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虛擬現實進入教育,是顛覆還是炒概念?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leiphone  辛飯堂


:本文由@有飯吃 編譯自Times Higher EducationVirtual realitycould it revolutionise higher education?》(《虛擬現實:能否顛覆高等教育?》),原文作者:David Matthews

虚拟现实进入教育,是颠覆还是炒概念?

2011年問世的小說《玩家一號》(《Ready Player One ),可能是目前最廣為流傳的以虛擬現實(VR)為題材的小說:在2044年俄克拉荷馬荒蕪的市郊,主人公Wade Watts住的一輛狹窄的移動房屋上,一邊苦苦尋覓食物;一邊還要躲避謀殺犯等危險分子。


然而儘管他住在一個未來的反烏托邦國度,但是從某種程度來說,少年Wade所受到的教育;比現在任何一個年輕人都要好得多。
虚拟现实进入教育,是颠覆还是炒概念?

這主要因為他可以隨意連入,一個名為OASIS的受到狂熱追捧的超現實虛擬世界中,Wade在一所虛擬的學校就讀,在那裡,老師帶領他的班級參加一場場不可思議的實地考察:他們可以走進人體的心臟,看心臟是如何將血液傳輸到身體每個地方的;他們目睹考古學家如何發現圖唐卡門(埃及的一位法老)的墳墓;又或者他們站木星衛星上,如火山般的地表,去觀察這個星球上的大紅斑。

他的老師也鏈接著這個虛擬的世界,他們積極向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於,他們能夠有效地防止這些沈默的學生形象養成壞習慣。

長久以來,VR的概念都更類似於科幻小說。但近年來,隨著幾款消費級頭戴顯示器面世,這些頭盔已經足夠先進,並能達到迷惑用戶,讓他們相信自己已經來到另一個世界的地步了——或者用這個行業的術語來講,「存在感」已經相當強烈,相比90年代的一些早期VR頭盔來說,現在的頭盔也大大減輕了頭戴顯示器,帶來的眩暈感和惡心感。

一開始,這些頭戴顯示器(差異相當大,從最基礎的紙盒模型到智慧手機支持的、遊戲機支持的,以及電腦支持的上萬元的套裝),看上去注定成為用於遊戲、虛擬影院,以及黃色影片的綜合娛樂體。
  
但是仍有許多的院校在探索這些VR設備,和VR技術如何運用到教學之中


VR在教育中最明顯的應用,就是在類似於工程或者建築之類的學科之上,戴上頭盔的學生可以設計虛擬的建築物並進行操作。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學院的副教授,Conrad Tucker已經開始利用資金,組建一個虛擬的工程實驗室,在那裡學生能用他們的雙手實際抓住、旋轉並且拼接虛擬的物體。

虚拟现实进入教育,是颠覆还是炒概念?
虚拟现实进入教育,是颠覆还是炒概念?

Tucker告訴記者,他們現在的目標是能再現出,包括螺絲釘在內的每個細枝末節,讓學生就像在真實生活中,那樣用螺絲起子和錘子。

目前,能完全模仿真實環境,就連物體掉在地上與地面的真實交互,都能體現出來的技術已經實現了,按Tucker的話來說,這要感謝飛速發展的遊戲產業。現在人們已經可以輕鬆地使用虛擬物件,組裝成一輛汽車,並且在虛擬世界中完全按照真實的物理法則使其運行。

而在當下Tucker更關注的問題是:學生在VR環境中學到的,是否就比在普通課堂中,學到的更多,又或者由於沒有實際的交互,會不會弱化一些在普通課堂上,能培養的其他能力,比如團隊合作能力?

新一代的VR頭盔才剛剛在市場上火熱起來,學校也沒有接觸這種新科技太久。根據2014年一份美國德州大學教育學院的報告,學校內的學生在沈浸式的虛擬教學環境中,確實能學得更好。


同樣是在2014年,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實現了一堂完全VR化的課堂。這個VR課堂由一個名為VR Chat的應用呈現,五位學生得到了Oculus Rift早期的頭盔,他們坐在一間虛擬的教室中,看著一個虛擬的法律老師帶來一場講座(這位老師的動作全部由相機捕捉,就像他在真實的課堂中那樣,不過「他」的動作顯然有些搞笑),老師講演用的的幻燈片也會顯示在虛擬法律老師的身後的虛擬屏幕上。

虚拟现实进入教育,是颠覆还是炒概念?
虚拟现实进入教育,是颠覆还是炒概念?


