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 2016\12\30\3S Market Daily 智慧產業新聞

智慧台灣從現在到永遠
Smart Taiwan from Now to Forever

3S Market deliver Smar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3S Market 傳遞 智慧應用與價值的商業資訊
3S Market 祝大家新年快樂!





.2016年國家製造業競爭力指數排名

American Energy and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Summit Introduction





來源: 德勤中國Deloitte微信公眾號

德勤有限公司(德勤全球)全球消費與工業產品行業,攜手美國競爭力委員會,聯合發佈的《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稱,預計未來五年內,美國有望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大國,屆時中國將屈居第二。


該項研究是在對逾500名全球製造行業首席執行官和高管,進行調研訪問的基礎上,做出的深入分析與預測。與2010年及2013年的報告一樣,這些高管對40個國家目前及未來,製造業競爭力進行了排名,並對推動全球製造業競爭力發展的首要因素,進行了評估。

報告指出,「美國製造」將會在未來五年內強勢回歸,美國更有望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大國。儘管有意見認為,當前的製造業尚未趕上時代的步伐,但本次研究結果卻指出,先進的技術和創新發展,將是未來製造業的主要特徵。

製造業目前正處於一個可持續、智慧、安全和迅速崛起的階段,而美國將是這一行業轉型的領導者。

受訪的企業首席執行官一致認為,先進的製造技術,將是釋放未來競爭力的關鍵。預測分析、物物相連的網路(也稱「物聯網」)、智慧產品和智慧工廠為特徵的「工業4.0」,以及先進的材料,都是全球製造業競爭力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德勤全球消費與工業產品領導合伙人Tim Hanley認為:「美國正在開發先進的製造技術,包括智慧互聯的產品和工廠;同時,美國在預測分析,以及先進材料方面也屬世界領先,而這些因素正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而在個人、技術、資本和公司間建立聯繫、產生協同效應方面,美國的成就也很突出,形成了一個緊密聯繫的創新生態系統,並通過研發投資創造巨大價值。」

報告也指出,中國目前仍居全球製造業競爭力大國之首,但亦同時面臨著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嚴峻挑戰,如人口老齡化、本地經濟放緩與勞動力成本上漲等。

德勤中國工業產品與服務主管合伙人董偉龍表示:「中國政府已注意到中國製造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並正在大力推動‘中國製造2025’與‘互聯網+’的計劃,同時落實相關舉措,這些行動都將提升中國在價值鏈上的地位。

中國現有政策的著力點,在為企業提供資本進行技術開發、可持續發展與基建開發上,這些都為中國企業發展其自身競爭力,提供了關鍵支持。」

德勤中國工業產品與服務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張天兵說:「中國著重發展‘高性能計算’,這是各項高端製造技術當中,最具前景的技術之一,其他高端製造技術,還包括有預測分析與智慧工廠。在某些領域上,中國已經成功超越了美國,比如中國成功地研發出全球最快速的超級電腦‘天河二號’。

未來,研發支出和理工科畢業生人數,將是中國能否成功發展,自身創新生態系統的決定性因素,與此同時,中國對發展技術商業化的專注程度,以及其國家能否有效支持製造企業,吸引創投也需受到重視。」

《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中的國家排名顯示,製造業競爭力呈區域化發展,北美和亞洲佔主導地位。預計目前排名前十的三個北美國家——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未來五年的排名仍將保持前十。

到2020年,亞太地區將有五個國家躋身前十,分別是中國、日本、印度、韓國和台灣。在這樣的情況下,到2020年,歐洲只有德國和英國這兩個國家能夠躋身前十。

對於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受訪者認為,只有中國能在2016年製造業競爭力國家排名中躋身前十;巴西2013年排名第8位,2016年下滑至第29位;而俄羅斯則從2013年的第28位,下滑至2016年的第32位;印度目前排名第11位,預計到2020年將上升至第五位。

報告的另一項議題是聚焦亞太地區國家的崛起,包括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尼,以及越南(英文縮寫為MITI V,或「Mighty 5」)。

預計上述國家將於2020年躋身全球15強。由於勞動力成本偏低、靈活的製造能力、有利的人口分布,以及市場和經濟呈現增勢,使得這些國家有望成為「新中國」。

2016年國家製造業競爭力指數排名
2016年国家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排名 (附表)
資料來源:德勤有限公司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

