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路燈上的一場戰爭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Smart City / LED revolution - Explainer Video for Philips by Clipatize



來源:脑极体


在科技領域這句廣告詞,還真像是個真理:對於很多習以為常的東西,說不定我們真的一無所知。

尤其在IoT領域,這個現象尤其嚴重。比如一種我們從小到大都不陌生,某些素質不高的同學遛狗的時候,還專門去找的東西:路燈燈桿。

路灯上的一场战争
  

一般情況下,我們對路燈的認識,當然就是街道照明。最多最多,老司機們可能會提防,路燈上有攝影機。

時至如今,你可能真的不能確定,你是否知道路燈了。而在「新路燈」的背後,一場營運商、廣告商、雲計算服務商,和多種科技公司參與的「路燈戰爭」正在打響。

誰能爭奪更多的路燈,或許在不遠處將建成一個熱門話題。關於路燈,我們真的還需要知道很多很多。

http://www.arcran.com/tw/

改頭換面的路燈
「智慧燈桿」上,不止有照明設備,還有攝影機、感測器、螢幕和充電樁。可以說是十分酷炫。

然而這還不是路燈變形記的全部,甚至只能說是大量智慧路燈燈桿中的一種而已。事實上,智慧路燈的概念由來已久。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路燈自我調節、主動控制的技術,可以算是路燈智慧化的開始。

那之後,在路燈身上加入各種裝備的想法,時而有之,但路燈始終沒有脫離照明+監控的模式局限。

到了2016年之後,科技開始更緊迫地催促路燈改頭換面。

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路燈燈桿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裡,是一個空間和能源關係非常特殊的存在:路燈夠高,可以滿足很多設備的輻射面積需求路燈原本就在街道上,不用再費盡心力安裝新的設備載體同時路燈還在街道的中心,很容易被看到和察覺再有路燈天生有用電優勢,免去了智慧城市改造中痛苦的電路改裝。


路灯上的一场战争
  

這些地利原因,剛好又碰上個幾個科技產業集體爆發的天時。於是我們今天能看到,比較複雜的智慧燈桿上,赫然會安裝超過30個設備,對岸中國智慧路燈產業中的,各等級企業已經超過千家

在這麼龐大的產業關係中,把路燈的新身份一個個列出來未免囉嗦。我們可以從支撐路燈變身的幾個科技因素,來看瘦弱的燈桿上被掛上了哪些科技設備。

1、AI+IoT的花開蒂落
物聯網和智慧城市技術的成熟,讓路燈燈桿成為了感測器和智慧攝影機的沃土。首先搭載人臉辨識、人流檢測儀,與消防主動警報能力的智慧攝影機,成為了路燈的新鄰居。

而濕度、空氣品質、氣象水文檢測,以及對周圍設備與環境的射頻辨識需求,讓燈桿上必須掛上大量多種類的感測器。

此外,平時不被人注意的一個燈桿新功能,是智慧園區、智慧物業等技術,需要的邊緣計算伺服器,其實也可以掛在燈桿上。總而言之,城市智慧正在努力把路燈,打扮成一個機器人……

任何顏色車牌——都拍攝的清清楚楚!

2、網路與基地台的城市渴望
2016年,Facebook 開始推廣免費 WiFi 方案,其中首要解決方案,就是透過路燈燈桿,來搭載 WiFi 發射器,輸出高速免費網路。

路灯上的一场战争
  
城市免費 WiFi 當然是一門大生意,但其實路燈也可以與城市基礎無限網路結合,換句話說路燈不僅能作為城市路由器,還能直接改裝為城市 4G,甚至 5G 網路的城市基地台。我們知道,城市越來越密集的今天,城市人口對 行動網路的需求,卻越來越大。

而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區,修建基地台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容易,那麼把基地台解決方案,直接放在路燈上,也就成為了應對方式的一種。

這意味著,路燈同時也可以是微型基地台和城市 WiFi 發射站,而隨著 5G 的到來,這個層面的作用或許會不斷加強。

3、車的需求
電動車越來越多,電樁不夠用是一件大麻煩。而路燈下面當然有電線……於是把路燈改造成新能源車的電樁,也就成為了一種結合可能。

類似方案在對岸雄安等新城建設中,已經得到了應用,甚至還出現了能給汽車、電動車,甚至手機充電的多線路燈桿。

而車的另一個需求,是無人駕駛技術對環境精細化的需要。高精地圖常規來說是一張張收集,一層層刷上去的,那當然還是有可能出錯。讓燈桿搭載環境感測器,聯網高精地圖,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數據支援,成為了燈桿與汽車的另一個結合點。

路灯上的一场战争
  

4、發憤圖強的戶外廣告
戶外廣告近期的核心變化,是螢幕和交互技術使用的越來越多。而對這兩件事來說,路燈是個很好的載體,由於有電,有空間位置,還有網路支持,燈桿智慧廣告,可以搭載語音廣播、顯示螢幕、交互指示牌等多種技術,還可能提供城市交通與本地商家資訊等服務。

