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聆聽奈米電池的華美樂章: 熱離子原子力顯微技術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編者按:本文作者袁志勵,來自知社學術圈。

一個酸酸的檸檬,不能做一個果盤,卻能做一杯檸檬汁。電化學應變也是如此,雖然對電池性能不利,卻打開納米尺度電化學的一扇窗口,讓人聽到納米電池的華美樂章。


今天,美國物理聯合會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發佈題為「Tiny Probe Could Produce Big Improvements in Batteries and Fuel Cells」的新聞稿,介紹一種新的奈米調控與測量方法,可以獲取原子尺度的電化學資訊,從而幫助人們開發新的鋰電池和燃料電池

聆听纳米电池的华美乐章: 热离子原子力显微技术

電池始祖Alessandro Volta18世紀末、19世紀初將銅和鋅金屬交替疊在一起,中間隔以鹽水浸泡的濕布,製成了世界首個能連續產生電流的電池,即Voltaic Pile


兩個多世紀過去了,電池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可是依然不能完全滿足我們的日常需求——從移動設備到電動汽車,到可再生能源的儲存,我們都需要更具威力的電池。其重要性,從下面這張漫畫就可以看出——電池已經成為人類最重要、最根本的一個需求!

聆听纳米电池的华美乐章: 热离子原子力显微技术
奈米電池
為滿足這一迫切需求,研究人員花了大量的心思在奈米尺度提升電池性能。Science雜誌和知社學術圈,就大幅度報道了史丹佛大學崔屹教授的奈米電池,稱其可能改變世界。這一尺度是如此精細,小到幾個原子、幾個分子的細微運動,就可能改變一切。可是,我們怎麼樣才能在納米尺度,探測原子、分子如此細微的變化呢?

無論是鋰電池還是燃料電池,都通過電化學反應產生電流,而這些化學反應的速率則決定著電池的充放電速率、功率、和老化速度。電池的電極具有非常複雜的結構,包含大量的界面和缺陷。無論是在表面,還是介面,材料性能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與塊體顯著不同,進而影響其電化學反應速率。在過去十餘年,這一特性被廣泛用於設計納米結構電極材料,優化電池性能。然而,納米結構對電極電化學特性影響極為複雜,難以直接測量和表徵。宏觀器件性能如何與納米結構直接關聯,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傳統的電化學表徵手段往往基於電流的測量,本質上是測量電荷量。在確定的電流密度下,電荷與測量面積成正比,因此隨著尺度的縮小呈平方關係的縮小。到了奈米尺度,電流縮小到pA量級,準確測量非常困難。此外,電流傳輸需要路徑,即使使用奈米探針局部測量,準確的說也並不體現探針下的局部特性,這更進一步加深了數據分析的困難。

電化學應變
眾所周知,鋰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在電極中進進出出,會引起形變,產生應力,即所謂的Vegard電化學應變。這樣的應力應變對於電池而言當然是不利的,既限制了容量,也影響其可靠性和實效;這也是當前的一個研究熱點。


不過如果你拿到一個酸酸的檸檬,不能擺一個果盤,卻可以做一杯檸檬汁。這個Vegard應變,也給探測電池電化學性能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式。

聆听纳米电池的华美乐章: 热离子原子力显微技术


最初,研究人員運用原子力顯微鏡,表徵電池電極充放電過程中,由於應變引起的形貌變化,如上圖所示。可是這樣測得的形貌變化,是電化學應變在充放電過程中,時空累計的效應,並不能準確反映當前材料的局部電化學狀態,因此所得到的資訊是相當有限的。

聆听纳米电池的华美乐章: 热离子原子力显微技术

2010
年,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發展了一個所謂電化學應變原子力顯微鏡,如上圖所示。其原理相當簡單:運用一個奈米尺度的導電探針,對電極材料施加交變電場,誘導電極局部離子擾動,進而引發材料表面局部應變引起的探針振動,可以通過激光予以精確測量。

該電化學應變原子力顯微技術,具有瞬時、局部兩大優點,而且靈敏度極高,所測位移可以精確到pm量級,因此迅速被用於各類電化學系統的表徵之中,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hemistry等刊物,發表了不少文章。當然,這個位移測量精度,與探測引力波的精度,還是有相當差距的,但對於電化學反應而言,已經足夠了。

