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邊緣計算+IoT雲平台,物聯網既要能上天,還要接地氣!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Edge Computing Platform




源:物女王


邊緣計算+IoT雲平台,正在成為巨頭們強強聯手的重頭戲。比如GE的雲平台Predix和華為的邊緣計算方案EC-IoT合作,實現工業設備運行狀態的即時監測;再比如思科的邊緣計算,實現與微軟Azure雲平台之間的互聯,確保為企業提供從邊緣到雲端的整體性服務。

本文則將以亞馬遜剛剛推出的Greengrass為代表,揭示巨頭們在互相合作之外,自己同時「修煉」邊緣計算+IoT雲平台能力,做到「雌雄同體」的發展思路。
1. IoT成熟的過程,是運算能力進一步分工細化的過程
「邊緣計算」是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路邊緣側,融合網路、計算、儲存、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台,就近提供邊緣智慧服務。

2.jpg
  

需要強調的是,最新出現的「邊緣計算」設備,並不是傳統的網路閘道,或者控制器換個名稱「濫竽充數」,而是需要滿足3個必備能力:採集邊緣數據、智慧的運算能力和可操作的決策回

採集邊緣數據 - 數據採集是邊緣計算的基礎,從工業設備到智慧家電,一切設備都是數據的來源。

智慧的運算能力 - 基於機器學習,跨越邊緣計算和雲平台提供智慧化的運算能力。微軟、谷歌、亞馬遜、IBM等巨頭,正在不遺餘力的把機器學習能力,嵌入到各個角落。

可操作的決策回饋 - 管理層可以根據數據分析,獲得相關決策建議,或者由授權代表或者設備本身,直接完成決策過程。

邊緣計算與集中式的傳統雲計算框架,最大的區別在於,邊緣計算採用分布式計算架構,將運算分散在靠近數據源的近端設備處理,分擔雲平台的工作量,而不再需要大老遠把數據回傳雲端處理,即時性更好、效率更高、延遲最短,甚至沒有網路、無法接入雲端,也不會妨礙邊緣設備的「貼地」計算。

談到邊緣計算與IoT雲平台之間的關係,此前行業內曾經有過不小的爭論,以矽谷最知名的風投公司a16z為主的一派認為,邊緣計算,將會「吃掉」雲計算,雲計算終將走向「終結」,看樣子在他們手中,佈局了不少邊緣計算項目,正在找人接盤。

貼近現實的觀點是,邊緣計算與雲計算將會共生,成為互補,既不衝突,也不對立。邊緣計算並不會最終取代雲端,而是透過分布式架構,讓傳統的雲計算框架進一步去中心化,完成運算能力的進一步分工,讓原本匯聚在雲端的能力,向外圍延伸,更加「貼地」。


毋庸置疑,邊緣計算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到2018年,40%的IoT數據將會透過霧計算、邊緣計算在近端處理。

根據IDC的預估,對物聯網的投資,將在未來3年內以15.6%的速度成長,2020年達到1.29萬億美元。其中,物聯網投資由工業應用主導,包括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和公用事業。

既然工業端應用超越了消費端應用,正在主導全球物聯網投資,那我們就可以拍腦袋「負責」的預測:邊緣計算會最先從工業應用落地。目前已有的邊緣計算+IoT雲平台的應用案例,也大多來自工業端,進一步印證了上述觀點。
德國製造商Thyssen Krupp,在全球有超過100萬台電梯,他們已經在使用邊緣計算+IoT雲平台,來預測電梯何時可能故障,並提前進行預防措施。100萬台電梯連接和分析,伴隨著大量的數據和與之匹配的計算能力,ThyssenKrupp利用邊緣計算消化低階的即時回饋型任務,按量付費使用的雲端計算,用以處理高階決策。

可口可樂使用邊緣計算+IoT雲平台,來管理位於各地的新型酷炫飲料機。邊緣設備可以讓客戶隨意選擇,超過100種的不同飲料組合,迅速完成訂製,並負責收集與消費者偏好相關的大量訊息,然後透過雲端與可口可樂中央數據中心共享。


