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 無線 PK 有線監控 網路監控市場冰火兩重天


  在安防監控系統中,網路化監控是未來安防市場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從目前市場應用來看,網路監控主要分為3G無線監控與有線監控(包括無線與有線結合的有線接入)兩大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網路監控市場中90%以上的都採用有線監控方式,但是隨著網路監控結構愈發複雜化、距離越來越遠,無線監控慢慢搶佔有線監控市場的份額。無線監控與有線監控悄無聲息地開始了一場暗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誰又能更勝一籌呢?網路監控市場發展是否會面臨冰火兩重天的尷尬局面。

  雖然傳統的模擬技術仍保持一定的安防市場佔有量,但類比安防系統已經很難滿足使用者多樣化需求,隨著網路技術的進步和網路環境的優化,IP安防系統能更為高效地處理安全信息。作為網路數位安防時代的新開端,無線給視頻安防帶來了更豐富的接入手段和應用領域。尤為突出的是,2009年運營商整合並推出3G標準的無線視頻寬頻,為無線網路安防注入了新的市場需求,為安防網路監控提供了新的接入點。3G無線網路監控的推出使得無線監控擺脫了傳統的佈線束縛,擴寬了監控領域,為移動監控續寫新的篇章。平安城市監控、公車、野外監控等均可以採用了無線監控技術。無線監控並非完美,之所以3G無線監控的市場份額遠低於有線監控還有另外原因:首先3G無線監控高額的使用費用使許多人都無法接受;其次3G網路頻寬是束縛其發展原因之一,無線監控不能提供高清畫質;另外採用H.264視訊壓縮技術解決了高清圖像監控問題,但在資料壓縮上傳中仍有失真現象。由此看來,無線監控目前多數情況無法承擔網路監控的重任。

  縱觀安防監控市場發展情況,高清是監控發展必然趨勢。由於目前3G無線網路並不能滿足高清的需求,所以光纖是目前網路監控的重中之重。光纖具有傳輸頻寬高、容量大、不受電磁干擾、受外界環境影響小等諸多優點,一根光纖就可以傳送監控系統中需要的所有信號,傳輸距離可以達到上百公里。近年來由於光纖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光纖監控系統的成本也大幅降低,所以光纖和光端機在監控系統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據一位元工程商朋友透露,目前網路監控工程中以有線監控為主,有線監控穩定性較好,但在資料傳輸可以丟包,不會有大的影響;而圖像卻不行,無線監控丟幀就意味著會出現馬賽克。視頻監控無非看的就是圖像品質,馬賽克是萬萬不能的。IP化的安防系統視頻資料還可以與使用者業務資料進行聯動,這是安防系統不僅發揮著安保功能,還帶來了管理價值,為用戶創造增值。

  無論是有線監控還是無線監控,各自的優勢都是有目共睹的;為了順應市場的發展,目前3G網路難推廣也使得有線監控利於不敗之地,但這也不能說明有線監控能一直引領網路監控潮流。依目前市場發展情況來看,網路監控正處於單一的有線網路監控向有線、無線網路監控互補的時期,而這個時期是基於完善的技術以及成熟的市場為背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網路監控冰火兩重天也是只是暫時的,隨著技術的進步,無線網路監控也可能成就未來監控之美。

