業,支持其智慧排污監控系統的建立與完善,實現智慧排污自動監控裝置、水質數據監控裝置、水質參數檢測儀等設備的整合應用,對重點排污監控企業實行即時監測、自動報警,遠端關閉排污口,防止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工業圈網紅的「工業4.0」投資邏輯

 來源:物聯網智庫


 
我這個人呢,現實生活中雖然是個「沒好處不辦事」的商人,既吸血也嗜血,但骨子裡總有那麼一點俠客情懷。
在網路這個虛擬世界里,我不願意再西裝革履的裝深沈,詩酒縱劍,每周在這裡跟大家說幾個段子,只為圖個樂。

所以我的確是有那麼一點不務正業的,因為我從來就沒跟大家講過有關工業4.0領域投資的事情。很多製造業的朋友問我:

「人家不是都流行說「我的投資邏輯是XXX」,你怎麼就不講講這些呢?

我之所以沒有講這些,倒也沒有什麼秘密的原因,主要是我雖然關注和積極佈局工業4.0這個領域,可如果你要問我到底做過哪些成功的工業4.0投資,我也真的是說不出來,所以也就沒舔著臉裝專家給別人傳授經驗。

其實倒不是我妄自菲薄,只是工業4.0這麼個朦朦朧朧的領域,怎麼可能有什麼已經成功的投資案例呢?

如今也很多人說自己在工業4.0領域有若干成功投資案例,我看了一下都樂了,不是做自動化的、就是做機器人的——而且還都是系統整合商。

但凡做過點工業的人都知道,整合商本是最苦最累的活,業主跟你要點費用你不敢不給,廠商給你指定個採購管道你不得不選,兩頭受氣,既建立不起壁壘也沒有多少利潤,哪裡會有什麼投資價值呢。

所以如果有人跟你吹自己成功投資了工業4.0,大體不是無知,就是騙子吧……

前些天看到中國某家工業軟體公司掛牌新三板,號稱「工業4.0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我也覺得挺有趣的——人家歐美連概念還沒討論清楚,對岸這邊都有公司上市了,中國還真的是崛起了啊……

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來說,工業4.0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創業領域,因為創業的本質,其實就是在一個錢多的地方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壁壘。


前面那個叫「趨勢」,後面那個叫「優勢」。

我們創業的時候,首先要選擇一個資金流動大的領域,比如滴滴打車,就是選了打車這個每天都有巨額資金流動的市場,這樣我們只需要通過一定的技術和方式改變資金的流向,再通過燒資本提高進入門檻,建立起競爭壁壘,就可以創造一家獨角獸公司。


但是工業4.0這個領域就不行,因為它是概念先導,德國人用IP憑空創造出的一個需求。拋開當下那些教育訓鏈的、咨詢的、開展會的、組織企業家出國旅遊的,這個領域其實沒有多少真實在流動的資金——也就是說,這個地方雖然關注的人多,但其實錢並不多,它也許是方向,但還算不上真正的趨勢

  
如果非要說個投資機會和邏輯,我想可以分成幾個圈層來看:
第一個圈層,就是標準
我們應該知道,工業4.0的核心不是什麼機器換人,也不是什麼大規模客製化,而是數據的一致性。一致要依靠聯通和流動,聯通流動就都需要標準,所以標準就成了工業4.0的一個底層技術要素。

這個圈層企業是玩不起的,目前的選手主要是各國的政府,美國做美國的、德國玩德國的、中國搞中國的,偶爾做做跨國的標準對接。這件事說起來挺重要,但是我覺得其實是瞎耽誤工夫,標準從來不是坐在辦公室裡的人制訂出來的,而是對歷史習慣的一種追認。

正常的情況下,各種標準要在市場上充分競爭,不斷兼並,最終決出比較大的幾家,在依靠權力的追認成為全行業標準。當年一個工業總線的通訊標準,歐美國家打了十幾二十年,直到這個技術都快過時了,也沒弄出個所以然來。所以今天你跟我說德國美國那幾個各懷鬼胎的聯盟,能真搞出個所以然來,我是不信的,大體最後是一些幾百頁的花哨文件,然後束之高閣,做點紙面功夫而已。

