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智慧家居前景光明 但先得充充「智商」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Introducing Amazon Echo



RS-232/422/485串列設備立即連網



來源: i黑马 作者:杨洁


在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時代,產品的智慧化已經成為趨勢。從電子產品、家電到家居用品,智慧的概念在前兩年大行其道。智慧家居和可穿戴的風口從2014年開始井噴,但這種勢頭在2015年下半年,卻開始放緩。

於是,我們能對比到,現在大多數人的智慧家居和硬體產品,還離我們想像中的「智慧」非常遙遠。只在硬體上加上一個WiFi、傳感器和APP,這並不是我們期待的「智慧化」的未來。

最像「智慧」的產品,或許是亞馬遜的Echo。

它整合了Alexa語音辨識技術,讓消費者用聲音上網、檢索資訊、控制家居生活,已經擁有300萬台的銷量,讓谷歌都為之眼饞。它體現的價值,也集中在搜索、伺服式語音辨識和人工智慧之上。

一個新的交互形態,在智慧家居和硬體之上正亟需提高。當我們使用上述的智慧化場景時,無論是可穿戴設備,還是家居、家電,如果仍然靠PC或智慧手機的界面來操作,這可能是很難想像的。

不依託於這些手動裝置,就能實現對它們的操控,無疑是這些設備最吸引人的便捷性所在。語音交互,也成為智能化過程中日益普遍的一項功能。

「交互的形態正在改變。」雲知聲CEO黃偉說。「行動網路和PC網路時代最大的區別是,我們現在是基於多點觸控的應用,用手機上網,用行動設備上網,而不是僅僅用PC,通過鍵盤。而到了IOT時代,我們又不再只是通過手機,我們可以通過更多的設備聯網,而它可能不再有觸摸屏。」

從家居到家電,從物流到駕駛,從醫療到娛樂,一個智能的趨勢正席捲而來。從Siri、小冰,到Echo,到搜狗的語音輸入,再到度秘。也許人工智能的發展進程我們還不能預判,但商業和生活的智慧化,卻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而其中,語音交互,或許會是一個新的智慧時代的新入口。

本站在雲知聲的體驗間裡,體驗了樂視超級電視X55和華帝抽油煙機,如何在家庭場景噪聲下喚醒和操控。通過語音的控制,窗簾可以自動開啓,燈光可以調節。創業4年,累計融資近億美元之後,雲知聲,也許在物聯網和人工智慧興起的浪潮中,也將面對一個更大的發展時機。

智能家居前景光明 但先得充充“智商”
雲知聲CEO黃偉/受訪者供圖

物聯網智慧硬體要和服務打通
2008年,科大訊飛上市,一度壟斷中國語音辨識市場的半壁江山。深度學習的發展,給了語音辨識新的驅動力,但在2012年,雲知聲初成立之時,在這片江湖中,玩家還是寥寥無幾。如何實現彎道超車?當時雲知聲,決心從開發者平台做起。

在當年,許多公司的創業方向都還是語音助手APP。「但我並不認為這個方向能夠成功,尤其說它根本不適合一個創業公司去做,做這個就是死路一條。」黃偉說。

黃偉的判斷來源於自己多年來的從業經驗。作為語音辨識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先後就職於摩托羅拉和盛大創新院,曾成立盛大創新院語音分院,在2012年,黃偉離開盛大。

「我自己做過很多年的技術,我非常清楚,語音其實是技術,並不是產品。它是用來解決人跟設備的交互問題的,但交互本身不是目的,人們是要通過一種最便捷的方式,來獲得後面的服務。就像手機的多點觸控,你離不開螢幕,但你覺得只有這塊螢幕好玩嗎?

當然不是,吸引你的,是它背後的各種網路服務。」Echo之所以成功,不僅是它的語音交互,還是由於,它可以和亞馬遜電商打通,可以直接提供服務。

但是,對於創業公司而言,它也往往只限於提供這種交互方式本身,是很難具備連接交互後面服務的能力的。「當時選擇做平台,是因為這樣至少我們是有技術價值的。」黃偉總結。2012年9月,雲知聲語音平台發佈,當時的精確度只有85%。

但是,語音平台也為雲知聲源源不斷積累了語音數據。2013年初,準確度提高到了91%;而到了2013年底,雲知聲的語音數據已經積累到3000小時,精確度提高到95%,平台上開發者超過8000家。

從那時起,數據+算法就成為雲知聲「雙門驅動」的引擎。從一開始,雲知聲就和深度學習結合在一起。當時的深度學習還主要是停留在學術界,很多人對此瞭解並不多,而深度學習,也需要超過以往不同數量級的數據支撐。

但在2011年,在一個語音辨識的國際會議上,黃偉遇到了微軟首席研究員俞棟,對方告訴黃偉,這是「確確實實進展非常快、能夠取得非常大的成就」的。

這堅定了雲知聲做深度學習的決心。當時公司剛剛拿了天使輪,錢還不多,就在淘寶上買顯卡、買機器,在9月平台發佈後,10月份就投入了對深度學習算法的學習。2013年1月,雲知聲深度學習系統對外開放。搜狗雲助手、樂視電視,都成為這個系統的首批服務對象。

