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爸,剛給你買的血壓計測不準?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leiphone 奕欣


爸,刚给你买的血压计测不准?

「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已經成為老人間最常見的慢病。MUMU血壓計為媒體提供了一份數據:目前在他們的用戶中,10個人當中就有2.3人患有高血壓。雖然男性和女性用戶量幾乎相持平,但男性高血壓患者遠高於女性患者。
爸,刚给你买的血压计测不准?

現在的智慧血壓計,主要的智慧點在於測量數據的同步與後續的處理上。每次檢測後獲取的所有數據,都可以在多設備和多平台上同步。


然而只要隨便在搜索引擎上檢索一下,不難發現這樣的疑問:
電子血壓計準不準?
水銀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的區別在哪?
想給爸媽買個血壓計,什麼牌子的好?

電子血壓計是否比水銀血壓計準確?
想必大家和小编一样,最不想看到的是如下的情景:
「兒啊,我用了幾天,怎麼感覺這血壓計測不準呢?和醫院測出來的結果不一樣啊。」

……


如果你不能解答爸爸的疑問,爸爸就會告訴你,以後不要買這些電子玩意兒了。


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小编精神,讓大家在給爸爸送血壓計後沒有後顧之憂,小編嘗試為大家解答一下那些血壓計的疑問。

「準」的標準

簡單說來,目前我們慣常理解的血壓計是無創的,其實有創的血壓計可以有,也確實有,不過一般是在醫院的ICU裡才會用到,在這我們討論的都是無創血壓計,按照原理分為聽診法和示波法兩種。


前者的常見形態叫水銀血壓計,是通過醫生聽袖帶裡,壓強降低過程中血液的聲音,來判讀對應的血壓值。這種血壓計是最傳統的,也是誤差最小的血壓計,目前仍然能在醫院中見到使用,一般都迷之專業,而且無法單人操作。所以作為一個時尚的成年人,我們一般不會選擇買這種給爸爸啦。

爸,刚给你买的血压计测不准?

後者的化身就是近年來非常流行的「智能」血壓計了,一般是叫電子血壓計,是通過算法來分析血液流動時導致的壓強波動。

目前的血壓計臨床金標準為聽診法,電子血壓計的評估實際上也是通過和聽診法進行比較來實現的。也就是說,示波法的算法和參數,也是在聽診法的基礎上進行設定的。

為什麼聽診法會更準?

首先,水銀對壓強的感知,是直接而客觀的,只要設備不出現質量問題,那麼在測量上就不會存在所謂的誤差;其次,示波法是根據振蕩波的幅度變動,通過算法來推斷血壓值的,不同廠家因為在算法上有差異,因此也有可能產生細微的區別。

目前很多電子血壓計都是自帶螢幕,同時可以將數據同步在手機 上,但也有一些血壓計是直接在手機上顯示數字。


用戶年齡在50歲以上的用戶達到了42.5%(圖1),而45歲以上購買人群則只佔據20%的比重(未知的不做計算)。

爸,刚给你买的血压计测不准?
1:用戶年齡分布
爸,刚给你买的血压计测不准?
2:購買人群分布


而在調研中,30%的用戶希望添加帶螢幕顯示,不需手機單獨使用,方便老人;而有22%的用戶希望硬件語音提示功能,方便中老年人使用。然而不管使用人群分布如何,有80%的用戶表示最看重精準的測量和監測,甚至超過了操作簡便(60%)。

那麼,作為金標準的聽診法,因為各種操作限制無法進入家用環境;那麼電子血壓計要如何判斷它的準確性呢?

美國醫療器械檢測協會AAMI頒布的標準,及對其精確性的評估方案;以及英國高血壓學會BHS1990年推出的新方案。簡單說來,如果通過AAMIBHS認證的電子血壓計,一般可以默認為是高精準度的血壓計,可以放心買給老人使用。


硬體的問題解決了,然而真正的問題還在後頭。


偏差的存在

實際上有的老人會發現,自己在醫院複診或者在健診中心做聽診法血壓檢查的時候,和在家裡用示波法測出來的血壓值有偏差,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是白大夫效應,指在面對醫生的時候,被測者心情緊張導致的血壓升高。老人的血壓受到情緒影響的波動相對會更大一些,而這可能就會導致「測不準」的表象。

第二個是,人的血壓一直處於一個波動的狀態,即使是同一時刻進行兩次血壓檢測,可能數據也會有不同,更何況是發生了地點和儀器的變化。即使老人將家用的血壓計帶到醫院去比較,這種比較同樣也會因血壓的變化而模糊。

 

還有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就是測量時的操作方式。即使在說明書上,廠商都會事無巨細地標明注意事項,但因為操作失當而造成的測量不準現象是客觀存在的。

所以,即使是再好的電子血壓計廠商,只能說在算法的精確度和傳感器的靈敏度上下工夫,但如果要拍胸脯保證,這個數據和在醫院測的數據一模一樣,其實是不實際的。


看完這篇文章後,當爸比再覺得你送的血壓計不準,而為此憂心忡忡的時候,就可以用科學讓他放心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