除了國家競爭力排名,受訪的企業首席執行官還確定了,製造業競爭力的主要驅動因素。其中,人才是最重要的驅動因素,主要體現為資深技術工人的素質與可利用性,這是推動創新及先進製造業策略的關鍵。至於各個國家在人才方面的表現,73%的受訪高管認為,德國在人才方面「極具競爭力」,日本(67%)和美國(66%)則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

受訪高管認為成本競爭力是整體競爭力中,第二重要的驅動因素,其後依次為生產力、供應商網絡和法律法規。上述因素與人才共同構成五大驅動因素

「為了在全球市場上保持競爭力,」Tim Hanley表示,「製造企業應將人才列為頭等要務,並迎合千禧一代,以及Z世代勞動力的需求,制訂出與眾不同的人才招募模式,和人才保留策略。」


全球製造業競爭力的驅動因素
2016年国家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排名 (附表)
                                                                                                                                                                                                                             



Netgear XS716E 16埠 10Gb 簡單網管交換器 SWITCH

.澳洲照明市場分析

Smart Light Technology - by LED LENSER®




來源: 云知光照明微课堂 温其东 


今天,來分析一下澳洲的照明市場:這個國家很特別,澳洲本土照明製造業並不發達,照明生產商可謂鳳毛麟角,但卻有為數不少從事照明控制的廠商,這種特殊的產業結構背後,進出口的數據,會不會給你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一、國家概況
澳洲國土面積為 768 萬平方公里,人口約 2380萬,屬於典型的地廣人稀國家。為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全球第 12 大經濟體。

二、當地照明產業
澳洲本土照明製造業並不發達,照明生產商可謂鳳毛麟角,比如澳洲照明協會的會長 Russell Loan 先生就並非生產商代表,而是日本著名燈具廠商岩崎電氣(Iwasaki)在澳洲的經銷商,因此澳洲的照明產品大量依賴進口,其中絕大多數產品來自中國。

澳洲卻有為數不少從事照明控制的廠商,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被 PHILIPS 收購的 Dynalite 公司(請自行區別於邦奇智能 Dalitek)和不久前為 GE 收購的 Daintree 公司。

三、當地照明市場規模及特點
全澳洲約有 700-800 萬個家庭,平均每個家庭擁有 70-80 個燈座,產品原以 MR16 鹵鎢燈和傳統吸頂燈為主,替換潛力較大。

澳洲也是全球第一個,全面淘汰普通照明用白熾燈的國家,算得上是高效照明產品應用的天堂,其 LED 照明產品普及率,在已開發國家中相對較高,僅次於日本,其最大城市雪梨在城市道路中,使用了相當數量 GE 的 LED 路燈。

此外,澳洲市場相對於歐美日市場,是中國照明企業開發度較低的市場,具有一定市場潛力。且照明產品認證自成體系(SAA認證),對電氣安全的要求尤為嚴格,准入門檻較高;單個客戶整體量並不大,但利潤較好。整體情況適合中高端產品進入。

四、照明產品出口當地現狀
2015 年中國出口澳洲的全部照明產品 7.24 億美元,同比增長 14.20%;這其中 LED 照明產品 3.96 億,同比增長 13.08%,出口額高居出口目的國第 10 名。


1、主要傳統光源產品








傳統光源產品方面,澳洲是全球第一個,全面淘汰普通照明用白熾燈的國家,所以鹵鎢燈和螢光燈和 HID 燈是其室內外場所主要應用的傳統光源產品

從上表可以看出,隨著 LED 照明產品性價比的提升,使得其和傳統產品之間此消彼長,自 2011 年起,鹵鎢燈和螢光燈無論從數量,還是金額上,都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HID 燈中,高壓汞燈因其相對低效,呈現非常明顯的下降曲線,鈉燈和金鹵燈相對平穩,但也基本是逐年下降的走勢。

