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對岸中國安防業者說—— 監控已進入 PON 網路架構時代!?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来源:CPS中安网  
近幾年,不斷發展的網路影像監控離不開網路寬頻的支持,同時網路監控對頻寬的巨大需求,也推動著接入技術的發展。網路監控以高清化、網路化、廣泛化、複雜化為主要特徵,伴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光纖轉換器接入亦無法滿足接入頻寬的的需求,現有的接入方式將出現瓶頸

  
傳統接入技術已然不能全面滿足需求

作為資訊時代海量數據的來源之一,僅安防影像監控就產生了巨大的資料量。特別是近幾年隨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大整合、大聯網推動安防行業進入大數據時代。同時,安防行業關係到國計民生,涉及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治安監控、應急管理等方面。


在這樣的現狀下,如何高速率的、清晰的、遠距離的傳輸影像監控資訊?傳統的點對點影像光纖轉換器接入方式,雖然提供了相當高的網路傳輸頻寬,可以將影像數據傳輸到幾千米外,但光纖資源利用率較低、組成本高,且不能進行超遠距離影像傳輸。

監控應用決定接入技術的選擇
網路化、高清化意味著影像監控能夠實時回傳監控畫面與數據,能夠提供高清的圖像品質。


從應用層面來講,PON網路是將各監控點攝影機輸出圖像信號數位影像流通過ONU設備接入PON,再通過光分路器實現多點到點的接入。由於,PON是一種點到多點結構的無源光纖傳輸,符合影像監控大頻寬、高品質和高穩定的海量多場景接入需求。
就安防行業而言,大數據時代,其各種應用場景中面臨海量資料的湧入,單位時間內資料傳輸的數量,與距離必然成為考核監控系統的重要指標。其次,安防行業關係國計民生,應用工作多是24小時,這樣對監控的畫面細膩度、遠程觀看、系統穩定性都提出了高要求。在確保監控效果的基礎上,如何低成本的、靈活的打造監控項目,PON接入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哪種接入技術更適合現代監控
從上述安防監控應用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PON接入更適合安防視頻領域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適用於CIF/D1/720P/1080P等各種標清、高清攝影機接入需求。


2,相對成本低,維護簡單,容易擴展,易於升級。PON結構在傳輸途中不需電源,沒有電子部件,因此容易鋪設,基本不用維護,長期運營成本和管理成本的節省很大;EPON系統對局端資源佔用很少,模組化程度高,系統初期投入低,擴展容易,投資回報率高;PON系統是面向未來的技術,大多數PON系統都是一個多業務平台,對於向全IP網絡過渡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3,提供非常高的頻寬。PON目前可以提供上下行對稱的1.25Gb/s的頻寬,並且隨著乙太網技術的發展可以升級到10Gb/s

4,服務範圍大,傳輸距離遠。PON作為一種點到多點網路,以一種扇形的結構來節省有限的光纜資源,服務大量用戶。由於採用單晶片光纖傳輸,最大傳輸距離可達20km

PONPoE的相輔相成
PON網路由三部分組成:OLTONUPOS,作為影像監控的承載網,能夠實時回傳監控畫面與數據,打造安全可靠的網路;OLT設備單PON口上行頻寬1.25G164分光後,頻寬達19.5M,大頻寬高品質保證圖像品質;PON網路設備形態豐富,能夠滿足各種複雜場景使用。PON 是長距離、高頻寬的接入技術。


另一方面,PoE供電技術的應用和普及,解決了網路監控攝影機安裝和取電的難題,在組網模式上也變得更加靈活,可以說是一種變革性的技術,但卻不能解決影像對超高頻寬和超遠距離傳輸需求。

隨著PoE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對PON的需求,基於網線供電的方式的ONU是更合適的選擇,一種同時兼具「PON」和「PoE」功能的設備得以「誕生」。


上面說到PON網路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ONU,在PoE技術出現以前,ONU只是一個普通的光接入設備。隨著多種技術的互補應用,豐潤達首度將PONPoE相互融合,在PoE的基礎上,首創具有PON功能的PoE交換機,也是一種具有PoE功能的新型ONU。針對取電困難的區域,以及溝布線困難的情況下,選擇帶PON功能的PoE交換機是最佳的組網選擇

  
PON-PoE影像監控解決方案

在需要高密度的監控點接入及遠距離傳輸時,採用PON接入的佈局,充分利用光纖傳輸的長度,延伸到每一個需要佈點的地區,有效傳輸長度達 20km。且可預留多餘光纖,以供後期擴容接入所需。

接入層採用具有PON功能的PoE交換機,對不便取電的監控點,達到簡化施工的目的。


PON 一直被視為接入網未來的發展方向,加上PoE技術的融合,應用前景大為看好。相信不久後這類新產品,將會在視頻監控方面將發揮巨大的優勢,甚至將改變整個園區監控的格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