這個圈層的企業選手,主要是一些咨詢公司、標準研究機構、產業聯盟,這裡面有靠真本事吃飯的真研究人員,也有靠利益尋租,你不通過他遞交文件,就評選不上的影子咨詢公司,當然也有既沒本事也沒關係,純靠呼攏的。

總體來講,財務投資價值是不大的,但是作為策略投資人,你如果不在這裡插上一槓子,後面的生態是玩不轉的,當然未必一定要用投資來實現,也可以靠合伙人的招募把利益捆綁在一起。我上個月就邀請了一位標準領域的資深人士,作為水月系的合伙人,就是希望能在這裡提前埋下一個種子,為後續的業務做準備。


第二個圈層,是基礎數據中心
我這裡說的基礎數據中心,也包含了一些連通數據的中間件,跟標準相比,這個圈層的商業價值和想像空間都是比較大的。不過因為壁壘過高,基本上只有國際巨頭,比如IBMOracleSAP、西門子、GE才玩得起,當然也包含一部分網路公司。

這個基礎數據中心,其實只對小公司算是壁壘,對於這些巨頭而言,都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光有數據中心,沒有應用,數據怎麼來呢?所以像西門子這一類的公司,需要依靠大量併購應用類的軟體公司,將收購的應用,插入到自己的基礎數據軟體裡來,才能實現數據的閉環。

因為巨頭需要做大量的併購,所以這個圈層內的資金流動,其實是很多而且很頻繁的。當然這個領域的新興創業公司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因為巨頭看不上,機會主要在一些成立多年,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應用工業軟體公司,他們很可能會成為巨頭的併購標的。

這個圈層我曾經想過要深度介入,但是最後還是放棄了,只保留一點財務顧問和海外收購業務,因為目前巨頭的併購領域,主要集中在國際的軟體公司,在亞洲做這方面的財務投資無異於賭博。


第三個圈層,是工業服務商
其實第二圈層的西門子、SAP也屬於工業服務商,不過這裡主要還是指中小型服務商,包含兩種選手:一種是過去做IT軟體或者系統整合的,現在主要活躍在各類雲平台和工業SaaS軟體領域。

另一種是做自動化硬體和系統整合的,現在主要活躍在數位化工廠的實施、設備物聯網領域,也有一部分涉足MES的。

這個圈層是工業4.0這個IP最積極的推動者,因為他們能見到最直接的經濟效益,也可能是當下最賺錢的公司。

但是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這個領域其實是最沒有投資價值的。

因為工業服務雖然是一個超大的市場,但是這個概念下的細分領域太多,需求千差萬別,每個服務商幾乎也只能滿足一小塊的需求,每一個細分市場中流動的資金量其實都不大。

更重要的是,工業服務商的核心普遍是人的Knowledge和行業資源,而不是產品的技術壁壘,這個行業隨著用戶和員工的增加,邊際成本不是遞減的,而且管理成本還是隨著規模的擴張而遞增的,所以工業服務商依靠資本的力量,是無法建立起絕對競爭優勢的。

無論是自動化系統整合商、IT系統整合商、還是所謂機器人系統整合商,他們都可能是賺錢的生意,但並不是適合的投資標的。

而工業軟體商、自動化硬軟商、機器人廠商,能夠建立起一定的競爭壁壘,但是他們的成長速度過慢,滿足不了財務投資人的退出需求,所以這類企業通常只有在上市前的PE階段才值得進入,天使和VC期並不適合做財務融資,我們水月系在這個領域,主要集中在策略性投資和上市前的短期融資服務上。不過對於早期的工業服務商,我們也確實有很多關注,主要是為了打通第四個圈層的生態,而並不會涉足這個階段的投融資。


第四個圈層,是利益相關者
這個圈層非常混雜,主要是以往各周邊行業的人,被工業4.0的熱點吸引而來形成的。比如以前做會展的搞工業4.0會展、以前做獵頭的搞工業4.0招聘、以前做管理咨詢的搞工業4.0咨詢、以前做精益生產的、做大數據的、做人工智慧的、做媒體的……包含我本人這種做工業4.0投融資的,還包括我們正在組建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公司,都屬於利益相關者範疇。