產品單位價格方面,螢光燈類產品價格逐年降低,鹵鎢燈單價穩定在 0.55-0.60 美金之間,HID 燈單價相對穩中有升。

2、燈具產品




兩類主要燈具產品,數量和金額,都有著較為明顯的逐年增長的態勢,單價也基本呈現上漲趨勢,這也符合 LED 產品逐步向一體化燈具方向發展的主流。

3、LED 照明產品


從上表看,LED 照明產品自 2010 年以來,一直維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但由於多年高速增長,導致的基數變大、國際市場需求趨弱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從 2013 年開始,LED 照明產品雖繼續增長,但增速已趨緩,整體呈現逐步取代傳統產品的態勢。

五、當地專業照明展會
澳洲照明協會(LCA)作為澳洲全國性照明行業組織,自2011年開始舉辦兩年一度的澳洲國際照明展,單數年的 5 月底在雪梨舉行,同期還有著名的雪梨燈光節(Vivid Sydney)活動。



                                                                                                                                                                                                                             


ORBI 高效能WiFi延伸系統 熱賣中

.智慧傳感器技術應用及中國該產業市場分析

MEMS Technology


3S Market台灣要發展物聯網,不能只悶著頭幹,也要注意競爭者的動向,特別是對於對岸中國,可能是競爭者,又是基礎零組件供應者,我們不能忽視!!!


來源: 摘自长江电子

智慧傳感器(intelligent sensor)是具有資訊處理功能的傳感器。智慧傳感器帶有微處理機,具有採集、處理、交換資訊的能力,是傳感器整合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


一般智慧機器人的感覺系統,由多個傳感器集合而成,採集的資訊需要電腦進行處理,而使用智慧傳感器就可將資訊分散處理,從而降低成本。

與一般傳感器相比,智慧傳感器具有以下三個優點:通過軟體技術,可實現高精度的資訊採集,而且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編程自動化能力;功能多樣化。


傳感技術作為一種與現代科學密切相關的新興學科,也得到迅速的發展,並且在工業自動化測量和檢測技術、航天技術軍事工程、醫療診斷等學科,被越來越廣泛地利用,同時對各學科發展還有促進作用。

隨著MEMS、雷射技術、高科技材料等的技術進步,傳感器的研發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有的利用生物材料模擬人類皮膚,創新傳感器的觸覺;有的利用MEMS技術,研發微型智慧化傳感器,從而有利於複雜系統的整合;有的利用高精度的雷射技術,創造雷射雷達,從而利於系統即時感知,周邊障礙物與環境等等。

概括而言,智傳感器的主要功能是:
(1)具有自校零、自標定、 自校正功能;
(2) 具有自動補償功能;
(3) 能夠自動採集數據,並對數據進行預處理;
(4) 能夠自動進行檢驗、自選量程、 自尋故障;
(5) 具有數據存儲、記憶與資訊處理功能;
(6) 具有雙向通訊、標準化數位輸出,或者符號輸出功能;
(7) 具有判斷、決策處理功能。

智慧傳感器不斷發展,物聯網引發新需求
智慧傳感器這一概念通常定義為「帶有微處理器,具有資訊處理功能的傳感器」。

80年代,將信號處理電路(濾波、放大、調零)與傳感器設計在一起,輸出4~20mA電流或0~5V電壓,這樣的傳感器為當時意義的智慧傳感器。我們稱之為「第一代智慧傳感器」。

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後期,將單片微處理器嵌入傳感器中,實現溫補、修正、校准,同時由A/D變換器,將類比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這種類型的傳感器不但有硬體,還可通過軟體對信號進行簡單處理,輸出為數位信號。我們稱之為「第二代智慧傳感器」。

「現場總線」概念提出後,對傳感器的設計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實現全數為、開放式的雙向通信,測量和控制資訊的交換,在底層上,主要是通過現場總線來完成,數據交換主要是通過Intranet等網路來實現,傳感器設計上,軟體佔主要地位,通過軟體,將傳感器內部各個敏感單元,或與外部的智慧傳感器單元聯繫在一起。我們稱之為「第三代智慧傳感器」。


進入21世紀後,由於MEMS技術、低能耗的類比和數位電路技術、低能耗的無線射頻(RF)技術、傳感器技術的發展,使得開發小體積、低成本、低功耗的微傳感器成為可能。

這種微傳感器一般裝備有:一個用於感知外界環境,實體量的敏感組件(如壓力、溫度、濕度、光、聲、磁等),一個用於處理敏感組件,採集資訊的計算模組,一個用於通信的無線電收發模組,一個為微傳感器的各種操作,提供能量的電源模組。我們稱之為「第四代智慧傳感器」或「智慧網路化傳感器」。