美國最新一代的列車,也在使用邊緣計算+IoT雲平台搭配的解決方案,覆蓋美國鐵路網路中的20,000列車和65000英里軌道。邊緣設備不斷監測火車的運動數據,減少碰撞風險、提高列車的安全性,並將重要數據回傳雲端。

除此以外,邊緣計算+IoT雲平台的組合,還可以用到傳感器數據監測和分析、零售業用戶的行為分析、行動數據的降噪和訊息提取、金融機構的合規分析、石油/天然氣等行業的遠端監測和分析,以及各種相關領域。

2. 巨頭紛紛跨界,進入下半場的新賽道
之前我曾經說過,《雲計算和IoT平台之爭開啓「下半場」,邊緣計算將成為「主陣地」》,這是Top Down的觀點。就在本週,亞馬遜正式推出Greengrass進軍邊緣計算陣地。而如果從Bottom up的觀點來看,聚焦在傳統邊緣計算領域的企業,也紛紛進軍IoT雲平台。「雌雄同體」的中性氣質,正在物聯網領域中瀰漫。

Top down之亞馬遜

3.jpg
  

亞馬遜AWS在日前正式發佈了邊緣計算服務Greengrass,這是一種允許用戶以安全方式,為互聯設備執行本地計算、消息收發和數據緩存的方案。

Greengrass將AWS無縫擴展至設備端,以便於用戶更加輕量的在本地操作其產生的數據,同時,製造商仍然可以使用雲端,進行管理、分析以及展開其他應用服務。


4.jpg


借助AWS Greengrass,互聯設備可以運行AWS Lambda函數、同步設備數據,以及與其他設備安全通信,甚至無需連接互聯網,最大程度地降低將IoT數據傳輸到雲端的成本。用戶不用再糾結於本地執行的即時性,和雲平台方案的靈活性,實現魚與熊掌兼得的「美事」。

5.jpg


即使在無法連接到雲平台的狀態下,Greengrass設備仍然可以通過本地網絡,進行數據的通信與處理,等待與雲平台的連接恢復之後,再把數據上傳並同步到雲端。

諾基亞實驗室正在測試Greengrass的性能,根據目前的結果,93%的數據可以在邊緣處理,與以往集中式的雲平台相比,往返時間減少了28%,延遲時間降低了39%。

一家採礦公司已經開始使用Greengrass來評估路途的顛簸程度和路況數據,以便即使當地的網絡覆蓋不佳,它的運輸卡車也能安全有效地通行。

亞馬遜尚未透露Greengrass服務的價格。

Top down之谷歌
Google也於近期發佈了全新的邊緣計算服務Cloud IoT Core,協助企業連接及管理物聯網裝置,以及快速處理物聯網裝置,所採集的數據。

Cloud IoT Core設計目的,是簡化數據傳輸,來幫助用戶使用谷歌雲提供的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能力,並即時地將原先不可訪問的操作數據可視化。

Cloud IoT Core搭配谷歌其他雲服務,比如Pub/Sub、Dataflow、Bigtable, BigQuery、Data Studio,可以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來即時地收集、處理、分析、可視化物聯網數據,以提高用戶開發效率。


6.jpg

Google Cloud IoT Core的關鍵特性包括:
端到端安全:使用基於證書和TLS加密的認證方式,提供端對端安全;搭載Linux、Android Things,或其它操作系統的設備,只要符合Cloud IoT Core的安全需求,即可獲得全面的安全保障。

便捷的數據洞察:整合了豐富的下游分析系統,如谷歌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服務。

Serverless基礎架構:在谷歌Serverless平台上,不受時間與資源限制地透過水平拓展來擴大規模。

角色權限數據管理:為不同設備佈署相應的IAM角色來分配對設備和數據的訪問權限。

自動佈署設備:使用REST API自動管理大規模設備註冊,部署和操作。


7.jpg
  


目前Cloud IoT Core仍屬封閉測試階段。

Top down之微軟
今年5月,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宣佈:微軟遇見了新世界,一個智慧雲(Intelligent Cloud)+智慧邊緣(Intelligent Edge)的世界。最新推出的Azure IoT Edge服務,是一個為物聯網準備的雲服務。它會用各種傳感器和小型計算設備,追蹤工業場景中的數據,然後由微軟的雲和AI工具分析,透過這項功能將計算能力由雲推向邊緣。


