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看完秒懂比特幣究竟是如何挖出的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8年3月2日 星期五

在網絡上"比特幣挖礦"賺錢? (中文字幕)



Nx Witness v3.0 - 雲端影像平台解決方案 — 





超級礦場。
超級礦場







近日隨著挖礦導致顯卡全球大範圍斷貨,很多網友開始關注比特幣,但對於比特幣到底是何方神聖卻知之甚少。網路上雖然有眾多關於比特幣的科普文章,但如果沒有相關金融知識,也很難理解比特幣的真實意義。

根據快科技報導,所以今天筆者將儘量以最直白的文字為大家介紹比特幣原理,以及比特幣為什麼會產生價值等問題,讓大家更為直觀的了這一『虛擬支付系統』。

1、比特幣起源
想完全了解比特幣的起源,不得不提現有的金融體系。

眾所周知,貨幣本身是不存在價值的。起初人類採用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交易,但有諸多不便,很難換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於是貨幣應運而生,通過貨幣這一仲介,可以將不同物品按稀有程度進行定價,簡化交易流程。





比特幣究竟是怎麼挖出來的?看完秒懂

雖然貨幣交易好處多多,但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中心化。全世界現有貨幣100%是國家央行發行或者廢除,普通人無法參與貨幣發行,亦或者是央行帳目。如果央行不斷的發行貨幣,將會將人們手中的貨幣不斷稀釋,降低貨幣購買力。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世界上一些國家已經發生過此類事件。

比如辛巴威,近年來政府大量超發貨幣,導致辛巴威經濟接近崩潰,最後不得不將美元引入,成為當地法定貨幣。現在辛巴威經濟學家們,正在考慮比特幣替代方案。

比如印度,印度官方在2016年11月8日突然宣布,面額為500盧比(價值7美元)和1000盧比(價值15美元)的鈔票9號凌晨廢除,此舉導致印度民眾手中的85%財產瞬間變為廢紙。

為了解決此問題,比特幣之父中本聰,於2009年提出去中心化概念,也就是說將貨幣發行在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很多讀者看到這又不明白了,什麼是去中心化?什麼是P2P網路?

我們以中國大陸流行的微信支付舉例,微信雖然和比特幣同為虛擬支付系統,但微信的每一筆交易,都要在銀行系統中進行,銀行便是微信支付的中心。去中心化即是點對點交易,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影響。

P2P網路更好理解,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就是『夥伴對夥伴』,也稱之為對等網路。比如你透過愛奇藝下載一個電影,就是從愛奇藝伺服器將電影傳輸至你的電腦;而如果你從P2P資源下載一個電影,便是從其他已有此電影資源的P2P用戶電腦中下載,並且如果其他P2P用戶需要此資源,也可以從你的電腦裡下載。

比特幣就像這部電影,它不是像央行一樣存在中央伺服器中,而是存在於世界上億萬的電腦之中。自發行後,理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控制比特幣數量,也無法透過大量制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安全性極佳。

不過比特幣並不完美,有一個致命缺陷,導致它無法成為法定貨幣,這點我們下文會講到。

2、比特幣是怎麼產出的?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區塊鏈』,比特幣的核心原理是『區塊鏈』,每一個區塊對應一個帳單,將所有的區塊鏈結起來就是區塊鏈,任何交易資訊和轉帳記錄,都記錄在區塊鏈中。要注意的是區塊鏈存在於整個互聯網中,所以任何比特幣持有者都不擔心比特幣遭受損失。

比特幣究竟是怎麼挖出來的?看完秒懂

每隔一個時間點,比特幣系統會在系統節點上生成一個隨機代碼,互聯網中的所有電腦都可以去尋找此代碼,誰找到此代碼,就會產生一個區塊,隨即得到一個比特幣,這個過程就是人們常說的挖礦計算這個隨機代碼需要大量的GPU運算,於是礦工們採購海量顯卡用以更快速的獲得比特幣獲利,這也是近期顯卡缺貨的重要原因。

有人說那這樣比特幣不就會越來越多,最後完全沒有價值了嗎?中本聰當然也想到這個問題,這裡比特幣系統還有一個機制:那就是比特幣具有總量有限,前4年總額將產生10500000BTC,每隔4年產出數額減半,在第4年至第8年會產生5250000BTC,第8至12年則只有2625000BTC,如此類推。到最後,總共產生的比特幣數量為接近21000000BTC

目前一個1個比特幣基於目前的資料結構被分割到8個小數位,也就是0.00000001BTC,礦工們挖到比特幣最小的單位就是0.00000001BTC。

通俗點說,比特幣好比是一座由總量為2100萬個金幣組成的金山,想要得到它,就需要玩家們利用電腦的運算能力,根據現有的演算法計算出一組符合特定規律的數字。

當然,這些數學題隨著現有比特幣的增加正變得越來越難。

3、比特幣為何能產生價值?有何弊端?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上文也曾提到,任何貨幣本身是不存在價值的,只有足夠數量的人相信貨幣,才會使貨幣產生『價值』,並且這個』價值』是帶有引號的。