而2012年和搜狗的合作,則是讓雲知聲一戰成名。

「當時中國大的公司,百度、搜狗,都想發佈自己的語音助手產品,想搶2012年底前這個時間點。搜狗自己沒有語音能力,就去找合作。」黃偉說。語音辨識當年的圈子本來就不大,雲知聲就進入了搜狗的視線。「他們肯定也評估了很多家,但我記得很清楚,我們跟搜狗從第一次見面到最後達成合作協議,一周時間。」黃偉言及於此,頗有些得意。

從2012年中到2013年底,雲知聲沒有做過多的商業化的嘗試。在這段時間內,雲知聲通過算法和平台的搭建,逐漸打通了自己數據驅動的路。而到了2014年,黃偉覺得,公司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是時候開始仔細思考公司的定位問題了。
黃偉把當時市場上的主流公司做了分類。

科大訊飛和BAT作為先發者,佔據了市場和資源的優勢,但是,它們都是從PC互聯網時代遷移過來的,那麼,新的時代轉折,是否可以給雲知聲提供機會?

「在IOT領域,它們也沒有積累,或者說足夠的壁壘,那麼我們就在IOT切入。」

這個新的機會就像黃偉在開始所說的,IOT時代改變了交互的形態。同時,這些新的設備和人是有距離的,那麼,在交互時就必須加入新的能力,而晶片就是解決它的方法。因此,2014年,雲知聲提出了「雲端晶」,要把自己的能力從雲端擴展到終端、再到晶片端。
智能家居前景光明 但先得充充“智商”
雲知聲遠場語音辨識技術/受訪者供圖
5米之外能語音喚醒和操控家電嗎?
「這個端,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帶介面或者不帶界面的一個虛擬UI。」

黃偉解釋說。「我們把端定位成一個AI-UI,是一個基於人工智慧的交互系統。我們也會把很多AI技術植入到晶片裡面去。比方說,距離比較遠的時候,如何實現設備的辨識、喚醒、打斷;再比如說,在房間裡或空曠地段,會有回響,怎麼把這個回響給消除掉……我們要把這些新能力不斷地補充進來。」

雲上是數據的積澱,端是入口,晶片承載了雲知聲的服務,這也是在這一波物聯網智慧硬體和人工智慧的浪潮中,黃偉對雲知聲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期望所在。

雲知聲拿著demo去和客戶演示,一個個說服他們接受這種交互形態。2014年底,雲知聲獲得高通的5000萬美元B輪融資,開始發力晶片。

但這是比之前的研發要困難得多的一件事,要想做好它,困難重重。「我一直自信我們在技術領域,算是做得比較好的,但我們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技術點上,花過這麼大精力來解決問題。」黃偉對本站感慨。

一方面是性能問題要解決,另一方面,要實現芯片工業化量產,需要有太多算法之外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功耗、散熱、熱高溫、防摔……
「做demo容易,做產品真是太難,太難了。」

2016年,雲知聲的晶片開始出貨,其中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但黃偉覺得,這些是有價值的。

「因為這些能力的補充,包括這些新的產品形態,使得我們的交互方式從行動網路時代時只能對著手機、做距離比較近的講話,到今天我們可以實現在3-5米之外,通過聲音遙控。」

或許很多人還並不理解,這會有什麼樣的意義。但實際上,智慧手機之後,下一個人和資訊溝通的方式將會是什麼形態,是很多科技公司一早就在設想的事情。

Google Glass儘管是個失敗的產品,但它卻是科技界為此做出的大膽嘗試。智慧化的趨勢必不可逆,而手機APP,也不會永遠都是控制眾多智慧設備的方式。

但是「去手機化」的過程,需要邁過高高的技術門檻。至今為止,較為成功的產品,也只有一個Echo。

雲知聲和樂視電視有著長期的合作。從第一代到現在第三代樂視超級電視,從語音操控到語音交互,都是雲知聲提供語音交互技術。

2016年8月,美的智慧空調發佈,它搭載了雲知聲的AI晶片,使用者可以在家庭環境中5米內通過語音控制空調的開關和溫度,空調能結合關鍵詞分析、理解用戶意圖。

但這款產品的問世也是歷經挑戰。要想獲得廠商的合作支持,就必須能夠消除噪聲環境影響,實現語音控制;空調一般都是壁掛式,所以要實現遠場交互;且成本可控。

「Echo是7+1個麥克風,外圈7個和中間1個,所以它效果不錯。但我不行,家電廠商對成本是非常在意的。」黃偉說。

「麥克風多了,資訊源多,就需要更強的CPU,成本功耗就要提升。其次,家電大多是靠牆安裝的,麥克風怎麼放?」

雲知聲最後採用的是雙麥克解決方案,兩個麥克風,間距不超過3釐米。但問題又來了,只有兩個麥克,如何達到性能?雲知聲花了一年多時間解決這個技術問題,終於在2015年這款產品開始生產。現在,市場上的大多數智慧家電產品,華帝、格力、海爾、美的等,都是和雲知聲合作的。

