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物聯網時代的「IPv6 陷阱」,別當那只「把頭扎入沙堆」的鴕鳥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來源:重構物聯網未來
   
  
傳統網路引入IPv6 的最大優勢在於,無論網路規模如何增長,IPv6 都能為每一個接入設備提供地址空間,甚至物聯網設備也不例外。從狹義上理解,這種優勢看似沒問題。目前只有部分IPv6 地址空間已開放,而IPv6 互聯網中的主機數量,理論上可以達到3.4×1038(即支持2128個地址)

這的確是一個天文數字,即便是物聯網也不可能超越這種規模。正因如此,很多權威專家和製造商(特別是既得利益者)躊躇滿志地認為,IPv6 已然做好準備迎接物聯網的到來,全世界只需繼續維持現狀融入新興物聯網即可,畢竟可用的IP 地址多如砂礫。

然而,這種「把頭扎進沙堆里」的鴕鳥政策忽視了最為關鍵的經濟因素——最終成本,它是推動物聯網全面佈署的根本動力(其他任何網路技術的推動也是如此)。這些成本主要集中在軟硬件系統、監督與管理,以及安全保障這三個方面。因此,物聯網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發展思路。

燒錢的無用功能
經典的運算與通信設備(如個人電腦、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整合了處理器、內存和儲存設備等功能設計,這些設計保證了它們的核心功能。引入IPv6 只需將協議棧置於設備儲存器,在內存中執行,並由處理器驅動。

 

實際上,與這些設備所產生的利潤率相比,因IPv6 而造成的邊際成本微乎其微,幾乎也無法衡量。然而,此類設備「並非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無數傳感器和各種裝置組成的物聯網設備相比,它們的數量也不值一提。

物聯網中的海量終端設備通常,並不包含處理器、內存和儲存設備,而且當前尚未進行任何方式的數據對接。未來物聯網需要連接的,是那些之前從未聯網的設備,這正是關鍵所在。通常,這些設備從設計、製造到出售,均以最低成本收穫最高利潤率。尤其是那些銷往發展中國家的設備,必須是極為廉價的產品。然而,發展中國家也正是物聯網發展最為迅速的地方。

為了充分發揮物聯網的巨大潛能,我們需要為那些海量設備制訂合理的低成本解決方案,否則它們會繼續遠離網路,也難於發展,甚至步入一次性處理的行列。

廉價設備難以承載傳統協議
我們必須對那些實際成本做到心中有數,如果僅僅為了運行傳統的IPv6 協議,而在終端設備(如濕敏元件、照明燈、烤箱等)中增加相應的軟硬體負載(並非那些傳感器和裝置所必須的基本功能),顯然會成為物聯網的巨大障礙。

據估計,即便是批量生產,為這些設備使IPv6 增加的邊際成本,也要將近50 美元。另外,除了處理器和儲存設備之外,還需要配備WiFi 或以太網等無線組件,相應的高功率和熱損耗也在所難免。

幸運的是,對於物聯網而言,那些簡易設備並不需要任何複雜功能,去支持IPv6 協議,只需簡單的調變、傳輸和接收技術即可滿足需求,甚至還包括一些非射頻技術,如紅外和電力線組網等。如果將這些功能封裝到矽晶片中,那麼為終端設備增加物聯網基本組網功能,所需要的成本接近1 美元。


關鍵在於這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組網」,因為僅僅是發送一個狀態或接收一個簡單指令而已,其中不會存在任何糾錯、路由以及其他傳統組網功能。物聯網設備通常是「啞設備」,但它們卻完全可勝任某一項特定任務。

從根本上來說,我們不難發現單從成本指數上,就足以證明,為物聯網設備創建一種新的解決思路是絕對有必要的。若非如此,眾多新技術與新發明,都將會變得遙不可及。不考慮成本的做法也將嚴重限制物聯網的價值,那麼,如何才能使物聯網進一步發展、壯大並走向成功呢?

IPv6 這種傳統的通用網路協議,其所能負擔的最小有效載荷近1 000 個字節,在當前的超配置背景下,這些被浪費的字節通常不會引人注意。然而,當海量終端設備每天收發次數達到幾十萬次以上時,潛在的網路堵塞,以及巨額開支將會令人震驚。假如通過新的網路載體建設,來支撐物聯網的「通用」數據組網,恐怕又很難達到成本合理化的標準。


7000 億設備的監管
儘管網路設備製造商數以百萬,但想要定位並追蹤它們並非難事,因為每一款網路設備都有對應的MAC地址(介質訪問控制標識符),由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負責維護和管理,如此龐大的製造商數據庫。

傳統的網路設備製造商通常具備豐富的組網經驗,新的物聯網標準將為這些網路設備商帶來新的機遇,同時也會進一步推動全球經濟的增長。

對於全世界無數製造物聯網設備(簡易傳感器、執行器和電器等)的企業和個體來說,如果讓他們都去等著某個集權機構分配相應的設備地址,那豈不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要知道,那些恐怖政權、組織或個人對攻擊這樣的系統毫無興趣。

當然,甚至為萬億設備分配地址都不是問題,但當你想檢索並管理其中某個設備時,卻如同大海撈針。如果你試圖對數千億IPv6 地址進行檢索,可能需要花上幾百年時間。這絕非聳人聽聞。對於一個由複雜的IPv6設備組成的物聯網而言,其管理成本可能遠超世界上的任何網路化工程。而這些無謂的成本,對本已捉襟見肘的電信營運商來說又是沈重的一擊,畢竟他們正想方設法去彌補昂貴的基礎設施投資。

 

好鋼用在刀刃上
毋庸置疑,新興的物聯網架構應當另辟蹊徑。終端設備僅有局部意義而並非全局唯一,這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因為在更小規模的網路架構中,依然存在智慧化管理模式。監管或控制每一個終端設備確實毫無必要,畢竟物聯網為終端設備提供的組網能力有限,它們能自力更生則有益無害,而且也很容易通過少量的「智慧」設備相互協作。

這是與IPv6 完全不同的思路,每個設備不再需要「對等」的網路功能與管理模式。所有設備都必須有可管理的P2P 模式只會限制物聯網的發展規模。正如大規模的蟻群一般,物聯網可通過特化理論、個體自治和局部效應來發展壯大,關鍵是成本也會隨之降低幾個數量級。

簡化才更安全
物聯網架構中的終端設備通信簡易且單一,幾乎不存在「後門」和安全隱患。然而,在IPv6 P2P 對等架構中,眾多IP 設備隨時都有可能,成為全球任何一個角落駭客的攻擊對象。根據2012 年賽門鐵克Symantec 的統計數據 ,全球互聯網安全漏洞導致的成本高達1 150 億美元 。當今互聯網有將近24 億的P2P 用戶,這就意味著,每個用戶的年損失將近50 美元。

假如將此數字與物聯網中的海量設備相乘,不難發現IPv6 所導致的災難性巨額代價。

由於物聯網重點關注組網能力有限的終端設備,這就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網路規模劇增,所帶來的風險與代價。

 

互聯與代價

物聯網日益發展的關鍵在於,如何利用低成本和低風險,讓更多的設備互聯互通。唯一的思路是構建新架構,走成本效益最優之路,這也是所有設備製造商、網路營運商和眾多用戶的心聲。

                                                                                                                                                                                                                            

NETGEAR 總代理 瀚錸科技

0 comments: