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交通資訊化》雜誌
智慧交通不僅僅給人們帶來了交通的暢行、便利,更是宣導了一種健康和諧的出行方式。也難怪無論是業內專家還是交通管理部門對智慧交通都是青睞有加。
ITS,發展正當時
作為緩解交通擁堵的技術方案,智慧交通肩負著重任,走過了一段由被懷疑到被肯定的可謂曲折的歷程。真理源自實踐。時至今日,再討論這一方案的可行性已沒有意義。儘管發展相對來說並不成熟,但智慧交通在緩解擁堵方面的成績仍不容小覷,並且隨著在應用層面的逐步滲入,其內涵也在不斷地延伸。
北京市交通委於8月中旬發佈,未來5年北京交通資訊化發展目標:北京市規劃投資56億元,提升智慧交通。與此同時,南京也提出利用物聯網技術,在2年內構建一個以全面"感知"為基礎的新型智慧交通系統;番禺投資4000萬元、鄭州投資8000萬元、禪城計畫投入1億元人民幣,均為打造城市智慧交通系統。
政府的財政支持預示著智慧交通的市場前景是廣闊的,《2011年中國城市智慧交通市場研究報告》也凸顯了這一趨勢。報告預測了從2010年到2015年中國城市智慧交通市場規模成直線上升態勢。該報告顯示,2010年城市智慧交通單個項目投資額一改往年普遍偏小、綜合性採購多的特點,千萬級項目數量和金額均顯著增多。在這種大形勢下,智慧交通即將迎來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新時期。智慧交通,發展正當時。
ETC:執首ITS之美
智慧交通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涉及技術領域、層面繁多。在大陸目前狀況下,發展智慧交通不能四面出擊,應該抓好重點,尋找突破點,做到以點帶面。在這個過程中,ETC成為發展智慧交通的先行者。
ETC的推廣應用,使得人們初步領略了智慧交通的魅力。一條ETC車道的通行效率相當於3至5條人工收費車道,是解決高速公路收費站擁堵、提高通行效率的有效技術手段。另外根據歐洲的測算,為運輸系統提供即時交通資訊,可以提高運輸效率13%以上。而根據日本政府的統計,在ETC使用率達到50%時,收費站附近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萬噸。這些資料,足以令每一個關注ITS的人心動,也越發堅定了人們探究ITS潛力的信心。
作為中國現階段智慧交通領域的先驅,在與實踐應用的不斷磨合下,ETC發展漸成氣候。過去五年,全中國19個省份進行了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建設,開通車道數2000條。使用車載機(OBU)用戶超過130萬。ETC的蓬勃發展,給還不算繁榮的ITS市增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
環保駕駛: ITS綻放別樣美麗
低碳理念已成為時代的話題,綠色出行漸成風潮。智慧交通更為這種風潮注入了新的活力。智慧交通從技術角度,通過研究車速與油耗的關係,提出最佳的駕駛行為,在低碳領域綻放著自己別樣的美麗。
今年1月份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北京市發展改革委與日本新能源和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簽署北京智慧交通資訊系統節能減排示範專案諒解備忘錄。該專案主要通過動態路徑誘導系統(DRGS)和環保駕駛輔助系統(EMS),提供路徑規劃和駕駛行為提示資訊,從而分散交通流、緩和擁堵、改變駕駛員的駕駛行為,實現減少油耗和削減二氧化碳排放。根據日方在日本開展相關實驗的效果推算,項目實施後用戶可減少油耗約18%。
當環保駕駛有了技術的保障,當駕駛者在智慧交通技術的引領下,綠色駕駛成為一種無意識的行為時,你不得不感歎智慧交通的"神通廣大"。
近日,中-歐智慧交通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作為第六屆中國智慧交通年會暨中國國際智慧交通展覽會的分會場,與其他分會場不同的是,本次研討會與會代表多為一線技術人員。面對智慧交通這個課題,他們似乎更有發言權。
以ETC為例。不停車收費是大勢所趨,在智慧交通領域ETC技術已相對比較成熟,其發展也漸入佳境,但ETC的推廣應用是目前擺在高速公路運營者面前又一難題。如何更大範圍地擴大ETC應用規模和普及範圍,以形成規模效益,從而取得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卻不能僅僅依靠技術的推進來實現。政策上更多的優惠給予,客服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運營管理配套的跟進,都是促進ETC進一步推廣的措施。同時,ETC建設規模與客戶群的規模也形成了潛在的矛盾。大規模推廣ETC仍舊是任重而道遠。
窺一斑而知全貌。已初具規模的ETC產業尚且如此,智慧交通總體的發展狀況目前為止並非一路平順。大陸標準建設落後、關鍵核心技術缺乏以及資訊孤島等,都是限制智慧交通發展的因素。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智慧交通的發展前景是無限光明的。在多種合力下的智慧交通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