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對岸的中國華為、海康,必有一戰???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中興被禁 華為 海康告急!中美貿易戰直刺中國「缺芯」軟肋




3S Market再強大的對手,也有他的罩門。很好奇地想問:為什麼中國大陸的監控設備可勢如破竹,橫掃台灣的監控市場?對岸安防市場競爭白熱化,根本無暇理會台灣市場,難道台灣廠商只有輸在價格優勢,就無力招架?

leiphone 作者:张栋


华为、海康,必有一战
海康威視,素有 「小華為」之稱,在馬太效應愈發明顯的安防行業,它已經連續多年牢牢坐穩安防頭把交椅的寶座,並與身後競逐者的差距越拉越大。

通常來說,引領者背後附帶的,往往都是光環及議論。人們在盛贊它所獲得的成績的同時,也都在合理猜想:到底誰才能夠撼動這個安防巨獸的至尊地位。

此前也有不乏關於:傳統安防巨頭與AI獨角獸、BAT們之間的討論與分析。在筆者詢問多位安防業界人士後,得到的答案驚人的一致:「海康威視領頭地位短時間內不會動搖,但最後面對的最大競爭對手將會是華為」




紛爭
凡是皆利而起。

一位安防巨頭高管告訴記者,華為、海康,這兩家企業,原本的定位和業務並無關聯:一家為電信服務商,提供設備及服務;一家為政府及公安機關,提供監控設備和服務。

從監控設備IP化開始,傳統監控系統「採、傳、存、顯、控」中的「傳」,就變成了電信服務商的「菜」。

監控設備以此就被分為前端和後端兩大部分,後端部分逐漸進入「電信機房」。而這,也就與電信服務商有了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今,影像監控系統的「雲端結合」,便是從那時候開始萌芽。

隨著系統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後端機房的伺服器數量,越來越多。而雲端機房設備供給和服務,原本都是華為的業務範圍,他們的設備、技術和服務相當過硬。

此時便出現了矛盾:華為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地盤,而海康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大腦,兩者在「雲端市場」的競爭和衝突不可避免。

華為具備硬體平台和系統建設方面的絕佳優勢;海康在軟體業務方面的優勢明顯。從這來看,雙方之間的仗肯定要打,目前在雲端市場已經開戰。未來,隨著監控市場應用的餅不斷增大,這塊餅自然也會進入華為的眼線。但侵佔與合作都具備條件和基礎,具體如何打法還不得而知。

而另一位安防廠商高管,也贊同了以上看法。他認為,如今華為、海康業務交集越來越多,競爭尤其激烈,往後幾年矛盾將日漸明顯。

他告訴記者,目前華為的業務更多體現在大數據平台、儲存及智慧分析方面。在手握大量基礎建設數據之後,華為勢必要做城市級的數據處理、平台及應用。而這,都會與海康威視後期的業務策略相重合,雙方的競爭會越來越大。

其實,此前市場上就不乏關於二者之間關係的評訴。有人介紹說,華為「威脅論」早在2012年就已經開始,多年前就已經涉獵平安城市業務,但一直沒能取得大的進展;另外,華為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服務超大客戶和核心技術攻關。

而細分行業解決方案,理解不同客戶的需求,組織人力開發,通路管理,都不是華為的優勢所在。

在記者看來,雙方未來是否正面對決,將基於雙方是否對,對方優勢方面進行進攻。短期來說,雙方無憂;長遠來看,必有一戰。


佈局
從市場規模來看,安防再也不是那個小打小鬧的雞肋行業了。

這幾年,受益於平安城市等項目的落地,以及AI等技術的融合應用,安防不再僅僅代表著影像監控;可以預見的是,以它為點,可以撬動萬億級別的大IOT市場。

IOT技術的不斷突破,讓影像監控系統不僅僅提供監控功能,它可以接入各行各業的業務數據,透過資訊傳輸、大數據技術,對接入的海量數據,進行智慧分析和儲存,並搭配對應的平台,實現各式各樣的功能。

可以說,IOT技術掀起了第三次資訊產業革命浪潮,它給安防行業帶來了無限可能性。在此節點上,包括大華、東方網力等安防廠商高管都明確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不再將自己定義為安防廠商,而更願意將安防定義為一個物聯網系統」

如今各地在建的安防項目功能、結構已經突破了傳統的安全範疇。用戶除了要解決影像監控問題之外,更多地還想將這些影像數據服務於各行各業,讓安全、可視化管理、便民服務成為系統的關鍵詞。

從策略層面來看,兩者的業務交集也越來越多。

未來僅僅提供硬體設備價值有限;提供雲服務,建立與用戶的持續連接意義重大。

這一點,華為應該比任何人都清楚。從它的業務、技術結構來看,除了通訊設備,交換機、路由器、儲存等過硬技術外,還有一心想要做大的「華為雲」。

华为、海康,必有一战

雲服務市場巨大,同時競爭慘烈。此時的阿里雲早已將華為雲遠遠甩在身後,華為雲欲想翻身追趕,在正面戰場迎敵會稍顯唐突;而看清自身定位及優勢之後,選擇一個細分市場作為突破口,再橫向擴張可謂良策。

