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美國太陽能產業為何勢弱?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What Type Of Batteries To Use For Solar



康橋科技 —— 白光攝影機專業廠商!

來源: 電力報


雖然製造和銷售已有40年歷史,但整個北美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卻只佔全球3%。雖然這一現象看起來並不是那麼明顯,但實際上卻確實存在:一方面,美國從太陽能產業誕生之初,便開始參與其中———美國太空總署(NASA)是最早為早期的衛星和阿波羅(Apollo)任務改進和完善了太陽能電池板;而美國企業製造和銷售太陽能電池板,也已經有40年歷史。

然而,目前整個北美的公司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只佔全球的3%,台灣和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卻佔全球的60%以上。

近日,《大西洋月刊》(TheAtlantic)就美國太陽能行業的發展採訪了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研究員馬克斯·傑內克(MaxJerneck),探討了華爾街曾經是如何扼殺美國的太陽能產業的,並指出未來這一現象,有可能再一次發生。


技術發展關鍵時期缺了資金
考慮到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東亞地區擁有比美國廉價的勞動力,並不是美國太陽能發展龜速的唯一因素。因為電腦晶片產業和太陽能電池板產業,都是在冷戰時期就開始進入了研究和發展的熱潮中,並且兩者都在1980年之前實現了商業化,在1980年代中期,和1990年代亞洲企業崛起之前,這兩個市場基本都是由美國控制的。

但是,早在十年前,美國晶片產業就已順利上市,而太陽能電池板發展之路卻一波三折。時至今日,美國在全球電腦晶片行業發展中依舊領先,佔全球市場市佔率的20%以上,相比之下,為何美國太陽能電池板產業「掉隊」了?

學術期刊《科學進步》(ScienceAdvances),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到,美國經濟結構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產生了巨大變革,限制了美國公司開發新的產業和市場,特別是太陽能產業,使其技術在發展的關鍵時期,缺少了資金支持。

該論文的作者、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研究員馬克斯·傑內克(MaxJerneck)表示,這些情況現在依然存在,除非這些問題可以得到解決,否則這些問題將會限制碳稅,或者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的效果。

太陽能和微晶片發展比較
太陽能和微晶片,這兩者的發展存在許多差異。首先,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美政府向「民兵」導彈計劃,和太空計劃進行了巨額投資。

1970年代,美政府曾嘗試繼續參照1950年代和1960年代,對半導體行業模式,來制訂太陽能的發展計劃,但該項目卻缺乏資金支持。與此同時,美國能源部1977年才創立,而共和黨人一開始就想要將其瓦解。

傑內克指出,太陽能項目與微晶片項目有著不同目標。微晶片項目的目標是提升品質,無關價格。而聯邦太陽能項目的目標則是降低成本,而沒有品質方面的目標。這意味著,如果你降低製造成本,你也會削減太陽能公司的利潤空間———這也是該項目行不通的原因之一。到雷根總統上台時,他廢除了該項目。

此外,在微晶片行業不同規模的不同公司之間,也有很多的細分。該市場的最頂端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中間有幾家公司,底下有小型的初創公司。由於這些公司的定位不同,它們相互之間並不是直接競爭的關係。

政府也實施嚴厲的反壟斷政策,來防止小公司跟大公司競爭。所以,相對於太陽能產業,微晶片行業有著全然不同的生態系統。

風險投資不適用於清潔技術
早在20世紀60年代,由於太空計劃有力的推動了太陽能電池板的開發。到了70年代早期,少數幾個曾經參與過太空計劃的企業家有這樣的願景———將太陽能發電帶到地球,並且為這項技術創造市場。

當時,他們關於太陽能的認知,還沒有成熟到可以讓其與傳統能源競爭。而他們首先關注的是離網市場,包括遙遠的廣播電台、鐵路道口、電網覆蓋不到的非洲村莊,然後慢慢地接近電網,靠近更大的市場。

此外,能源政策制訂者也希望利用發展核電的模式,來發展太陽能,並希望盡快把規模擴大,建設大型太陽能發電廠。大型企業集團也希望太陽能產業規模,能夠快速擴大,並積極研發先進技術,提高生產規模。

