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定位技術,你知道哪些?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來源: 北斗圈


定位技術,你知道那些?

 

一.古代的定位方式
古代的定位方法,第一是利用星象。東晉僧人法顯在訪問印度乘船回國時曾記述:「大海瀰漫無邊,不識東西,唯望日、月、星宿而進」。到了元、明時期天文定位技術有很大發展。


當時採用觀測恆星高度來確定地理緯度的方法,叫做「牽星術」,所用的測量工具,叫做牽星板。根據牽星板測定的垂向高度和牽繩的長度,即可換算出北極星高度角,它近似等於該地的地理緯度。

鄭和率領的船隊在航行中就是採用「往返牽星為記」來導航的。在航行中,他們還繪制了著名的《鄭和航海圖》。

 

中國的航海圖雖然宋代就已應用,但多只是以近海為主,不能滿足大船隊的遠航需要。鄭和與他的助手王景弘依據多次航行所得的海域和陸地知識,製成了遠航圖冊,名為「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蕃國」,後人稱之為「鄭和航海圖」。該圖以南京為起點,最遠達非洲東岸的圖作蒙巴薩。

全圖包括亞非兩洲,地名50O多個,其中中國地名佔200多個,其餘皆為亞洲諸國地名。所有圖幅都採用「寫景」畫法表示海島,形象生動,直觀易讀。在許多關鍵的地方還標注「牽星」數據,有的還注有一地到另一地的「更」數,以「更」來計量航海距離等。可以說,鄭和航海圖是中國古代地圖史上真正的航海圖。


司南是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發明的一種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還不是指南針。

早在兩千多年前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中國人就發現山上的一種石頭具有吸鐵的神奇特性,併發現一種長條的石頭能指南北,他們管這種石頭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鑿雕成一個勺形,放在青銅製成的光滑如鏡的底盤上,再鑄上方向性的刻紋。這個磁勺在底盤上停止轉動時,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這就是中國祖先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儀器,叫做司南。

 

司南的「司」就是「指」的意思。

根據春秋戰國時期的《韓非子》書中和東漢時期思想家王充寫的《論衡》書中的記載,以及現代科學考石學家的考證和所製的司南模型,說明司南是利用天然磁石(古代稱慈石,用慈愛來描述磁石吸鐵現象)製成湯勺形,由其勺柄指示南方。

而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管子》書中和《山海經》書中便有了關於慈石的記載,而在這一時期的《鬼谷子》書中和《呂氏春秋》書中還進一步有了慈石吸鐵的記載。

這可以說是古代最早的磁指南器,現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其他地方的許多博物館,都有司南的模型展出。這裡要指出關於指南車的問題,歷史上傳說黃帝(約公元前47世紀)和西周周公(約公元前21世紀)曾製造和使用指南車,但是經過後來的文獻考證和模型製作試驗,都已證明指南車與指南針沒有關係,漢代以後的指南車是依靠機械結構,而不是依靠磁性指南的。現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中也有指南車的模型。

二.定位技術的發展
早在15世紀,人類開始探索海洋的時候,定位技術也隨之催生。主要的定位方法是運用當時的航海圖和星象圖,確定自己的位子。

www.tengin.com.cn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對導航定位的需求已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航海、航空、航天和測繪領域。GPS作為常見的導航定位系統,已經逐漸進入社會的各個角落。尤其在軍事領域,對導航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導航定位的方法從早期的陸基無線電導航系統,到現在常用的衛星導航系統,經歷了80多年的發展,從少數的幾種精度差、設備較龐大的陸基系統,到現在多種導航定位手段共存,設備日趨小型化的發展階段,在技術手段、導航定位精度、可用性等方面均取得質的飛越。


2.1陸基無線電導航系統
2.1.1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陸基無線電導航系統,是從20世紀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發展起來的。首先是應用在航海,逐漸擴展到航空領域。其技術手段主要是採用無線電信標。

艦船和飛機接受信標的發射信號,通過方向圖調制測出與信標的方位,從而確定自身的航向。這時的導航主要側重是側向,定位能力比較差。

2.1.2 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後期,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飛速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系統,並在不斷發展,到目前大多系統仍在廣泛使用。