可是電化學應變也有其不足之處。力電耦合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廣泛存在於各類材料之中,有許多不同的微觀機制,如線性的壓電效應、二階的電致伸縮、導電探針與表面電荷的靜電作用、以及樣品的電容效應等等,都會引起探針的振動。

因此,要區分原子力顯微鏡掃描探針力電效應的來源,並不容易,這也給電化學應變原子力顯微技術數據分析,帶來很大的挑戰。此外,如果要做器件運行過程中的原位表徵,In-Operando,則問題更嚴重,因為宏觀電流會對導電探針產生極大的干擾。

熱離子原子力顯微鏡
於是到了我們拍西瓜的時候。大家知道,離子運動可以由濃度梯度產生,即傳統的擴散項;也可以由電勢梯度產生,即電遷移項。此外,因為離子運動產生Vegard應變,從熱力學出發,可以預期應力也會誘導離子運動。


這一理論基本框架在上世紀70年代,由大材料學家John Cahn發展。老先生最著名的工作當然是關於Spinodal分解的Cahn-Hilliard方程。他是美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兩院院士,得過美國國家科學獎,也得過Kyoto獎章,還曾與Dan Shechtman,准晶的發現者,一起寫過准晶的理論文章。筆者曾與老先生一同在一個博士生答辯委員會,受益良多。John Cahn前不久剛剛去世,享年88歲。
 聆听纳米电池的华美乐章: 热离子原子力显微技术

基於John Cahn的這一應力驅動離子運動理論,如果對材料局部施加交變應力,也可以誘導離子濃度擾動引起振動,也就是拍西瓜。但是,直接通過探針施加應力的方式顯然不可行,因為我們同時也需要測量探針振動位移以表徵材料電化學狀態。

熊和魚掌不可兼得,怎麼辦?研究人員想到了熱應力。通過微加工的方式,可以制備如下所示熱探針,針尖有一個高電阻,通過電流可以實現局部高溫。因為功率是電流的平方,因此,如果電流的頻率是f,則溫度的振蕩頻率是2f


這一溫度振蕩會進一步引起局部熱應力和相應的熱應變,因其線性關係,所引起的探針振動頻率也是2f。這一振動是普適的,在所有材料中存在,不管是不是電化學體系。它所反應的,是材料局部熱力耦合行為。

聆听纳米电池的华美乐章: 热离子原子力显微技术

可是,對於離子體系而言,這一2f頻率振蕩的熱應力,會進一步驅動離子局部擾動,從而產生二次應變和相應的探針振動。

根據Cahn理論所做的分析顯示,這一振動頻率是4f,而且僅在電化學體系中存在!因此,採用鎖相放大器和掃描熱探針,可以準確表徵材料局部瞬時電化學狀態,而且不受宏觀電流干擾,也不受其他力電耦合效應的干擾,較之電化學應變原子力顯微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

這就是所謂的熱離子原子力顯微技術。其原理和拍西瓜,本質上沒有太大差別,與音樂也有相通之處,通過harmonic overtone,得到高八度的調子。所體現的信息,則包含局部的離子濃度和遷移率,具有很高的空間精度。

以上當然都是紙上談兵。實驗之中這個方法到底表現如何?從下圖可以看到,2f的諧振在離子導體CeriaPTFE塑料之中都顯著存在,體現熱應變訊息。


可是4f的諧振在PTFE之中幾乎可以忽略,而在Ceria中則顯著存在。這驗證了二階諧振普遍存在,而四階諧振只存在於離子體系的理論分析。Ceria是燃料電池固體電解質的關鍵材料。

聆听纳米电池的华美乐章: 热离子原子力显微技术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如下所示的一個Ceria樣品三晶粒交界處,晶界響應遠遠大於晶粒內部,顯示其高的電化學活性。


我們知道,奈米晶粒的Ceria離子導電率優異,較塊體材料有數量級的提高。如今,研究人員普遍認為,這一現象是由空間電荷在晶界聚集所引起的。而下面這張熱離子成像圖,可以視為空間電荷的局部分布。

聆听纳米电池的华美乐章: 热离子原子力显微技术

可以預期,熱離子原子力顯微技術具有潛力,特別是在電化學系統的In-Operando表徵之中。不過它也不是沒有不足,其中一點就是速率問題,受熱傳導限制。當然,這一技術剛剛起步,專利也剛剛申請,要充分發揮其潛力,還有許多的工作要做。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