      本篇文章來源於中國安防網:http://news.c-ps.net/2011/4/60122.html

‧ 進入虹膜技術世界:看虹膜技術應用領域


  在包括指紋在內的所有生物識別技術中,虹膜識別是當前應用最為方便和精確的一種。虹膜識別技術被廣泛認為是二十一世紀最具有發展前途的生物認證技術,未來的安防、國防、電子商務等多種領域的應用,也必然的會以虹膜識別技術為重點。這種趨勢,現在已經在全球各地的各種應用中逐漸開始顯現出來,市場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虹膜技術概念
  人眼睛的外觀圖由鞏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構成。鞏膜即眼球週邊的白色部分,約占總面積的30%;眼睛中心為瞳孔部分,約占5%;虹膜位於鞏膜和瞳孔之間,包含了最豐富的紋理資訊,佔據65%。外觀上看,由許多腺窩、皺褶、色素斑等構成,是人體中最獨特的結構之一。虹膜的形成由遺傳基因決定,人體基因表達決定了虹膜的形態、生理、顏色和總的外觀。人發育到八個月左右,虹膜就基本上發育到了足夠尺寸,進入了相對穩定的時期。除非極少見的反常狀況、身體或精神上大的創傷才可能造成虹膜外觀上的改變外,虹膜形貌可以保持數十年沒有多少變化。另一方面,虹膜是外部可見的,但同時又屬於內部組織,位於角膜後面。要改變虹膜外觀,需要非常精細的外科手術,而且要冒著視力損傷的危險。虹膜的高度獨特性、穩定性及不可更改的特點,是虹膜可用作身份鑒別的物質基礎。
  人的眼睛由鞏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構成,虹膜是位於眼睛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約占總面積的65%,由相當複雜的纖維組織構成,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錯的類似於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細節特徵,這些特徵是以隨機組合的方式確定下來的,一旦形成終生不變.

  虹膜識別技術則是利用人眼虹膜終身不變性和個體差異性的特點來進行身份鑒別的一項高新技術,它採用光學手段,非接觸採集虹膜圖像,通過電腦影像處理技術對採集到的虹膜圖像進行識別、存儲,誤識率為120萬分之一。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發現虹膜特徵重複的案例。虹膜識別技術與相應的演算法結合後,可以到達十分優異的準確度,即使全人類的虹膜資訊都錄入到一個資料庫中,出現認假和拒識的可能性也相當小。


虹膜技術應用領域
  現在國內的虹膜識別應用已經開始啟動,去年的銷售額估計在1 000萬人民幣左右,發展勢頭強勁。可以預計,我國虹膜識別產業化將迎來一個明媚的春天。國內虹膜識別的主要應用領域有:
  (1) 門禁和考勤 這也是國內其它生物認證產品的最大應用方向,目前國內銷售的國外虹膜識別產品也主要安裝在高檔的房地產項目上用於存取控制。
  (2) 金融和證券 中科院自動化所、模識科技公司和寧波八一集團共同研發的基於虹膜識別的銀行保險箱/櫃已經投入市場,國內第一台虹膜識別ATM也于去年研製成功,參加了中國國際金融(銀行)技術暨設備展覽會。
  (3) 電子護照和第二代身份證 2003年國際民航組織公佈的規劃將要求在個人護照中加入生物特徵(面相識別、虹膜識別、指紋識別)並在進入各個國家的邊境時進行個人身份的確認。我國遲早會加入這個計畫,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國產虹膜識別系統將有較大的競爭優勢。我國的第二代身份證也為生物認證技術的實施預留了空間。
  (4) 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發放 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正在蓬勃發展中,由於虹膜特徵能夠保持終身不變,虹膜識別技術將可用于參保人員的身份確認,防止冒領。
  (5) 公安和司法 如逃犯追蹤、司法刑偵等方面的應用。
  (6) 電子商務 我國已經出臺電子簽名法,如果在數位簽章方案中引入虹膜識別,必將增加網上交易的安全性。
  (7) 資訊安全 如檔加密,密碼學和虹膜識別的結合。
  (8) 特殊行業 如採礦行業的工人下井歸來臉部和手部的生物特徵提取都受影響,必須採用虹膜識別。

  人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和國外優秀的虹膜識別產品相比,國產系統還是有較大的差距,尤其在虹膜圖像採集硬體裝置方面。現在虹膜識別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的主要問題就是獲取高品質的虹膜圖像需要使用者的良好配合,硬體成本也比較高。所以未來虹膜識別的發展趨勢是提高系統人機介面的友好性,降低採集設備的成本。從硬體方面,可以設計景深較大的光學鏡頭組,引入自動變焦技術和輔助定位技術來提高系統的易用性;從軟體方面,可以利用超解析度技術和圖像增強技術來提高圖像品質,通過語音提示或者視頻的方式提醒使用者配合採集設備。在安全級別要求較高的應用環境中,虹膜圖像的活體檢測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防止假冒者盜用他人的虹膜圖像。為了規範虹膜圖像的資料格式,統一硬體提供商、軟體發展商和系統集成商之間的資料介面,促進各種電腦應用之間的資料共用,方便研究人員之間的交流,支撐虹膜識別產品的評測,應該儘早投入力量開展虹膜識別標準化方面的工作。