這其中主要有羅蘭-ALoran-A)、羅蘭-CLoran-C)、台卡(Decca-A)、奧米伽系統、伏爾/測距器(DME)和塔康(Tacan)等。

1)羅蘭-A和羅蘭-C
羅蘭-A和羅蘭-C的基本原理是發射脈衝信號,利用雙曲線交會定位,20世紀50年代末產生的羅蘭-C在羅蘭-A的基礎上,對發射信號進行了改進,使得用戶可以得到幾百米量級的定位精度和微妙級的授時精度。目前各國已建成近100個發射台站,但仍不能覆蓋全球。

2)台卡和奧米伽
台卡也是一種雙曲線,主要針對歐洲的海上用戶。其精度和覆蓋範圍均不如羅蘭-C。隨著羅蘭-C西北歐台鏈的建成,其永華逐漸減少。

奧米伽是針對以上幾種系統存在的不能覆蓋全球的問題而由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研制的。採用低頻連續波發射(1014KHz,雙曲線定位。缺點是定位精度低、有多值性、數據率低和設備昂貴等。隨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使用,奧米伽已於1997年關閉。

3)伏爾+測距器(DME
該系統主要針對航空用戶研制。本質仍是一種甚高頻全向信標,只能給飛機指示方位。所以,在1949年又將測距器納入了系統中。測距器與伏爾信標置於一地,採用詢問和應答的方式,能夠為110架左右飛機提供距離測量的服務。

4)塔康(Tacan
工作在L頻段,採用脈衝體制,同時提供方位和距離坐標,具有設備小的優點,在航空導航歐較為廣泛的應用。

2.2自主式導航
路基導航定位系統雖然具有價格低、可靠新高等優點,但它依賴於電磁波在空中的傳播,系統的生存能力、抗干擾能力和抗欺騙能力較為薄弱。因此,自主導航也逐漸得到了發展。主要有慣性導航和多普勒導航兩種。

2.2.1慣性導航
慣性導航系統(INS)是一種推算導航,20世紀60年代開始投入使用。是以慣性測量器件——陀螺為中心,通過測量載體的三維加速度。積分測速和測距,然後根據起點坐標推算載體當前坐標的一種定位方法。其優點是完全自主導航,缺點是精度隨著距離和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往往需要定期校準。

目前慣性導航系統一般都和衛星導航系統結合使用,利用衛星導航系統為其提供校準坐標。

2.2.2多普勒導航
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利用機載多普勒雷達探測地面,測出飛機的三維速度,進行推算導航。與慣性導航的區別是使用機載雷達完成載體的實時三維速度測量。相同之處是:由於雷達存在測量誤差,所以其定位誤差隨時間的累積逐漸擴大。

三.現代定位技術的發展
隨著數據業務和多媒體業務的快速增加,人們對定位與導航的需求日益增大,尤其在複雜的室內環境,如機場大廳、展廳、倉庫、超市、圖書館、地下停車場、礦井等環境中,常常需要確定行動終端或其持有者、設施與物品在室內的位置資訊

但是受定位時間、定位精度以及複雜室內環境等條件的限制,比較完善的定位技術目前還無法很好地利用。因此,專家學者提出了許多定位技術解決方案,如A-GPS定位技術、超聲波定位技術、藍牙技術、紅外線技術、射頻辨識技術、超寬頻技術、無線局域網路、光跟蹤定位技術,以及圖像分析、信標定位、電腦視覺定位技術等等

這些定位技術從總體上可歸納為幾類,即GNSS技術(如偽衛星等),無線定位技術(無線通信信號、射頻無線標籤、超音波、光跟蹤、無線傳感器定位技術等),其它定位技術(電腦視覺、航位推算等),以及GNSS和無線定位組合的定位技術(A-GPSA-GNSS


3.1 GPSA-GPS定位
常見的GPS定位的原理可以簡單這樣理解:由24顆工作衛星組成,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 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

在整個天空範圍內尋找衛星是很低效的,因此通過 GPS 進行定位時,第一次啓動可能需要數分鐘的時間。這也是為啥我們在使用地圖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先出現一個大的圈,之後才會精確到某一個點的原因。

不過,如果我們在進行定位之前,能夠事先知道我們的粗略位置,查找衛星的速度就可以大大縮短。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