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時間總是不夠用,因為你陷入了這 3 個誤區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

How to Manage Time With 10 Tips That Work








ifanr






無論你怎樣不情願,時間總在毫不留情地流逝。

而時間是最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只有 24 小時,不多,也不少。

正如 AppSo 一位對我影響深遠的人提到的那樣:

現實是很殘酷的:有人拼背景贏了,有人拼資源贏了,有人拼運氣贏了…… 如果你什麼都沒有,應該拼什麼?在有限的時間裡,拼效率是最佳策略。

儘管很多人都認識到「珍惜時間,及時做事」的重要性,卻總是發現「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那麼如何避免陷入無意識的時間黑洞?借 AppSo(微信公眾號 AppSo)這個平台,我來結合自己的小小思考和踐行成果,嘗試解答這 3 個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法:


時間黑洞 1.0:為什麼做事總比預期慢?
時間黑洞 2.0:為什麼應該做的總是沒完成?
時間黑洞 3.0:做事為什麼比別人慢?


我們總是傾向高估自己
和所有熱愛規劃的人一樣,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制訂的規劃都無法順利、按時完成。

這裡就出現了時間黑洞 1.0:理應完成的工作/任務,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撇除走神、摸魚等偷懶原因外,造成這個結果的最大原因可能是:以為自己有足夠多時間完成這些工作,同時也高估了自己完成對應任務的速度。

我後來將步驟較多的任務,比如寫稿(完整流程涉及找題圖、配圖、蒐集素材、排版、錯別字檢查),計劃時間乘以 1.2 倍來估計耗時。

在面對較為複雜的任務(尤其是項目)時,可以嘗試使用工具進行拆分,方便自己更好地預估時間。這裡 AppSo(微信公眾號 AppSo)推薦大家使用腦圖工具對任務進行拆分。

macOS 及 iOS 上收費的推薦 MindNode,全平台免費加內購的可以用 XMind,線上免安裝版本可考慮幕布。



正如 AppSo 之前的文章提到:這類工具的特點是「調整靈活」,拖拽相應的節點,就能改變一段甚至一大段內容的順序和從屬關係。

range-b30c85cdf4


思維導圖能做的事還有很多,從會議頭腦風暴、讀書筆記、項目計劃到工作總結,你甚至能用它來做長期規劃,這裡就不展開多說,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 AppSo 公眾號後台,回復「腦圖」獲得更多詳細評測。

在時間黑洞 1.0 中,由於缺乏對時間的感知,造成實際耗時>理想耗時,我們自己「創造」了一個「丟失的時間」,只要及時調整對自己能力/效率的預期即可。

時間都花在哪了?
但事實上,更多地困擾大家的是時間黑洞 2.0:在時間規劃裡已經預留位置給「丟失的時間」,但為什麼做事依舊緩慢?

對此的應對方法是,我們得清楚自己的時間花在哪裡,才能對症下藥

以這個已經記錄完成時間的 todo 清單為例,很清晰可以知道「排版」這項任務的耗時是過長的。(排版要用 3 小時?!看到這個計時的時候我是震驚的)


面對這種惱人的情況,有一個比較靠譜且可行的方法:找到曾經和你做過一樣事情的人詢問,看看別人完成相同任務所耗費的時間,是否有更高效的工作方式,及時改進。

這裡 AppSo(微信公眾號 AppSo)給大家推薦幾個時間記錄 App,以便大家發現「時間黑洞」。

1. Toggl #iOS #Android #macOS #Windows
這是一個全平台時間追蹤 App,只要輸入當前工作事項,它可以很方便地記錄工作耗時。


登錄 Toggl 的網頁版,還可以看到任意時段的工作任務及耗時,以圖表的方式讓你清晰地看到,什麼事項佔用了你最多的時間。

2. RescueTime #Android #macOS #Windows
這是一個很老牌的時間追蹤工具了,只要打開,它就能自動辨識的你行動,判斷積極或消極(行為的類別可以重新自定義),並計算耗時。



同樣地,登錄網頁版你可以看到日視圖、周視圖、月視圖等時間追蹤報告,讓你直觀地感受自己當天是否足夠「高效」。


以上這兩個軟件是我曾經使用的,同類型的應用還有很多,比如 TopTracker、iHour、時間塊等,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微信公眾號 AppSo,回復「時間」獲取更多時間管理應用推薦。