以上幾個方面其實還不夠全面,但這已經能讓我們看到一根「理想中的路燈」,至少要密密麻麻搭載二三十種硬體和設備,打通不同的信號和網路傳輸體系,變身馬路邊佇立的鋼鐵人……事已至此,我們必須要反問路燈一句:你累不累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確實已經讓這場路燈戰爭,有點開始疲憊了。

爭搶燈桿,一團亂麻般的持久戰
公共服務設施的智慧化改造,最理想的情況下,當然是盡量少的改裝,盡可能解決最多的問題。但這其實並不現實。

就一個路燈而言,再如何把它變得智慧化這件事上,原本簡單的問題,很容易陷入過度複雜化當中。

由上所見,一根路燈燈桿可能要涉及安防、環境管理、城市服務、電信服務、廣告、科研,以及大量的具體城市服務項目。這些領域各自有不同的政府部門、電信網路商、廣告商負責,背後又牽扯著複雜的技術與產品供應企業。

一根說高不高的燈桿上,卻可能設計兩位數的部門和三位數的企業。這就讓事情有點麻煩了。

路灯上的一场战争
  
當然,目前智慧燈桿的建設邏輯,是縣官不如現管,誰推出了算誰的,招標到多少合作方案就算多少。但是一旦大量科技功能都成為剛需,那麼路燈上這點空間和資源,很可能面臨無法分配,管理混亂的尷尬。

首先,由於網路傳輸、城市IoT、廣告、電樁,這幾個智慧燈桿的主要功能,分屬不同領域和不同企業,那麼一個燈桿上到底應該安裝哪些東西,就會變成沒有標準答案的試卷。如何管理和分配路燈上的空間與接口,主要依託具體的項目和人來決定,缺乏標準化方案。

這樣做的問題,在於一旦建設好了智慧燈桿就不再容易更改。因為一種燈桿解決方案上的供電接口、數據接口,和計費接口基本是固定的。很難後續添加新的功能與設備。

試想一下,假如一個有感測器與智慧監控的燈桿剛剛立好,城市突然決定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需要把燈桿都改成電樁功能。那麼把剛建設好的基礎設施,推到重來很可能成為常態,而且智慧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誰知道過兩天會不會又來一遍呢

燈桿一事,已經關乎多個領域,和各種各樣的企業利益。誰來管理,如何管理,如何統籌和分配燈桿上的小小位置,今天在絕大多數城市還是個未知數。

還需要注意的是,智慧燈桿由於要搭載大量設備和廣告,無形當中給城市美觀也帶來了壓力。密密麻麻搭載感測器的燈桿,當然不如溜光水滑的路燈好看。如何取捨美觀與智慧,是一個難有標準的抉擇,需要標準化和城市規劃能力的加持

另一方面,不同技術對燈桿的密度需求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傳感設備和智慧攝影機需要每桿都有,但電樁、邊緣計算伺服器卻不需要那麼密集。而微型基地台的密度,還要根據城市具體需求來測定。所以如何把不同搭載需求的智慧硬體,規劃到一起,也是個問題。

智慧燈桿很好,但統攝的科技、企業和政府部門卻有點過多了。這場戰役想要打贏,我們需要的是標準和規則。

當燈桿成為一種需要分配的權利
對於科技企業來說,尤其是IoT和通信企業。一個燈桿基本沒什麼用,一條街或者一個園區的路燈,則代表著一個項目,一個客戶。而一個城市的燈桿智慧化改造,則可能代表一項服務的入口和一個新興市場。

今天的智慧燈桿,還處在一些政府與企業牽頭打造試點的階段。而一旦共識達成,我們很容易想見大量城市把路燈連根拔起,新的感測器和電樁如叢林版樹立。

那麼燈桿戰役所需要的,首先是一個足夠有代表性,能滿足主流需求,卻不過分花哨的全國標準化實施方案。事實上,今天的智慧燈桿從造型到功能,都處在各家企業自成一套,相互間毫不相容的狀況。

一旦各地方、各部門自行其是採用相差過大的燈桿方案,那麼城市智慧所期待的整合效應,和數據貫通就無從談起。

另一個解決智慧燈桿矛盾的方案,是「重軟體、輕硬體」。也就是說盡量採取算法和數據上的技術迭代,盡量少的更改硬體體系。比如智慧監控可以利用算法+傳統攝影機的方案來實現。加上對信號和電路使用需求的合併,我們或許可以把路燈智慧化變成不那麼勞師動眾的一件事。

最後,在城市智慧不斷發展的今天,或許應該承認相應的全國性組織、行業協會以及行業標準已經相對急迫。要知道燈桿的變化不是孤例,井蓋、綠化監控設備、公車站牌的智慧迭代,以及公共交通中的設備智慧化,都在快速來到我們的生活當中。這些東西會陸續遇到路燈的問題。

城市IoT雖然美麗,但事關城市民生,且頭緒繁多、發展速度飛快,應該到了規範和統一管理的時候了。

路燈之戰,或許只是這個大智慧時代的一個小折射。很多聽起來簡單易理解的技術升級,在現實世界裡,卻面臨著複雜多變的情況。城市智慧是一個善舉,但同時也是一種權利,一個市場,如何切這塊大餅,是比技術更讓人疲憊的問題。539180718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