對他們來說,這項技術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而為了使這些投入有意義,太陽能必須成為主流技術。但如果僅僅是讓這些公司向非洲的村莊出售太陽能電池板,或者用於建設更小的消費電子產品,這並不是他們真正的興趣點。

與此同時,由於這些大型企業都是金融集團,所以他們也主宰著能源政策的制訂,並獲得大部分的政府補貼,這使得小公司難以與之競爭,所以有大量的小型太陽能公司,被大型企業集團收購。到70年代末,美國太陽能產業大部分業務,都被這些大型集團控制著。

傑內克表示,風險投資通常有3~5年的時間框架,對這些技術的發展,需要遠超過對其開發所用的時間。風險投資通常會在技術成為主流的邊緣時,就將其推入市場,例如,在21世紀金融危機前,風險投資曾巨額投資過太陽能,但隨著危機來臨,投資者們損失了許多錢。

顯然,風險投資並不適用於這種技術。麻省理工大學最新的一項研究也證實了這一觀點———風險投資並不適用於清潔技術。

終結管理時代衝擊太陽能產業發展
據悉,大約在1982年,美國修改了關於公司交易的法律,並允許敵意收購、股票回購和後保債券 (價格低但風險大的債權),解除了對金融體系的束縛。此後,美國掀起了企業收購的浪潮,企業狩獵者對其他公司進行攻擊,對太陽能產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當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有一個太陽能部門,並計劃擴大其規模。但是由於傑克·韋爾奇任職首席執行官後,他主張通用公司僅發展其處於數一數二地位的業務,並強調「要不顧一切地攻擊其他公司,並試圖收購他們」。

所以,通用電氣公司關閉了太陽能部門,並對同樣擁有太陽能部門的美國無線電公司(RCA)進行攻擊。據瞭解,當時,RCA公司是技術開發方面,最具創新的公司之一,不過雖然他們開發了薄膜太陽能電池,但是還無法實現商業化,1985年RCA公司被GE公司併購。

據悉,直到1970年,美國依舊是管理時代———由經理控制公司,股東沒有對其施壓,要求短期回報。管理者可以對其想要的項目進行長期投資。隨著管理時代的終結,金融時代的到來,或者說是股東追逐利益最大化時代的到來,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也面臨了巨大的挑戰。

技術創新發展需要企業進行長期投資
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的瘋狂收購,那些幸存下來企業,或許可以在美國建立一個,更具有競爭力的太陽能產業。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美國的產業政策可以屏蔽小企業競爭,並不直接給予大公司補貼。這些政策將會幫助企業家們,瞭解他們的業務和技術。此外,也有言論表示,如果讓小企業決定政策制訂,在產業發展的早期階段,將無需大規模的政府補貼,並且也可以減緩建設小型離網市場的速度。

傑內克認為,為了使太陽能成為主流技術,仍有許多方面需要進行創新發展。目前,太陽能仍然是間歇性的,所以我們必須找到儲存和傳輸它的方法,如果僅僅為了讓更多太陽能上網,太陽能仍將處於發展窘境,畢竟電網不是為了太陽能而設計的

如果企業不想創新,只是想通過股票回購,來提高自己的價值,那麼僅憑碳價格制度,也無法引發創新。由於創新具有不確定性,想要創新發展,企業必須在未來進行長期投資。

而對於企業來說,如果有一個更簡單的方式來賺錢,比如回購自己股票或進行投機,他們沒有理由在新技術開發上冒險。所以要使碳價格順利實施,就必須著眼於建設創新型企業,以確保這些創新型企業具有長期投資。
到目前為止,風險投資已經在太陽能領域,損失了大量的資金。太陽能發展去要一個很長的時間,它與化石能源是直接競爭關係,並且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必須透過進行某種形式的企業重組,以進行創新,這就需要制訂政策,來打破大型企業集團關注點集中在企業季盈利,和股票價格的現狀。(陶鏡羽/譯 文章來源:《大西洋月刊》)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