但現在很多人相信比特幣可以為他們帶來財富,所以比特幣才產生了『價值』。

比特幣究竟是怎麼挖出來的?看完秒懂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比特幣的特點:
1、總量有限,只有21000000BTC
2、任何人都可以發行比特幣,但發行難度越來越大
3、相對央行貨幣更安全,幾乎無法被盜
4、交易過程完全匿名,不能追蹤

基於以上優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願意,將他們的財富轉換成等值比特幣,同時取消這些財富的法幣代表權,所以比特幣價格才開始不斷的上漲。

相信比特幣的人越多,比特幣價格漲勢便會越凶猛。當然,前幾日比特幣暴漲21000元又跌落至17000元事件屬於投機炒作行為,比特幣長期的優勢,是不能被投機所左右的,最終比特幣一定會相對穩定在它所真正代表的財富總值上,但現階段,比特幣的價格波動還是太劇烈了。

從現階段比特幣的表現來看,比特幣流動性水平較低、流動性風險較高,因此無法有效履行貨幣的交易媒介、計價單位,以及價值儲藏三項基本職能,無法成為真正的貨幣。

再加上比特幣總數量有限,通縮現象會變得越來越嚴重。試想若用比特幣取代全球貨幣,如果一人擁有10,500,000 BTC,今後的歲月裡,他將擁有世界上一半的財產!並且要注意這份財富是永久的。所以比特幣想完全取代貨幣,是完全不可能的。

4、挖礦收益分析
最後我們來談談挖礦收益分析,挖礦成本主要包換:礦機(也可以是普通家用電腦)、電費、房屋租金。由於比特幣算力太過複雜,ZOL評測室的電腦工作數月,也可能毫無進展,所以這裡我們以—乙太幣(一種類似比特幣的虛擬貨幣)挖礦為例,為大家進行了主流顯卡挖礦收益實驗。

對於挖礦來說,顯卡是核心,其餘都是輔助配件,考慮到每個人使用平台各不相同,這裡考量的挖礦成本,就只包含顯卡價格、電費,電費我們參考北京的階梯電價第二檔0.5383元/千瓦時。

比特幣究竟是怎麼挖出來的?看完秒懂

具體測試成績如下:

Radeon RX 580顯卡
整機功耗:243W
計算力:22.4M
顯卡售價:1999元(以人民幣計算,以下同)
每24小時挖ETH數量:0.015
每24小時產生收益:24.48元
預計回本時間:81.66天

Radeon RX 470顯卡
整機功耗:159W
計算力:24.3M
顯卡售價:1599元
每24小時挖ETH數量:0.017
每24小時產生收益:27.9元
預計回本時間:57.31天

Radeon RX 480顯卡
整機功耗:171W
計算力:24.4M
顯卡售價:1999元
每24小時挖ETH數量:0.017
每24小時產生收益:27.87元
預計回本時間:71.73天

Radeon RX 560顯卡
整機功耗:97W
計算力:9.2
顯卡售價:999元
每24小時挖ETH數量:0.006
每24小時產生收益:10.09元
預計回本時間:99.01天

GeForce GTX 1060顯卡
整機功耗:175W
計算力:22M
顯卡售價:1999元
每24小時挖ETH數量:0.015
每24小時產生收益:24.86元
預計回本時間:80.41天

GeForce GTX 1070顯卡
整機功耗: 220W
計算力:25.7M
顯卡售價:2899元
每24小時挖ETH數量:0.017
每24小時產生收益:28.84元
預計回本時間:100.52天

綜上資料可以發現,Radeon RX 470顯卡回本速度最快,僅需57.31天。而GeForce GTX 1070整體效率最差,需要100.52天才能回本。

不過各位讀者請注意,本次測試回本時間僅以顯卡價值計算,並未計算平台成本以及場地成本。挖礦機實際運行中突然情況非常多,比如宕機、硬體損壞,停電等等。所以打算挖礦的讀者們還請慎重考慮,若非有極低成本電力,挖礦很難盈利。

寫在最後:
隨著無現金社會的有序推行,紙幣必然將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而未來的數字貨幣相信會和比特幣類似,但絕不是有限供給。

而是當人類的生產財富的能力,完全可以由電腦的計算能力匹配的時候,電子貨幣的發行速度和電腦計算速度成正比或者略微超出一定比率以製造溫和通脹,在未來挖礦的同時也是在創造價值而不是現在的浪費電力。

最終數位貨幣實現生產力的微小變動和計算能力難度所匹配,這或許就是人類貨幣的最終形態吧!

2018 智慧城市展 3月27-30日@南港展覽館
3S Market 為您連結智慧應用商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