學生對這種尚處於試驗階段的教學模式,反應普遍正面,並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不過,這種VR教學也存在一個大問題,由於學生始終戴著頭盔,他們無法在真實的環境中做筆記。

虛擬的環境能幫學生更好地記憶學習的內容,「因為能夠更加積極地調動你的大腦……不再是一個單通道(感官)。」Dassault Systèmes(歐洲3D建模公司)的總監Xavier Fouger如是說。Fouger認為對於不論是視覺主導型,還是聽覺甚至觸感主導型的學生,學習能力都能在虛擬環境中得到最好的發揮。


Dassault Systèmes公司已經構建出了一個諾曼底登陸時建造的「桑葚港口」,還和哈佛大學合作構建出了一個古埃及吉薩平原的3D模型。學生能夠通過挖掘這個古蹟的考古學家,帶來的照片和速寫重構,得以窺見目前已經無法親身抵達的古埃及墳墓。

虚拟现实进入教育,是颠覆还是炒概念?


不過在人文學科領域(比如語言以及歷史等學科)上使用VR技術,相對工程類學科而言,顯得更局限也更有爭議。從源頭上來講,人文學科的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花費在了文本分析上,目前還想象不出來VR技術能對閱讀《貝奧武夫》(有記載的最早的一部英國文學作品)起到什麼附加意義。

與此同時,VR技術存在誤導用戶的風險,佐治亞州立大學的一位藝術史老師Glenn Gunhouse如是說道:「舉個例子,我們重新建造一個失落的古蹟,可能會給用戶帶來這個古建築真實存在的幻覺,但是這個虛擬重建僅僅只是個模型。」

這位老師建造了一個古埃及遺跡蒙娜之墓的虛擬模型,學生能夠通過Oculus Rift走進這個古蹟,為了避免誤導,Gunhouse在這個模型中設置了切換按鈕,通過遮擋和顯示的方式,讓學生清晰地分辨出那些重構的部分。

Gunhouse希望能給整個電腦實驗室都配備Rifts,不過這個花銷可不小——頭盔和能帶得動頭盔的高端電腦一套下來,少說也要1700英鎊,不過Tucker認為這個花銷對於學生而言,仍然是非常值得的。

不過,對於當下而言,VR的未來仍取決於遊戲的開發,而不是在教學上的應用。「我希望VR不至於成為明日黃花」,Tucker說道,「如果它讓整個娛樂行業失望了,那麼它在教育上也將失去話語權,這將是巨大的遺憾。」


儘管虛擬現實在教育上,能運用的範圍已經非常廣,但是在記者所訪問的人士中,沒有人認為VR能取代真實的校園,儘管對於小說《玩家一號》中的主人公來說,完全基於VR的校園是必將實現的。

但不管怎麼說,VR技術是能夠幫助大學優化其空間利用,把真實的實驗室留給真的需要用到的場景,「像一些重復性的物理試驗就可以在虛擬現實中完成。」Tucker說道。

當然這裡還是要回到之前的那個問題:學生在VR環境中是否會失去一些真實人際交往的教育機會。Tucker指出學生的大部分時間並沒有花在課堂上,而是花費在了其他能力的培養上,比如社交之類,而Gunhouse則認為有一天在VR中也會存在真實的社交體驗。

「在網上,我跟人聊天或者交朋友不覺得有什麼障礙,」《玩家一號》中的主人公Wade這麼說道,然而在真實生活中,「我卻是個特別害羞容易尷尬的孩子,沒什麼自信更別提什麼社交能力,大概也是我將童年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了OASIS(書中的虛擬現實網游)上的惡果之一。」


@有飯吃:推薦這篇文章中反復提到的小說《玩家一號》(Ready Player One),號稱最強VR預言,實際上就是沈溺遊戲死宅的YY心聲啊!這部小說在2018年也會被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搬上銀幕,男主角是《X戰警:天啓》中的「鐳射眼」泰伊·謝里丹!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