8.jpg
  

當這些邊緣設備的運算分析能力越來越強,現在開始也有更多廠商將機器學習、甚至是深度學習的能力帶進設備內,使得現在的邊緣設備,也能做到雲端能做的事,應用也越來越廣了。

例如微軟的Azure IoT Edge,不僅能採集和分析數據,還開始將Azure機器學習及AI認知服務帶進設備端,讓設備想要就近結合機器學習變得更容易多了。

Azure IoT Edge 使得 IoT 設備,能夠即時運行雲服務,處理數據,並與傳感器和其它與之相連的設備進行通信。透過處理、分析和運行數據源,Azure IoT Edge 幫助用戶做出更快、更智慧的決策,同時將關鍵資訊發送到雲,進一步分析來降低頻寬成本。

看完了Top down的角度,咱們再來說說Bottom up。邊緣計算並不是一個全新概念,不少企業已經深耕多年,尤其以工業領域的知名企業為代表,都是擅長邊緣計算的行家裡手,憑借以往設備端的數據採集與控制經驗,加個IoT雲平台的營生,也可以得心應手。

Gateway(閘道器)是常見的一種邊緣計算設備,不過跟傳統只用來蒐集和轉發資料的物聯網閘道器相比,新一代邊緣閘道器變得聰明,開始具有運算分析能力,能將靠近傳感器和其他物聯網設備周圍蒐集的數據先運算處理,讓數據變少以後再回傳雲端。

9.jpg
  

與傳統的PLC工業控制器不同,邊緣閘道器使用更為通用的語言編程。即使沒有網路,邊緣閘道器也能透過和其他運算設備,組成一個具有分布式計算架構的本地局域網,自行接手運算,等待網路恢復後,才將處理後的資料傳回雲端,若是邊緣設備運算能力足夠,甚至可以直接在本地處理,不必再送到雲端接續處理。

10.jpg
  

智慧閘道器的技術累積,再加上Bottom up這端正在積聚的IoT雲平台實力,Top down和Bottom up兩條陣線誰更具有優勢,還得路遙知馬力,日久見分曉。

從現有情況分析,與Top down陣線相比,Bottom up優勢在於有大量的已有設備安裝基礎,劣勢在於邊緣設備端的開放性明顯不足,分析算法與機器學習能力也存在一定的缺失。

為了彌補這些短缺,Bottom up陣線的IoT雲平台要麼與分析算法強大的雲平台對接,要麼培育生態合作夥伴,將實踐經驗轉化成應用軟體,嵌入到平台的分析功能中來。

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Bottom up陣線的已有核心競爭力聚焦在OT(Operational Technology)工程師端,欠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工程師們的深度參與,無論是編程語言的阻礙,還是最新算法的領悟,都由於OT與IT之間的差異而難以逾越。

每個問題都有解且不止唯一解,我在此拭目以待各家企業攻克難關的高招。

Bottom up之西門子
僅僅邊緣計算還不夠,工業物聯網需要利用雲平台來應付各種情境。西門子Simatic IOT 2000就是專為西門子雲平台MindSphere和SAP Hana而設計的智慧閘道器。

用戶可以在工廠內部對網關進行改造,以便協調不同數據源之間的通信、分析並傳遞數據。透過Simatic IOT 2000接入的雲平台,可以是Mind Sphere或用戶首選的其它任何雲。

11.jpg
  

Simatic IOT 2000通常用於預防性機械維護,可最大限度減少生產停工風險,避免高價損失。另外,它還能對相關指標進行評估,並盡早查明即將發生的磨損。

由於在工業領域多年的經驗累積,Simatic IOT 2000保證了在工業現場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這一點能夠彌補Arduino等物聯網開源硬體,在工業強度等級上的不足,相當於給性能強大的物聯網硬體穿上一身安全服。