物聯網(IoT)是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辨識、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簡而言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傳感器作為物聯網三大層次,結構之一的感知層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現實世界中的實體量、化學量、生物量等,轉化成可供處理的數位信號,是實現物聯網的基礎和前提,同時MEMS(微機電)技術作為支撐技術,在物聯網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行動互聯市場趨於飽和,物聯網(IoT)逐漸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和科技發展的新增點。IDC發佈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市值將增至1.7萬億美元。

根據IoT的數據,2020年約有500億台設備接入物聯網,是現在的2.5倍。物聯網的基本要求是物物相連,每一個需要辨識和管理的物體上,都需要安裝與之對應的傳感器。

因此,傳感器的升級換代成為物聯網,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步,不僅僅要求傳感器具備基礎的資訊收集處理功能,高度智慧化也成為衡量,其性能高低的基本依據。


三大因素推動發展,傳感器領域併購持續湧現
市場、技術和政策三大因素,將驅動傳感器產業快速發展。資料顯示,對岸的中國已有傳感器產品種類1.2萬餘個,年總產量超過260多億只。預計到2033年,僅MEMS傳感器產業鏈,就將超過1萬億美元規模。

市場驅動:包括汽車、高鐵、消費電子等,都將為傳感器帶來巨大市場。以汽車為例,普通轎車所用傳感器數量超過100只/車,高級轎車所用傳感器超過200只/車,按照對岸中國「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他們的國家規劃,新能源汽車將為傳感器,帶來快速增長的巨大市場。

此外,高鐵的快速發展也將為傳感器帶來巨大市場。按照他們的國家規劃,到2030高鐵營運達4.5萬公里(2015年為1.9萬公里),當前中國高鐵裝有數量龐大的傳感器,來完成車輛、軌道線路、自然環境等的監測,隨著中國中車「軌道交通安全保障技術項目」的研發,未來傳感器數量可能將增加30%至50%。

技術拉動:隨著電子、材料、物理、化學等多方面發展,特別是MEMS製程技術的成熟和應用,滿足市場需求的多功能、微型化、數位化、系統化、網路化、智慧化傳感器不斷湧現,形成傳感器發展新動能。

傳感器的研發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有的利用生物材料模擬人類皮膚,創新傳感器的觸覺;有的利用MEMS技術研發微型智慧化傳感器,從而有利於複雜系統的整合;有的利用高精度的雷射技術,創造雷射雷達,從而利於系統即時感知,周邊障礙物與環境等等。

政策推動:對岸中國「十三五」規劃中,已將先進傳感器列為策略發展重點;接下來,對岸中國工信部「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即將頒布,該行動指南明確產業發展目標和方向,就是傳感器的智慧化,並制訂了產業發展路線圖,確定了MEMS製程和整合電路技術,相結合的產業發展路徑,以及以市場應用為主導的政策扶持原則。


小而散是當前傳感器產業的最顯著特徵。據對岸中國工信部統計,截至2015年底,中國從事傳感器生產和研發的企、事業單位共1700餘家,從事MEMS研製、生產的企業有170餘家,其中中小型企業佔比約94%。

資料顯示,中國傳感器產業已形成長三角(上海、無錫、南京等)、珠三角(以深圳為中心)、東北(瀋陽、長春等)、京津等產業聚集區。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業內公司的兼並重組,產業格局將進一步走向聚集。

事實上,產業整合和併購已在進行中。耐威科技近期收購了早前控股的全球領先MEMS晶片製造商賽萊克斯,並將在亦莊建設一條8英吋MEMS生產線。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梁勝在本次論壇的致辭中表示,北京把物聯網傳感器作為重點發展產業,亦莊將與中科院微電子所合作建設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傳感器產業園,並設100億的傳感器產業發展基金;圖像傳感器公司豪威(OV)在被北京君正並購後,也將落戶亦莊。

                                                                                                                                                                                                                             



Netgear XS716E 16埠 10Gb 簡單網管交換器 SW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