本文轉載自 it168網站

‧ 五大動態提升門禁市場發展新趨勢

本文轉載自中安網

  物理門禁控制市場長期以來一直都受到 HID Global 所稱的“客戶價值公式”的影響,這是一種在成本、安全和便捷之間採取平衡的行為,它能夠影響客戶的購買標準和決策取捨。最近的一項AVISIAN調查研究表明,這種“平衡行為”在未來幾年將繼續大行其道。然而,新市場動態會影響和改變客戶價值公式各個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新考慮因素也會對決策取捨帶來潛在的巨大好處。從本質上講,客戶價值公式仍然保持不變,但卻有新潛在的動態呈現。

  2010 年,AVISIAN 物理門禁控制市場調查研究為結果提供了核心的支援資料。此外,HID Global 還創立了一個由集成商和高級顧問組成的行業聚焦小組,以獲取行業資深人士認為重要的真實示例。最後,我們的結果還參考了2009 IMS PAC 調查研究,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觀點和資料。
  根據研究結果,影響物理門禁控制市場的前五大動態包括:政府對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影響增加;新技術和應用速度加快,包括非接觸式技術的應用趨勢;多功能智慧卡的迅速普及;安全級別要求的重要性不斷增加;擁有成本及向應付未來需求的解決方案做出投入的能力。
  雖然並不是全新的概念,但這些動態正通過其所蘊含的重要市場含義,顯著改變著客戶價值公式。下面重點介紹這五大動態的驅動因素。

動態一:政府影響的提升
  HID Global 聚焦小組的一名參與者表示,相信政府標準在未來三年內對行業的影響將遠遠超過過去三十年的影響,這一看法獲許多人認同。政府舉措不斷延伸,並跨越公共部門,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推動私營部門的安全性實施。許多參與者認為政府部門將其觸角廣泛伸入私營部門的情況將變得更加普遍,並且將會促使機構提高對安全性的關注。他們還表示雖然安全性在以前是一項合理支出,且無規範,但是現在,政府正鎖定特定行業(即醫療保健、食品加工、水資源和其它公用事業),強化隱私標準和計畫,並且進一步頒佈實施與安全要求相關的指令。我們還可在製藥和教育領域發現這一趨勢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民用基礎設施大部分受私營部門控制,但是政府在該領域對物理門禁方案仍然發揮著重大影響。

動態二:新技術和應用速度加快
  新技術(包括IP連接)的改進帶來了重大影響。根據IMS的研究,IP控制器的收入預計將超過串列控制器,並且到2013年將會佔據42.7%的市場份額。安裝成本低、佈線少、對門禁智慧讀卡器的需求,以及對更多功能和應用融合的要求,為這一趨勢的發展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AVISIAN研究確定了三種用戶評價最高的讀卡器技術。第一種是可升級的讀卡器和憑證卡,包括能夠下載讀卡器/憑證卡安全升級程式,以便主動防範(79%受訪者認為非常需要)。第二種最受青睞的技術是可升級、可程式設計的讀卡器,這種讀卡器能夠同時支援三種或更多種卡技術(71%受訪者認為重要)。第三種最受青睞的技術是擴展的程式設計和配置選項,包括通過供應商授權合約控制憑證卡格式和安全性的通用程式設計器和讀卡器配置工具(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需要)
  AVISIAN研究的受訪者還表示,他們希望擁有憑證卡或身份卡生成器來協助定義和保護卡資料(60%的受訪者認為需要),並且能夠使用更多的憑證卡形式,例如手機、鑰匙牌、標籤或憑證。超過70%的最終用戶和80%的行業受訪者認為,兩種功能中的後者更為重要,且這兩組受訪者都認為目前的用戶選擇不足。
  用戶等待這些技術的同時,智慧卡的使用量在持續增長。 根據IMS研究,2009-2013年智慧卡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3.5%,與此相比,感應技術在同時期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4%IMS認為,智慧卡的安裝數量將在2013年趕上感應卡的安裝數量。如前所述,其中一個最大的增長驅動因素就是用戶希望邁進一卡通或單一憑證卡時代,因為這種技術能夠存儲更多應用程式和相關資訊。

