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可穿戴設備領域 究竟誰會成為最終王者?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New consumer trends in wearable tech – Kate Johnson | Stylus





來源: 智电网



深處在互聯網科技時代,任一領域的參與者,究竟誰會成為最終王者,誰又將淪為時代炮灰,目前來看很難預判,說不定下一位失敗者,正是你最意想不到的那個,這是這個時代所賦予的競爭魅力,也是現實頗為殘酷的一面。



智慧穿戴產業的興起,正是互聯網科技催生的典型代表,四、五年前,哪個人手腕上戴一款智慧手錶,再不濟戴上一個智慧手環,走在大街上都顯得格外拉風。也就是在那時,智慧穿戴行業開始風靡,截至2013年,市面各種可穿戴公司超有200家,創業者紛紛入局,資本家也爭相投錢。

智慧穿戴廠家雨後春筍般湧現,大小企業同台競技,場面甚是宏偉壯觀,那時候的參與者定沒有預料到幾年後的今天,智慧穿戴市場會流轉的這麼不景氣。

2016年12月,智慧手錶鼻祖Pebble倒閉的新聞,震驚了整個科技圈,這正是智慧穿戴產業走向下坡路的信號。除此之外,華碩因智慧手錶銷量未達預期,放棄了ZenWatch智慧手錶產品線、華為智慧手錶部門裁撤、摩托羅拉終止新一代智慧手錶Moto360的開發……科技巨頭們正在逐漸從一線上撤退,智慧穿戴行業邁入發展瓶頸期。

7月7日,外媒TheInformaTIon報道,曾經的智能手環巨頭Jawbone已進入了破產清算程序,這意味著又一位智能穿戴巨頭抵不過現實而隕落,再次警示各大品牌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一產業的未來。

據瞭解,Jawbone與Fitbit、蘋果等競爭對手頑抗多年,從歷經全球裁員、出售旗下音箱業務、停產運動手環、首席財務官出走及長期財務壓力,到現在破產,僅僅不過兩年時間。

究竟是什麼讓這個曾經的智慧穿戴巨頭,從神壇跌落谷底?行業分析,Jawbone的產品功能不獨到、售價遠高於其他品牌產品、缺乏創新和核心競爭力等因素合力使其陷入危機。

從2015年鼎盛時期市值高達200億人民幣的智慧手環之王,到如今關閉所有業務,轉投健康相關的硬件和軟件服務,Jawbone的命運正是整個智慧穿戴產業輪回的縮影。

資本、人才的大量湧入,快速推動了智慧穿戴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各種基於產品形態的載體逐一呈現,包括智慧手錶、智慧服飾、智慧鞋、智慧首飾等。

但僅僅經歷兩三年,產業鏈基礎技術不完善、人才缺失等弊端突顯,導致用戶體驗度下降,消費者不買賬,智慧穿戴產業陷入第一波危機,這也是巨頭們及時抽身的根本原因。

從羨慕追捧某一款智慧穿戴產品,到終於擁有喜歡外出裝潮,再到沒新鮮幾天放於角落再也想不起,這正是一個消費者從沒有到擁有,再到遺棄這款產品的真實寫照。

或許你現在回想起來,以智慧手環、智慧手錶為典型的智慧穿戴產品實在太「坑」,而這也恰好是整個智慧穿戴產業邁入寒冬的前提所在。不能讓消費者產生依賴的產品,你還希望它能有多大作為?

其一,用戶體驗感不佳,具體表現為待機時間短、監測不準確等。現階段的健康穿戴設備一般都需要充電,這樣才能保證數據的正常運行,但以智慧手環為例,待機時間短就成為很多用戶拋棄它的原因之一,三兩天沒電,用戶忘了充電、不想充電等都會讓智能手環置於角落不再提起。

另外智慧手環、手錶雖能監測數據,但數據較為單一且監測不準確,用戶看到的往往也只是單純數據,數據本身的準確性及數據背後,對於用戶的意義卻無從得知。

其二,同質化嚴重,大多為監測睡眠、統計步數等。當前很大一部分的智慧穿戴產品功能、形態等都處於相對集中的狀態。

另據Gartner調查,有近三分之一的用戶,在使用可穿戴設備一段時間後會感到無聊,進而選擇棄用,其中智慧手錶棄用率為29%,健身類可穿戴設備棄用率為30%。

在如此高的棄用率下映射出的,則是智能穿戴行業的弱點——同質化嚴重,過於注重功能性的開發,而忽略了消費者的真正需求。

其三,產品價值雞肋,沒有實用性、革命性應用出現。消費者從以往未形成對產品消費的自我判斷標準,到如今不論是基於產品本身,或是基於技術,亦或是基於應用都有了自己的一些判斷,消費更為理性,更加關注新技術的實用性,尤其是對於改善生活品質的真正意義。

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將目光從絢麗的新技術追求模式,轉變為新技術的實際應用價值,如解決健康問題、提出健康建議等。

其四,新興技術加入,短時間內並不會有太大革新性意義。國際媒體VentureBeat發佈消息稱,可穿戴人工智慧(AI)是下一個熱門的科技趨勢。人工智慧技術放於任一產業,似乎都能擦出新鮮火花,當然與智慧穿戴產業牽手必定會產生一定化反,但短時間內這一化反效果,不會迅速延伸至市場,因此智慧穿戴產業想要走出寒冬,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磨練。

智慧穿戴行業步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從手錶鼻祖Pebble手環巨頭Jawbone身上看到了失敗者的影子,那麼從現今市場上存活較好的企業如Fitbit、小米、蘋果身上會看到屬於一個成功者專有的特質——與眾不同。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所給出的數據,去年第四季全球智慧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390萬台,較2015年第四季的2900萬台成長16.9%,品牌排位方面,位居行業首位的是Fitbit,其次為小米,蘋果位列第三,Garmin和三星分列第四、第五位。

實際上,小米的迅速擴張有目共睹,旗下小米智慧手環以價格低廉戰略打法,迅速上位,滿足了一眾想入手智慧手環卻因價格高昂而糾結的消費者需求。

《2016年全球可穿戴市場報告》顯示,小米手環2016年全年出貨量1570萬只,市場佔有率增至15.4%,小米手環系列已經戰勝蘋果,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二,且正在蠶食Fitbit的市場佔有率。今年4月,小米手環的生產商華米科技,更是透露小米手環的出貨量,至今已經突破3000萬只。

除低價換量的小米手環外,蘋果旗下智慧手錶AppleWatch則以品質、創新設計俘獲消費者芳心。2016年蘋果的AppleWatch全年出貨量下跌7.9%至1070萬只,市佔率為10.5%,佔據市場第三名。小米的低價、蘋果的品質和創新設計,使其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品牌標籤,而那些沒有自己獨有特徵的智慧穿戴廠家,或將慢慢淡出大眾視線,淪為下一個炮灰。

目前來看,智慧穿戴行業的產品形態已經得以顛覆,企業競爭縱向比拼的是技術、功能等硬體領域,橫向則較量的是一個企業是否會擁有深耕用戶的思維,來打造新的用戶價值和產品價值,屬於抽象價值層面。顯然,後者將是深處於智慧穿戴市場的企業拉開距離的主要評判標準。

接下來,智能穿戴產業將會更加趨於理性,產業發展將從之前的無序進入到有序化發展階段,誰將率先消除浮躁,進行技術沈澱積累、創新,並在深耕用戶需求之後,產出革命性產品,誰就將在未來的智慧穿戴產業中立於不敗之地。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