而這個絕佳的細分市場便是:安防影像監控雲。

安防行業歷經兩次跨越,從最開始的通用級產品到解決方案,再到內容分析前置,接下來則是平台營運。在此背景下,安防行業背後是兆億級別,且呈幾何式成長的巨大流量入口。

從這來看,華為看中的,並非安防行業這一畝三分地,而是基於其自身在影像壓縮編解碼、儲存、傳輸領域的技術實力,選擇的一個細分突破口,以期能夠在雲時代的競爭中存活下去,並與阿里雲會師正面戰場。

IOT時代,數據處理並非孤島式,雲服務才是競爭的制高點。華為在雲服務方面入局稍晚,失去很多良機,安防可以說是他們可以看到的、自身有優勢的,且對手實力目前沒有那麼強的絕佳垂直領域。


矛盾
此前在美團CEO王興表示要做出行業務後,滴滴CEO程維擲出「爾要站,便戰」的豪情五字。

相同的情景在安防行業再一次上演,低調的安防大佬海康威視總裁胡揚忠,則顯得格外的冷靜及謙讓,「影像監控市場異常複雜,是多層次、碎片化市場。

這些年,海康在其中耕耘很苦、很累,華為與海康的關係很好,雙方之間交流很多。如今華為想要涉足安防市場,我們此前也將具體情況告知他們,目前他們內部意見好像不太統一,我覺得這個市場未必適合華為,就看他們自己怎麼決定吧。」

相比之下,華為的回應則顯得「狼性」很多。華為視頻監控產品管理部部長張忠曾公開表示,「對於影像監控市場,華為的目標是活下去,也希望當行業影像領域三分天下時,華為能有其一。」

基於雙方一進一退的表態,可以合理試想:如果海康、華為終有一戰,那麼誰將取得最後的勝利?而這,首先得需要瞭解一下華為的「矛」有多快、海康的「盾」有多厚。

華為進攻安防行業,總結來說,目前有兩張牌可打:晶片及雲。據不完全統計,華為海思晶片,目前大概佔有中國國內80%的安防市場,也是當前能夠牽制海康的最佳武器;而雲服務這塊,基於其ICT能力的累積,雖說與阿里還有一些差距;但在安防領域,華為的雲產品尚可造成衝擊。

當然,在安防領域,華為也有先天不足。首先不具有供應鏈優勢:一些與傳統影像圖像相關的器件,如鏡頭等的供應能力存在不足,在機電控制方面也沒有足夠的累積;其次運維能力跟不上,相對於安防巨頭們,在一個省內能覆蓋應用到交通、公安、學校等多種通路,華為只能聚焦在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幾個重點行業,集中發力。

反觀海康威視,它的護城河體現在哪裡?

海康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幾年內,成長為安防龍頭企業,主要得益於它自身,已經形成的綜合供應鏈行業解決方案能力。它的通路、平台、策略、體系都很健康;針對2G、2B、2C市場的產品,無論是國際,還是他們中國的國內,都發展良好。

這裡最值得一提的,是其數據及通路能力。海康威視以安防業務起家,用自己的硬體跑自己的算法,累積了大量重要數據;另外,此前多年累積的客戶資源的前後端,都由海康獨自建設,而這也就成了海康的最大壁壘,特別是政府公安資源,縱橫開拓非常需要時間及精力。

與此同時,近幾年,針對華為的「矛」,海康也在積極造「盾」:包括開放AIcloud生態平台;佈局晶片產業,入股富瀚微等。

據悉,富瀚微業務結構類似海思半導體,是安防領域知名的整合電路設計公司之一。目前其已經掌握了噪聲消除技術、自動曝光和自動白平衡技術、自適應 Gamma 校正技術、CFA 圖像去馬賽克技術、影像編解碼技術等,影像監控多媒體晶片核心技術。


結論
十七年前,28個大學生組成的創業團隊,沒能引起華為的足夠重視。十七年後,當年畫圖紙、焊板子、跑市場的小角色已經成長為市值欲突四千億,傲居世界安防舞台前列的「硬角色」。

錯過了進擊安防絕佳時機的華為此時入場雖晚,但這個巨無霸一旦集中火力,勢必會掠起一片波瀾。

正如上文所言,短時間來看,海康威視等傳統安防巨頭,還是無需擔心華為的安防佈局,因為它 「志不在此」。後者更為看重的是安防產業向物聯網產業轉換、升級過後,數以兆計的巨大數據資源;它的最終目標是阿里、騰訊等雲計算巨頭,而安防只是它完成大業前需要路過的一站。

長遠來看,海康威視等傳統安防巨頭,也可把握過渡期,佈局影像硬體、雲儲存、大數據AI,一旦平台型產品成熟,潛力無窮。

今年的智慧城市展的看頭 Review……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