動態三:單一卡片上集成多項應用
  為突出市場上多應用卡的重要性,有受訪者指出大部分大學將不會考慮再購買,除非卡片支援他們在現有物理門禁系統和憑證卡中添加更多的應用,或者能夠擴展現有的應用範圍。
  與此類似,6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為非常或者可能需要將多種身份格式和應用存儲到單一憑證卡,包括身份驗證、物理門禁控制、考勤、自動售貨和訪客管理。受訪者認為需要的應用還包括停車、事件管理或售票(特別是在校園環境中),以及成本回收應用,例如列印管理、公共交通和閉環支付系統(請參見圖 1)
  高等教育和醫療保健部門正逐漸遷移到這些多應用環境,企業也展開探索的步伐。其中一個例子是美國銀行最近採用了單一員工卡,這種卡可用于傳統的磁條卡購物、非接觸式付款交易和設施進出等。其選用的技術將Visa? PayWave銷售點 (POS)非接觸式付款應用與HID Global用於物理門禁控制和安全的iCLASS?智慧卡技術相結合。作為第一家試行PayID計畫的美國髮卡機構,美國銀行因此而榮獲2010 Paybefore最創新項目獎。

動態四:卡片與讀卡器之間的安全性更高
  如今的卡片載存更多必須受保護的資訊,以實踐更廣泛的應用,因此它們需要更多的隱私保護,並且必須能夠提供身份驗證和保護身份資訊的安全。這就造成了對卡片多重安全保障的需求,包括使用雙因數驗證方案來驗證身份,以及必須生物識別範本存儲到卡片上。超過 85% 的用戶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並且超過三分之一認為,他們並未就這方面從供應商獲得足夠的支持。
  有受訪者表示,他們最需要的功能是當目前的技術受到駭客攻擊時,能夠提供可更新卡片安全技術的硬體。91%受訪用戶認為這很重要,超過52%的受訪者對目前的選擇並不滿意。而他們需要的第二大功能是,當安全威脅出現時能夠通過軟體升級來解決這一問題,其中92%的受訪者表示這很重要,並且有近40%的受訪者在這方面表示不滿意。

動態五:整體擁有成本及應付未來需求的解決方案
  根據AVISIAN研究,整體擁有成本是影響物理門禁控制市場的頭號驅動因素。越來越多客戶開始不僅僅考慮安裝成本,而是根據整體擁有或運營成本來制定購買決策。有幾個關鍵的生命週期管理問題需要考慮,其中包括設備的預期使用壽命、其隨時間推移的折舊方式,以及技術遷移。
  經濟環境顯然正迫使客戶更合理開銷,而公司也需要將維護、升級和投資回報率的因素納入到成本計算中。與此同時,由於高頻技術和相關的政府標準及法規要求加快推出,產品生命週期正在減縮。越來越多客戶必須充分利用現有投資。受訪者還表示,他們希望解決方案具相容性或易於遷移以及可擴展,同時可以將身份資訊移植到新安全模式。

展望未來:可持續性發展成關鍵
  除了上述的五大驅動因素外,還有一個適應未來需求的考慮因素就是可持續性。業界已經開始探索如何針對能源管理促進新建築自動化解決方案的發展。雖然目前的進展還比較有限,但是早期的行業影響因素、新興標準,以及成本壁壘開始回落的種種跡象表明,我們抓住了未來發展趨勢的脈搏。國際卡製造商協會綠色工作小組(ICMA Green Task Force)已經在研究如何從製造商那裡實現“綠色”工廠和為機構貼上“生態標籤”。圍繞借助門禁控制進行能源管理,以及如何將二者整合的討論也越來越多。我們還可以向其他行業取經,學習他們如何採用及充分利用領先的能源和環境設計(LEED)標準。
  儘管出現了新的市場動態,但客戶價值方程式中的三個核心要素--成本、安全和便捷仍然是推動物理門禁控制變革的主要因素。提高便捷性、降低擁有權總成本、實現更高的安全級別依然主宰市場發展。與此同時,我們努力説明客戶來平衡其物理門禁控制解決方案的價值公式,新機會也從政府影響、技術趨勢、安全要求、單卡應用融合以及整體擁有成本相關的新動態中孕育而生,我們將針對客戶明確而具體的需求提供更優質服務