12.jpg
  

至於MindSphere,則是西門子推出的一個開放IoT雲平台,工業企業可將其作為數位化服務——譬如預防性維護、能源數據管理以及工廠資源優化——的基礎。

Bottom up之博世
博世在本輪邊緣計算+IoT雲平台的賽局中的能量不可小覷,這是一傢具備傳感器、雲平台和服務,三大核心IoT競爭力的公司。

13.jpg
  

2016年3月,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鄧納爾博士在Bosch Connected World峰會上,宣佈博世為其物聯網服務正式推出自己的雲平台。博世將通過這一平台,運行各類有助於實現未來互聯願景的應用程序,包括智慧家庭、工業4.0以及互聯交通。

按照博世的邏輯,給公司製造的各種家電、工業產品、車載設備等「物」加上感知設備,能夠使其收集到數據。之後數據將會被傳到Bosch IoT Cloud,透過軟體的運算和優化,最終形成相應的服務。具體包含4個關鍵的技術方向:

邊緣計算和霧計算:隨著設備的增多,只讓雲端負擔全部設備的數據傳輸及計算是不現實的。因此在網路邊緣的設備中(例如路由器),也需具備數據處理及計算能力,這樣雲端的壓力就將得到分解。

物聯網路:指的是互聯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連接速度的優化。

區塊鏈:建立一個去中心化和去監管化的合約信用體系。

人工智慧:博世與NVIDIA聯合發佈AI車載電腦已經足夠證明其對AI的重視。

Bottom up之研華科技
研華科技今年也發表了一系列邊緣智慧伺服器軟硬整合解決方案(Edge Intelligence Servers),可以應用在工廠、零售、車隊物流、醫療,以及環境與能源等行業。

新一代IoT邊緣智慧服務器(Edge Intelligence Server,EIS)可以把不同工業協議收集起來的數據,轉換成MQTT協議傳輸到雲端,然後再做數據分析或應用的處理。簡單的說,研華IoT邊緣智慧伺服器(EIS)=物聯網網關+小型數據庫+輕量計算與分析。


14.jpg


同時,為了幫助物聯網系統集成商快速開發出所需的應用系統,研華開發了一個中間件名叫WISE-PaaS,這個中間件提供傳感器信息傳輸和遠程管理控制,集成了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應用開發等工具,是雲平台與IoT設備之間的橋梁。

3. 機器學習正在「離家出走」,貼近邊緣
除了巨頭們對邊緣計算的青睞之外,技術的成熟度也在催化邊緣計算的落地。

以往我們認為人工智慧的相關算法,必須透過雲端的運算能力來實現,不過現在機器學習大有從雲端降落的趨勢,透過邊緣計算完成。

最近蘋果發佈了Core ML平台,堅持不在雲端實現機器學習,核心是加速在iPhone、iPad、Apple Watch上的人工智慧任務,支持深度神經網路、循環神經網路、卷積神經網路、支持向量機、樹整合、線性模型等。

Core ML為設備性能進行了優化,從而減少了內存佔用和功耗。嚴格在設備上運行,能夠確保用戶數據的隱私,並且能保證各種應用在沒有網路連接時,也能夠工作和響應。由於Core ML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內容,就算不在雲端運行也不會性能變差。

Core ML的推出意味著機器學習,正在從雲端「離家出走」,降落到邊緣設備的開始。

通過上下兩集的評述,你應該已經看清了巨頭的邏輯,通過培養邊緣計算+IoT雲平台的綜合實力,提煉共性技術,跨越多個行業推出普適性的服務。

15.jpg

而在實際的操作中,無論是工業領域,還是消費領域,細分市場眾多,需求差異很大,夢想一步做成整體行業的獨角獸簡,直是難於登天。這時創新企業擺正態度,找準定位,依託巨頭斥資打造的物聯網生態,在某個或者某幾個細分領域深耕細作,不失為發展良機。

本文的最後,附上整理表格,邊緣計算並不只是巨頭的天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