因為這個圈層屬於行業的交叉點,說是工業4.0,的確有那麼一點生搬硬套的感覺,所以直觀感覺上往往是呼攏扯淡的居多。但是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聚集,意味著工業4.0的生態正在逐漸形成,當這個生態圈比較完善的時候,整個行業的財富機會就會爆發出來。

利益相關者大多沒有直接的投資價值,但是卻有非常大的生態資源價值。我們水月系在上個月進行了全面的業務調整後,拿出了一部分股權,專門用於利益相關者的合作,這也是我們整個業務生態閉環的關鍵。



第五個圈層,是工業製造商
工業製造商,用工業圈的語言來說,就是業主。這一類企業在亞洲是最多的,他們構成了亞洲製造業的底層基礎。

工業製造商還要再細分為公營和民營兩種,公營企業由於是非市場化行為,投資人的利益難以保證,所以機構投資人通常不願意介入,而且公營企業從銀行融資是很容易的,他們通常也不會做股權融資。而對於民營製造企業而言,在整個工業4.0領域,他們是關注最多,但是行動最少的,原因很簡單——看不懂、沒錢。

工業4.0領域目前基本是一頭冷一頭熱。

工業服務商那一側是很熱的,中國現在每天都有各種論壇去宣講「工業4.0解決方案」,但是業主那一側反而比較冷,因為他看不出實際的經濟價值在哪裡。

拿數位化工廠來說,全世界做的最好的莫過於西門子、施耐德、ABB這些巨頭了,可是有關它們的裁員訊息一樣是滿天飛;至於在亞洲的中國典型,海爾、瀋陽機床、寶鋼等等,好像業務表現也不是很好,甚至有一些發工資都有困難,說明他們的生意也不好做。

所以數化化並不是一個一攬子解決方案,它既不是製造企業成功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只是一個輔助條件。

但是這裡面的確有一個我非常看好的歷史性機遇,就是製造業的掌門人換代和整體升級。

老一代製造業企業家普遍是195060後,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讓這些人越來越不適應,所以他們目前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因為民營企業大多沒有建立起職業經理人制度,接班的新一代大多是80後甚至90後。

從中國大清的康熙,到朝鮮的金正恩,人類歷史無數次暴露出一個規律——主少國疑,必有權力動蕩。

作為叔叔伯伯輩分的公司老臣,通常是不太服這個少主的。所以新一代製造企業的掌門人為了建立威信,同時也為了擺脫當下現實的困境,就必然要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整和轉型升級。

未來十年裡,將有大量的民營製造企業,因為這個原因開始做全面的升級,這不是由新技術驅動的、甚至不是由市場驅動的,而是一個特殊權力結構作用下的必然結果。

升級需要錢,銀行管道獲得資金顯然是比較困難的,這個時候,股權融資就成為一種很好的選擇。跟老一代企業家的戒備相比,新一代掌門人更容易接受這種合作方式,不但可以解決資金問題,還能夠引入外部的新力量制衡內部舊力量,何樂而不為。

那麼,利用專業知識和行業背景優選其中底子好的工業企業,通過融資幫助其完成全面升級,同時用到上幾個圈層積累的工業服務商、以及標準參與者,和政府產業基金的力量,將這次升級的效果放大,然後再通過該企業升級後的業務爆發獲得投資收益,這就是我本人最關注的所謂「工業升級」領域,我們所有的佈局,也基本都圍繞著這樣一個邏輯來進行。

跟一般風險投資家關注初創企業不同,作為風險工業家,我更關注老企業的升級和重組,以及大企業和小企業的協同創新,我認為這個環節,才是未來十年工業領域最有價值的部分。

 

總結
對於工業4.0這樣一個充滿亂象和質疑的領域,一些人通常只是遠遠地躲在一旁,嗤之以鼻,高冷的欣賞自己的智商,而也有一些人則義無反顧的投入其中,竭盡全力,尋找財富和未來的方向


只有後者,才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力量,我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