‧ 科技前行:人臉識別技術瓶頸與發展趨勢

轉載自it168網站

人臉識別,特指利用分析比較人臉視覺特徵資訊進行身份鑒別的電腦技術。人臉識別是一項熱門的電腦技術研究領域,它屬於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是對生物體(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徵來區分生物體個體。

人臉識別存在問題
人臉識別被認為是生物特徵識別領域甚至人工智慧領域最困難的研究課題之一。而人臉識別技術的難點主要體現在人臉作為生物特徵的一些特點上。
  
首先,就人的臉部特徵而言,不同個體之間的區別並不是很明顯,因為每個人的臉部結構都是相似的,甚至是人們臉部器官的分佈、結構和外形,這對於利用人臉進行定位是有利的,但是對於利用人臉區分人類個體是不利的。
  
其次,人臉的外形很不穩定,人們可以通過臉部肌肉的變化產生很多不同的表情,而在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人臉的視覺圖像也相差很大,這對於利用人臉識別效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再次,人臉識別還受光照條件(例如白天和夜晚,室內和室外等)、人臉的很多遮蓋物(例如口罩、墨鏡、頭髮、鬍鬚等)、年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何規避這些外因對於人臉識別速度以及人臉識別效果的影響,一直是科研的重點方向。
  
因此,在人臉識別中,第一類的變化,即人臉外形的變化,是應該放大而作為區分個體標準的,而第二類的變化,即外界條件對於人臉識別的影響,應該消除,因為它們可以代表同一個個體。通常稱第一類變化為類間變化(inter-class difference),而稱第二類變化為類內變化(intra-class difference)。對於人臉,類內變化往往大於類間變化,從而使在受類內變化干擾的情況下利用類間變化區分個體變得異常困難。

人臉識別技術瓶頸
然而人臉識別對技術要求和設備成本投入非常高,加之國外已經對相關技術形成壟斷,以及傳統的人臉識別技術無法適應使用環境的變化例如:光線、姿態、表情等不同的變化因素,導致人臉識別長時間無法普及應用。

在實際應用中,要注意以下幾個重要問題:

● 年齡變化
不同年齡的人臉有較大的差別。身份證是以前照的,在逃犯的照片也是以前的,因此,在公安部門的實際應用中,年齡問題是一個最突出的問題。

● 姿態變化
這一問題在活動人臉的識別中更為突出。一般的,主要測試左右角度的識別率。當前的水準是:±10º可以達到較高的識別率。

● 不同介質
採集人臉圖像的設備較多,主要有掃描器(照片)、數碼相機、攝像機。由於成像的機理不同,形成了同類人臉圖像的識別率較高而不同類別間人臉圖像的識別率較低的情況。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這一問題也將逐步得到解決。

(2)識別速度
識別速度有兩種,一種是基於檔的,即把特徵存成檔,在檔級進行比對。另一種是基於資料庫的,如在oracle資料庫中進行比對,在資料庫中存有詳細的人員檔案由此可以進行圖文混合查詢,而借助圖文混合查詢,可以提高查中率。 基於檔的比對速度可以達到20萬人/秒;基於資料庫的,單伺服器的比對速度可以達到1萬人/秒。

這兩種方式各有特點,目前的研究是將兩者的優點結合在一起,以實現高速、高識別率的人臉識別。活動人臉的識別要求系統有較高的識別速度。其中包括人臉檢測的速度以及人臉的識別速度。在40ms內可以實現人臉檢測,在10萬人的資料庫中,2秒內完成從人臉檢測定位到人臉識別的全過程,應能滿足大多數實際應用的要求。

