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你的車在監視你?未來汽車數據各大公司都垂涎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來源:網易科技 

  

或許你不相信,但你的車確實在暗中監視你。新型號的汽車會更新超過10萬個數據點,包括相當個人化的信息如前座乘客體重。導航系統會記錄每英里的數據,記錄你上班的路線。

汽車電腦非常智能化,能幫助你繞開交通塞堵或尋找停車場,不久以後,不僅能記錄你的行程還能瞭解你的網購情況。網路汽車將非常方便,但也可能變成煩人的噩夢,這要看你是否能忍受。對汽車廠商來說,這可能是一個金礦,因此汽車行業在建立防火牆抵御谷歌和蘋果等公司——這些公司希望在你旅行時依靠他們的手機和應用監視你。

雪佛蘭Volt的開發商之一、咨詢公司Invictus iCar的首席執行官托尼·波薩瓦茨(Tony Posawatz)稱:「每個人都想控制汽車的螢幕,數據有著巨大的價值,他們試圖想辦法獲得數據。」隨著駕駛座技術快速發展,爭奪中控台的戰鬥在不斷升級。一旦自動駕駛汽車多起來,人們將有時間成為真正的移動消費者。(的確,由於最近特斯拉Model S車主使用自動駕駛系統時發生車禍死亡,這可能還很遙遠。)

福特汽車公司和其他公司都在想方設法限制谷歌等公司訪問這些誘人的數據,一旦數百萬人在駕車時購物,這些數據將不斷增長。福特負責互聯網汽車和服務的執行董事唐·布特勒(Don Butler)表示,在如何使用有關他們習慣的信息上,「我們想確保客戶有機會給出明確同意,我們想分享由此帶來的任何價值」。

福特、寶馬、通用汽車和其他公司,開發或購買了可托管,和監管外部應用的專用系統。包括雪佛蘭和福特等品牌都選擇允許司機,使用蘋果和谷歌開發的系統——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但不讓科技公司訪問司機的個人資訊或汽車診斷資訊。(這要從2方面看:例如,由於CarPlay的地圖、消息和音頻產品基本由手機自己運行,因此無論應用知道什麼都不是汽車電腦能獲得的。)

福特的辦法是AppLink,豐田汽車公司也在使用,可在不使用CarPlayAndroid Auto情況下使用90種手機應用。如果司機選擇這麼做,他們能讓汽車螢幕連接這些操作系統,但不允許科技公司獲得汽車數據。

地圖功能
至於寶馬、戴姆勒和大眾公司,他們去年組團以31億美元,收購了諾基亞的數位地圖業務Here。阿里巴巴有雲OS,可連接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錶,該公司在與中國汽車公司合作讓雲OS進入汽車。馬自達投資開發了OpenCar,今年晚些時候,馬自達將宣佈與其他公司的合作協議。

3月收購了OpenCar的軟件公司Inrix首席執行官布萊恩·米斯特勒(Bryan Mistele)稱,所有汽車公司「都擔心谷歌和蘋果」。可以說,他們都在開發汽車或無人駕駛技術,談到網路服務他們都是巨頭。多數人一直拿著智能手機,包括在駕駛時。

車載應用
人們在車內使用的流行應用有數十款:如谷歌的Waze,這種廣告支持的眾包計劃提供繞開擁堵的線路,Yelp可提供位置和本地企業評論,以及音樂流體服務Spotify。如果汽車公司最終提供的服務不合適,司機將轉向手機。咨詢公司CarLab的總裁埃里克·諾貝爾(Eric Noble)稱,汽車公司不如科技公司擅長應用和數字內容。

谷歌女發言人考利·米亞可(Kaori Miyake)稱,在汽車聯網方面公司很想與汽車行業合作。她還稱,谷歌對基於汽車的消費者行為數據用於自己的廣告不感興趣,但她沒有說谷歌會不會用於出售給其他人的廣告。蘋果女發言人史蒂芬妮·薩佛(Stephanie Saffer)拒絕評論,只說公司的隱私政策不會收集用戶位置或行為數據,因為蘋果不從廣告賺錢。


保險公司的興趣
Waze已經在收集手機的個人數據,向全球5000萬用戶發佈彈出式廣告。聖安東尼奧的承包商大衛·富勒(David Fuller)稱,他使用了一天就刪除了,他不喜歡彈出廣告的打擾,「就像簡訊一樣煩人」。

不是只有科技公司對數據感興趣,保險公司也想瞭解司機的駕駛情況——如果喜歡開快車可能收費高些。福特和通用汽車都在跟蹤這些數據,並匿名提供給保險公司,讓消費者聯繫保險公司,瞭解他們的駕駛習慣是否可以降低保費。

談到廣告,通用汽車的OnStar訂閱服務,借鑒了科技公司的方法,如提供屏幕顯示的埃克森美孚加油站的優惠券,預訂酒店等。梅賽德斯奔馳的Mbrace服務,可在壞天氣或交通擁堵時給司機安排線路。兩個服務的費用都為20美元/月。


通用汽車首席信息娛樂官菲兒·阿布拉姆(Phil Abram)稱,公司認真對待中控台的網路產品,確保與駕駛有關。他表示:「我們必須認真對待要推出的產品,必須是與汽車有關,這是雙贏——直到產品變得毛骨悚然。」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