通過上述的方法,找到最花你時間的事情,決定做還是不做。如果做,需要做到什麼程度,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想做的事——只要注意力不被優先級低的事項佔據。

話雖如此,但我難以專注……
比起上述提到的兩個時間黑洞外,時間黑洞 3.0 顯得更為「隱蔽」,也不方便測算。

為什麼?

因為時間黑洞 3.0 是:多任務切換時(包括工作分心)的損耗。

任務切換時,斷開當前任務的連接,啓動另一項任務,需要中斷思考,重新整理身心,由此造成了「時間損耗」。

而且,切換多任務和自我損耗(Ego-Depletion)也有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做一次選擇,就會消耗一定的心智,後續自制力會變差,也就更難成事。也正因為這樣,專心做事的人,效率必然比頻繁切換任務的人高。


所以,面對時間黑洞 3.0,我們要強迫自己專注起來。首先得戒除的,當然是手機。

關於戒手機的話題,AppSo(微信公眾號 AppSo)曾經做過一期話題討論,讀者們貢獻了他們親測有用的方法。

有人利用 App 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長:

Offtime 挺好用的,強制禁止碰手機。by 筠
上高中的時候,出了個叫做「我要當學霸」的 app 當時就去下載了。你要是開啓了學霸模式,手機就像被鎖住一樣,什麼應用都打不開。by 郝_疼痛_


上述的這兩個 App 均是 Android 獨佔,iOS 用戶可以嘗試使用 Forest

只要在保持一段時間的專注,就會種下一棵樹,專注時間足夠長,便會成為森林。倘若中途碰手機,種下的樹木便會「枯死」。


注: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AppSo,後台回復「0408」即可獲得我要當學霸、Offtime 的安裝包以及 Forest 的下載鏈接。


也有人嘗試將手機內的娛樂功能逐一剔除:

QQ 更換成看不了空間的 TIM;微信朋友圈把不太重要的人全屏蔽掉,這樣也就基本不刷朋友圈了;公眾號重要的置頂(比如 AppSo 🙂 ),不重要的大批量清理。 by 蕪榖雜粱

上面的方法,其實是一種相對消極的應對策略,我們躲開誘惑,將自己放置在一個被動的位置上。積極的應對策略是:創造動機。


或許大家認為,有內在動機的人必然是信念堅定,找到夢想的人。其實未必。

AppSo(微信公眾號 AppSo)曾經推薦的兩個 App,就能通過遊戲化的方式,幫你創造動機,它們分別是 PlayTaskHabitica

它們可以幫你像玩遊戲一般完成任務,養成好習慣,再也不用糾結脆弱的自制力。

PlayTask 分為兩大版塊——成就商店和副本。成就商店包含任務和獎勵,通過成就點數連結在一起。

playtask_10

用戶可以自己制定任務以及完成後可獲得的點數。每完成一個任務,就在 app 內確定任務完成,並獲得點數。

透過完成任務獲得的成就點數,可以用在獎勵裡,做自己想做的事。當然,獎勵也都是自己設置的。

至於 Habitica 的簡介可以看這篇文章

最後的話
從成立之初,AppSo 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應用推薦」的公眾號,給大家推薦了非常多的新酷應用和遊戲。

但是,這並不能滿足讀者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笑。
所以,後來我們建立了「有用功」欄目,舉辦「尋找數位生活家」大賽,還嘗試把「解決說明書」和「工具包」一並呈現,為大家提供完整的數字解決方案,幫助大家更好地生活。

如果你也有屬於自己的工具使用心得和方法論,歡迎投稿至 appsolution@ifanr.com,文章將被數百萬讀者看到,加入 AppSo 的數字生活家聚集地。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一點小啓發。188171124


今年的智慧城市展的看頭 Review……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