人臉識別系統市場用前景廣闊

如今的人臉識別技術已進入了實化階段,該技術目前在公安、安全、海關、金融、軍隊、機場、邊防口岸、安防等領域也得到了很廣泛的應用。





有專家進一步指出,人臉識別的全面應用時代已經到來。在科技界,人臉識別認證由於非侵犯性好、安全性高、無論室內還是戶外均可使用等特性,一直比「認卡不認人」的IC卡更具發展前景。

再加上去年佔有全球80%非接觸IC卡市場份額的恩智浦半導體、其MIFARE one加密演算法被成功破解所帶來的巨大危機,更讓人們意識到人臉識別技術的優勢所在。
  




‧ ISC China 將于 2012 年首度在中國上海舉辦的效應探討


【3S Market原創文章】


美國ISC展將於明年(2012)227日至29日於上海世博會主題館舉辦. ISC展在中國舉辦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與效應? 除對中國大陸本地是否會產生影響效應, 有待觀察外, 對於亞洲包括台灣、韓國, 甚至日本與其他東南亞安防產品的製造供應, 是否也會產生刺激變化? 過去IFSEC的主辦單位亦曾於2006年於上海舉辦過展覽, 但並沒有引起明顯的效應與迴響. 而明年ISC China首度於上海舉辦, 對於大陸或亞洲市場, 是否會帶來有具體新的刺激效應?

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影像監控應用市場
  根據IMS的統計, 中國大陸在2010年的影像監控市場值規模已達170億美元(USD 17 Billion), 超越美國的120億美元, 並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安防市場, 自然吸引各國際大廠對這塊大餅的垂涎. 然而ISC展是否能在中國生根深植, 成為國際安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有效管道, 也將是另一個被關注的議題. 因為在中國的北京與深圳大展, 其地位已相當穩固, ISC展  勢必要有些不同的新做法, 才能有效吸引買賣雙方聚集在這個平台上.
  實際上全世界各安防知名品牌產品都已經在中國市場經營多年, 但隨著大陸製造的興起, 都屢屢面臨層出不窮的競爭, 包括價格的壓力, 還有中國製產品在功能上也越來越好的事實. 這些知名品牌在安防系統解決方案的市場經營, 又因中國安防市場特有的環境、文化、習性, 很多項目(專案)讓這些國際品牌系統產品因無前例可循, 而難以與本地的系統相匹敵.

供應板塊移動效應
  近五年來大陸製造的崛起, 加上眾多中國廠商頻繁曝光在各廣告媒體與歐美各大小的展覽, 讓大陸製產品與台韓安防產品已成為全球安防器材的主要供應來源. 如果以今年約150家在美西展參展的大陸安防廠商, 做為明年ISC China展的班底, 這樣的規模是否有足夠的號召力, 吸引更多的美國或國際參觀買主來到上海? 如果答案是YES, 產品供應板塊至少會再有一定的比例往大陸供應端靠攏, 而這個效應不會是因為產品的價格與品質, 而是在中國龐大市場的胃納機會.
  如果上述的假設情況成立, 對於以安防單品輸出為主的台韓廠商, 勢必將面臨為期不短的壓力與挑戰. 而效應所及, 對於台灣安防產業的影響, 將不止只在供應端, 連帶所及, 也將對台灣的應用市場多少帶來衝擊. 因為海峽兩案的語言系統都是中文, 只差別在繁簡體的差異, 當然環境與使用習慣並不同; 但為數不少的產品已出現在台灣的應用市場, 在西瓜偎大邊的自然效應下, 台灣的應用市場是否將更融合於大陸的產品應用邏輯?


未來的考驗在產業的競爭力
  上述所有的情境都仍是在假設狀態, 是否確實會發生尚不得知. 但供應鏈板塊的遷移, 確已是明顯的事實. 對於中國安防應用市場的蓬勃所帶來國際供應鏈變化, 似乎早已牽動歐美、中國的外銷與中國的本地市場, 還有亞洲各主要供應地的消長. 不管ISC China會如何發展, 各自都在扮演著其角色, 這些角色也都在搶最多的戲份, 生旦淨末丑中都有可能成為左右未來整個大局的情節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