但軟體可解決,硬體還是讓黃偉覺得比較麻煩的一件事。比如麥克風。「現在手機上的麥克風,對電話場景下的噪音意識,已經做得非常好了。但在家居市場上,硬體廠商還沒有這個意識。比如他們以前從來不會想到,一台電冰箱上會需要一個麥克風。所以,現在對我們軟體的要求就更高了。」

除了智慧家電和家居,車載以及醫療、教育等行業,也是雲知聲商業化落地的主要領域。比起智慧家居來,車載的應用場景更好想象。當人們在駕駛時,雙手都被佔用,語音交互就成了最佳選擇。

但黃偉認為,車載前端產品週期非常長,「從接觸到產品要出來差不多要用5年左右時間,不適合一個創業公司」。

因此,雲知聲選擇從後裝市場切入。而2014年,黃偉認為是一個新的契機正在出現:「當時已經有10%的設備開始使用安卓平台了。我們判斷,安卓在車載系統裡,將是未來的趨勢。」經過了半年多的研發,到2015年中,雲知聲開始和廠商對接。

到現在,安卓系統已經佔據了市場上90%的市佔率,而目前,搭載雲知聲智慧語音SDK的車機產品出貨量已超過150萬台。

在醫療方面,協和醫院已經和雲知聲合作,使用醫療語音辨識系統,對病歷、醫囑等進行錄入。而且,這也有助於未來的醫療大數據挖掘工作。

在商業化的策略上,雲知聲一直選擇的是B2B2C。這也是很多AI公司的選擇。當一種新技術仍在發展和完善過程中,通過與B端的合作,不斷獲取用戶的需求,瞭解行業,通過反覆迭代來完善技術,是看似必然的選擇。而B端的企業,也是在技術投入成本較大的現階段,比C端更具備付費與創新的動力。

之前,雲知聲的合作公司還多數是網路公司的中小型企業,而從2016年開始,公司的商業重心開始向大B傾斜。

「對於中小型公司而言,新的技術和交互形態它們更樂於去嘗試。而大企業的推動進程也比較慢。而今年,很多大的企業的生產計劃也可以排好了。」

而和大型企業合作,對雲知聲而言,既能擴大市場規模,又能樹立起行業中的標桿。

「做商業公司,一定得回歸到商業本質上,那就是收入。尤其是像今天資本市場並不是特別好的情況下,大家更看重收入。但我們並不是到B為止了,我們還會到C。我們為什麼要做平台?C端對我們具有用戶價值,這能幫助我們的後台不斷提升,在B端會更有持續的競爭力。」黃偉說。

智能家居前景光明 但先得充充“智商”
雲知聲醫療語音辨識系統的應用/受訪者供圖

讓機器去理解人類
而這樣用語音操控機器,或者機械的一問一答,還是遠遠達不到「智慧」的程度的。開發者們需要去做的,是讓它們更加聰明。

如果你坐進自己的愛車,感覺到今天的溫度有些低,於是你說:今天有些冷。而這時,你車內的系統會自動將空調溫度調高。再或者,當你和你的機器人在戶外,你仍然隨口表示:今天有些冷。

而機器人,會自動理解你的意思,但此時,它不會去尋找空調,而是提示你:披上外套吧。這樣的,是不是更令人嚮往的一個美好未來?

今年7月,雲知聲宣佈,完成了技術引擎3.0版本的升級,並提出了「語用計算」的概念。關於這個概念,你可以簡單地理解成,機器可以理解我們對話的語境,聯繫上下文進行回答。

調戲過Siri和小冰的人,或許瞭解要達到這一場景有多麼困難。「我們推出語用計算是為了產品落地。」黃偉坦率地說。

「現在很多聊天機器人,我覺得就是個學術命題。我們對聊天沒有強需求,聊天也不是產品。作為創業公司,我希望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在智能產品裡,我和機器聊天說上好幾輪,技術上是很厲害,但用戶會不耐煩。我們更多地是把多人對話管理技術,和當前狀態資訊結合在一起,把語音辨識、實體環境,以及之前的對話資訊等結合在一起,讓機器做出對應的回答。」

而前面提到過的場景,也正在逐漸向現實轉化。例如,在應用了雲知聲語音技術的格力金貝空調中,如果你說有點兒冷,它就會自動把溫度調高一度。  

「IOT時代產生的經濟規模和經濟價值,我認為應該會遠遠超過行動網路時代。」黃偉說。

「智慧手機(Smart phone)和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的區別是什麼?是它通過交互改變了產品本身的屬性。而我相信,就像我們家裡的冰箱、空調,今天它是Feature divace,未來它一定會成為Smart divac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